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企選擇將工廠搬離中國,而松下又投資兩億在中國建廠,為何?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知頓ZhiDun

我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目標依然是成為製造業強國。我國依靠著勞動力、資源以及土地等價格優勢,在本世紀初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工廠,而在這期間,眾多的外資企業開始湧入我國承接製造業。並且不得不提到的是我國具有14億人口,這也就是意味著我國擁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因此有很多的外資企業巨頭來到中國發展的原因,不僅僅是勞動力廉價以及土地資源價格低,更是因為中國擁有著巨大的的消費力。

然而,隨著我國國產品牌的崛起,許多知名外資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子並不好過,有很多外資企業選擇退出中國,前往東南亞等相對落後的國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都比較低廉。

從整體的總產量來看,我國有許多工業產品已經基於全世界第一,我國不僅是一個工業生產大國,還是一個工業消費大國,畢竟我國擁有14億龐大的消費者人群。近幾十年來,我國以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製造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所以得到了「世界工廠」這一稱號,國外市場上,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產品。

然而,近幾年有很多外資企業離開中國,前往印度和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如今他們發展得如何呢?印度和越南相對於我國製造業,其最大優勢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和更加優惠的政策,但在其他方面無法與中國比擬。像印度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僅僅只適合加工一些低端的產業,若涉及到高科技加工步驟,他們甚至需要將產品運回中國進行加工。除此之外,印度國家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並且製造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較低,這也成為了印度製造業最大的劣勢。與此同時,越南的製造業也正在面臨勞動力成本加速增長以及製造業發展不成熟等問題,有許多去了印度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表示非常後悔,覺得自己並沒有得到好處,並且還虧損不少。

自從2020年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有許多國家開始後悔自己離開中國的決定,其中就包括日本和美國的公司,這些企業都被要求返回本國製造就業機會,來解決本國失業問題。然而事實上有很多外國公司對此並不買帳,因為這些企業在中國做得非常好,若要搬回本國,也就是讓他們放棄中國巨大的市場,而這一代價非常高昂。

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成功抗擊風波事件的國家之一,並且中國的經濟正在迅速復甦,有很多外國企業不願意放棄這一市場。根據報導了解到,日本電子巨頭松下就在近日宣布,要在中國新建一家工廠,這一工廠用來生產空氣淨化器等產品。

松下的這一新工廠就有可能落戶於中國廣東佛山,投資金額約2.2億人民幣,或將於2021年前投產,從這可以看出日本松下公司很看好中國市場。在此之前,松下公司一直由於種種原因被傳聞要退出中國市場,然而即使松下公司在中國佔有率不高,但他絕對不會放棄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電器市場。

相關焦點

  • 大量外企在華工廠關閉,我國的「世界工廠」名號要被取代了?
    大規模的建廠投資,也讓我國製造業的產品遠銷海內外,很多貼著「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全球的很多國家都能看到,尤其是很多快消品更是如此,據報導有大媽為了時尚專門去日本買了馬桶圈,最後卻發現馬桶圈卻是國內產的,可見我國的產品在海外是多麼銷售火爆。
  • 印度諸多工廠關門,撤離中國的外企腸子都悔青了
    當地諸多工廠面臨關門,於是從中國撤離的外企再投入印度發展後,開始後悔了,可以說腸子都悔青了。然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些外企都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因此需要對其後果負責,就算是賠錢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面咽下了。
  • 中國被印尼「挖牆腳」,多家企業同意撤離中國,網友:慢走不送
    ,希望能在本國建廠, 現在已經有17家公司同意,這將會給本國帶來很大的受益。印度尼西亞由於印度尼西亞目前的困境,於是組織了一個投資工作組,跨過進行對各大企業進行遊說,現在正在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公司溝通,現在已經有17家公司希望到印度尼西亞開廠,這次將會給印度尼西亞帶來370億美元的總投資,並且僱傭超過11.2萬名員工,這不得不說對印度尼西亞是件好事。給國家帶來了這麼大的利益。
  • 外企成了中國的「賴皮蛇」,美日法多次召回無果:中國就是好
    引言近日,美國、日本、法國、三國的政府再一次地向那些賴在中國不走的本國企業,下達了「召回令」,令他們立即馬上將企業搬回自己的國內去。但是,這一些企業的代表也已經明確地表示,在沒有計劃和短時間內是不會撤出中國市場的。
  • 大量外企關閉在華工廠,「世界工廠」要拱手送越南?中國發聲了
    對一家有投資意向的企業而言,自然希望把資金投入到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中國市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歐美地區的企業家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日益增強,紛紛開始爭相到中國投資建廠。
  • 大批外企關閉在華工廠?「世界工廠」要被取代?我國「出手」了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地大物博,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製造業也非常先進,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然而,在當下,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都熱衷去東南亞進行投資建設。
  • 印度又遇到一個難題,工廠紛紛關門,外企頭疼不已
    我國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中國市場受到了很多外企的注意,他們都覺得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很好,再加上當時我國有很多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很多外企都選擇在中國建廠,當時的發展都是很好的,能夠得到不少的收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中國市場就出現了強大的競爭力,力所不及的外企也都選擇了退出!
  • 越南的「世界工廠」夢碎?外企稱難以複製「第二個中國」
    還記得曾有外國人表示,自己不使用中國製造也能生活,但沒想到在生活中遇到各種挫折,衣服、飲食幾乎都離不開中國製造,最終宣布失敗。 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中國的制度業也產生了對手,很多人認為中國製造將被越南、印度等國家所超越,中國「世界工廠」的稱號將會被取代。但真的是會這樣嗎? 而這些外資企業來到中國建廠後,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還極大的促進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這些企業帶來的製造業技術,雖然不算高端,但也為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 為何加碼投資中國 日企:中國消費市場仍是最大吸引力
    但細察之下,衝電氣公司退出中國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中國移動電子支付的飛速發展,嚴重衝擊了自動取款機(ATM)市場需求,無現金交易使得人們去銀行自動取款機存取現金的頻率越來越低,導致衝電氣在2019年銷量暴跌至1000臺,不足高峰時期的2%。在衝電氣退走的同時,則是有更多的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或擴大投資。
  • 沒有中國改革開放,日本的平成時代更加暗淡!
    當然了,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日本確實有不小的貢獻,但是日本也從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甚至不無誇張地說,如果沒有中國改革開放,那麼平成時代的日本可能更加暗淡。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松下電器了。 1978年10月,鄧小平在訪問日本期間參觀了松下電器公司茨木工廠,並邀請松下幸之助前往中國建廠。1979年,松下與中國公司實現第一次技術合作,向上海燈泡廠提供黑白顯像管成套設備。松下之後,東芝、日立、索尼等一批日本電子企業巨頭登陸中國,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家電產品在中國市場可以說是無人不曉。
  • 三星「無奈之舉」,關閉所有中國工廠,在越南營收破百億美元?
    「撤離中國之後,為什麼有很多企業再次回到『中國製造』的懷抱?」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發展是相當迅速的,現在很多人對於中國製造都相當的看好,也被稱作「世界工廠」,在多年前通過人口紅利來發展製造業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而且我們國家的居民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比較強,整體的製造業發展也進入了「高速公路」,現在的中國製造已經遍布全球,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英國和日本在開出豐厚的條件之後,為什麼企業都沒有回到國內,因為這些企業知道目前製造業的硬實力
  • 外企大量撤資去印度越南,我國面臨重大問題,未來該何去何從?
    外企撤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租金成本也在逐步上升。隨著這些成本的上升,許多外國公司的利潤下降。因此,許多外國公司都想撤出中國。他們希望關閉在中國的工廠,尋找成本更低的新國家重建工廠。
  • 「逃離」中國的外企後悔了!越南勞動力優勢不再,工人懶惰成性
    中國經濟發展原本是依靠全國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以及國家各種優惠稅收政策吸引外資企業投資的。其中製造業之所以迅速發展,也依靠外企對我國的投資合作。但如今因為中國發展勢頭好,仿佛一夜之間,製造業走向頂端,大量中國製造開始進入世界眼帘。
  • 斯堪尼亞中國建廠,何所為?欲何為?|卡車之友網
    據官方提供的信息:全新工廠計劃於2022年正式投產。為什麼在中國建廠?得益於改革開放,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2005年,中國汽車市場以近592萬輛的總規模超過日本本土580萬輛,躍居世界第二位。僅過了4年,中國在2009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
  • 評臺積電大陸建廠:中國大陸的胡蘿蔔是用大棒做成的
    即便如此,就在28日,一向「傲嬌」的臺積電卻意外地向中國大陸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與南京市政府達成了總值195億元人民幣的合作協議。按照媒體披露的相關內容,臺積電將在南京建廠,2018年底正式投產。  這一事件帶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美國媒體彭博社29日第一時間發表評論文章,分析其背後的意義。
  • 頻頻邀請臺積電赴日建廠,日本為何青睞晶圓代
    7月19日,有日本媒體報導稱,由於先進晶片技術正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日本政府希望邀請臺積電等全球先進晶片廠赴日本建廠,提振日本國內的晶片產業。
  • 中國公司拯救「美國工廠」,歐巴馬這部電影火了
    第一部成品就是《美國工廠》。第三、也許是對川普「逆全球化」政策的一次委婉反擊。影片中提到的俄亥俄州是川普的選舉票倉。川普曾承諾給當地工人帶來就業機會,但今年早些時候,俄亥俄州的另一家大型通用汽車工廠又關閉了。更為諷刺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國對美國投資驟減,像福耀玻璃這樣的「美國工廠」反而成為當地為數不多的「重要生命線」。
  • 從迅達電梯到特斯拉——外企百強見證上海擴大開放
    2019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百強榜單發布現場。受訪機構供圖新華社上海12月18日電(記者王婧媛、吳宇)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17日發布2019年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百強榜單,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等261家企業榜上有名。
  • 又一日企突然關門,1500員工面臨失業,日本推進「去中國化」?
    據了解,升龍科技在9月份還獲得深圳市政府的54萬元補助,沒想到2個月後卻停產關閉,工廠的約1500名員工將面臨著失業。 這並不是村田關閉的第一家在華工廠,在2019年12月就關閉了華建電子和華鉅科技兩家子公司,華建電子是村田進入中國的第一家工廠。關閉的原因都是因為訂單減少,經營困難。
  • 「良心工廠」在美碰壁,建廠招工只是開始,美民不吃苦是另一回事
    引言眾所周知,富士康在我們國家是有著很多的工廠,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是我們國家製造業的巨頭。不僅僅在我們國家,富士康在國外都有著很多工廠。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富士康的十二小時兩班倒,但是這個規定不是對每個國家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