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入股,這是一家公司實現快速擴張最好的途徑。
然而,如一家企業頻頻通過這種"捷徑"來實現擴張,而忽視了自己的內生性發展,那麼最終有可能也會因為這種方式"墜入深淵"。
奧飛娛樂就是併購走入死胡同的最佳案例。奧飛娛樂曾被譽為"中國孩之寶",並揚言要成為"中國迪士尼"的玩具行業老大哥,因為早年的多起併購而迅速發展。
然而,由於這條"捷徑"讓成功來得太過簡單,這使得奧飛娛樂一心只顧著搞收購,其核心競爭力——動畫製作能力停滯不前。
在近兩年市場上優秀的動漫企業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奧飛娛樂的"捷徑"不再,而其也逐漸陷入困境:先是在2018年因為商譽減值而導致業績巨虧16.3億,再到今年三季度業績同比由盈轉虧,虧損4636萬,而其股價相較於2015年的最高價54.85元也已經下跌了87%,市值縮水648億。
作為曾經的明星企業,A股的動漫第一股,奧飛娛樂究竟是如何因為併購而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其"中國迪士尼"之夢,還有機會實現嗎?
從"中國孩之寶"到"中國迪士尼"
提起奧飛娛樂,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說起它旗下的動漫IP,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十分熟悉:喜羊羊與灰太狼,就是奧飛娛樂旗下的動漫IP之一。除此以外還有貝肯熊、功夫料理娘、雷霆戰機等多個動漫IP,也均出自奧飛娛樂。
雖然目前奧飛娛樂擁有眾多的動漫IP,但是一開始的奧飛娛樂卻並不是靠動漫起家,而是靠玩具掙到了第一桶金。
1992年,奧飛娛樂的創始人蔡東青來到香港,想要"開開眼界"。
而在香港遊歷期間,蔡冬青接觸到了一款有趣的"四驅車",並認為其一定會大賣。在回鄉之後,蔡冬青立馬尋找能夠生產的各大代工廠,並成立了"奧迪雙鑽"這一個玩具品牌。沒過多久,四驅車果然大獲成功,而蔡冬青也藉助這一款四驅車賺到了第一桶金。
從此之後,奧迪雙鑽在玩具行業的名聲越來越響,隨著生產的玩具品類越來越多,奧飛娛樂也被譽為"中國孩之寶"。
不過,玩具生產還是要被動畫"牽著鼻子走",奧飛娛樂對此並不甘心,決定直接打通產業鏈,動畫也由自己產出。
2006年,奧飛推出了第一部標榜原創的動畫《火力少年王》,剛好廣電下發通知,自9月1日起,境外動畫片及相關欄目不得在17:00~20:00之間播出,踩中政策風口的奧飛娛樂因此大獲成功。
從此以後,奧飛娛樂就開始了"動畫+玩具"的商業模式,並在2009年上市以後,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收購優質的動畫IP。
隨著旗下動漫IP越來越多,奧飛娛樂也從玩具生產商慢慢轉型,2015年蔡冬青也定下了了要成為"中國迪士尼"的目標。
收購埋下隱患,立"Flag"後股價見頂
在2015蔡冬青立下了要成為"中國迪士尼"的"Flag"後,奧飛娛樂沒有延續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反倒是股價出現了見頂的情況。
2015年12月22日,奧飛娛樂收出歷史最高價54.85元,隨後就開始了慢慢"熊途",到了2020年11月7日,其股價僅剩7.09元,股價下跌達到的幅度到達87%,相較於巔峰時期市值蒸發了648億。
為何奧飛娛樂的股價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問題恐怕是出在了收購身上。
根據數據顯示,奧飛娛樂在上市以後瘋狂"買買買":
2013年9月,奧飛以6.34億港元收購意馬國際之全資子公司資訊港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 以3639.6萬元人民幣收購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獲得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內的系列動漫品牌及卡通形象的智慧財產權;
2013年10月,奧飛以6.92億元收購方寸科技和愛樂遊兩家遊戲公司100%股權。這兩家遊戲公司開發了《魔天記》《雷霆戰機》《水果武士》《英雄OL》等爆款手遊,由此獲得行動網路遊戲開發商和休閒遊戲開發商的資源;
2015年2月,奧飛宣布戰略入股北京劇角映畫,旨在共同打造以真人動漫為主的大電影計劃,主要劇目為劇角映畫旗下的《端腦》、《雛蜂》、《鎮魂街》這三部優質IP作品。
在瘋狂"買買買"的助力下,2015年以前,奧飛娛樂的股價被不斷推高。但是到了2015年之後,之前的收購隱患開始出現,其股價也開始逐年下滑。
2018年,奧飛娛樂就因為收購標的業績不達標而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最終當年淨利潤巨虧16.3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收購讓奧飛娛樂在前期迅速擴張,但是2015年之後,也讓其快速"墜落"。
美夢破碎,奧飛距離迪士尼有多遠?
雖然想要做"中國迪士尼",但是奧飛娛樂距離迪士尼卻相差甚遠。
首先是IP方面,迪士尼擁有如漫威、星球大戰還有玩具總動員等數十個IP,基本上是電影領域的全面布局,而奧飛娛樂的IP多數都集中在動畫領域,並且很多的IP都是通過收購獲得的,其中差距可見一斑。
除此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雖然奧飛娛樂轉型動畫領域多年,但是其玩具生產在經營中仍佔大頭。
根據數據顯示,奧飛娛樂的"嬰童用品"和"玩具銷售"兩個產品分別佔了收入比例的76.23%,雖然標榜要成為"中國迪士尼",但實際上,奧飛娛樂卻仍然還是一家玩具生產企業。
在頻繁通過收購IP獲得短暫的輝煌之後,不難發現,奧飛娛樂的動畫製作能力十分不足,拋開收購的動畫IP,其自產的成功IP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這也是奧飛娛樂和迪士尼的最大差距。
企業發展最重要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捷徑"雖然可以走得很快,但終究還是走不長遠。奧飛娛樂要實現自己"中國迪士尼"的夢想,或許還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