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22 16:33 來源:澎湃新聞
每個人身體情況各不相同,都補充相同的維生素並太合理。近日,荷蘭營養巨頭帝斯曼人類營養與健康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楊以定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近年來數位化技術和數據可及性實現了跨越式突破,公眾掌控自身健康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多重因素正共同推動精準營養這一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
對於精準營養,楊以定直觀解釋道,「其實要真的做到精準,那我今天吃的跟我周末準備去跑半馬之前補充的營養素可能就會不一樣。」她提到,這整個過程涉及好幾個階段,「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公司,有基因檢測公司、數據分析公司、生產公司,但現在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從頭到尾把這些階段全部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精準營養解決方案體系。」
帝斯曼總部位於荷蘭,業務主要分為營養和材料兩大板塊。在營養品方面,帝斯曼為動物飼料、食品飲料、製藥、嬰兒營養、膳食補充劑和個人護理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其營養原料包括維生素、營養油脂、胡蘿蔔素、礦物質、攝生素、酶和酵母提取物,以及質構改良劑、香料和發酵菌種。
創立於1902年的帝斯曼自1963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於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建立首個銷售代表處和首個生產場地。帝斯曼中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位於上海。目前,公司在中國擁有包括25個生產場地在內的47個分支機構,員工超過5200名,2019年其在華銷售額約為90.73億人民幣。
作為一家以營養業務為主的公司,帝斯曼在每個環節通過收購、合併或者參股都做了相應的布局收購,「現在我們在基因檢測公司有布局、在數據公司有布局,也在輸出形式(delivery format)公司有布局。所以我們也在國外的一些展會上,推廣精準營養這個方向。」
楊以定介紹了帝斯曼在美國的一項試點,他們將第一款產品瞄準尤其關注自身健康的健身房人群。「通過監測,我了解自己的數據,知道我的體脂率,我的數據會一直輸入,今天運動完,運動數據跟我個人身體數據已經全部輸入,只要一掃,拿個杯子出去,這就是我今天所需要的一杯維生素,是可以根據我個人今天的狀況調整的。」
這樣的試點到大規模普及尚有一段很長不小的距離,技術、生產、成本、法規等各方面都還有待成熟。
楊以定同時提到,和上述這樣的精準到個人的「精準營養」不同,中國的醫藥和保健公司目前在布局精準方向時更傾向於按「人群」來提供解決方案,「有一家公司分了一兩百種人群,比如有的人會正好缺碘、缺鈣但不缺鋅,基於這些類似的情況他們就會做出一兩百種解決方案。」
談及在國內的試點,楊以定同樣認為應該以符合市場實情的方式去推進,「我不想做那麼精細的,因為在中國,消費概念上能達到每天早晨吃的不一樣的人群還相對比較小。」
實際上,就在11月,帝斯曼和中國的智能可穿戴和健康雲服務公司華米科技共同宣布,雙方在精準化營養健康服務領域達成合作,將以華米科技智能可穿戴技術為關鍵資源,聚焦糖尿病前期、心臟和運動健康等領域,研究並提供精準化營養健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10月底,帝斯曼還正式發了布面向人類營養與健康市場的品牌戰略,重新調整其人類營養與健康事業部的定位,通過以科學為基礎的產品系列及精準化解決方案,提供各項專業服務。楊以定希望,未來在外界眼中,帝斯曼不只提供產品,而是擁有深厚的科學底蘊和紮實的臨床研究基礎。
「當你看到一款維生素的時候,我們後面有很多人體試驗的研究。我2009年剛進公司的時候,就發現帝斯曼的文獻中多數是關於維生素的研究。針對不同種類的維生素對特定的健康問題或特定的人群有什麼樣的益處,帝斯曼做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益處帶給消費者。我們不光是賣各類營養素,我們希望通過豐富的營養素解決方案,讓人們更健康。」楊以定表示。
「其實我們很早就已經預見,即使沒有疫情的時候,秋冬季節也應更加注重增強免疫力。現在我們全球已經產能最大化,因為知道有這個需求。」楊以定提到,「我們現在已經看到有幾個維生素的市場價格已經在飆升了,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消費者能夠吃好的產品,所以我們也在儘量採購前端原材料,保證明年的供貨。」
楊以定談及,在這場疫情之前,消費者可能覺得維生素已經「過時」,相比之下更願意去嘗試近年來「新鮮」的營養品,「但疫情讓維生素和免疫力的關係又被熱議起來,這個概念重新被提出來了。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這些知識傳遞到不同的人群。讓他們知道,哪些維生素他們是最缺乏的,對他們的健康和免疫力會有好處。這也是實現精準營養的市場基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帝斯曼,人類營養與健康,精準營養,疫情,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