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安祿山之後:
對於安慶緒來說,「兩頭都是死路」。
對於嚴來說,「兩頭都有活路」。
所以,殺死安祿山:
是安慶緒的一步「必死之棋」,
是嚴莊的一步「必贏之棋」!
一、如果安慶緒不殺死安祿山,則必然會死於安祿山之手。
第一,安慶緒才能平平,處事優柔寡斷。
第二,安祿山寵愛段氏,一直想「廢長立幼」,欲立安慶恩。
第三,安祿山萬年病魔纏身,性格急躁,脾氣古怪,動輒打罵,弄不好就要殺人。
所以,基於上述原因,安慶緒不先下手為強,必然會死在安祿山手下。
二、安慶緒殺死安祿山,也必然是死路一條。
第一,殺死安祿山後,如果反叛失敗,則安慶緒會死於唐軍之手。
第二,殺死安祿山後,如果反叛成功,則安慶緒會死於嚴莊之手。
因為殺死安祿山之後,由於安慶緒不堪重任,大權全部落在了嚴莊手中。
反叛一日不成功,則安慶緒尚有利用價值,他可以再多活一會兒;
反叛一旦成功,則嚴莊必然會「黃袍加身」,宰了安慶緒,取而代之!
三、殺死安祿山之後,如果反叛成功,嚴莊則大有活路。
第一,如果反叛成功,嚴莊可以把安慶緒當做傀儡,自己臨朝攝政,活得有滋有味。
第二,如果反叛成功,嚴莊也可以逼迫安慶緒禪讓,自己當皇帝,活得氣派瀟灑。
四、殺死安祿山之後,如果反叛失敗,嚴莊也大有活路。
因為安祿山一死,軍權在握的嚴莊,可以隨時倒戈,投向唐朝的懷抱,藉以活命,甚至加官晉爵。
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
殺死安祿山之後,嚴莊恩威並用,叛軍「迴光返照」,再次攻佔了潼關和陝州,又打通了長安和洛陽之間的交通。
但在名將郭子儀的反撲下,叛軍大敗,從長安退到陝州,再退到洛陽,又一路退到鄴城(河南安陽)。
嚴莊一看大勢已去,遂著手布局,準備投降。
他一是讓安慶緒先向範陽撤退,自己假裝留後掩護;
然後,他害怕被俘虜的唐朝將領,將來告他的黑狀,翻他的後帳,就下令全部斬殺,包括哥舒翰、程千裡等人。
最後,他派出自己的妻子,裝扮成唐朝永王李璘的女兒,曉行夜宿,見到了唐軍大元帥(太子)李豫和郭子儀,協商投降的條件。
嚴莊投降的首要條件是:朝廷必須當眾向他頒發「免死鐵券」,不能清算後帳。
當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朝為了動搖叛軍軍心,瓦解叛軍鬥志,便答應了嚴莊的要求,嚴莊遂率軍投降。
嚴莊後被封為司農卿,從三品,也算很不錯了。
六福雅士評曰:
嚴莊後來在唐代宗時期,得罪了當時的京兆尹劉晏,被貶為南江(四川南江縣)縣尉,歷史上沒有下文,不知是否善終。
估計沒有善終,因為他蠱惑安祿山反叛,殺死那麼多唐朝將領,最終還被朝廷封官,肯定會被仇家緊盯不放的。
他若善終,歷史上肯定會留有一筆。
歷史上沒有記載,大概率是被仇家害死了。
不管怎樣,嚴莊是一個「攪屎棍」,也算得上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了,生存能力極強:
他先是忽悠安祿山舉兵反叛,然後再殺死安祿山;
他又忽悠安慶緒殺死「自己的親爹」,反過來又拋棄了安慶緒;
他是唐朝官員,先是反叛唐朝,最後又投降唐朝。
一來二去,翻雲覆雨,最終還能全身而退,關鍵在於:
嚴莊此人具有戰略眼光。反叛初期,為安祿山制定的進攻路線,是先攻取朔方和山西。安祿山若聽從,則太子李亨就沒有「復國根據地」了。
嚴莊此人精於局勢判斷。反叛剛剛二年,他便扔下安慶緒等人,率軍投降唐朝了,沒有被殺,反而還封了官。而整個安史之亂,可是整整打了七年多呀!
至於安慶緒,後來被史思明俘虜,縊死了。
關注我,六福雅士。風趣幽默,笑對生活;犀利辛辣,談史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