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國內的現代人生活節奏飛快
有時候讀書工作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吃飯
一回到家只想葛優癱!
不過小編發現在澳洲生活的各位朋友們倒都是挺有閒情逸緻,
下班會去逛逛超市啦,
然後再回家煮個飯,
生活不要太美好。
超市是我們隔三差五就會去的地方,每個月的工資固定就會有一筆貢獻出去。
既然是日常都會去的地方,很多細節我們就不會注意,但就因為這個原因,自己被坑了都不知道...
比如:
購物袋可以無限更換
Woolworths有一款售價99c的環保購物袋,上面其實印有一句話:
這款環保袋,如果使用時間過長有了損壞,在任何一個Woolworths的前臺都可以免費更換。
而就在最近,Woolworths再爆醜聞,坑消費者的錢。
而這次的主角是誰呢?
Woolworths的自動結帳櫃檯!
其實大多數逛街的朋友們應該已經都非常習慣去自助結帳櫃檯結帳了,而不是傳統的人工結帳櫃檯。
然而這個自助櫃檯卻有一個大bug。
竟然暗中坑了消費者的錢!
《每日郵報》指出:Woolworths超市的自動結帳櫃檯存在缺斤少兩的現象,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櫃檯上稱重,會得到完全不同的重量和價格。
▲圖片源於:每日郵報
不久前,南澳的一家Woolworths超市曝光出同一份香蕉的四次稱重的結果都不一樣!
這天,準備製作水果派的Robyn Kay在Woolworths超市選購了一份香蕉,在稱重時顯示香蕉重達497克,約為0.9澳元。
他掂了掂手裡的香蕉,覺得僅僅憑著直覺,香蕉完全沒有500克左右!
對此重量表示質疑的Kay隨即叫來了Woolworths超市的工作人員,要求對香蕉進行二次稱重,得到的結果卻令她大吃一驚,因為稱重結果與第一次相差甚遠。
而最終在稱重5次後,最終判定這份香蕉的價格僅為0.32澳元!
0.32澳幣與第一次稱重的0.9澳元竟然相差差不多三倍!
雖然這只是不到一澳幣的香蕉,可是想像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是幾十塊或者上百塊的商品呢?
那麼差價甚至高達上百塊!
如果說這只是個例,或者有的朋友會認為價差如此之大,大家購買時一定會認出來。
但也許這些自助結帳機比你想像地更加狡猾。
有消費者不久前在Woolworths超市購買了一個西瓜,在通過兩臺自動結帳櫃檯稱重時,他卻得到了兩種差距頗大的結果。
這個西瓜在第一臺自動結帳櫃檯稱重時顯示的是7.217千克,所要支付的價格為6.42澳元。
但是同樣的一個西瓜,在另外一臺自動結帳櫃檯稱重時卻顯示為7.222千克,所要支付的價格為6.43澳元。
同一件商品,僅僅更換了一個自動結帳櫃檯稱重就相差了50克。
50克就是一個讓人難以察覺的誤差,無形中讓消費者多付幾塊到幾十塊。
而大多數的消費者因為購買數量的龐大,都難以察覺,但長此以往,一年也許就能多付高達上百塊甚至上千塊的費用!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因此更多的網友親自去woolworths找到了更多的證據。
一個蘋果在第一個自動結帳櫃檯稱重,顯示需要支付0.84澳元。
然而在另一個自動結帳櫃檯稱重時,卻顯示需要支付2.05澳元。在澳洲來說,一個蘋果2澳元,著實可以算的上是天價了。
雖然Woolworth的發言人在醜聞曝光的第一時間就站出來強調說,他們每天都會對自動結帳櫃檯的準確度進行相信的校準檢查。
但是一件件缺斤少兩的事實就擺在人們的眼前,這種毫無說服力的話語並不能取得消費者們的理解。
不過消費者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下,也有可以解決的辦法。
在澳洲每一個大型零售商都有一個voluntary code,叫Scanning Code of Practice
這是個什麼呢,澳洲零售協會給出了解釋:
在澳洲一些超市買東西,如果你買完後發現在結帳時的價格比貨架上的標價高,那麼你買的這款商品的第一件可以享受免費
這個政策在coles、woolworths、IGA都有實施,具體各家條款小編都已幫你們整理出來了
只要你在購物後養成檢查小票的習慣,損失都是可以被找回的!
但是也有幾種情況是不能適用的:
商品A放在了商品B的位置上,A是10刀,B是8刀。你拿了A去付錢,以為8刀。這樣的情況不適用於SCANNING POLICY,你只可以選擇要或者不要了
因為你只是詢問,並不是結帳時掃描。政策只適用於掃描後錯誤的價格被顯示在了你的收銀單上,付錢與否不重要,是不是還在店裡也不重要,只記住,一定要掃描後。
比方說餅乾2刀一包,特價1刀,你買了3包,結帳時還是按2刀的價格掃描,那你可以免費得1包餅乾,另兩包1刀1包。
比方說,C的單價是10刀,價格牌上說現在是15刀兩個。你拿去一掃描,20刀,沒有折扣。這種情況,你可以免費獲得第一個,第二個按7.5刀一個處理
比方說你買的PINK LADY蘋果,2刀一公斤,他按成了FUJI,5刀一公斤。這也不能讓你免費獲得商品,不過你可以被退回差價。
所以大家今後購物一定要注意這些價格的細節,養成列印小票的習慣
一旦發現問題儘量當天就去處理。
而超市的這種坑消費者的手法還真不少,以前有爆出過洗衣粉的貓膩:
任何精明的澳人都知道這一點,買東西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細則。主婦Rach Smith就發現Coles洗衣粉暗藏的貓膩。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據《每日郵報》報導,Smith打算換新款的Cold Powder「超強除味」洗衣液,售價16.5澳元,是她以往常用洗衣液價格的兩倍。但這款「超強除味」洗衣液承諾可以讓髒衣服「煥然一新」,而且還能散發迷人香味。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根據說明書,「超強除味」洗衣液1.8升,夠36次洗衣,而Smith以往常用洗衣液為2升,夠40次洗衣,但奇怪的是,兩個包裝瓶尺寸看起來完全相同,除了包裝紙不一樣外,根本找不到差異。
Smith將這一細節在社交網站發布,警告人們不要被愚弄,不少網友表示憤慨,稱自己也有類似經歷。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一位網友說道:「實在太狡猾了,不知道裡面摻了多少水,就為了讓價格看起來更便宜。」
也有網友指出,「超強除味」洗衣液貴有貴的理由,因為功能確實更強大,但Smith認為,它可洗滌次數太少,打算換回原來的Cold Powder洗衣液。
在澳洲,像Woolworths、Coles這樣的超市隨時都有各種打折促銷的廣告分發給顧客,的確可以省掉許多生活上的開支。
如果有一家超市說他們的Dyson吸塵器僅僅是普通零售價的幾分之一(對,沒錯,就是一個吹風機都要200澳幣以上的Dyson),這樣划算的好事情肯定不能錯過對不對!
然而,這家超市卻被爆出這麼實惠的事情僅僅只是一個為了招攬顧客的騙局,無數顧客對此怨聲連連。
據《每日郵報》報導,澳洲廣播公司消費者監督節目「The Checkout」稱,Aldi超市的特殊銷售廣告可能違反澳大利亞消費者法。
事因年前Aldi超市的促銷廣告稱,Dyson牌的真空吸塵器僅是普通零售價的幾分之一,吸引了大批顧客進店搶購。但該促銷活動僅持續不到一分鐘,就被告知已經脫銷。
如此熱門的吸塵器真的是因為搶購的人太多而一售而空嗎?並不是這樣!一位去到搶購現場的女士說:「「我去了Bondi Junction門店,但他們沒有任何控制人流的措施,也沒有讓大家排隊取號,每個人都在狂奔,互相推搡……
結果他們只有20臺(吸塵器),可衝過去買的差不多有200人。」
這樣的事情並不止Dyson吸塵器這一例。一位母親告訴The Checkout節目,不久前她收到了Aldi針對返校季推出的特價商品傳單,其中包括一款學生皮鞋。
因為她的女兒今年正好開始上小學,所以她們決定就買Aldi的鞋子。那天早上,瑪麗帶著女兒跑了七家不同的Aldi商店,結果發現所有鞋子都被賣完了。
後來她才知道,每家商店的庫存只有一個尺碼——而促銷廣告壓根沒有提到。
不僅如此,2017年早些時候,一款玩具拖拉機和玩具汽車特價出售時,顧客們憤怒地發現,原來每一家店都只有一件庫存。
根據澳大利亞消費者保護法第35條的規定,如果商家無法在合理的期限內以促銷價格提供合理數量的商品或服務,那麼進行促銷宣傳就是違法的。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建議促銷廣告澄清促銷的真實性質,例如,如果庫存數量非常有限,那麼商家必須「明確突出」這一信息。
然而Aldi並沒有做到「明確突出」這件事情。在Aldi的宣傳冊上,「每周特價」廣告以小字標明:「售完為止,請注意,庫存有限,因商店而異。儘管我們進行了謹慎的規劃,但如果因為需求意外高企,特定商品的庫存在第一天就售罄,我們將萬分抱歉。」
這麼看來,Aldi確實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然而,對於這種誤導消費者而引起搶購混亂的事情Aldi超市發言人對此予以否認,並稱只是因為某些分店的商品分配不均而造成的,Aldi並沒有違反任何法律。
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大家,對於這種瘋狂的促銷活動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千萬不要為了一時便宜而且失去理性,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商家自編自導、為了吸引顧客的大戲而已。
編輯:Oilee
資料來源:DailyMail, ClozNews, 網絡
移民澳洲 | 澳洲PR | 澳洲養老 | 澳洲保險 | 澳洲入境指南 | 澳洲旅遊 | 打工度假籤證 | 澳洲中小學排名 | 澳洲兒童醫院 | 澳洲代購 | 澳洲外賣 | 雪梨生活成本 | 雪梨居住 | 留學生回國須知 | 澳洲入境
往期爆文:
D&G辱華 | 澳洲治癒關節炎 | 華人搶奶粉 | 大媽機場撒潑 | 移民政策巨變 | "滾回中國去", 中國遊客在泰被打 | 移民上山下鄉 | 代購被稅慘不忍睹 | 華人自述火了, 自願放棄PR | 澳媒曝光, 17位外國專家將「神藥」趕下神壇 | 中國買家再次登上澳媒頭條 | 把70歲患癌父親騙到澳洲之後 | 澳洲史上最嚴安檢 | 中草藥治好澳洲絕症 | 飛機上喝"別人的口水" | 土耳其匯率暴跌, 代購瘋了 | 澳洲的"養老幻境"
全澳精選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