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或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題外:這一周15佳美食店暫停更新,咱們探店小帥哥說要減肥「禁食」一周哈哈,這一期跟大傢伙說說小時候的「糖」,看完不要嘴饞喲~
當我們因為近期忽冷忽熱的天氣
而為穿啥而犯愁時
或許都忘記了
下周一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啦
什麼?你說春分?
那個代表春天過去了一半的春分?
一輪接一輪的冷空氣,
恐怕將持續到夏天的倒春寒,
連秋褲都不敢隨意收入衣櫃,
這個春天或許也該拉上
剛剛結束的「3·15」曝曝光了……
▶ 其實,春分除了節氣交替本身的意義外,對潮汕人而言,還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在潮汕許多地區,還保持著春分齊聚宗祠祭拜先祖的傳統習俗。這天祭拜先祖的祭品可是相當豐富,魷、魚、豬、鴨、雞的「五牲」組合,海參、鮑魚、蟹的「三饌」組合,還有全豬、全羊等葷品及其他齋品。僅從這種種豐盛的祭品,已經可以腦補出祭祀的熱鬧場面了……
▶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提到的「拜老爺」,雖說平時規模遠遠比不上祭祖,卻是童年最為親切的記憶。
▶ 拜老爺的祭品中,零食和時令水果應該是最常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家裡的孩子愛吃嘛,讓老爺「享用」後又能滿足孩子的口福,不也挺好的嗎?
▶ 不過潮汕人拜老爺並非單純因為信仰神明,給孩子食用「開光」後的敬神供品,其實也僅僅是寄託父母希望子女平安長大、學業有成的心願。
▶ 潮汕人古樸的語言裡深藏玄機,總有一些「名不副實」「不可名狀」的東西,簡直比「老婆餅裡沒有老婆」還過分,先讓人一頭霧水,在揭開其真實面目之後又想撕字典。
▶ 就像粿汁不是汁,魚飯不是飯,其實進盒也不是盒,而是傳統潮汕點心的「大禮包」。
▶ 對,就像你們常買的「旺旺大禮包」那種,進盒也是多彩繽紛。
▶ 潮汕人選擇進盒作為敬神供品,也非常花心思。一袋進盒一般裝入六樣點心,取其「六六大順」之寓意。有些地方還會用紙包上進盒,並貼上「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等寄託美好祝願的紅紙。
作為潮汕人傳統點心全明星,「進盒大禮包」可以說是兒時我們的最愛。一整袋有那麼多可選,總有一樣是你的心頭好。這些進盒大家族的成員,你們最喜歡哪個?
愛吃甜的小盆友一定忘不了束砂的味道。束砂是以花生仁和白糖為主要原料,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煉過的白糖,搖簸製作而成的。
白者如雪珠子,紅者如相思豆,小小一顆一看就感覺賞心悅目。糖包花生,如今看來已不算稀奇,然而用原始而傳統的手工製法做出如此精緻的食品,不可謂不精妙。束砂的甜味恰到好處,不管你是愛吃糖還是愛吃花生,它總能滿足你的饞嘴。
同樣深受甜味控所喜愛的還有豆條,巧的是,豆條同樣是糖和花生的組合之作。事實上,豆條就是潮汕的花生麥芽酥糖,潮汕人把花生米稱為「地豆仁」,因此潮汕話中豆條也稱之為「豆枝」。豆條的名氣或許比不上豆方,但實際上兩者是相同的東西,只不過一個切成條狀,一個切成方塊狀。
咬斷豆條入口,那「靠」的清脆一聲相當過癮。咀嚼過程中,麥芽糖和花生的香氣不斷摩擦出化學反應,酥脆麥芽糖表層薄薄的白糖粉末又將其提升了一個甜度。不過對有些人來說,豆條或許還是太甜了,幾根入嘴,恐怕就要喊「好膩」。
提起「荖花」,你可能相當陌生,不過再提起它的俗名「傻怕」,你大概馬上就反應過來了。「傻怕」原本是形容人腦筋不好、傻子的貶義詞,可用在荖花身上,卻相當貼切地體現出它空心酥鬆的口感。
荖花是利用膨化的製法將糯米製成中空卵形的小點心,表皮還沾滿了芝麻。每咬一口,如棉絮般的糯米絲撩撥舌苔及口腔,耳邊傳來與口感同樣酥鬆的聲音,芝麻香味中略帶點甜,富有油香而不膩,令人慾罷不能。
還有金錢餅,樣子很像灑滿芝麻的蛋黃餅,圓滾滾的,其樣子和名稱都寓意著「金錢」「財富」,極富招財的好意頭,是進盒中最常見的點心。
一口下去,首先是「咔」的一聲,自牙尖傳達到耳際的咔嘣脆口感。在口中嚼碎的同時,小麥和芝麻相融的濃濃香味在口中擴散開來,簡直是孩提時的最愛。
除此之外,還有由大米製成,略帶甜味的米通,俗稱「鐵釘頭」的蘭花根,都是打開進盒後,一不小心就會冒出來的「財寶」。
▶ 如今,或是因為漂泊異鄉,或是因為傳統點心已不再行銷,進盒還有它的小夥伴們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旺旺雪餅,是阿爾卑斯,是各種精緻高端的零食。
▶ 我們不再期待拜老爺的日子,也不會為了拆開進盒而歡喜好一陣子,我們為了新的使命和責任,為了獲得更多滿足自己的東西而拼搏、奮鬥。
▶ 但不管我們想法有多少改變,進盒大家族總會一直保持那些淳樸的風味。
感到迷茫時
感到疲睏時
感到「肚困」時
就回頭往家鄉的方向看一眼吧
這家鄉的進盒
隨時等著你來回味
文 | 陳奕
(圖片來源網絡)
★ 商務合作請聯繫:13829488822 ★
★ 主編QQ:3255214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