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烏魚存個嘴,苦瓜上市鰳魚肥 ——農曆六月相關的潮汕諺語漫談

2021-02-27 林倫倫方言茶話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小時候由於猜謎語的愛好和需要,也因為對水滸草莽英雄故事的喜歡,把《水滸傳》讀個滾瓜爛熟,記得這是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中白日鼠白勝在黃泥崗上唱的歌謠。這也許就是宋代的民謠。在我們潮汕話中,則有很多跟農業和漁業生產有關的六月份的諺語、歇後語。例如:

六月鯉魚肥到黐,六月鯽魚存支刺。黐,潮音[ti1](體1)。「肥到黐」,肥得流油。潮汕地區的鯉魚在農曆二三月便開始產卵,產完卵後便開始大量吃食恢復產卵期的虛損,一直到六月就已經長得很肥美了。六月的鯽魚則太瘦,不好吃,農民們通常不在此時抓捕鯽魚。類似的歇後語有「六月鯽魚——無春」(沒有魚子兒)。這個諺語有時候也不連在一起說,而是各自分開單句來說。我因為不喜歡吃這兩種淡水魚,至今未知這則諺語的說法對不對。  

           上圖:鯽魚;下圖:鯉魚

  六月烏魚存個嘴苦瓜上市鰳魚肥。烏魚,鯔魚,夏天偏瘦,味道不鮮美。鰳魚,曹白魚,也叫「翹嘴鰳」。另外,有成語「寒烏熱鱸」,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烏魚的當令時節是冬天,天寒地凍時打邊爐吃烏魚是潮汕家常菜美味之一。澄海冠山鄉有個大池塘號「中舍潭」,傳說是潮州前賢盧侗在冠山下結廬讀書時倡導開挖的,利農田灌溉而避水害。此塘中之烏魚美味無比,有「冠隴塘烏魚——無術」的歇後語流行澄海。而鱸魚、鰳魚的當令時節則是夏天,韓江的鰳魚用酸梅汁或者橄欖糝清蒸,夏日品賞,鮮美至極。用來做「魚飯」也是人間美味。

 

上圖:烏魚(鯔魚);下圖:鰳魚

潮汕人還利用一些時令的生產常識,創造了一些形象生動的具有文化內涵的歇後語。例如:

六月薄殼——假大頭。指的是六月的薄殼肥美,大小可以和「大頭」相媲美。「薄殼」和「大頭」是學名「凸殼肌蛤」(拉丁文Musculus senhousei,也叫「尋氏斷齒蛤」)的兩個不同品種:「薄殼」略小,而「大頭」略大。成熟期的「薄殼」個大而接近「大頭」,所以能「假」充「大頭」。但「大頭」也是指人好出風頭的形容詞,如「大頭好臉」。所以這個俗語(歇後語)是雙關諷刺人喜歡出風頭。江浙一帶濱海有「海瓜子」,也屬同類,介於「薄殼」與「大頭」之間的大小。

 薄殼是夏天裡潮菜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沒有人不吃薄殼的,因其價廉物美也。在海濱出產地,飯店有「全薄殼宴」,據說從城裡跑去品嘗的絡繹不絕。炒鮮薄殼、薄殼米炒韭菜花、鮮薄殼煮芋頭、薄殼米飯、薄殼粿條、薄殼米腸粉……寫多了口水就要淌出來了,就此打住吧。

上圖:(炒)薄殼;下圖:大頭

六月大菜——假有心。大菜,大芥菜,通常是在春節前卷心成熟,經過霜凍以後收成。大菜渾身是寶,可以做蔬菜,五花肉「大菜煲」乃是家常潮州菜的主打菜之一,香嫩可口。正月初七人日家家戶戶烹製的「七樣羹」,也少不了它。也可以成個醃製成鹹菜、酸菜,切成小片可醃製「貢菜」。菜幫子「鹹菜尾」可用來與青橄欖一道熬製「橄欖菜」:這些都是潮汕每一個普通家庭都必須有的「雜鹹」、吃白粥的「絕配」。俗語說:「白糜配鹹菜,食了還恬愛。」按我的經驗,有時多添半碗白粥,只是為了多吃兩片「酸鹹菜」,說不清愛它的理由。或者時髦點說,「愛是不用講理由的」。把白饅頭掰開成兩半,中間加上橄欖菜,做成「欖菜夾饃」,讓北方人吃得口都停不下來。這樣吃,一小瓶橄欖菜他們敢一頓飯吃完,你信不?反正我見過。但六月種的大芥菜因天氣太熱卷不了心,就是有心也是不結實的,所有說「假有心」。雙關指人虛情假意。

上圖:大菜蕾(卷心大芥菜)

六月芫荽——假芹(勤)。六月裡的芫荽莖長得又高又大,像是芹菜。「芹」與「勤」潮音相同,讀[keng5](勸5)。假勤(芹),就是假裝勤快,也作「假力」。「芹」因為與「勤」同音而常常成為祭拜神祇的必需供品,「七樣羹」和小孩出花園拜公婆的供品中都有它的身影。「芫荽」常用於調味,只放在菜餚的上面,不加烹飪,一碟香氣沁人的滷鵝,上面就少不了幾根切成段的芫荽。所以有「芫荽姐疊盤頭」的俗語,比喻用來擺頭擺面。

六月梔餜——假粽(壯)。梔,潮音[gi1](機)。梔餜,用梔子枝葉煮汁和糯米麵做成的夏令小吃。鳳凰山畲族做的一種梔餜叫「梔粽」,所以有「假粽」之說。「粽」與「壯」潮音相同,都讀[zang3](髒3)。「假壯」,通常用以嘲諷天氣寒冷而不適時多穿衣服、硬挺著挨凍之人。類似的歇後語有「竹葉包沙母——假粽(壯)」。跟粽子有關的諺語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歇後語有「老媽宮粽球——食定正知」等等。

上圖:梔餜;下圖:梔粽

六月番薯——松(雙)死。「松」此處讀[sang1](送1),指番薯煮熟後很粉很面,好吃。「松死」,非常的面。諧音雙關怎麼做也只有死路一條。潮汕一帶,以前青黃不接的季節,就靠番薯充飢,所以想著各種辦法來烹製番薯,使人天天吃而不煩,我知道方法有:「」(音[hib4],成鍋燜煮)、「」(音[dah4],切成片貼在鍋邊烤熟,焦黃可口)「」(音[beg4],把紅薯放在「灶空」裡讓殘餘的灰燼烤熟)、「」(音[gam2],在野外把土坷垃燒得通紅後把紅薯埋在中間燜熟)。複雜一點的烹飪方式是「糕燒」和「砂」,現在已經成為潮州菜館裡的著名甜品小吃。農家裡則是簡單的「甜番薯湯」(糖水紅薯)、「番薯糜」(紅薯粥)流行。當然,你還得知道,那上了陳曉卿的「中國的味道」和「味道原產地」的著名的小吃「蠔烙」,打底的食材就是「薯粉」(番薯澱粉)。薯粉還可以用來做「薯粉圓」、「薯粉粿」等等。過去的「番薯」便宜,一斤米可以換好幾斤番薯,所以有「會乘不會除,插米換番薯」的俗語產生。但現在不同了,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以後,紅薯比米貴了。真的應了另外一句俗語:「今年番薯唔比舊年芋」(比喻事情年年都在發生變化)。

六月土猴——扂空也死,出空也死。土猴,潮音[dou6(杜)gao5],螻蛄。空,潮音[kang1](康)。六月天太熱,螻蛄悶在洞裡會被熱死,出洞也會被熱死。比喻進退都是死,沒有活路可走。

上圖:土(杜)猴(螻蛄)

六月水牛——等搵(運)。搵,潮音[ung7],這裡指水牛泡在水裡。「搵」與「運」同音,雙關指等待運氣的到來。

六月呾過年——𠱀。六月裡聊過年的話題,說說高興而已,比喻指說空頭的好聽話。

六月賣火熥——唔對時暑。六月裡賣暖手腳的爐子,不對季節。「唔對時暑」,指不適時。火熥,一種內裝火炭、可用以暖手腳的小爐子。「熥」,潮音[tang1](桶1),有些地方也作「六月戴氈篻——唔對時暑」,氈篻,氈帽,通常是冬天戴以保暖的,夏天裡根本戴不了。比喻在不合適的時間做某件事情。

上圖:火熥(外地的)

當然,還有些只是直接的氣候諺語而已。例如:

出門無六月天。意思是六月氣候暖和,出門時不需要多帶衣物。但老人家常常告誡年輕人出門時多帶點衣物,有備無患。故云。

六月三日無雨火燒埔。農曆六月份「赤日炎炎似火燒」。如果連續三天以上不下雨,就會熱得像火燒荒埔一樣。

六月田螺田底煠。謂農曆六月水田裡的水熱得燙人,田螺在裡面就像在熱水鍋裡煮一樣,極言氣候之炎熱。類似的俗語有「六月田蟹塗底熻」,謂水田裡的泥土太熱,田蟹藏在裡面就像在熱鍋裡炆一樣,也極言氣候之悶熱。

上圖:田螺;下圖:田蟹

【延伸閱讀】

1、潮汕話繞口令,你繞得過來嗎?

2、潮汕話:古與土(RAP)

3、四個故事(音頻)

4、五月荔果樹尾紅,六月蕹菜存個空

【說明】

本文配圖均來自百度網絡資料。

 

相關焦點

  • 民間傳奇故事:六月初六潮汕傳統的「過橋節」一些禁忌
    如果有潮汕人,應該有聽過農曆六月初六的鬼仔過橋節把。在當日,潮汕地區傳統民俗有曬書曝物、死鬼過橋和問死鬼活動。本期民族文化,帶你看看那過橋節那日的禁忌。每年六月初六,是潮汕傳統的「過橋節」,凡家裡有老人去世,到六月初六這天,滿百天,就要在這一天進行祭拜過橋。
  • 農曆六月出生的鼠寶寶取名該注意什麼?
    農曆六月出生的鼠寶寶取名該注意什麼? 文音 農曆六月,氣候炎熱,正如楊萬裡的這首《夏夜追涼》: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 今日進農曆七月,今年農曆六月怎麼只有29天呢
    大家有發現沒有,昨天是8月18號,農曆的六月二十九,今天是8月19號,卻是農曆七月初一,今天進農曆七月了,怎麼農曆六月沒有三十呢?還真奇怪了。我們現代人喜歡用公曆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就是我們說的一年365天這樣的日子,陽曆一年有12個月,其中,1、3、5、7、8、10、12共七個月是每月31天;其中4、6、9、11四個月是每月30天,而2月比較特殊,平年二月28天,而閏年2月是29天,所以陽曆的一年時間是365或366天。
  • 你再等金秋大閘蟹,殊不知我已經爽了一遍六月黃
    膏黃最肥美流油,肉質最飽滿細膩。 這段時間,它悄悄上市了。七八月份的蟹子先行軍---六月黃 從名字上意味,我猜是蟹子在農曆六月裡,蟹黃正肥嫩的意思。故名六月黃。 後來翻找一下,原來是指剛經歷第三次脫殼的 「童子蟹」,它們的體重通常在1~2兩之間,殼薄肉嫩,黃肥飽滿…甚至佔據半個蟹身。
  • 為什麼潮汕老輩人說六月初五晚不能出門?原來有這樣可怕的傳說…
    六月初六,在潮汕地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呢?六月初六前,大人就都會說:「要吃西瓜就趕緊吃,到六月初六,鬼仔擔西瓜就不好吃啦!因為咱們這裡有個傳統習俗,就是去年六月初六後,今年六月初五前去世的人(我們稱為「新鬼」,只限一年內去世的),會在六月初六子時(就是12點到2點)過奈何橋,過橋之前,家裡都在六月初五晚上祭拜,所以新鬼都要回家。家裡有新去世的,就不用插桃枝,以免新鬼進不了家門;沒新去世的就都在門窗上插桃枝,以免有進錯門的。
  • 公曆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不是中國父親節,中國人的父親節在農曆八月初八
    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Nixon)籤署的文件在慶祝父親節、為父親送上祝福、用戲謔的語調調侃父親節,此時此刻,筆者可以說是痛心疾首,義憤填膺,所以筆者顧不得成為眾矢之的,也顧不得引來「萬箭穿心」的後果,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發了撕心裂肺的吶喊:中國的父親節在農曆八月初八,公曆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的父親節是美國的父親節,請中國公民不要在中國的領土上執行美國文件!
  • 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有什麼寓意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有哲理性的諺語,這些諺語雖然聽起來並不中聽,但卻能夠帶給大家深刻的道理。而這些諺語往往都是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的,很多諺語在現在依舊適應,當然也有一些諺語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發展,如「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家當」這句話在今天已經完全不適應了。那小編就帶著大家一去看看這些哲理性的諺語。
  • 屬狗人:2021年生肖狗農曆六月運勢查詢分析
    這農曆六月裡,生肖狗的人整體運勢可以說並不是很好,情感上會遇到一些桃花,
  • 農曆六月紫微愛情運預測:這3顆星桃花好到爆
    馬上就要迎來農曆六月,有沒有預感這個月的愛情運會變強呢?依舊帶來袁天成老師的紫微愛情運預測,看在農曆六月,你的桃花是否旺盛,愛情是否甜蜜?農曆六月桃花最燦爛主星:太陰、七殺、貪狼農曆六月愛情最甜蜜主星:天同、武曲、巨門農曆六月容易出狀況主星:破軍、廉貞、天梁農曆六月小心爛桃花主星:天府、天相
  • 今日農曆七月初一,為何六月只有29天?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了嗎?
    今天已經步入農曆七月初一了,我國日曆的計算方法中有陽曆和陰曆(農曆),而昨天(8月18號)才會農曆六月廿九,為何現在就到了農曆七月初一?難道農曆沒有三十嗎?還有處暑節氣馬上就要到了,處暑寓意「出暑」,那麼處暑過後什麼時候天氣才轉涼?
  • 農曆六月初一【新月許願】
    今天是農曆的六月初一,老師要提醒你在今日可以茹素丶許願為自己帶來好運!下面艾菲爾老師就告訴你12星座的許願關鍵詞,參考太陽丶上升。
  • 【媽祖】媽祖諺語漫談
    這是泉州的諺語。據說從前泉州天妃宮廟會活動很熱鬧。一次有個鄉下人進城,帶了把雨傘也在看熱鬧。他把雨傘放在天妃宮一個角落裡。一會兒要回去時,雨傘卻不見了。他奇怪地說:「天妃宮還在,我的雨傘怎會無?」這話成為了笑柄,從此也就成了諺語。泉州又有諺語:「站在天妃宮,看見靈慈宮」。意思是人情親情割不斷,引申為親切的情誼。因為泉州天妃宮和靈慈宮建築距離很近,兩宮舉目可見,都是供奉媽祖,神靈一致,由是產生此諺。
  • 又是一年六月六——長汀美溪「百鴨祭」
    長汀美溪「百鴨祭」活動場景「羊角溪六月六,百鴨慶禾熟」。農曆六月,田禾大熟,豐收在即,美溪一帶的村民提著大肥鴨、黃米粄,聚集到村中一棵千年古樟下,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祭拜他們心目中的保護神——「黃悻三仙」,感謝神明的保佑和恩賜。當地人將這一活動稱為「慶禾祭」,村裡有300多戶,1000餘人。
  • 閏六月:一年十三個月,一場太陽、月亮衍生出的燒腦大戲
    昨天是大暑也是今年農曆六月的最後一天但是翻開今天的日曆才發現咦?怎麼還是六月?不過是閏六月一年十三個月的夢想成真了!那麼……什麼是閏六月呢?閏六月會讓夏天熱得更久嗎?農曆六月生的寶寶們今年是可以過三個生日嗎?
  • 「與神共舞」|青海同仁熱貢「六月會」神奇民俗
    當鋼針穿破腮幫,扎進脊背,村民們在漫天的煙霧中,跳著鏗鏘有力的拉什則神舞,隆達四處紛飛,海螺號聲悠長響起,一切都瀰漫在肅穆神秘的氛圍之中……每年的農曆六月,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地區的六月會,將在隆務河流域的幾十個藏族、土族村莊相繼展開。
  • 六月初一,濮陽人為什麼要回娘家?
    導讀:今天是農曆六月初一,是回娘家的日子。
  • 什麼叫六月黃!身在上海不吃到腿發軟對不起這個六月!!!
    喪猝不及防腳一滑就這麼進了前期潮嘰嘰、後期黏噠噠的梅雨季連上海都換上了新的英文名字伊芙布德幹 / 內酷梅德川然鵝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暑熱裡的「第一鮮」已經上市啦農曆六月裡的公蟹能長到二兩以上,母蟹生長慢,個子還太小,所以六月黃吃公不吃母,吃膏不吃黃。
  • 貴州農村這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是什麼意思?
    在貴州有這樣一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80年達的人可能會比較熟悉這句田間地頭的俗語,因為貴州屬於亞熱帶氣候,田埂或土埂以及荒草懟裡長著一種叫地瓜藤的植物,這種植物的果實叫做地瓜子,也就是俗語中的地瓜。野地瓜藤地瓜子一般在農曆六月三以前沒有成熟所以是酸的,而在六月六的時候就徹底熟透了因而比較脆甜。
  • 十九年七閏—— 2017年為何會閏六月,閏哪個月是怎麼制定的呢
    2017年閏六月,就是在日曆上出現兩個農曆六月,分別是「正六月」與「閏六月」,為什麼在今年會出現這一現象呢?所謂「19年七閏」和「5年三閏」是如何確定的,這些問題現在的人可能都非常疑惑,今天就用一篇文章,簡潔的說明這個問題,以便更多人懂得基礎的傳統曆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