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蔬菜的便利店,不是好便利店?

2020-12-27 百家號

便利店賣菜

關於便利店賣菜,之前有過討論,也有過一些品牌便利店做過這方面的試點,好像也沒有引起一絲波瀾。這段時間,關於生鮮關於蔬菜一直以來是持續的熱點,想必這也是我們大多數民眾困守家中,買菜是最首要的一件事吧。原本和生鮮不大沾邊的便利店,對於賣菜這件事越來越重視了,已經有心急的零售企業開始搶灘了!

01

緣由

①居民原有的買菜渠道被封閉或者暫時不方便了。

②大超市的社區團購項目業務滿足不了全消費者的需求

③便利店的商品結構不能滿足周邊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特殊背景下,便利店的銷售出現急劇下滑,急需一個品類擴張,能增加便利店的業績。

02

但是具體到便利店賣菜這件事情上來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店面可以,或許有的店面就不太適合。

①便利店位置

處於中央商務區或者辦公區域距離社區生活中心有點遠的便利店,且消費群體以單身辦公白領而言的話,可能要上菜的話,需要仔細考慮下。但是如果在居民小區比較近,社區居民比較多的話,一定要上蔬菜。

②消費群體的特性

如果一家便利店的消費客體大部分是年輕群體,平時的消費講求便捷效率,大多數沒有居家生活需求商品的話,便利店上蔬菜可以暫時作為應急之需,恢復正常之後,切記不可以把 上線蔬菜作為主打,不然就會喪失了自己的主力消費群體,得不償失。

③便利店現有空間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一般很多品牌便利店開業之初並沒有規劃設計生鮮蔬菜的陳列位置,在特殊時期經營蔬菜的話,對位置的安排也很隨意,甚至有的便利店在次疫情期間,把蔬菜擺放到了店外經營。包裝淨菜的話們還可以能在店內較好的陳列,如果是初級農產品蔬菜的話,對店內的衛生和銷售的頻率提出了較高的挑戰!

03

建議:

①品牌便利店可以專門試點

挑選符合條件的便利店,做售賣蔬菜的實驗。成型以後推廣複製。

②暫時不符合售賣蔬菜的便利店,可以結合社區團購或者其他形式的線上推廣平臺,做線下提貨點,積累經驗和客戶,為下一步的轉型,做儲備。

③對於業績相對較好,沒有必要售賣蔬菜的店面,果斷放棄!

04

思考:

便利店有明確的商品邊界嗎?

賣菜能成為便利店可持續的生意嗎?

便利店賣菜能撼動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嗎?

便利店賣菜能給便利店帶來一個全新的融入社區生活的入口嗎?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便利贊便利店,為什麼現在的便利店都要賣關東煮?
    目前便利店品牌越來越多,大部分都會提供熱食售賣,熱食可謂是冬天裡溫暖肚子的好幫手,說起便利店裡的熱食,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提到關東煮,反而好像很少看到專門賣關東煮的店,大家印象逐漸停留在便利店那一格格熱氣騰騰的各種肉丸,關於為什麼現在的便利店都會提供關東煮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多人在意,沒有人去想是誰開啟了便利店關東煮的先河
  • 人間便利店,便利店人間
    這個想法嚇壞了惠子的媽媽,震驚之餘她還不斷把女兒向「小鳥好可憐我們應該花葬它」的「正常」思維上進行引導和修復..直到後來,惠子聽到侄子的哭聲,甚至會對其感到不解,還在想為何不割破喉嚨讓他閉嘴。若說惠子會有如此想法是因為性格「淡漠」的話,好像也不是這樣,筆者更偏向於認為這是一種「無」的狀態。
  • 國務院發文:便利店賣藥全面鋪開!
    國務院下發文件,加快便利店售藥布局,接下來,除了北京,全國各地都要鼓勵便利店售藥了。便利店賣藥,全國試點8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確提到要加快連鎖便利店發展,開展簡化菸草、乙類非處方藥經營審批手續試點。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虎嗅網
    截至發稿時,便利蜂在北京的門店總數超過500家 ,全國門店的總數超過1500家 ,加上好鄰居便利店的300多家門店,以及全家、羅森、711的北京門店,包括停止讓你薅羊毛的北京全時維持營運的上百家門店,知名品牌門店總數肯定超過1000家。北京的便利店供給還有缺口,市場尚未飽和,但是也不能算少了。說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至少和我們走在街上的直覺不符 。
  • 你去過日本的便利店嗎?來看看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你去過日本的便利店嗎?來看看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不管是哪個行業,想要抓住大家的心,那麼一定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因為只有這樣,大家才會來二次消費。今天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日本的便利店,它真的和名字十分相符,「便利」到了極致。
  • 14萬便利店復工:煙和泡麵賣的最好,流水只有平日四分之一
    實際上,便利店復工是一種兩難選擇,給了消費者安全感的同時,店主們也需要安全感。對於周倩婷來說,消毒液、口罩、防護鏡是她每天到店必備的東西,賺不賺錢都不是最重要的,生命安全才是根本。「我們這份生意的風險就在這,你控制不了顧客來自哪裡,接觸過哪裡,只有自己做好防護。」
  • 便利蜂薛恩遠:疫情中便利店優勢凸顯,未來會據需求拓展生鮮業務
    在全國擁有1500餘家直營門店的便利蜂,其經營者如何看待疫情影響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便利店與超市都屬於生活保障類的零售業態,但在疫情期間,便利店實際上更有優勢,因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業態。在一些社區門店,考慮到居民有做飯的需求,便利蜂會提供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麵糧油等生鮮食材,方便居民。
  • 對標日本第三大龍頭羅森便利店,中國便利店行業得到哪些啟示
    近日,羅森迎來了在中國的第3000家店鋪——武漢中百羅森南湖創意天地二店。要知道,羅森中國在2019年1月才達成2000家店,不到兩年時間就實現1000家新店目標。但快速擴張並沒有掩蓋一個困境:羅森進入中國24年來,至今未盈利。有網友甚至調侃,「這麼多年都沒賺到錢,羅森是不是得考慮撤出中國了?」真相恐怕不是這麼簡單。
  • 便利店「統治」臺灣,逆天的便利生活:只缺張床睡在裡面
    後來在1978年,統一企業買下一家「柑仔店」開了首家實驗性的店鋪,取名「親切門市」,第二年拿到7-11的授權後正式開始便利店的嘗試,當時這家店鍋碗瓢盆、五金、掃把、什麼都賣,額,我想起了中國以前的供銷社。
  • 臺灣的另一特產,便利店!
    和麥當勞一樣,當年的便利店屬於相對高檔的場所,商品價格也相對較高,老農夫一般不敢進去,進去是要脫鞋子的。臺灣便利店的商品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這樣,他們曾經也賣過掃把、水桶,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摸索,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臺灣便利店的經營者也逐漸把即食即吃食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商品組織從家庭化轉向個人化。
  • 便利仔便利店,愛上一座便利城市
    之前有看過一篇文章,「北京是便利店荒漠,上海是便利店森林」,內容主要是抨擊在北京便利店的發展水平,還處於比較初級的狀態。因此,各區域都在提倡打造15分鐘便利生活圈,進而方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給予一定的便利生活體驗。
  • 廣州人熟悉的OK便利店,這次真的全部「消失」了......
    身邊的便利店越開越多但說到真正陪伴廣州人成長的便利店一定少不了——CIRCEL K便利店廣州人喜歡叫它 「OK便利店」 OK便利店1985創立於美國重點打造的自有品牌「好知味」(hot & in),並先後推出獨家精製的食品飲品系列,引領輕食新概念。此舉一度引發廣州便利店的同行們對同類飲品系列進行擴容。OK也是國內最早提出便利店+麵包+熱飲的概念的企業。
  • 曾經的ok便利店,正在「消失」了?
    >便利店行業進行洗牌階段 曾經是便利店四大巨頭之一的ok便利店 一直以來的懷舊「人設」也會隨收購而更改嗎?曾經的ok便利店,其實正在漸漸消失... 廣州首家OK便利店於2002年11月以合營企業的方式投入服務。 2006年,按照數據,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與7-eleven、喜士多一同躋身便利店三巨頭之列。
  • 「全家便利店」10城21家店賣過期食品?好像有點不太對...
    連全家的忠粉都坐不住了,評論區不少人表達了失望、生氣、震驚等情緒。疑點2:如果一個連鎖便利店,幾乎是普遍的銷售過期食品,我敢打賭,輪不到這個什麼評測公司,盤踞在各大城市的「職業索賠人」早就把全家當做提款機了。
  • 生活中,便利店在時間和距離上帶來什麼便利,說說如何?
    便利店時間便利①、便利店的營業時間普遍在16~24小時,給人們帶來了真正時間上的便利,真正any time意義上的便利。更節省人們排隊等候時間,一般從進便利店到結算走人都不超過3分鐘時間。便利店距離便利②、便利店的距離一般距離人們家很近,步行也就5分鐘~10分鐘距離,非常在距離上便利,真正家門口的零距離便利。
  • 便利贊便利店,選品的幾個關鍵點!
    便利店是以便利市民為主的零售門店,其中選品對便利店的經營又起著關鍵作用,但是隨著我國便利店市場的日漸成熟,其門店整體形象和經營品類都大相近同,根部無法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從而大大降低了消費者進店率。便利贊便利店就跟大家分享幾個便利店選品的關鍵點,從而實現差異化競爭,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進店率和銷售業績。商品豐富性便利店雖然不及大型超市的品類多,但也要儘量做到豐富全面,更有利於實現快速把賣場熱鬧起來,給消費者帶來一種有活力的購物體驗。
  • 便利店陳列:陳列做得好貨品賣到爆!
    長安便利店便利店商品定位主要反映在商品品種和陳列上,商品的選定是一家便利店終端的經營關鍵。東莞便利店但便利店的定位與超市是不一樣的,便利店是為應急的需求,量販包裝的商品是不屬於便利店的銷售範圍。便利店的銷售商品的選擇並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便利店銷售大包裝商品的價格必然高於大型綜合性超市,會造成沒有競爭優勢,這種「雞蛋碰石頭,揚短避長」的行為將會導致顧客產生嫌貴,上當被騙的心理。量販商品陳列在便利店的貨架上不僅不能獲得良好的銷售,還會浪費門店的有效陳列面,還將影響到門店的正常經營業績。
  • 火爆西安的711便利店,竟然與正大集團有深刻的不解之緣!
    泰國711和全球各地的便利店相比,從產品品類、門店陳列、門店布局、門店數量、服務意識上都卻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一點很難有國家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超越。那麼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簡單概括就是:因為711不是便利店!
  • 「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這是附近唯一的一家便利店,本就不大的店鋪現在顯得十分擁擠。店員告訴記者,這還不算是人多的時候,在工作日,有時店裡人多的轉身都困難。這樣的店面,便利蜂在北京有500多家。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僅三年多的時間,這家「中國版711」便利蜂就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了1500多家店。然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便利店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三年來最低點,多數企業降低了門店拓展的預期。疫情衝擊下,收縮成了零售業的主流選擇。便利蜂卻不走尋常路,激流勇進。
  • 臺灣便利店賣奶茶,這是要跟茶飲店搶生意?
    現在在臺灣想喝珍珠奶茶,便利店也可以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