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精準醫療】誰買你的基因數據,誰有先見之明!

2021-01-08 生物谷

一個人的ATCG編碼不僅僅是遺傳密碼,而是未來的金礦

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上,關於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的交流,無論是癌症早期篩查,還是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疾病預防,都異常火熱。總之,基因數據似乎越來越值錢了!誰有如此先見之明,買你的基因數據,告知你的健康和未來呢?中國還沒有買家!

美國有家名叫23andMe的基因檢測公司,三年前曾被FDA勒令叫停,後來又重操營生。現在,他們開始轉變風向,利用所積累的超過百萬份DNA資料庫,向製藥企業兜售DNA數據信息了。真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呀!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就是精準醫療或健康的核心所在!為什麼這麼說?

事情是這樣,當你將自己的唾液(吐口唾沫!)和199美元費用郵寄給23andMe公司,幾周後你將獲得一份在線DNA報告,告知你自己的祖先起源,展示出你的血統可能是來自亞洲、歐洲或非洲。你也可以選擇進一步提交你的DNA數據,用於遺傳學研究。提交DNA的人可以獲得230多項醫學研究結果,主要集中在尋找疾病的治療和最佳方案。也可能預測36種遺傳疾病中哪些可能會遺傳給你的後代等。

郵寄給你收集唾液的包裝盒和取樣試管

自己取樣唾液很方便。你的寶貴DNA信息都在其中

該公司已經運行了10多年,當年被讓FDA大為光火的是他們竟敢應用DNA數據信息來預測個體健康和未來疾病狀況(現在所謂精準醫療不就是這玩意兒嗎?),而那些個人並不明白和理解什麼DNA編碼,意味著什麼? 但卻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事實就是事實

截至去年為止,該公司已擁有120萬份個人的DNA基因數據信息。現在,他們將資料庫有償開放給13家製藥企業。比如說,著名的基因泰克公司(Genetech),該公司不得不花了1千萬美元僅僅是看看那些帕金森症患者所攜帶的DNA基因信息。

23andMe開始利用DNA數據信息掙錢了,而且是個人自願付費所獲得的免費數據。儘管該公司仍未盈利,卻被估值超過了10億美金!

今天,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錢跟著數據走!」如果你能不費吹灰之力(且個人願意掏錢)獲得個體DNA數據信息,這樣的買賣誰不垂涎三尺呢?

從去年開始,23andMe的「春天」來了!因為美國政府開始鼓吹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的核心)來預測那些「高風險基因」,從大數據信息中來把握未來的人口健康發展趨勢。

引起業內同行羨慕嫉妒恨的是,23andMe敢把個人基因信息作為「商品」出售而獲利。這不得不說,23andMe是先行先試踐行了「精準醫療」的健康預測,不是嗎?歐巴馬的精準醫療動議目標就是收集一百萬普通人的基因數據信息而建立人口健康資料庫嗎?這和23andMe已經完成的工作不是一致的嗎?說到此,解析精準醫療就是收集個人DNA基因信息,然後告知你的未來健康和疾病。

今天回首看看,23andMe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DNA信息生物樣本庫!而且還包括了患者或每個個體所提供的自己的健康信息。他們驗證了精準醫療實踐。

精準醫療——政府出錢,購買你的基因數據信息

「現代醫學」即將過時?

現在,23andMe每周可以收集大約2百萬份各種不同的回答和質疑,而這些關於各種疾病的基因信息對於製藥企業是不可多得的寶貴信息。依據這些DNA信息,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並發現了某些基因是如何影響或誘發某些疾病的。這些不正是藥企所需要了解的嗎?

當23andMe收到一份唾液樣本時,實際上,這份DNA樣本會被檢測65萬個基因位點;這些已經不是花錢多少的問題,更多地是告訴你的全基因測序中,哪些基因可能決定你的眼睛是藍色或棕色的?哪些基因預示你的健康?

23andMe為了獲得某一特殊疾病患者的基因組信息,他們甚至為那些患者免費測序基因,而這些免費基因測序的背後可能是某一大藥廠為了獲得該類患者的基因信息而出錢出力。「安全、無風險,值得參與的醫學研究」是他們的噱頭,百試百靈。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越來越完善,所花費的成本也越來越低,今後,患者甚至普通人都可以自己預約DNA基因全測序,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預測未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自我告知身體狀況呢?不久的將來,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的「現代醫學」即將過時了!這也是醫生難言的事實!

未來醫學是看「基因」下藥,不再是看病給藥吃了!(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6 數據科學:健康大數據產業論壇 ——大數據驅動下的醫療服務

會議時間:2016.09.22 - 2016.09.23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Big-Data

相關焦點

  • 羅奇斌:醫療大數據市場價值非常大
    因為醫學本身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而是一個藝術,醫生的存在仍然是有價值的,但原來有很多可以用機器來替代的事情,用機器來替代對整個社會是有好處的。羅奇斌:基本上把醫療大數據都說了,我這邊剛剛講的基因數據,其實有一點我個人覺得誰掌握了醫療大數據就掌握了未來,我個人覺得不會的。
  • 奇雲諾德CEO羅奇斌:解讀測序密碼與基因大數據
    解讀測序密碼是開啟大健康領域的鑰匙,高通量基因測序為快速邁入精準醫療時代提供了希望,但測序只是第一步,僅僅是得到了基因數據而已,還需要精準解讀隱藏在基因大數據中的密碼,才能真正揭示發病根源。
  • 個性化醫療有多遠?看美國人奧爾森尋找治療癌症的基因數據歷程
    在被診斷患有癌症後,他要求加入公司新成立的醫療保健團隊,該團隊正在與幾個機構合作,創建處理大量基因組數據的工具。 奧爾森希望可以利用他的基因測序結果來詢問是否有其他癌症藥物可供使用,或者進行臨床試驗,這將給他一個生存的機會。不過,他的醫生說,押注於一種未經證實的藥物風險太大。「現在不推薦使用,」他說。但是他同意做基因測序。
  • 讓基因藥 中國造!和元智造精準醫療產業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上午十時許,上海市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項目「和元智造精準醫療產業基地開工典禮暨奠基儀式」在臨港生命藍灣隆重舉行。和元生物在基因治療領域深耕多年,致力於「打造一個平臺,推動一個行業」,為了更好滿足國內外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領域的市場需求,公司在臨港新片區50畝土地上將打造近8萬平的和元智造精準醫療產業基地,力爭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藥生產平臺,實現「基因藥、中國造」,讓基因治療彎道超車與國際接軌,為全國乃至全球基因治療客戶提供和元服務。
  • 我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為精準醫療提供重要資源和線索
    學界認為,該工作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構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圖和分子亞型特徵,揭示了中國人肺腺癌的分子特徵及潛在預後和診療生物標誌物,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蛋白質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執行者,也幾乎是所有藥物的作用靶點。蛋白質組學,已逐漸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 愛爾麗實力登陸美博會 基因精準醫療成為全場新亮點
    愛爾麗國際醫療集團獨攬近400平米的超         【科技訊】3月9日消息,隨著2017第46屆中國(廣州)國際美博會盛大啟幕,來自美業與健康行業全產業鏈的數千家企業紛紛展現最強陣容,在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中發布新品。
  • 達叔約 達瑞生物董事長李明:整合八大技術平臺,形成精準醫療系統解決方案
    精準醫療大數據、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化正帶來全球健康產業大變革。本期《達叔約》特邀達瑞生物李明董事長剖析最前沿技術,暢談精準醫療行業的現在與未來。閱讀達叔約採訪稿之前先讓我們一睹達瑞生物董事長李明的風採1、記者:李董您好。
  • 如何布局精準營養業務?帝斯曼:從基因檢測到數據公司都打通
    對於精準營養,楊以定直觀解釋道,「其實要真的做到精準,那我今天吃的跟我周末準備去跑半馬之前補充的營養素可能就會不一樣。」她提到,這整個過程涉及好幾個階段,「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公司,有基因檢測公司、數據分析公司、生產公司,但現在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從頭到尾把這些階段全部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精準營養解決方案體系。」
  • 諾貝爾獎鳴鑼精準醫療受關注 歷年概念股盤點
    精準醫療概念成為今年最大熱門9月24日,湯森路透在美國費城發布本年度「引文桂冠獎」(CitationLaureates),預測18位科學家有可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醫學、以及經濟學獎。值得注意的是,自2002年以來,引文桂冠獎已經成功預測了37位諾貝爾獎得主,被廣泛認為是諾獎的風向標。
  • 羅奇斌:「網際網路+醫療」不等同於「醫療+網際網路」
    我們注意的是38億,一直到現在變成了多少100億美金,上個星期的時候已經跌破了1000美金,我們6000塊錢人民幣少於1000美金也可以做人類基因組,到了2015年歐巴馬提出來要投資做精準醫療,我們一直在想為什麼精準醫療跟基因相關呢?我會詳細地講下去。我們一直在想,在座很多人不了解基因行業,在今天我是晚輩所以我會給大家講一講在做基因行業裡非常多的一些體會。
  • 三年磨一劍:迪安診斷合作建立的台州恩澤精準醫療健康診療中心樹立...
    2017年,迪安診斷(300244,股吧)與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合作成立恩澤精準醫療健康診療中心,成為台州首家開展遺傳病諮詢服務的機構,重點提供遺傳諮詢、單基因遺傳病診斷、個體化用藥檢測等服務。三年多過去了,作為迪安診斷在浙江布局的10家精準中心之一,恩澤精準醫療健康診療中心已成為當地精準診療領域的標杆。
  • 智慧醫療破解精準醫療高耗醫護資源難題
    電子遊戲竟然可以用來治病了,你能想像嗎?在張天澤的分享中,智慧醫療從電子化工具,到醫生的得力助手,再到En-deavorRx一樣的治病「主力軍」……其形態演進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脈絡和邏輯呢?精準治療成為趨勢「過去幾十年間,人類疾病譜、治療模式正發生著巨大變化。
  • 《轉》訪臺北醫大何元順教授:乳腺癌分子標誌物開發,精準醫療更上一層樓!
    我們過去的研究(JNCI, 2010)發現a9型尼古丁受體表現於TNBC病人癌細胞,也證實a9型尼古丁受體參與癌細胞致癌作用,用任何藥物或基因抑制方式使該受體表現降低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我們的研究成果證實該受體是一個有潛力的分子標靶。
  • 眼光毒辣 先見之明!地攤經濟是由誰提出來的?
    眼光毒辣 先見之明!地攤經濟是由誰提出來的?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各類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家,帶動了3億人就業。毫無疑問,小店之中乾坤大。小店活,則經濟活、民生興。正是敏銳意識到了小店的巨大作用,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有針對性地發展「小店經濟」,2020年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儘快讓這些『血管』暢通活絡起來」。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矯正致病突變,治療人類疾病有著廣闊的前景。  究竟什麼是基因測序?  所謂基因測序,是指一種新型的基因檢測技術。這種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如癌症或白血病,運動天賦,酒量等。  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的入口,是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
  • 基因檢測呼喚模式創新
    羅奇斌  在網際網路醫療火熱之際,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又拋出2.15億美元助力「精準醫療」,這將基因組學的應用推上了更高的舞臺。  醫療要實現「精準」和「個性化」,除了要不斷收集生物信息,使其達到「大數據」量級,還需要不斷研發新的分析工具,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 誰在領跑航空信息:美國軍隊的「先見之明」
    誰在領跑航空信息  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在獲取核心信息上,背後很重要的依託是獨步天下的信息技術能力,和遍布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當天,隨機的十多家媒體中,有兩家電視臺,一家來自美國,一家來自亞洲。美國電視臺的記者通過越語翻譯將問題連珠炮似地拋給阮德龍,一旁的亞洲電視臺的記者雖然話筒離機長最近,卻苦於沒有帶翻譯,面對機長全程越語的回答,一臉茫然和迷惑。  在當天上午三個多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和這位美國女同行在採訪間歇有過多次簡短交流。
  • 8元買3萬張人臉照片 誰在買賣你的「臉」?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8元買3萬張人臉照片 誰在買賣你的「臉」? 海量人臉照片在網上可公開下載或買賣。部分來自網站爬取或微信朋友圈。11月初,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引發了輿論關於人臉識別技術與安全的討論。
  • 數據戰「疫」:精準「組合拳」打破「數據孤島」
    在廣州從化區,藉助大數據分析,30分鐘確定一例疑似新冠肺炎人員身份,兩小時找到本人。在廣州花都區,以三家通訊商基站數據為基礎,精準監測掌握疫情期間返穗人員實時數量。通訊位置大數據的使用,只是大數據技術在廣州此次疫情防控廣泛應用的一個縮影。
  • 軟銀孫正義:誰控制了數據,誰就控制了世界
    大多數人都形容這位傳奇投資者(經常被稱為Masa)說話溫和,為人謙虛,對未來有先見之明,而他的成就也證實了他的名聲。1/ 孫正義的先見之明20世紀70年代,孫正義移民美國,尋求深造。當時,他只懂得一點點英語,但卻通過進口Space Invaders等日本街機遊戲賺到了第一筆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