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質》美國如何靠世界大戰大發橫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2020-12-24 劉小播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前美聯儲主席,著名經濟學家伯南克的《金融的本質》,前面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美聯儲的兩個作用,一個是穩定經濟,一個是穩定金融市場,避免金融危機。

同時我們介紹了美聯儲的兩個使命,一個是促進就業,一個是控制物價。美國的美聯儲成立於1913年,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來說,是比較晚的了,但實際上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多次試圖籌建中央銀行,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那為什麼1913成功了呢?

這有兩個重要的原因:金融恐慌和金本位制度

當然這段金融歷史是非常漫長曲折的,簡單來說,在美國成立中央銀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缺少一個「最終貸款人」的角色,金融市場非常不穩定,金融恐慌時有發生,金融恐慌是指由於某種外在的因素,短期資金的債權人突然大規模地從尚具有清償能力的債務人那裡撤回資金,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規模擠兌,比如大量儲戶都到銀行提取現金,導致銀行現金流斷裂而崩潰破產,這是一種集體行為,金融恐慌會導致並惡化金融危機。

比如從1873年到1907年就發生了5次大規模的金融恐慌,每次金融恐慌都會導致金融市場極不穩定,數十家甚至數百家銀行倒閉,這讓當時的美國政府必須要考慮籌建一個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來穩定金融市場。

第二個是金本位制度,什麼是金本位制呢?它本質上是一種貨幣體系,也就是貨幣的價值以黃金的重量來衡量。比如在20世紀初,根據法律,黃金的價格是每盎司20.67美元。美元與黃金的重量之間存在一種固定關係,這樣反過來也設定了貨幣供應量,市場上有多少貨幣,就應該對應有多少黃金儲備。儘管央行的存在有助於加強對金本位制的管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金本位制會創造出一個自我管理的貨幣體系,而這樣的貨幣體系至少能部分替代央行的職能。

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之後,美國就恢復了金本位制度,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廢除了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有其局限性,一方面黃金的開採本來就是一種資源浪費,另外,更重要的是,金本位制度,實際上很容易引起金融恐慌,因為金本位制度,會控制貨幣的供給,這樣導致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的發揮空間有限。

在金本位制下,當經濟表現強勁的時候,經濟比較活躍的時候,貨幣供給就會增加,貨幣供應增加會導致利率下跌,利率持續下跌會有什麼影響呢?利率低了當然大家貸款成本就低了,這樣會導致對貨幣需求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滾雪球的效應,最終導致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從而導致高通脹水平,甚至嚴重的通貨膨脹。

但今天央行的普遍做法正好是相反的,在經濟表現比較活躍的時候,央行會適度控制市場的流動性,防止通貨膨脹,比如常用的手段就是提高利率,因為利率高了,那大家貸款意願、消費意願就降低了,從而給火熱的經濟適當的「降溫」,這是在有「央行」情況下的通用做法,但是當時,因為金本位制限制了貨幣供給,央行就不能靈活地調控利率,比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下調利率,在通脹時期提高利率。

但這樣的經濟策略,其實是基於凱恩斯主義的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的,有人認為這是金本位制有利的一面,這樣中央銀行就無權自作主張了,把所有的控制權完全交給自由市場,這其實是經濟學家哈耶克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這裡我們就不展開講了。

這裡伯南克說,相較於現代經濟,在金本位制下,經濟產出和通脹水平的波動性都更大。當然金本位制度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會導致實施金本位制度的國家貨幣之間形成一個固定的匯率體系,這不能真實反映各個國家的經濟現在,也不利於各個國家的經濟調控。

比如,如果我國在之前將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綁定。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存在緊密聯繫。這意味著,如果美聯儲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美國經濟,那麼中國國內的貨幣政策最終也會放寬,因為不同國家的同一種貨幣,其利率必須是一樣的。然而低利率也許並不適用於當時我國的經濟情況,結果可能會導致我國發生通貨膨脹。所以,無論是有利還是不利的政策,都會通過固定匯率制,從一個國家傳導至另一個國家,剝奪一國獨立管理其本國貨幣政策的權力。

所以,介於在1913之前幾十年時間,因為金本位和其他一些因素,導致美國多次發生金融恐慌,金融市場非常不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一個類似「中央銀行」的需求就迫在眉睫了,1913年,出於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性的考慮,美國國會和當時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決定創建美聯儲。

為了避免之前兩次嘗試的失敗,當時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不只在華盛頓建立一家中央銀行,還在全美各大主要城市創建了12家聯邦儲備銀行,將美國50多個州劃分為12個區,每一個區都有一家聯邦儲備銀行。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監管著整個系統。這種機構安排的價值在於創建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一個能代表這個國家每個地區人民利益的央行,國家經濟各方面的信息也都能匯集到華盛頓。這樣的好處就是,當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時,它會考慮整個國家所有聯邦儲備銀行的意見,再在國家層面上制定相關政策。

在成立了美聯儲之後20年,是美國經濟高速發展20年,當然,在此期間,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顯然吃到了戰爭紅利,因為當時歐洲戰爭大量的資金和物資都是從美國資本市場獲得的,美聯儲在這期間也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也成功奪走了當時歐洲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確立了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絕對統治地位。

但美國經濟的第一次大的考驗來了,在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崩盤,標誌著美國「大蕭條」的開始,在這期間美國股市下跌85%,失業率接近25%,美國GDP下滑1/3,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大蕭條一直持續到1941年,珍珠港被日本偷襲,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助推了美國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幫助美國擺脫經濟大衰退。這讓我們不禁想起這次疫情,為什麼美國不斷試圖挑起戰爭,因為美國歷史上,正是靠兩次世界大戰上位的,對於美國來說,戰爭對於經濟刺激,緩和國內矛盾是非常有用的手段。

那美聯儲在這一時期發揮了什麼作用呢?美國「大蕭條」實際上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並非只發生在美國,甚至最嚴重的也並不是美國,而是波及到了全世界,其原因當然非常複雜,主要是20世紀20年代晚期著名的股市泡沫,以及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金融恐慌,是誘發那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而剛剛成立不久的美聯儲在應對這次危機中,並沒有扮演好角色,在貨幣政策方面,為了不進一步助長股市投機行為,美聯儲並沒有放鬆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的初期還是維持了金本位制度。

什麼是放鬆貨幣政策呢?通俗來講一般就是降低利率,讓更多的錢流入市場,因為到時物價已經下跌10%,伯南克認為,美聯儲本應該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防止物價進一步下跌,物價下跌過多是通貨緊縮的一個標誌,通貨緊縮對於實體經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比如導致農民和其他一些通過出售產品償還固定債務的人來說,物價下跌過多很容易就會引發破產,因為物價下跌就意味著收入少了。

更糟糕的是,如果實行的是金本位制,那麼匯率就是固定的,美國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從而導致經濟的崩潰。而美聯儲保持貨幣緊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擔心會發生對美元的投機性攻擊。因為英國在1931年就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美聯儲擔心美元也會受到此類衝擊,從而使美國脫離金本位制。

因此,為了維持金本位制度,美聯儲提高了利率(而不是降低),它認為保持高利率有利於吸引外商來美投資,同時防止資本外流。但對挽救美國實體經濟而言,這是錯誤的做法。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上臺執政,肩負起了應對「大蕭條」的責任,他剛開始上臺時,一些經濟政策並不成功,但有兩項至關重要的政策挽救了美國經濟,一項是廢除了金本位制度;一項是建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意味著,即便銀行倒閉,普通儲戶仍然可以拿回自己的錢,這樣他們就不再會去銀行瘋狂擠兌,降低了引發金融恐慌的機率。而廢除金本位制度後,擴大了貨幣供給,結束了通貨緊縮,美國經濟在1933~1934年間出現了一輪強勁復甦。

總的來說,美聯儲在成立後是多年,在應對第一次金融危機,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時候,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貨幣政策和「最後貸款人」角色上都沒有發揮積極的作用,而羅斯福的兩項至關重要的新政,從一定程度上充當了美聯儲的角色,成功挽救了美國經濟,但這次金融危機還是持續了十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才又依靠戰爭,大發了一筆橫財,確立了世界金融市場的絕對地位。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相關焦點

  • 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真相
    原因就是美國檢測最多。」,使用的話術手段是一樣的——用假邏輯欺騙大眾,隱瞞真相!,而不是完全追求歷史實事和真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真相是什麼呢?德國隊: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上圖綠色國家)英國隊: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義大利(上圖紅色國家)一、先來看戰爭的主將:德國和大英帝國,其它的參戰國都只是次要角色,站隊而已,所以一戰的主要矛盾其實是德國和英國的矛盾,而不是什麼大公被暗殺,更不是什麼報仇血恨,而是德國和英國的國家利益之爭達到無法和平相處的地步
  • 董登新揭秘美國退休制度真相:美國老人靠什麼生活?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我國「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社會對此高度關注,討論十分熱烈。因為少數人總是一知半解、盲目崇拜美國,卻並不了解美國真相,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真實的美國,才能知己知彼。大家知道,美國基本養老保險(OASDI)制度建立,要比歐洲晚了近半個世紀,1935年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提出了構建「三條腿的板凳」的養老保障體系,這就是我們後來所講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 美國大選,有錢人的遊戲!美國總統多是富豪,川普居然鬥富失敗
    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擁有大片土地,幾乎與華盛頓相當,他在美國總統富豪榜上的排行也很靠前,可能僅次於華盛頓。但這個總統撈錢的本事不行,當上總統後不賺反虧,以至於離世後給子孫留下一屁股債,這個家族也從此消失於美國政壇。
  • 如果美國主動掀起世界大戰,整個世界將會怎樣?俄專家道明真相
    美國的軍事實力,一直以來都排在世界第一位,而且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美國一直都在努力維持自己的形象,並且產生了十足的優越感,這也就使得美國總是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大的樣子。甚至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美國更是頻繁向別國發起挑釁,甚至放出豪言稱,美國有著與任何國家一戰的能力,並且能夠抵達世界的任何角落。
  •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戰國的表現?
    第一個先來說說美國,沒有美國就沒有二戰盟軍的勝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二戰早期,你可以說美國是無恥得兩頭賺錢,不過也只能在背後罵,跟所有借錢的人一樣,總在把借來的錢花光,面臨還錢時,就會開始裝出可憐巴巴的樣子,叨逼當初自己太傻,沒注意借錢的條件有多苛刻。當年美國也是這樣,火燒眉毛能找到肯賣、能賣給你軍火就謝天謝地了,說人家兩頭賺錢得等到救完急。
  • 二戰德國是如何從一戰戰敗中崛起的?希特勒就是金融巨頭的打工仔
    一戰後德國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可是誰知道不到30年,德國就又可以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殘酷程度要遠遠大於一戰的時候,那麼德國是如何在戰敗中再度崛起的呢?看英法兩國當時的政策就明了,英法不想在捲入戰爭但是面對蘇聯的威脅只能也是支持德國發展,但沒想到德國發展的太快太猛控制不住了!
  • 中國巨頭熱衷放貸,美國巨頭偏愛星辰大海?背後真相是什麼
    不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雖然一直在搶奪在線支付市場,但卻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親自涉足更直接的金融業務,尤其是消費信貸業務,這是為什麼呢?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骨子裡熱衷放貸,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偏愛星辰大海,還是有別的原因?
  • 《決策的本質:還原古巴飛彈危機的真相》美國在危機中的決策模型
    《決策的本質:還原古巴飛彈危機的真相》一書是由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T Allison),哈佛大學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和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教授所著,他曾在柯林頓政府時期任助理國防部長特別顧問、助理國防部長等職務。這本書是他的經典之作,對學術界、政界和大眾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回歸金融本質 服務實體經濟
    由長安銀行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長安金融論壇在陝西臨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西安分院舉行,來自省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及知名經濟學家曹鳳岐以「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分享各自觀點,解讀現代金融如何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問題。
  • 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本質出發解決問題。實現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不斷用 5W5H 法則。一旦發覺了這一秘訣,所有的問題都會更加清晰,用這個思路寫作,文章也會更加乾貨。一個接著一個地問問題,被問到無法靠主觀意志改變的自然環境問題時就結束,這樣發現問題根源的可能性會大很多。要知道大部分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出在人。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是昨晚凌晨兩點多。
  • 跌落神壇: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片廢墟的歐洲如何尋求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塑了世界格局,世界的中心從歐洲變成了美國,原本的世界霸主英帝國因為兩場世界大戰疲憊不堪,從神壇上跌落。美國因為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能力,而逐漸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歐洲的作用則開始逐漸減少,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殘酷的事實。
  • 美國的民主制度能否適用於中國?中國的自由派公知錯在哪裡?
    可是,他們對美國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美國的發展歷史,這一切都一無所知。  而了解美國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它的道路是非常獨特的,並不適合其他國家。  這就相當於,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他人身上複製一樣。  那麼,美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美國的這套制度為什麼不適用於中國呢?  這就是今天要講解的內容。
  • 疫情「摧毀」了全球經濟 華爾街卻賺翻了 揭秘大發橫財的投行和做...
    年初的時候,當發達國家政府官員們就如何應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爭論不休時,各國央行迅速採取行動,將利率推至新低,幾個月後,股市漲至新高。幾個月的時間裡,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又多出了3萬億美元的資產,並且承諾還會增加。  2020年將成為華爾街歷史上最瘋狂的年份之一,在大多數人都在遭受苦難的情況下,華爾街卻可以說迎來了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年」。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美國真相》
    今天我們就找來一本暢銷書,是著名經濟學家,諾獎經濟學得主斯蒂格利茨先生的作品,書名就叫做美國真相,他們也在剖析美國問題的本質,這本書結構比較清晰,只說了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迷途,說現在美國的問題,第二部分是未來之路,也就是如何解決問題,包括民主,經濟與就業,體面的生活和美國復興。
  • 第二次世界大戰——邱吉爾二戰回憶錄
    但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版本,大多藏著故事的真正切面,真相與全貌在愈加固定的故事講述中,逐漸被遺忘,甚至誤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英國走向衰落的臨界點,而美國卻日益崛起,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 但英國面臨了財政上的「敦克爾克」之後,也在美國的援助之下,夾帶自己的利益,爭取雙贏的局面,畢竟誰都不傻,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在意長遠。
  • 美國背後的財團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導致現如今頻頻退群?
    美國頻頻退群,與美國財團具有密切關係,其原因並非美國財團出現了財務狀況,而是美國財團對於現任總統川普支持的結果。 要了解此問題,我們先要探索一些美國的制度核心和本質是什麼?
  • 10部金融紀錄片,你值得觀影!
    本片取材於美國公共政策智囊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Niall Ferguson 2008年的作品「貨幣崛起:金融如何影響世界歷史」。讓我們隨著Ferguson 教授的指引審視貨幣、信貸和銀行漫長的發展歷程。
  • No.223 | 浮日閒魚: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及太平洋的起源+國家陰謀+牢記戰爭之痛+身體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身體往事
    《國家陰謀(五部)》丹尼爾·席爾瓦丹尼爾·席爾瓦(Daniel Silva),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陰謀論大師,以驚心動魄的故事,為您揭示國際政治鬥爭的陰暗本質,四次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全球第一。美國政府為表彰他對國際政治真相的深刻批判,任命他為美國大屠殺紀念會的委員。
  • 金融人士必看的20部經典金融電影!
    不管我們什麼時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最近很多金融機構都在著手新員工培訓工作,在這裡推薦20部經典金融電影,可以考慮新員工培訓當中部分採用啊.         推薦理由: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似乎交換什麼都可以。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 「廣發宏觀」信用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與此同時比特幣、Libra等數字貨幣亦驅動人們重拾對貨幣本質的探討。第二,傳統貨幣職能觀對信用貨幣的解釋力有限。第三,如何理解信用貨幣的本質?一)信用貨幣的一面是強制法償。二)信用貨幣的另一面是國家「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