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九族」誅的是哪些人?為何會被稱為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

2021-02-07 魚羊史記

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聽」(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主播:魚公子


在影視劇裡,我們常聽到「誅九族」這個概念。九族即是指和自己息息相關的親屬,這麼來看就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但又有「滅九族」的說法,從這方面來看,「滅九族」就成了一個司法概念。


平時我們基本不會用到這個概念,即便在皇權時代,只有那些犯了十惡不赦罪行之人才會被「滅九族」。當然,歷史上也有被「誅十族」的例子,唯一一個被滅過十族的人就是方孝孺,所謂的「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加上自己的師友。





那麼為何要實行「滅九族」這麼殘酷的刑罰呢?主要是為了斬草除根,防止子孫後代來報仇。我們知道有一個歷史故事叫「趙氏孤兒」,權臣屠岸賈殺了趙氏一族,想要斬草除根,但趙氏遺孤被義士程嬰以自己的兒子相易。這樣,趙氏一族的血脈得以保存。這個孩子長大後,在眾人的幫助下為自己的父母報了仇。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斬草除根的後果,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實早在三代時,是沒有「滅九族」這麼殘酷的刑罰的,即便是敵國,將對方打敗以後也是「滅其國不絕其祀」。如周武王伐紂,商朝雖然滅亡了,但依然將商族後裔封為諸侯,讓其祭祀祖先。春秋時期的宋國便是殷商的後裔,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孔子了。


那麼,「滅九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有了「誅族」的刑罰。


說了這麼多,那麼究竟何謂九族呢?


一般的說法認為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謂「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經出嫁的姑母和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所謂「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所謂的「妻族二」是指自己的嶽父全家以及嶽母的娘家。從這個說法來看,凡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都被滅盡,基本上也就不會有後人會來尋仇。


可是,關於「九族」還有另一種說法。如《三字經》裡說「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三字經》是宋代王應麟寫的,可見這種說法在宋代較為流行。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誰是真正的「九族」呢?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所不同的是前一種說法是今文經學家所主張的,後一種是古文經學家所主張的。古文說的代表人物是漢代經學家孔安國、馬融和鄭玄,他們的這種「九族說」僅限於父宗,是自己的直系親屬。唐宋以後,古文「九族說」逐漸得到國家法律的正式確認,也成為近世社會的倫理基礎。明清兩代法律明確規定「九族」專指父宗,這也反過來說明了為何《三字經》會採用古文「九族說」,可見這種說法已經成為唐宋以後人們的共識。


我們再翻閱唐宋以後的史料,也會明確發現這一點。如《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曰:「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元典章》、《明會要》、《清律例》皆沿用了此說。此外,摩爾的《古代社會》也引用了古文「九族說」的觀點,可見這種說法的影響之大。


而今文「九族說」的代表人物則是東漢的許慎,即是上文提到的「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那麼,這兩種說法有何區別呢?二者又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


今文說,滿足了朝廷對於整個社會的控制,當朝廷在賞賜、誅戮、懲罰時是按照今文「九族說」做的。尤其在漢代,今文「九族說」較為流行。如《漢書·高帝紀》曰:「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代的王昌齡有感於「誅九族」的殘酷,作詩道:「九族分離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儘管今文「九族說」已經將犯人的親屬網羅盡了,基本不會有後代。但有時候朝廷為了斬草除根,往往是兩種說法交互使用的,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有落網之魚。


「滅九族」無疑是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自從秦始皇起有了「誅族」的懲罰後,從誅三族,逐漸擴展到誅五族,再到後來的誅九族,一路下來,愈演愈烈。到了明代,可以說是發揮到極致,因為朱棣篡位,方孝孺不予書寫詔書,便被憤怒的朱棣處以「誅十族」的重刑。

 

作者:東園公,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誅九族」誅的是哪些人?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
    九族即是指和自己息息相關的親屬,這麼來看就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但又有「滅九族」的說法,從這方面來看,「滅九族」就成了一個司法概念。平時我們基本不會用到這個概念,即便在皇權時代,只有那些犯了十惡不赦罪行之人才會被「滅九族」。當然,歷史上也有被「誅十族」的例子,唯一一個被滅過十族的人就是方孝孺,所謂的「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加上自己的師友。
  • 古代最殘酷的刑罰:「誅九族」,九族到底都是哪些親人?
    他們到底犯了什麼錯要遭受這樣的酷刑,「誅九族」又究竟是怎麼樣的刑罰。「族誅」是死刑的一種,它是古代封建社會的殘酷刑罰,最多誅十族。此刑法亦正正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誅九族應來自於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九族說法不同,但是歷史上公認誅九族是極其殘酷的刑罰。
  • 古代最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九族?
    他們到底犯了什麼錯要遭受這樣的酷刑「誅九族」又究竟是怎麼樣的刑罰族誅是死刑的一種,它是古代封建社會的殘酷刑罰,最多誅十族。九族說法不同,但是歷史上公認誅九族是極其殘酷的刑罰。漢代儒家則有二說,一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異姓親族。其中父族四就包括被處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另及姑母和其兒、外甥、外孫。母族三,即其外祖父母、姨母與她兒。而妻族二即是嶽父和嶽母。另一個說法就是由被處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孫;橫推三從兄弟。
  • 大家都知道「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你知道誅九族會殺多少人嗎?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誅九族」是古代最嚴厲的刑罰,只因為一個人犯錯,而連累成百上千的人被殺頭,那場面是非常的殘忍。有些被株連的人更是冤,因為他們平時跟犯人都沒有來往,好事沒沾上,倒是沾上砍頭的災難。在實施「誅九族」刑罰的時候,也有跟犯人非常親近的人能夠僥倖逃脫。那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誅九族」這樣的慘絕人寰的刑罰?
  • 罪無可赦,誅九族,歷史上的2次誅九族讓人心生害怕,那麼誅十族又有...
    「罪無可赦,誅九族……」,在一些歷史劇中我們經常能夠從皇帝的口中聽到,那麼,何為九族,大多數人應該不甚清楚。 這一殘忍的刑罰,最早源於秦商鞅變法後,頒布的夷三族法,秦朝法律的嚴苛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而夷族,就是統治者為了要避免那些存活下來的親人尋仇,進而造成社會動蕩。
  • 歷史上的「誅九族」,一共才5次,到底怎麼個誅法
    自從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普及起來,我們的生活也就日益豐富了起來,可謂是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滿足和享受。我們知道,優秀的電視劇也不少,讓觀眾應不暇接,尤其是有些觀眾喜歡以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也是有些偏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我們來盤點幾部。《穿越時空的愛戀》《隋唐英雄傳》《至尊紅顏》《楊貴妃秘史》《孝莊秘史》等等。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古代誅九族,嫁出去的女兒也誅嗎,女婿誅不誅?都有哪些講究
    這些懲罰在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殘忍的,但是這些懲罰也只是針對所犯事情的某個人或某些人,而有一種懲罰可以稱得上是最沒有人性的。 這個懲罰方式就是誅九族,一般能夠獲得這種懲罰的必定是犯下了極大的過錯,或者所做的事情對國家有很大的危害。一般情況能獲得被誅九族的罪過,大都是被帶上造反的名頭。很少人知道誅九族到底是哪些人會被牽連?
  • 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千年來誅了多少人?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僅2例
    說起來「誅九族」這個刑罰,可能現在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雖然現在已經廢除了這種刑罰,但是大家在電視劇裡卻聽到了太多關於「誅九族」的故事了。仿佛古代只要隨便在皇帝面前說錯一句話,就會被誅九族一般。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 九族只有幾十個人?影視劇中常說誅九族,九族指哪些人?
    誅九族,嫁出去的女兒和外孫在被誅的範圍內,女婿不在。至於為何女兒被誅,女婿卻不被誅,這裡面有一個觀念的影響因素在其中:九族這個概念,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出現於傳說當中,古代其實並沒有實施過幾次,史料可查被實施誅九族的也只有楊玄感、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幾人。
  • 古代殘忍血腥的「誅九族」,一次要殺死多少人才能放下屠刀呢?
    誅九族是古代一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大體情況下就是一個人在官場中惹來殺身之禍的話,不僅自己要賠掉性命,連自己的親族好友都不能倖免。「連坐制」由法家首創,較早的記錄見於李悝的《法經》「越城,一人則誅,自十人以上夷其鄉族,曰城禁。」
  • 皇帝:我要誅你九族,大臣:誅我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導語:皇帝:我要誅你九族,大臣:誅我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誅九族是古代一種連坐刑法,主要是為了皇帝維護自己皇權的威嚴而出現的一種刑法。正如這個名字一樣,誅九族就是凡是與犯人沾親帶故的都要被處死,可見這種刑罰之重,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比較少,但在明朝出現了一個被誅十族的人,九族就已經是相當於滅族了,哪裡還會有十族可以滅呢?回顧過去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明朝時期,讀書人是比較受到人們的尊敬的,尤其是有身份的大儒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明朝時期一個叫方孝孺的大儒就是一位備受尊重的人,而也正是方孝孺被誅了十族。
  • 戲曲裡面的誅九族是指的哪九族?
    "誅九族",是我們今天看歷史戲尤其是皇朝戲頻率很高的詞彙,往往會將要案重犯"九族"誅殺,可謂慘不忍睹。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在古代,最嚴重的懲罰是什麼?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滅九族是滅哪九族?歷史上都有誰被誅九族?
    滅九族,我們經常能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聽到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只知道滅九族是一個非常殘忍的處罰,但並不是知道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
  • 古代唯一被誅十族的人,7天7夜才誅完,如今沉冤得雪,他是誰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聽到「誅九族」這個刑罰,這個刑罰其實是從秦朝「夷三族」發展而來的,「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
  • 古代刑罰最極端的不是凌遲,而是這個,看後驚呼慘絕人寰.
    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各代帝王將相為了加強自己的專制獨權,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大量的酷刑和刑罰的產生。那麼哪些酷刑和刑罰慘絕人寰,讓人望而生畏呢?一、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一種,就是在犯人的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或者顏料,在臉上成為永久的記號。
  • 歷史上,「誅十族」的慘案是怎麼發生的?
    肯定聽過這麼一個詞叫「誅九族」。「誅九族」來自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這種法令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往往要禍及家人。這個「九族」啊,指的就是親屬。通俗的說法呢,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姑一家、姐妹一家、女兒一家、自己這一家;母族三是指姥爺一家、姥姥的娘家、母親的姐妹一家;妻族二是指嶽父一家、嶽母的娘家。
  • 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引言前言:從古到今,我們在評論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往往會用「六親不認」來評論,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可都是好兄弟,你做事居然不講情面。實際上多用在不講人情的時候。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六親」呢?難道古人的親人只有六個?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