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扶持、災後居民重建搬遷……對於弱勢人群的關注,使上海援藏特別有溫度,有力度。
「我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才算富。」定日縣崗嘎鎮殘疾人民族手工業合作社負責人旦增歐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08年我創辦合作社,當時員工總共5名,隨著上海松江有關部門給予培訓經費等相關支持,合作社在2010年實現了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該合作社206名員工中,殘疾人就佔到四成。旦增歐珠也是一位殘疾人,他告訴記者:「我知道殘疾人的痛苦和就業的不容易,因此我們合作社的大門隨時對他們敞開。」
目前,該合作社手工生產的產品包括民族服飾、各種手工包以及特色紀念品等60餘類。「上半年,我們已在日喀則4個縣拿到了訂單,手工藏藝玩偶『藏巴喔洛』也出口到了俄羅斯。」旦增歐珠說。
2017年,合作社收入達186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96人增收。2019年,合作社經營賓館、手工藝品等在內的總收入超過3000萬元。
崗嘎鎮鄰近珠穆朗瑪峰腳,文旅業有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我們鎮正在進行新區建設,新區佔地面積24平方公裡,涉及災後重建的居民住宅、鄉鎮衛生院及學校,五星級酒店及登山、旅遊板塊。」崗嘎鎮鎮長強巴告訴記者,「其中,上海援建了『雲間大道』『人民路』這兩條新區主要馬路。」
「特殊人群是上海援藏重點關注的對象。像旦增歐珠這樣的幫扶對象,他起來了以後,就可以帶動和他類似的人群。」日喀則市定日縣委書記李肖輝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