古代只有婦道女德,沒有夫道男德?看完才明白……

2020-12-25 讀史匯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自夏商周到元明清,一共歷經二十五個朝代,合計3982年。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歲月中,經過歷代先賢的不懈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社會禮法規則。總的而言,與其說中國古代是封建歷史,不如說它是儒家的發展歷史。自西漢武帝與董仲舒一拍即合,確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從此華夏文明進入「三綱五常」主導的歷史階段。

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思想,成為處理社會各階層關係的主要方法論。五倫中以「夫婦有別」的適用範圍最廣,由此衍生出一個頗有爭議的名詞叫「婦道女德」。

婦道的由來

「婦道」最早源於《禮記》「曲禮」與「內則」兩部分,對女性的日常行為規範有著詳細的記載,後世「婦道女德」的觀念大多以此為基礎。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出自《禮記·內則》「子媳孝者敬老,父母姑舅之命,勿逆勿怠」。恰恰是因為這句話的出現,使得多少少女不得不服從父母的安排。

在漢朝以前,雖然有《禮記》的約束,但社會對女性的態度還相對開放包容。直到有位女文學家的出現,她通過一本著作將女性徹底束縛起來。此人便是漢朝文史學家、班固的妹妹班昭。班昭憑藉幫助父兄編著《漢書》從而名垂青史,也是封建社會少有的女官。

班昭的丈夫曹世叔英年早逝,班昭沒有選擇再嫁,全心投入到文學創作,了此一生。班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一本書叫《女戒》,這本書是班固根據歷代名家所長,將涉及女子行為規範的論述,全部收集起來的集合。它的出現無異於將廣大女性同胞徹底束縛起來。

不得不說,班昭的《女戒》有著個人情緒的宣洩,正是因為班昭的緣故,女子群體的地位開始直線下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女子與「逆來順受」之間的等號,班昭給畫上了第一筆。千年後宋明理學的興起,「三從四德」的確立,男尊女卑的思想的興起,大多始於班昭。

古代有沒有夫道男德

很多年來,人們都以為世上只有「婦道女德」,而沒有「夫道男德」,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古人為了保護女子的權益,給女子設置各種規則的時候,也有過一些保護女子的措施。

「休妻」一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以為「休妻」的存在有違人道,似乎古代的男人想怎麼休便怎麼休,這樣的認知觀念是片面的。古人為了保護女子群體,防止有些男子喜新厭舊,專門提出「七出三不去」的休妻原則

「七出」是休妻的七條標準,包括逆者(不孝)、無嗣者、不守婦道者、妒者、疾者、口舌者、盜者。只要女子有以上七條,便構成被休的標準。前六條比較好理解,其中「盜者」不是偷東西,而是將婆家的財物私自帶回娘家。

「三不出」是專門為保護女性的措施。一旦女子符合三條標準,男人無權將女子趕出家門,具體是「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

「有所娶無所歸」是指女子出嫁時,家裡有父兄健在,出嫁多年後,父兄都過世,娘家門沒有依靠,此時婆家不能休妻,因為一旦將她趕出家門,她的生活上便沒有保障。

「與更三年喪」是指嫁入婆家那天高堂健在,等公婆去世後,自己為公婆守孝滿三年(古人守喪按九個月為一年計算)。守孝期滿,說明女子已經徹底盡到兒媳的孝道,對婆家算是仁至義盡,丈夫也不能驅趕她。

「前貧賤後富貴」是指嫁給丈夫時,婆家還很貧窮,夫婦共同努力,生活變得富裕。從常理上說,美好的生活有著女子一半的功勞,所以也不能被休。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陳世美,他便是「嫌貧愛富」令包拯極為不滿。

讀史君說

受到很多戲曲和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朋友看待歷史文化的觀念,略微有些走偏。一提起古代社會,頭腦裡總是先想到「三從四德」的婦道女德,往往覺得古代婚姻,男人可以為所欲為。要是這樣的話,數千年來女人還怎麼活下去。古人的辯證思維不比現代人差,約束女性的同時,也要設置「夫道男德」來限制男性。

關於「婦道女德」和「夫道男德」,各位讀者朋友,你持什麼樣的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女德怎麼解釋?為什麼成了糟粕?
    女德,指婦女應具備的品德。女德,又是一個有爭議的詞。有人把女德視為封建思想,體現男尊女卑。近年,由於一些實質為奴化女性的所謂「女德班」、「女德教育」,更促使人把女德視為封建糟粕。「女德班」那些「點外賣沒婦道」、「戴美瞳不正經」等言論無疑是一派胡言。筆者對此是十分反感的。事實上,傳統的女德教育,還是以導人向善為主旨,只是強調女人應有女人的特點,例如溫柔、母愛等。女德,不應該違背男女平等,然而男女生各有優勢,可以各自發揮所長。女德,應該是積極向上的,追求男女各頂半邊天。
  • 新時代:女性意識覺醒不易,「女德」糟粕應及時摒棄!
    近年來,女德學堂裹著傳統文化的外衣,高舉公益文化事業的旗號,在全國各地大肆興辦。他們口中所倡導的所謂「女德原則」竟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而蒙正國學館的館長黃城曾在課堂上,將「德行」解釋為三道: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並稱「每道都有女人要守的本分」。
  • 從「太原師範學院」教師雙出軌事件看古代婦道
    但在我們的古代,已婚的婦女到底應該遵循哪些婦道呢?禮教漸重之後,女子以極端柔順為生活標準。女子不必學怎 樣做人,只願學怎樣做媳婦。做媳婦的道理,戰國以後,已形成了。女子未嫁,先講究事父母之道,作做媳婦的訓練。《內則》說:子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縱,總角,衣紳,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若已食則退,未食則佐長者視具。
  • 讓孩子學女德,到底是不是「後媽狠毒」?
    他還告訴記者,當時才四歲的小女兒已經會背《孝經》。如今潘蔚的說法也一樣,她向記者「炫耀」,自己的孩子去洗手間回來,也能念一句「便溺回,輒淨手」,與人發生爭執也會說「道人善,即是善」。很顯然,孫楠夫婦對國學的推崇還停留在傳統蒙學的基礎上,《弟子規》就是底色。至於成果,就是希望孩子「懂規矩」。但問題是傳統蒙學根本沒什麼啟蒙作用,只有蒙蔽作用。
  • 點外賣沒婦道,戴美瞳不正經?女德班又來顛覆三觀了
    以前,他們一直宣揚「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的女德思想,這也就算了,我就當他們是表演型人格,也沒太往心裡去。可是現在他們的理論升級了,與時俱進了,他們居然說「點外賣就是沒婦道」。嘿,這我可不答應了。勞資昨天一天點了五次外賣,我招你惹你了?那我覺得你不點外賣可能是因為你窮,你怎麼能說人家沒婦道呢?
  • 孫楠與前妻的女兒,幼年被繼母送去女德班,如今只有初中學歷
    這所「女德班」學校實際上是一所三無學校,買寶瑤雖然在那裡學習了幾年但沒有得到社會關於學歷的認可,因此如今已經二十歲的她,只有初中學歷,這著實讓人惋惜,如此優秀的孩子失去了人生最好的學習機會。潘蔚之所以把繼女送去女德班,是因為自己也在這所女德學校任教,主教孩子做紡織
  • 為何古人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你知道嗎
    在民間盛傳出這樣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就字面意思來理解。第一句話講的是,良家婦女從來不去觀看燈會。 還有句老話說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中可以看出女子在古時候的地位是較低的。但也有極少數女子才華橫溢,出類拔萃。比如說蔡文姬,李清照,武則天等等。武則天更是古時候第一位女皇帝,所以在唐朝時期,女性的地位也隨之提高。 女子可以自由活動,在外展現自己的真學實才,雖然還是會有諸多限制,相比於之後的宋朝,那可真是自由太多了。
  • 古代酷刑——鐵蓮花騎木驢,專治不守婦道!
    因為鐵蓮花跟騎木驢都是古代非常嚴厲的酷刑,專門針對不守婦道的女犯。    蓮花代表純潔、聖潔,加一個鐵字就變成鐵蓮花。鐵蓮花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對它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光聽名字就會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因為鐵蓮花跟騎木驢都是古代非常嚴厲的酷刑,專門針對不守婦道的女犯。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了解鐵蓮花和騎木驢。
  • 夫婦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兩口子.實在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夫婦為人倫之始.
    這樣又成了暴夫,於道為過了。  怎樣才算合道呢?必須從「義」字上立腳,不能一味聽妻言,可是當聽得不能不聽;妻或有過錯,要領導她,萬不可打罵,若是打罵,就是打三綱、罵三綱,總要抱定一個「義」字。夫死女子當守節,妻死男子亦當守義,這是自然的道理。世俗一般女子本來知識小,須得男子領導,男子能領導女人,才稱其為丈夫。
  • 《幸福還會來敲門》聶遠,振興當代男德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你沒有逼我,我是自願的!這種蒼白無力的解釋不能說服我,我寧願相信,是黃聖父遵守男德的結果,在編劇的各種明示暗示下,我得到了一條重要的線索,那就是:他三十多歲了,還!是!處!男!來,跟著我一起念,男德守則第一條:貞潔是男人最好的聘禮!
  • 爭夫爭產都贏了,張紀中的嬌妻成了「女德」大師?
    還是,靠著在網上大肆宣揚「女德」?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八妹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我因為這個新聞終於去看了看杜星霖女士有著1.5萬+粉絲的微博,結果是被她的「女德」言論給驚著了。看微博日期,是她剛與著名製片人扯證不久。今日,就來理理這一串陳年的瓜,評評杜女士的「女德」課。自從杜星霖和張紀中在一起之後,就在微博小號上曬過很多抱著孩子與各路名人合影的照片。的確,作為業界著名製片人,張紀中的圈內影響力很大。
  • 爭夫爭產都贏了,張紀中的嬌妻成了「女德」大師?
    還是,靠著在網上大肆宣揚「女德」?我因為這個新聞終於去看了看杜星霖女士有著1.5萬+粉絲的微博,結果是被她的「女德」言論給驚著了。看微博日期,是她剛與著名製片人扯證不久。張紀中、樊馨蔓曾經是影視圈的金童玉女,雖然兩人年齡相差15歲,但的確有過甜蜜的愛情,並且同居12年後,才走入婚姻殿堂。
  • 「娘道」火了,「婦道」還遠麼?丨毒藥頭條
    幸運的是,瑛娘沒死(這主角光環太強大了),過了幾年,還在河邊救了一男的。為了報答瑛娘的救命之恩,這男的就娶了瑛娘。都啥年代了,男人報恩就是把女方娶了?這操作,不懂。還記得國慶關於《娘道》的熱搜吧,陪爸媽看《娘道》。媽媽奶奶們沒有像網上口誅筆伐的年輕女性看出那麼多東西,只是從那一代走過來,沒覺得這劇情有什麼不對。她們,只是被封建思想荼毒而不自知,而這種不自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下一代。
  • 古代婦女的婚姻故事,全是變態辣級別啊
    古代婦女為了以示貞烈,通常都要走一條人不人鬼不鬼的路,你說你好好活著多好。不過大概古人覺得,好好活著的女人,必定會像潘金蓮一樣,關到樓上都會掉根竹竿下來。 除了忠貞,她們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的人生之路。 七出之道,妒正為首。
  • 《白鹿原》裡的女人們:「婦道」的守與不守!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三從四德」作為約束女人和選擇妻子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我簡單地稱它為——婦道,用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將白鹿原裡的女人們分成了守婦道的和不守婦道的兩大陣營,那守就是好,不守就是不好嗎?答案是:未必!一,守婦道的仙草和冷秋月。
  • 大多數婚姻:不是女人無德,而是男人不賢!
    社會早就不是以前的社會,女性也早就不是以前的女性,而我們很多男同胞卻偏偏腦子裡還要繼續裝著,無比優越的大男子主義,人家女同胞還要繼續看你的臉色,聽你使喚嗎?恕蔚藍直言,換誰都不願意。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蔚藍必須好好談一談這第三個問題。那就是,傳統的女德在我們現代家庭中到底有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土壤?不瞞大家說,蔚藍認為,在很多家庭是需要打一個大大問號的。為什麼這麼說?
  • 「女德」你怎麼看?
    當被問及怎麼看待網上的爭議時,她說:「他們發的文章說恢復大清朝、裹小腳這些,我在哪都沒有說過。男人說話女人不許插嘴,我也沒有講過。可能因為他們聽到,當二奶、小三對社會影響不好,而且對女孩子身體不好,所以不愛聽。其實我講這些不到三分鐘,他們有點斷章取義,我沒有誹謗那些女孩子,只是善意的提醒。但是他們也沒有必要罵聲一片,不贊同沒有關係,我們的角度不一樣。」
  • 《女德》千年之美
    此次擔任音樂製作人的是著名電影配樂大師林海先生,他對哈輝不懈追求傳統文化的執著與創造精神所感 動,並鼎立支持,賦予此作品全新的音樂靈感,讓聽者「心性中正」,在音樂的薰陶中自覺去追求女子至善至美之性德。婦  容    謂「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妝容服飾歷來是女子最關心的內容,總是但求亮眼、但求新奇,而《女德》所講是,但求齊整、但求潔淨。超越奢華,剔除異端,留下亙古不變的審美取向,才是經典。
  • 20210226直播回看310《千字文故事》第11則:《知過的故事》(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值得看!
    師父曾經為知心姐姐講述《千字文》中的諸多故事,《千字文》字字與我們的生活和人生都是息息相關,知心姐姐講述《千字文》故事按照《千字文》的排列順序,每四句十六字為一則故事,分62則來講完《千字文》故事,則則故事皆是道不盡的中華深厚文化,故事情節以師父的智慧信息為準,加之知心火苗所悟知的信息合成為一個正能量信息的故事。
  • 鐵蓮花:古代不守婦道女犯生不如死的酷刑
    中國古代有一種酷刑,專門針對那些不守婦道的女人而製作,古時候叫做「木馬刑具」,在木馬的背部藏有致命的「鐵蓮花」,對於不守婦道的女人,通常讓她們騎在木馬上,審問時如果不老實交代罪行,就會轉動木馬上的「鐵蓮花」,對女性進行折磨,這時候她們往往叫聲悽厲,發出哀求,甚至昏厥過去。3D肉蒲團劇組中傳出有一段要給藍燕鐵扮演的玉香上木馬鐵蓮花的刑具,場面很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