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潮汕老輩人說六月初五晚不能出門?原來有這樣可怕的傳說…

2021-02-16 新鮮工坊
點擊新鮮工坊微信關注我喲

每日推送潮汕最新資訊八卦,吃喝住行,餐飲美食等諸多優質內容,是最接地氣、最重服務的微信公眾平臺!關注新鮮工坊,妥妥的沒錯!

六月初六,在潮汕地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呢?

六月初六前,大人就都會說:「要吃西瓜就趕緊吃,到六月初六,鬼仔擔西瓜就不好吃啦!

這一天,爸媽會跟我們說早點回家,不要晚歸,小時候更是被「鬼仔擔西瓜」一說嚇得是晚上睡不著覺!

這一天,到底怎麼來的呢?

△中國傳媒大學潮汕學子邱澤彬 畢設動畫作品

傳說一:有人說六月初六是鬼節。

為何有這一傳說呢?這一天,家家戶戶門窗插遍用於避鬼闢邪的桃枝、柳枝,有的地方還混合楊枝一起插,每一個向外的門、窗都得插,桃枝長短不限。一般都是初五傍晚前就插好了,晚上小孩子一般不被允許出門,大人出門也得在身上帶著一枝桃枝,以作闢邪用。

也就是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提前入睡,一派恐怖的氣氛瀰漫在夜空中。

為啥這麼做呢?

因為咱們這裡有個傳統習俗,就是去年六月初六後,今年六月初五前去世的人(我們稱為「新鬼」,只限一年內去世的),會在六月初六子時(就是12點到2點)過奈何橋,過橋之前,家裡都在六月初五晚上祭拜,所以新鬼都要回家。

家裡有新去世的,就不用插桃枝,以免新鬼進不了家門;沒新去世的就都在門窗上插桃枝,以免有進錯門的。

挑西瓜的祭品中一定得有一個大西瓜和一塊煮熟的豬肉,和一些別的沒特定的祭品。西瓜用一個竹籃子裝著,再用扁擔一頭串著籃子上的竹環,一頭放地上,據說是讓新鬼一頭挑西瓜,一頭挑著其它祭品過奈何橋,路上可以賄賂鬼差用的,以便順利過橋。

聽說,以前沒有特定祭拜的東西,後來有一個人家裡窮,沒錢買肉,就給新去世的家裡人拜了一個西瓜,新鬼在過奈何橋的時候,別的鬼都用肉賄賂鬼差,他沒有肉,就給了鬼差一個西瓜,也得以順利過橋。

後來每到六月初六,個個都用西瓜跟豬肉來作祭品。只是現在那種氣氛少了些許,但傳統做法依舊如故,說明該民俗以對潮人的影響有多深。

傳說二:有人說鬼是要擔西瓜去撐飽飽,然後等到鬼門關大開的時候,好去投胎。所以有了「六月初六——鬼擔西瓜」這一潮汕傳說。

傳說三:6月初5晚上12點到2點這個時間如果陽氣比較弱的人很容易讓惡鬼抓去幫他挑西瓜,送去奈何橋。

有了以上的傳說,潮汕人就有個習慣,就是過了六月初六,西瓜一般就少吃了,一說鬼挑過的不吃,二說是鬼挑過的不甜。

不過還有一個習慣,就是過了六月初六,買一整個西瓜回家的人,一般都會把西瓜先切成兩半再拿進家門,說是六月六後的整個的西瓜是鬼挑過的,拿進家門得先切成兩半再說,不過有些人買回自個家就沒這麼講究啦,但買去別人家還是比較講究這個的!

另一個傳說,卻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鬼故事《下津鬼擔西瓜》

很久很久以前,潮州府城有個賣西瓜的漢子,居住在一個叫「虎頭」(今潮州市區往下津鄉路段之處)所在附近的某村落,他心地善良,所以生意特別紅火。

每年夏天,西瓜郎進貨的瓜都比別人多,每夜都以手推車推到湘子橋頭賣,而每夜賣完全部瓜的時候都相當於大約現在的11點鐘左右。

在古代,夜11點已是很黑很黑的了,而當時的湘子橋頭更是荒涼一片,但西瓜郎人正不怕鬼影,每夜都賣完瓜才披星戴月回家,倒也無事。

卻說這年的農曆六月初一,是夜,是一個炎熱的夏夜。賣完了瓜又是深夜,這一晚的星星顯得比平時少,路也顯得比往常黑。西瓜郎又推著空車摸黑回家。

虎頭,是必經之地,這裡坡度較大、野草茂盛,在夜的黑暗中尤其讓人心驚。這夜,西瓜郎哼著小調過了虎頭。忽然,路邊好象站著個白衣人!西瓜郎頭皮一陣發麻,趕緊抓緊西瓜刀,提防賊人夜劫呢!

哪知,耳邊卻響起一個女子銀鈴般的聲音:大哥不必驚慌,小女子不是賊人。

西瓜郎定睛一看,原來是個身穿白色衣裙的標緻小女子,臉也有點白,但好看,正微笑著站在路旁草叢中。西瓜郎就說:這麼晚了,你怎還在這裡呀?

女子萬福說:我在附近的親戚家做客,錯過了回家時刻,如今太晚了,不敢走。剛好大哥路過,不知道能不能送小女子歸家呢?

一問她的鄉裡,卻比西瓜郎的還遠。但西瓜郎是個好心人,就說:好吧,你坐上我的西瓜車,我推你回家吧。

夜更黑了,星更少了。到了進入女子鄉裡的小路時,女子就說:大哥,就在這裡停好了,我自己走回家,免得家人懷疑我不正經啊。西瓜郎聽著也有道理,就放下白衣女子,自己才往回趕著夜路回家。

第二天,六月初二。

又是同樣時候,西瓜郎又推著空車回家。又是到了虎頭。正要經過時,西瓜郎又覺眼前白影晃動。

女子又在一聲「大哥好」中現身了。言談間,女子告訴西瓜郎,她的親戚是一個孤老太婆,最近身體不好,所以都要天天來服侍老人家到這麼晚。於是,好心的西瓜郎又推著女子回家。仍舊到了村頭,女子就讓他放下自己,走進夜幕中。

第三天,六月初三。

這一夜,星星多了點,照著虎頭的夜路。西瓜郎又經過虎頭,但奇怪,怎不見女子來呢?

西瓜郎心地很好,心想今晚她可能比較忙吧,如果自己走了,她等下回家沒人護送,碰到壞人怎麼辦?西瓜郎就停下來,坐在自己的空車上等著。

夜風很大,不涼。但很久,女子都沒有出現。夜更黑了。西瓜郎心想,莫非她今晚不回家了麼?於是,只好自己趕路回家。心情倒有幾份惆悵。

第四天,六月初四。

這夜最黑了,連一點星光都沒有。同樣的時間,西瓜郎又經過了虎頭。忽然,路邊傳來了哭聲。白影又出現了!

西瓜郎仔細一看,原來又是那個女子,還是一襲白衣白裙在風中飄蕩。但她今晚怎在哭呢?西瓜郎於是上前安慰詢問。

女子就哭哭啼啼地說出了自己的事情。原來,女子母親早喪,父親又娶進了一個後母,但後母生了個小男孩後就對她很不好,幾乎天天打罵她,父親是老實人又怕老婆,所以她生活過得很苦。

而在昨晚,後母不讓她出門,說是有媒婆來提親。

親事是鄰鄉的一名富翁兒子,但富翁之子是個白痴,所以女子得知後怎麼也不同意。但後母一心想攀高枝愛富貴,又收了媒婆的彩錢,就答應下來,見女子不肯,就打罵她逼其就範。所以,女子懇求西瓜郎,千萬幫她忙,帶她暫時逃避吧。

經不住女子的哀求,心太軟的西瓜郎只好將她帶回自己的家。

西瓜郎是個單身漢,但本分。他當夜將女子安頓在自己的屋裡,自己卻睡在狹窄的廚房裡。一夕無話,秋毫無犯。

第五天,六月初五。

女子又宿在西瓜郎家。這天夜裡,西瓜郎剛翻了下身,卻見眼前白影一閃。眼前竟站著那個女子!西瓜郎連忙說:你怎不睡下,出來廚房幹啥呀?

女子就哭了:大哥,你是好人,經過這幾天的事情,我知你是個好人,求你好人做到底吧。

西瓜郎經過這幾天的相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卻也生出一份情愫,就說:我會幫到底的。只見女子撲通跪在地上,驚得西瓜郎忙拉她起身。

女子就說:小女子和大哥既已同處一室兩夜,再清白也是難再向別人交代了。但小女子不願嫁給那個白痴,大哥也算是個本分生意人,如不嫌棄,小女子願以身相許。

經過一夜的思考,西瓜郎也已有感情,就約定明天一早去女子家求親。女子就說:那我先回家等你來提親吧,這樣才符合禮法。

於是,天未亮時,女子就含淚告別西瓜郎,先行回家了。

天全亮了,正是六月初六日。

西瓜郎換了新衣,帶上求親的薄禮,按照約定和女子提供的地址,趕到了那個鄉裡。女子的家,是一間小小的房屋。西瓜郎敲了門,一個中年漢子開了門。西瓜郎就問女子的名字,中年漢子說:正是,有什麼事進來說吧。

敘茶過後,西瓜郎已知男的是女子父親。就跪了下去,託上禮物,說出求親之事。只聽「當」一聲,女子父親手中的茶杯一下子掉落地面。

父親的眼淚直流。「太晚了,太晚了」,老父親老淚縱橫!

西瓜郎大吃一驚,急問:太晚了?

「你隨我來吧」,父親嘆口氣道。

來到村頭一片荒地,西瓜郎一眼認出正是每夜女子下車後,自己走回的地方。

老父親指著不遠處一個墳墓:你自己看吧。西瓜郎這一驚非同小可,撲上前一看碑文:愛女某某某之墓!!

天!!!

父親說:都是她後母逼婚死的。我永遠記得,她走的時候是去年的六月初六!!

什麼??去年??

西瓜郎一下呆住了!!是鬼!西瓜郎一切都明白了!!

但是,他是誠信的。

於是,當夜,遵守約定的西瓜郎就在虎頭遇見女子的地方,找了一棵樹上吊了。

因為他很守愛的約定,就決心以一死去追隨「妻子」,用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愛情誓言。

後來,當地人很感動這段只有六天的人鬼戀,也對西瓜郎的堅貞很是敬佩。

為永遠紀念他及這段愛情,該兩村的人一起約定將六月初六定為村的民俗節日,並在初五夜組織人們擔著西瓜排隊出來巡夜,以此紀念有情有義的西瓜郎。

再後來,就演變成了「鬼擔西瓜」的恐怖民俗傳說了。

該民俗迅速在整個潮汕乃至粵東流行開來,一直保留至今。


相關焦點

  • 民間傳奇故事:六月初六潮汕傳統的「過橋節」一些禁忌
    如果有潮汕人,應該有聽過農曆六月初六的鬼仔過橋節把。在當日,潮汕地區傳統民俗有曬書曝物、死鬼過橋和問死鬼活動。本期民族文化,帶你看看那過橋節那日的禁忌。每年六月初六,是潮汕傳統的「過橋節」,凡家裡有老人去世,到六月初六這天,滿百天,就要在這一天進行祭拜過橋。
  • 中元節為什麼不能出門
    傳說在這一天地下的大鬼小鬼孤魂野鬼,都會來到人間。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中元節的源頭和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所以民間按例除了要祭祀祖先,還要用新米等祭供,燒香向祖先報告秋成,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 中國此民族有一風俗,全族人在這天要祭拜過「奈何橋」晚上禁出門
    當時,膚淺了一下,以為在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去找一座橋走過去,圖個好彩頭,後來聽當地人一說才知道「過橋節」還真不能顧名思義。「過橋節」是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個傳統民俗節日,在這一天潮汕地區的人民會有「曬書曝物、死鬼過橋、問死鬼」這些活動。是不是看到這兒,就知道這個地區的「六月六」沒那麼「喜慶」,也不是過座橋就能有好彩頭的了。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五月初一拜神明,五月初五五月節拜公嫲,五月十三關爺生,五月十五拜神明,五月尾拜阿婆過六月。--六月初一拜神明,六月初六嫲生,六月十五五穀母生,六月廿四招財爺生,六月三十拜神明。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 六月烏魚存個嘴,苦瓜上市鰳魚肥 ——農曆六月相關的潮汕諺語漫談
    另外,有成語「寒烏熱鱸」,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烏魚的當令時節是冬天,天寒地凍時打邊爐吃烏魚是潮汕家常菜美味之一。澄海冠山鄉有個大池塘號「中舍潭」,傳說是潮州前賢盧侗在冠山下結廬讀書時倡導開挖的,利農田灌溉而避水害。此塘中之烏魚美味無比,有「冠隴塘烏魚——無術」的歇後語流行澄海。
  • 俗語:「有心拜端午,六月不為遲」,啥意思?你們有這個習俗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心拜端午,六月不為遲」,其中就蘊含著做人的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意思。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其實,每個民族、地方都有自己的信仰潮汕人的信仰,更多是一種感恩,一種對世間美好的嚮往也正是潮汕人廣泛的信仰,將很多民族的文化故事傳承下來 潮汕人為什麼有這麼多神潮汕,地處南海邊陲自古與中原相隔甚遠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在潮人民間,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對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在潮汕民間村社小廟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創造的神,其形象多取材於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在意識上,他們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
  • 農村隨處可見的「蛇泡」,為何老輩人告訴孩子不能吃?
    草莓是我們熟悉的一種常見水果,其實還有一種野果是草莓的近親,它就是蛇泡,也叫蛇莓,在全國各地農村都有分布。小時候看見紅豔豔的果實,總忍不住想摘來嘗嘗,可是總被它的名字嚇住,甚至老輩人千叮萬囑不準吃!那麼蛇泡究竟能不能吃呢?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大年初五習俗知多少 /  + 初五/ 習俗 /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
  • 正月初五「破五日」,這一天非常重要!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含義,為什麼夢不能白天說?
    民間就有這樣一則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鮮為人知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晚不梳頭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釋,就是一天到了晚上的時候,人不能梳頭。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麼到了晚上不能梳頭呢?其實這句俗語一開始是說給女人聽的。
  • 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
    又到了年末的殺年豬季,老輩們常說的「屠夫不殺五爪豬」什麼意思?而真有「五爪豬」或殺了「五爪豬」又會出現什麼意外呢?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在祖祖輩輩的農民心中,春節「殺年豬」,做臘肉,那絕對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而鄉民鋒哥所在的河源紫金某地區在春節期間就有帶豬(臘)肉作為禮物而去走親訪友的習俗。
  • 學會這些潮汕俗語,你才知道潮汕人是在誇你還是在罵你!
    Talk潮汕-讓全世界認識大潮汕講述潮汕故事,弘揚潮汕文化。作為一個被潮汕水土養育長大的女孩,對於母語潮汕話有一種獨特的感情,潮汕話抑揚頓挫,說起來有一種朗朗上口的文言文氣息。因為潮汕話的「不要面」和「不要臉」是同字不同音,因此就流傳成了一句潮汕俗語:三個錢粿條——勿面(不要臉),來諷刺那些厚顏無恥的人。2【庵埠老爺大細目】相傳,從前有兩個乞丐,都是一條腿「大腳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
  • 正月初五接財神,這樣做最吉利!
    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 為什麼的潮汕的生醃蝦姑吃了會上癮?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醃蝦姑是潮汕人喜聞樂見的一道冷菜,潮汕生醃海鮮有「毒藥」之美譽,指吃過的人都會愛上那個味道無法自拔,猶如中毒,究竟為何潮汕人會如此喜愛這道菜?怎麼樣做出一道好吃的生醃蝦姑?第一,選用生猛蝦蛄(亦叫瀨尿蝦,皮皮蝦)(潮汕人稱之為蝦蛄),洗淨待用。
  • 正月初四(初五)接財神,文武四大財神,二十偏神,千萬別接錯了
    每年的大年初五(有些地方是初四)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接財神的日子,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也有說是出巡日),前一天家裡就要做好準備迎接財神,清掃房間(送窮神),到初五,早起迎接財神,朝東北擺上供桌祭品,焚香祈禱。清代顧祿《清嘉錄》記載:「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潮汕美食有哪些呢?
    一說到美食呀,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是西安的肉夾饃,或者又是重慶的火鍋,串串,那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其實是潮汕美食。牛肉切下來之後,你都能看得到這些牛的肉還在跳動,但很多人可以在電視上面都會看到這些新鮮的牛肉,放在那裡,有輕微的這種動,說明這種牛肉就非常非常的新鮮,當然,潮汕人對於牛肉的部位也很有講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特色來切割這些牛肉,那這些牛肉部位以及叫法又截然不同。
  • 受「閏月」影響2018年端午節比2017年「晚」了19天
    6月18日迎來端午節,2017年的端午節在陽曆5月30日,2019年的端午節在陽曆6月7日,這意味著2018年的端午節比2017年晚了19天,比2019年晚了11天。天文資料顯示,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遲為6月26日,最早為5月27日,最早與最遲相差了近一個月。
  • 正月初七潮汕人吃的"七樣菜"原來大有學問,你知道這些菜的寓意嗎?
    我要吃七樣羹!變後生,變生雅下面來科普一下「七樣羹」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是潮汕人的人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七樣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吃「七樣羹」時,大人要教小孩子唱一首歌謠:「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吃了變紅芽(面色紅潤),姿娘吃了如拋(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