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母親,羅玲(化名)最大的願望就是盼著子女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兒子娶妻生子後,她就幾乎成了全家的敵人。兒子和兒媳抱作一團,女兒竟也選擇戰隊兒媳,就連共同走過三十多年婚姻的丈夫也護著兒媳,對她暴力相向。全家的敵對讓她崩潰至極,意欲求死。羅玲究竟和兒媳發生過怎樣的矛盾,兒子、女兒和丈夫為何一致維護兒媳?
老兩口吵架,最主要的原因是羅玲覺得丈夫一味打壓自己維護子女。羅玲告訴大家,她和丈夫一共養育了五個子女。2015年,他們已經是60歲高齡之時,還在老家幫兒子建了一棟五層的樓房,蓋房子欠了債,她的身體也落下了嚴重的病根。就在這時,兒媳在娘家生下了二胎,兒子提出要羅玲去貴州照顧兒媳坐月子。
因為身體問題,羅玲受不了坐一天一夜的火車,她想要拒絕。羅玲本以為能得到丈夫的支持,可是丈夫非但絲毫不體諒她,反而還威脅她:「你要是不去,他們不給你養老。」就這樣,羅玲拖著病痛的身體到了貴州。很快,羅玲和兒子兒媳之間爆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矛盾。
羅玲說,兒子蓋房子還欠著外債,卻習慣大手大腳,小孩沒尿多少,就要換尿不溼,一天都能丟一垃圾桶的尿不溼,羅玲看不慣嘮叨了幾句,卻被兒子說肚量小。白天羅玲洗衣服做飯,晚上小孩子一鬧,兒子兒媳就將孩子抱到羅玲房間。
身體受不了加上與兒子兒媳的矛盾,羅玲向丈夫抱怨,吵著要回老家。但謝坤以風俗為由拒絕了羅玲的請求,讓羅玲再忍半個月,等兒媳坐完月子再回來。一想到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羅玲就氣到三天三夜吃不下飯,還意欲輕生想要去跳水庫,兒子把她拉回來。
終於熬到兒媳做完了月子,羅玲回到了老家,心情也得到了慢慢的緩解,然後幾個月後,兒媳帶著孩子也從貴州回來了,雙方再次拉開戰火。這一回,連羅玲的女兒也加入了進來,還和兒媳成了一個戰隊。
兒媳在家帶小孩,羅玲又看不慣了,她認為孩子應該老人帶,兒媳就應該出去工作賺錢。羅玲的女兒小謝(化名)在做燒烤生意,她提議讓嫂子跟她一起做,在旁邊弄個麻辣燙生意。說著小謝就幫嫂子開始添置做生意的工具,還幫嫂子準備食材,嫂子每天跟著她一起出攤。
女兒又出錢又出力,幫著嫂子做生意,羅玲覺得女兒太辛苦了,擔心女兒吃虧。她深知女兒做生意不容易,讓女兒存點錢以後好嫁人,不要把錢都花在嫂子身上。沒想到女兒不領情,還幫著嫂子講她。
小謝認為,雖然嫂子肚量小,人比較精打細算,但已經嫁到他們家了,那就是一家人,不用太過計較。嫂子帶孩子睡覺,經常睡到早上九十點鐘,母親看不習慣就會在門口嘮叨。聽到母親在外面鬧,嫂子脾氣也上來了,把做生意的東西都摔爛丟掉了。
羅玲說,兒媳做飯只有公公的份,她下田幹活回來飯都沒得吃。羅玲想想心裡都覺得苦,自己為家付出一切,可關鍵時刻卻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的吃飯問題,這種失落感,深深扎在羅玲的心裡。於是,她把注意力放在了她一手帶大的孫女身上,她覺得這是和兒媳爭一口氣最好的砝碼。然而這一次她不僅沒爭贏,還惹來丈夫的暴力相向。
孫女是羅玲一手帶大的,兒媳賭氣不讓孫女和羅玲一起睡,孫女不肯黏著羅玲不放手,羅玲只好把門反鎖,兒媳在外面怒砸東西,還打電話向兒子告狀。兒子回到家後跪在羅玲面前,央求母親不要再鬧。謝坤也受不了家裡吵吵鬧鬧,拿起斧頭就要砸向羅玲,還好被女兒勸住了。羅玲想不明白,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調解員認為,造成家庭這個狀況,最關鍵的人物是丈夫謝坤,年輕時,丈夫一心在外面工作,很少關注羅玲的感受,羅玲把情感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孩子長大之後娶媳婦,有了自己的家庭,寄託就慢慢減少,價值感也降低了,她開始變得挑剔、控制欲強,作為丈夫的謝坤,沒有給予羅玲愛和關心。丈夫在意的是道理,妻子因為身體不好不想去伺候兒媳,但丈夫卻感受不到妻子的委屈。家庭關係的核心是夫妻關係,只有夫妻關係好,親子關係才會更好。
密室裡,羅玲說她現在要帶大兒子的女兒,又要帶小兒子的兒子,根本忙不過來,帶孫女,小兒子兒媳有意見,帶孫子大兒子兒媳有意見,她希望丈夫去跟小兒子兒媳溝通一下,就只帶孫女,減輕她的壓力。
謝坤同意妻子的請求,也為之前的不理解向妻子道歉,承諾今後會給予妻子愛和溫暖,要與妻子過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