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2020-12-24 人在潮汕文字坊
潮汕拜老爺

1

「拜老爺」是潮汕人祭拜祖先、神明,特有的傳統習俗。明代《永樂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三·祠廟》雲「州(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韓公始也……宋鹹平二年,陳文惠公倅潮,立公祠於州治之後」,所以「拜老爺」從明代中期一直流傳至今,至今有近600年的歷史。潮汕的拜老爺文化,既是一種古風遺留,也與生活息息相關。據記載,潮汕地區自楚以來,有「信鬼而好祠」傳統,也就決定了潮汕人的信仰,尋求內心精神的寄託——「拜老爺」。

祠堂、神廟作為「報本返始」孝思的吉祥之地,潮汕「拜老爺」傳統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血緣倫理、宗族觀念、祖先崇拜、倫理道德等,是重要的民間傳統文化體現。這也難怪廣東省政協委員張見悅的提案中曾建議,潮汕祠堂,源遠流長,規模龐大建造精堪,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對海內外潮汕人群體的思想和行為影響十分深遠,是全球千萬潮人「記得住鄉愁」最重要的精神聖地,也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粵俗尚貴,祠廟興矣」,「聚族而居,族必有祠」,潮汕人歷來重視祠堂、神廟的建築,這是一種「懷抱祖德」,「慎終追遠」,也是後代人「飲水思源」,「報本返始」的一種孝思表現,所以潮汕地區神廟、祠堂「老爺宮」,比比皆是。

財神爺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裡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潮汕人所奉祀的老爺,有不同等級、職守,上至縣鎮,下至鄉村,都有各自供奉的神明。一縣之長的是「城隍」,管理全縣陰間事務。城鄉間,有關公、嶽王、介子推、三千歲、太子爺等,這有如村中閒逸了的縉紳,奉祀以祀平安。村角落的,有 「地頭老爺」,相當於一村之長,管理村裡陰間事務,如「三山國王」;村落間,還有「伯公」或「土地爺」,作為村中一社、一片之神……

而這潮汕的獨特傳統文化,「麻雀雖小,五腑俱全」,在民間,儼然有另外的一個「民間」,「老爺」就這樣各保一方平安,四季風調雨順。於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祈求國泰民安。藍鼎元也在《潮州風俗考》中說:「廟祀多而迎神賽會一年且居其半,梨園婆娑無日無之。」潮汕人過年,除了自己過年,也需給「老爺」過年,好吃好喝的供奉,人神共樂,普天同慶。燒香完畢,就讓「老爺」攜帶這些禮品上天,祈求「老爺」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潮汕人一心向善,也希望通過「拜老爺」追求一份真善美,通過「拜老爺」得到神明的庇佑。

2

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僕稱主亦為老爺。「老爺」本來是舊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以之稱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對神明的敬畏。在潮人民間,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對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在潮汕民間村社小廟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創造的神,其形象多取材於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在意識上,他們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平時所謂「拜老爺」,多指拜這些地方神。「老爺」是所有各類神的統稱。

三山國王廟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俗。「拜老爺」,也衍生了潮劇、木偶戲、大鑼鼓、英歌舞、舞獅、花燈、潮繡、金雕、石雕、嵌瓷等潮汕民間文化。因為,最初的潮劇是唱給「老爺」聽的,最初的潮繡是用在「老爺」的衣服、「營老爺」的彩旗上的,最初的石雕、嵌瓷、金雕也是因「老爺宮」、「祠堂」應運而生。其「英歌舞」、「嵌瓷」等,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逢年過節有喜慶的日子,潮汕人總會請英歌、潮劇、舞獅等,使節日的喜慶氛圍更為隆重、熱烈,這也難怪潮汕的過節更為繁華熱鬧。

《春秋左傳》中語「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意思就是說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與軍事。潮汕人崇尚「拜老爺」,也是一種古風的遺留。潮汕地區從古至今,歷經兵戎戰亂、自然災害,更加劇了潮先民對神靈的崇拜和信仰,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安康。後來神靈信仰也延伸到對古代先賢、為造福百姓的地方官或忠臣烈士的祭拜,在潮先民代代宗教信仰思想的影響下,「老爺」就變成了各類神明的總稱。而潮汕人很早就有向海外發展的習慣,幾乎每個潮人家庭都有親人漂洋過海,骨肉血親,天各一方,這時親人們只能用默默的祈求來寄託各自的思念,紀念逝去的親人和先祖。同時隨著潮人移居海外,也將祭拜的風俗一併帶往海外。遙寄相思、祈禱平安也成為了潮人信仰「拜老爺」。因此,潮汕地區衍生出各地較普遍供奉的一些神靈,如玉皇、天公神、土地神、三山國王等,以及由外傳入的媽祖、開漳聖王(祀陳元光)、三保公(祀鄭和)等。這歷經數百年的勞動人民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潮汕的「拜老爺」,也是潮汕女人傳統美德的一個載體。在「拜老爺」的傳統之中,也可以看出潮汕人注重親戚朋友、宗族關係、尊老愛幼、團結。潮汕「姿娘」(女人)在「拜老爺」的時候,她們往往會說一句話:保號(保佑)全家大小平平安安,潮汕「姿娘」表面上拜的是「老爺」,實際上體現的是潮汕「姿娘」關心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

潮汕人信佛,這也難怪過年潮汕人爭先恐後到寺廟大雄寶殿拜「佛祖」,祈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諸事合想。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也即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世之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命由己造,福由己求。信佛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如是也。

潮汕人拜老爺、祖先,燒香也是很講究的。燒的是單數,單數為陽、為生(生生不息、變化無窮)數,一般燒的為一根或三根香,是與「佛法」有相同之處的。香代表自已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我們可以叫做一心一意修行佛法,也可以全心全意供養佛菩薩。如果上三根,供養佛法僧三寶——戒、定、慧和佛、法、僧,也代表著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之意。「三根香」是漢傳佛教寺院敬香時最容易見到的數字。達摩《燒香》者說,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所以,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灶王爺

其實,潮汕人各家各戶的,都是供奉著「老爺」的。大多的家庭,門前供奉著門天地父母、門神等,其灶前供奉著司命公,屋內也供奉著先祖的香爐。有做生意的,室內便供奉賭神爺。租房的,便供奉著地主爺。司命公是保佑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的,地頭伯公是祈求庇護或者消災的,一般初一、十五各家各戶都要祭拜,在潮汕地區的每個家庭都必須拜的。還有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除了「拜老爺」,還要拜先祖。潮汕人的先祖,有異於我國其他的地方,是「請」於家中的香爐裡的,每逢除夕、初二、十五、清明、端午、中元等重大節日,都會請出來祭拜,以求保佑平安、順利。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先祖」,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4

「拜老爺」,也是十分講究的。有如時辰,有如祭品,有如錢財等的。其時辰:農曆初九天公生,上下午拜;農曆二月十九上午觀音生,上午拜;七月二十四,司命公生,上下午拜;謝神,在十二月二十四;除夕、在十二月二十九至三十;中秋在八月十五,下午拜;清明在四月初五,上午拜等。

拜老爺

祭品有錢財、粿類、三牲、五果、齋碗、乾果、菜碗等。錢財有小金、大金、大鈳、銀錠、福錢、大錢、好錢、說話錢、五土錢、青紅、財丁、古衣、金山、花籃、蓮花燈、八好錢、紙馬紙鶴、八仙錢、長生錢、鬥、五好錢。粿類有紅桃粿、發酵粿、鼠殼粿、芋頭粿、甜粿、桌球粿、包子、粿仔等。三牲有雞、鴨、鵝、豬腳、蛋、豬肉、魚、幹魷魚、蝦等。五果有桔子、蘋果、香蕉、石榴、釋迦、柚子、梨子、葡萄、蓮霧等。齋碗有香菇、木耳、壽麵、面線、腐竹、蓮子、黑豆等。乾果有腰果、開心果、杏仁、紅棗、蝦米幹、桂圓乾等。菜碗有肉圓、臘腸、肉脯、幹豆皮、翻沙芋、板粟等。特殊的有粽子、湯圓、月餅、書冊糕、腐乳餅、米方、血蚶、文具、餅乾、餅、米飯、豬頭、進盒、黑糖、生米等。拜不同的「老爺」,其祭品有所不同。

同時,祭品數量也十分講究。祭品要合雙數,以圖吉利。例如餅乾一盒、香蕉8個或12個,包子8個或12個、梨子6個等。錢財為香3支、銀錠12張、好線12張、紅蠟燭1對、大金400張、大吉2對、雞1隻、大鈳12個、福錢12張、說話錢12張、油燈1盞等。拜財神的黑米1杯、香蕉1首、黑豆1杯、桔子2對、生米1盤、梨子6個等。錢財摺疊方式有轉花式、疊角式、撲克式、抓角式、疊花式、平遞式等。

為什麼「拜老爺」指定要這些祭品的,也是有特別的寓意的。像肉丸,寓意家人團圓,幸福美滿;酵粿,寓意家人升官發財,事事順;樸籽粿,寓意祈求身體健康;湯圓,寓意團圓;書冊糕,寓意祈求家中孩子讀書好;豬腳分前腳、後腳,前腳拜眾神、祖公,後腳拜祖公;大吉,寓意諸事大吉;春菜,寓意「春」的兆頭……而像一些祭品,在一些場合,也會擾得村民的不滿的。如香蕉,潮汕話的「根」,寓意財吉往一處「根」;包子,也寓意財吉往一處「包」等的。

而「拜老爺」,這說話也講究,也要學會「說話」。例如祭拜先祖,說話便是「老祖公老祖嫲保號,我們合家平安,萬事如意,來年大賺,啊公啊嫲來燒護」。如拜媽祖,說話便「媽祖啊,阿孫弟要做某些事,你認為這樣做好不好」,如果佔卜的結果是媽祖說不可以的話,就繼續卜。再說:「媽祖啊,要不阿孫弟換成這個做法,這樣做好不好。我下次來帶多一隻雞或者一隻鴨,甚至我去買一桶麥當勞給您吃,可以嗎?您覺得我這樣做可以嗎?」如果媽祖還是繼續說不好的話,就談到好為止。如果媽祖答應,就說:「謝謝媽祖!」實際上,這不盡相同,但其「拜老爺」說話,只不過尋求內心的精神支持,如此而已。

5

潮汕男人嗜喝茶,潮汕女人忙拜老爺,或許這是對潮汕人的鮮明印象。所以,潮汕男人都很會賺錢,潮汕女人更是勤儉持家賢惠的象徵。

而潮汕女人的傳統,就是要學會拜老爺。因為她們一年的日子,都是在拜老爺的燒香求佛、跪跪拜拜之中度過的。特別是過年,無論是年底還是年初,拜老爺更為頻繁繁忙。從祭祖,到謝神,至「採囤」,神上天,除夕,初一,初四,初五、初九等的,拜司命公、拜伯公、接財神、拜佛祖等等的眾神,準備貢品香紙等的,便把潮汕姿娘忙得如陀螺一樣的團團轉,難得一點空閒。

潮汕中秋拜月娘

作為潮汕人,潮汕的傳統當然不能遺棄,也要跟風入俗。而我又要上班,妻子又為外地人,雖然來潮汕多年,仍理不清拜老爺的套路,因拜老爺的名目貢品眾多,她也昏得一頭霧水。無奈,我只能依照從小耳濡目染的記憶,就這樣手把手教著妻子拜老爺,以祈神明保護,以求新一年的合家平家,諸事合想。拜伯公要什麼「金」與「寶」、說話錢,點幾柱香,什麼貢品水果;拜司命公要什麼錢財、貢品,在香爐插幾根香,門神插幾根香,什麼時候拜等等。幸好,讀小學的女兒較有虔誠,也較為認真,我說著,她便拿著紙與筆記著,拿多少「金」與「寶」,擺什麼貢品,怎麼擺,插幾根香,怎麼拜……孩子認真記著,且不清楚的又問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弄懂了為罷,她孩也耳聞目染拜老爺的信仰,繼承與發揚著潮汕的傳統習俗。

心中有「老爺」,不要居於形式。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潮汕的「拜老爺」,也花樣翻新不拘於形式了,它不僅僅是一種信仰的習俗,更多的是一種民間的傳統文化發揚,使過年、過節的氛圍更為熱鬧,更為隆重,更為諧和。光緒《海陽縣誌》「每有所事,輒求祈籤,以卜休咎」,祈求「心安才是歸處」,所以潮汕人依靠拜老爺,來表達著親戚朋友、宗族關係團結,尊老愛幼、感恩等信仰。同時,這是古人、是先祖所留下來給後人的,是僅有的生活存在的古人的東西,使得今人通過祭拜,而表達對先人的敬重感恩及追念之情。所以拜老爺,正所謂「天上眾神垂百福,十方眾生降千祥」,祈福新春,闔家幸福,諸事吉祥,萬事如意。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夏雪》也有一段記載: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皇駭,共禱諸大王之廟。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兒時,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
  • 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廟宇去拜。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
  • 那些年,我們為什麼那麼期待「拜老爺」
    一輪接一輪的冷空氣,恐怕將持續到夏天的倒春寒,連秋褲都不敢隨意收入衣櫃,這個春天或許也該拉上剛剛結束的「3·15」曝曝光了……▶ 其實,春分除了節氣交替本身的意義外,對潮汕人而言,還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在潮汕許多地區,還保持著春分齊聚宗祠祭拜先祖的傳統習俗。
  • 潮汕傳統,食七樣菜 文末有福利
    (圖:楚梅)七樣菜,優秀的潮汕民俗傳統,蘊含了先人的大智慧,據說這一天,一定要吃至少由七種青菜煮成的菜,俗稱為「七樣菜」。七樣菜,圖:善美七樣菜中必有的幾樣是,芥菜(也叫大菜),芹菜,蒜仔,蔥,百合,菜頭(蘿蔔)等。
  • 你對潮汕女孩一無所知.
    這就是為什麼在潮汕女人叫「姿娘」男人叫「搭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傳統社會,做飯這個技能對於女孩紙多重要!◉「你是潮汕人?哇,那裡好多好吃的喲!」對呀,我們那裡有牛肉丸、粿條.◉「你是潮汕女孩?>如果你看到有女孩紙對「乾飯」情有獨鍾一口「潮普」十分明顯且無「鮮」不歡又吃不了辣那可能就是潮汕女孩紙啦~ · 「美麗靈巧」的女孩 · 初一十五拜老爺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桌球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營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 潮汕過中秋,你知道多少?
    潮汕地區的中秋,較為熱鬧隆重的是「拜老爺」「拜先祖」「拜月娘」等的傳統地方習俗,以至於中秋的潮汕大地都是熱鬧、歡樂、和諧、祥和的海洋,家家戶戶忙碌,大街小巷歡騰喧譁。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在潮汕先民宗教信仰思想的影響下,也成為了潮人信仰「拜老爺」地方文化習俗,遙寄相思、祈禱平安、生活安康,這既是一種古風遺留,也與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地方傳統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這些年,潮汕人一起拜過的老爺,趣味事還真不少~~
    潮汕人熱衷於拜老爺,初一十五要拜,各種節日要拜,潮汕婦女被戲稱為「最接近神明的人」。今天要分享的是幾個關於「老爺」的故事,歡迎小夥伴們補充哦~~傳說,有一戶人家,家中只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有一次,兒子生了急病,母親急得不得了,倒處求醫,仍不見效。母親在情急之下,跑到村頭神廟裡,向神像叩頭祈告,請求神保佑兒子早日痊癒,並許了屆時殺雞祭祀的願。  說來也怪,自從這母親許了願之後,兒子竟一天天地見好了,一個月後就痊癒了。母親高興之餘,不由憂心忡忡,因為她相信兒子的病是由神「治癒」的。因此,她許下的願一定要還。
  • 潮汕過中秋,不一樣的鬧熱
    中秋,既是潮汕人傳統習俗的美好體現,又有著潮汕人懷抱祖德、飲水思源的親情延續。所以,潮汕地區的中秋,似乎要比別的地方,來得較為熱鬧隆重一些。潮汕地區的中秋,較為熱鬧隆重的是「拜老爺」「拜先祖」「拜月娘」等的傳統地方習俗,以至於中秋的潮汕大地都是熱鬧、歡樂、和諧、祥和的海洋,家家戶戶忙碌,大街小巷歡騰喧譁。
  • 潮汕民間最暴力的「營老爺」「鹽灶拖神」,刺激慎入!
    ☎_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binfen-DD這是潮汕地區最火爆的「營老爺」,堪稱中國民間最血性最暴力最震撼的風俗!每年正月二十二澄海區鹽灶村舉行傳統的「拖神」,幾名輪值抬「鹽灶神」的青壯年在沐浴後,把神偶縛在神轎裡,抬著遊神。而想要「拖神偶」的人則緊跟遊神隊伍,伺機衝上前將神偶拖倒,自己爬上神轎。
  • 潮汕大桔習俗,你知道多少?
    潮汕人過年買柑,並非是為了吃,而是潮汕的一種民間傳統習俗。潮汕每個家庭的司命公、公婆母、祖先香爐、客廳等的地方,一至過年都會擺著二對柑,上三個上一個分兩層,呈錐形,放於神龕前,至元宵後才拿走,以求一年四季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 潮汕這兒的熱鬧年
    許多春節的傳統習俗到了年輕一代都只是變成了回憶?你是否覺得自己好像過了個假年?自己過的春節沒那麼有年味?那麼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潮汕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佬熱」的年味!說到潮汕,首先大家能聯想到的肯定是潮汕這裡眾多的美食啦!
  • 說說潮汕老爺:天后媽祖為何受國家祭奠?伯爺公如何成神?
    廣東潮汕地區向來有「拜老爺」習俗,「老爺」是指守護地方的伯爺公、媽祖、土地公、灶神等下界諸神。這或許與我們民族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故鄉走向世界有關,每個出海遠帆的華人心中都堅信,只要有媽祖在,就無所畏懼!只要有媽祖在,他鄉即故鄉!二、伯爺公:伯爺公原是舜禹時期掌管山澤之職的伯益,潮語伯益的「益」與「爺」發音相似,故稱「伯爺」。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每次過年,都是潮汕「姿娘」展現才藝的時刻,也表現著她們心靈手巧般的賢慧,那便是做粿、炊粿、拜老爺,以祭拜神明、祖宗,祈求一家子的平安幸福、吉祥如意。潮汕民間傳統做粿、炊粿、拜老爺及祖宗,也就成了潮汕「姿娘」,生活之中一件神聖的事兒。
  • 探訪廣東潮汕最傳統經典美食,這幾道美食堪稱潮汕最地道傳統美食
    潮汕美食歷史悠久,從唐朝開始就名聲大噪,流傳至今,從古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點心製作手藝人的傳承,潮汕小吃逐步形成豐富多彩,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藝術品,更以品種多樣,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味道可口而聞名於各地,潮汕地區也有很多傳統地道的美食小吃,今天帶大家去探訪廣東潮汕最傳統經典美食
  • 潮汕一種鮮美的魚,叫熟魚
    有人說,人在潮汕,舌頭卻上了天堂,是這樣吧!在潮汕,就有那麼一種魚,鮮得像剛從海中撈出來,連殺都不用,買了便能吃,十分美味,這也太令人驚詫了。潮汕的這種魚,叫熟魚。只要你走進菜市場,抑或是到哪一家潮汕菜館、飯店,都可以吃到。這種魚,也是潮汕人一日三餐的所愛,而且不貴,一般一條三、四元,可以論條買,像菜一樣的價格,誰都可以買來吃。
  • 有一種旅行,叫做我去了潮汕-----御酒店潮汕尋味之旅~
    我看完第20集,想起了女兒開學時提醒我這個廣場舞大叔要繼‌續保‌持一‌個喜‌歡美‌食的胃、一‌顆有‌趣的靈魂,那就帶上最近懷疑秤壞了的孩子她媽,飛潮汕了。關於文凡,我之前有寫過→貴州文凡別院,新加坡團隊管理,入住體驗與安縵相似,主打藝術、文化、生活、自然等「人文」元素結合,入住後有一種精神上修養生息的回味。
  • 潮汕拜神圖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一個潮汕家庭每年又要花多少錢拜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