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2021-01-18 潮汕妹紙在廣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

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

兒時,

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

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

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

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

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

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

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

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

其實,每個民族、地方都有自己的信仰

潮汕人的信仰,更多是一種感恩,一種對世間美好的嚮往

也正是潮汕人廣泛的信仰,將很多民族的文化故事傳承下來

潮汕人為什麼有這麼多神

潮汕,地處南海邊陲

自古與中原相隔甚遠

交通閉塞,森林叢莽,瘴氣蠻煙

被視為絕域

古時,潮汕地廣人稀

居住這裡土著民族,尚處蒙昧階段

靠天吃飯

命運寄託於冥冥之中的天神地祇

這裡「土產」了很多地方神

秦漢以後,乃至唐宋

大批自中原的漢族因躲避戰亂

攜家帶口,移民至此

包括從福建莆田來到潮汕東南沿海地區

他們帶來了閩南語系與文化

與當地居民融合,

形成了操閩南語系的潮汕話的居民

沿海的優越自然環境

為移民至此的人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這佔了潮汕大多數居民

還有一些,經由梅州輾轉到潮汕西北地帶

與當地的畲、瑤少數民族語言融合

形成潮汕的客家方言區

而這些移民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

也帶來了各地的「神明」

並與當地土著共同創造融合出一批新的神明

這使得潮汕地區的神明異常豐富

潮汕人拜的神有哪些?

有人說

潮汕人佛道不分,見神就拜

很多廟裡既有道家神像,又有佛家神像

不知是道觀還是寺廟

其實

潮汕人最主要信奉的神明還是自己的祖先

然後才是三教合一

所有的信仰為服務祖先的信仰

可以從潮汕人祭拜文化看到

潮汕人最重要的節日

一定是在家裡祭祖,其次才是各種神明

潮汕人平時省吃儉用

一到祭祖拜神,就殺雞宰鵝

全家出動

虔誠的場面,讓人深受感動

祭祖是感恩,緬懷先人

而拜神更是如此

在這裡

大部分神明都是對人類做出貢獻的能人志士

潮汕的神明

有自然崇拜的諸神

有歷代王朝的忠臣良將和節烈義士

有因為各種自然災害等原因而土生土長的神

有在潮汕做出貢獻的能人志士

有佛教裡的佛祖等諸神

有道教裡演變來的諸神

天公

天公,道家的始祖

也就是電視劇常提到的玉皇大帝

主掌自然萬道的自然之尊

掌管天地間一切的神明之一

從上古神明演化而來

不僅在潮汕

在福建、臺灣、四川等地都有這樣的民間信仰

潮汕對拜天公格外重視

這是大年初一要祭拜的第一個神

正月初九是天公誕

虔誠的人可能遠行出門都會有給天公燒一炷香

2. 太陰娘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月娘和天公是一對的

總覺得他們是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

真是童言無忌

月娘,出於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月屬陰,叫太陰娘

只在中秋時祭拜

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叩拜

這個節日帶有一些浪漫色彩

也許是因為嫦娥奔月的傳說

讓這個節日變得與愛情相關

待嫁姑娘拜月多是尋求好夫婿

孩子則是祈求學業進步

近幾年,化妝品、文具本子也漸漸被拜上供桌

八月的夜晚,秋風習習

供桌上秋果飄香,香菸嫋嫋

一家人圍坐喝茶,談天說地

家裡的大人會為孩子講嬋娥奔月的故事

這大概是潮汕孩子最初的愛情啟蒙吧

3.三山國王

這是潮汕本土所產的神明

實指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

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

最先的祖廟也在這裡

史料記載

三山國王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

它非佛非道,無經文教義,

不受語言地域限制,潮客同尊,

千百年來庇護著潮汕的村村寨寨

不完全統計,目前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廟超過200所

在廣州白雲區太和黃莊村也有一間三山國王廟

4.城隍公

與三山國王相對的

在城鎮裡長大的孩子對城隍公會更熟悉

這其實是源於道教體系裡邊的

城隍被認為是古代城鎮的保護神

有縣必有城,有城則有城隍廟

每個街頭巷尾,基本都有城隍公的神祗

城隍是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化身

也是陰間的判官

潮汕人信奉「舉頭三尺有神明」

哪怕你活著時候受到命運不公平待遇

死後到陰間自然會有判官為你鳴冤辯護

如果你生死為非作歹

死後會得到惡報償還

這是潮汕人勸人為善的處世哲學

5.土地公

土地公其實也就是伯公

正稱叫做福德老爺

傳說中的土地之神

由古代的社神發展而來

福德老爺造福鄉間,德澤萬民

土地公可以說最小的一個神

掌管著一區、一裡、甚至一屋

人們多希望他能保佑家宅平安

並不會有太大的祈求

不過,雖是小神,但也不能看輕

俗話說

得罪土地公,飼無雞

不少潮汕人家裡都設有土地公

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家

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會虔誠祭拜

一般祭宗祠,掃墓,動工前都要祭拜伯公

也叫做祀后土

一般墳墓旁邊,都有一個「后土」或「福神」的石碑

那就是土地公,保護該地的安寧

6.伯爺

講到伯公,也來說說伯爺

很多人會將這兩個混淆

其實,他們不是同一個神明

伯爺應該說是伯益才對

伯爺公也就是感天大帝,

是五帝中顓頊的後代,嬴姓的始祖

相傳伯益擅長畜牧和狩獵,為大禹帝重用

助禹治水,有功,被選為繼承人

禹去世後,禹子啟即繼王位,與啟發生爭奪,為啟所殺。

也有說是伯益推讓,啟才得以繼位

傳說,伯益主持開山闢路,制服了「山中王」老虎,

讓獸王乖乖聽話,便有了「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俗話。

民眾把他稱為「感天大帝」。

舊時潮汕虎患嚴重

為保人畜平安,常在山下修建「伯益公廟」

廟內伯益神像,白須、持劍、騎虎,英姿颯爽

不少潮汕學者將伯益功勞視同大禹

7.司命公

潮汕話應該是司面公

也就是常說的灶神

一年到頭常駐爐灶邊,收集一家人善惡

過年上天打報告給玉皇大帝

最早的灶神據說為炎帝所化,也有稱火神祝融託祀於灶

不過一年到頭受盡煙火燻烤

除了火神應該也沒誰能受得了

潮汕民俗——廿四老爺上天

最初應該只有灶神,

不過後來就變成了除了土地爺之外

各路神仙基本都會上天匯報

各家各戶提前祭拜,必備糖品

據說灶神吃了糖品,便會在玉帝面前甜言蜜語。

8.五穀母

五穀母的神像

一般是扎著辮子,拿著穀子的女性

這是非常古老的民間信仰

在潮汕得以保存下來

她就像大地母親,源於母性社會的女性崇拜

也有說是神農

神農是男性,因教人種五穀,被評為五穀爺。

至於為什麼是女性神像?

這大概就像民間將觀音大士稱為觀音娘

應該有一些傳說被遺失

潮汕地區有一個「五穀爺告無狀」的典故

傳說五穀爺被呼為五穀母

內心非常尷尬,便將一紙狀詞呈訴至觀音菩薩處

希望評理,給回公道

觀音看完大笑,「我這觀音大士不也被稱為觀音娘?算了,只要慈悲為懷,受到尊重,又何必計較男女。」

五穀爺心裡還是很委屈,又上書給玉皇大帝,並把觀音大士被稱為觀音娘也寫上去。

玉帝看後更是大笑,「卿所奏二例屬實,然稱男稱女,於本人無損,也無傷大局,何必耿耿於懷?豈不聞潮汕人有句口頭禪『父是天,母是地,老婆是玉上皇帝麼!』朕可當百姓的老婆,何況你等呢?!」

五穀爺只好點頭謝恩下凡。

9.床腳婆

這是潮汕地區本土所產的神,也就是公婆母

公婆母作為潮汕小孩子的守護神,極其受重視

一般家有十五歲以下的幼兒需要供奉

每年七月由做母親的帶著十五歲以下的幼兒祀拜一次

如果家中的孩子患有麻疹或天花等病,也要祭拜

顧名思義

床腳婆供在孩子睡覺的眠床底下或床頂端

在家中管轄範圍只有一房之大

傳說阿婆是宋代一位潮汕婦女

善於看護和教育幼兒

宋仁守出世不久時啼哭不知,危在旦夕

御醫無法,皇帝便昭告天下,請能人進宮

阿婆被請進宮護理,果然宋仁守便不哭了

一日,她正在開懷餵奶

皇帝突然駕到,迴避不及

只好躲在床下,不幸憋屈而死

皇帝知道後大為感動,遂封其為兒童保護神

從此,凡有小孩人家都要供奉

直到孩子十五歲出花園為止

但也有部分潮汕地區是公婆母,又有其他傳說

但關於床腳婆也是褒貶不一

有些人在家設公婆母為了照看小孩

有些人忌諱,認為小孩哭鬧,

是因為公婆母在暗地裡掐小孩

尤其是去別人家,如果別人家的床設有公婆母

大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那個床上睡

潮汕人祭拜的神,不止前邊提到的九個

佛祖、玄天大帝、珍珠娘娘、甚至女媧娘娘.....

每一個神研究起來都有著傳說,有著文化淵源

甚至是一段歷史故事

妹紙印象最深刻是家裡的土地公嫲

兒時,總覺得他們是一堆慈祥的老人

守護在家中

害怕時候,有時會默默和土地公嫲傾訴

而你

印象中,最深的神明是哪一個呢?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潮汕人過年,除了自己過年,也需給「老爺」過年,好吃好喝的供奉,人神共樂,普天同慶。燒香完畢,就讓「老爺」攜帶這些禮品上天,祈求「老爺」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潮汕人一心向善,也希望通過「拜老爺」追求一份真善美,通過「拜老爺」得到神明的庇佑。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稱老爺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眾悚然,齊呼「大老爺」,雪立止。由此觀之,神亦喜諂,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車多矣。此幾處記載的「老爺」均指神明,但隨著時代變遷,中國其他地區現在祭神活動已不再普遍存在,唯有潮汕、湛茂等南方少數地方延續祭神的傳統,也一直保留著「老爺」的稱謂。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每月除了初一十五(也有的地方是初二十六)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 潮汕許多地區為何要拜地主神位?正確做法應該怎麼拜?
    spm=a230r.1.14.31.WCi00S&id=42065944440&ns=1&abbucket=19#detail下期預覽:如果您覺得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您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您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分享智慧,功德無量為何要拜地主神?
  • 潮汕伯公生為什麼要拜豬腳?
    管理保護範圍可以涵蓋民間的各種人畜生命財產安全,年成的豐歉,人口人丁的生殖生死的安全等等。他們的辦公地點一般都會設在最危險或者在比較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的地方。而且幾乎都是處於現場辦公狀態的,二十時小時在線狀態。他們與民眾最貼近,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關係最密切。
  • 你對潮汕女孩一無所知.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女孩紙她們口味獨特「潮普」明顯美麗又靈巧,可愛又善良是男生們心目中的「白月光女神」還等什麼呢?快來看看吧!這就是為什麼在潮汕女人叫「姿娘」男人叫「搭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傳統社會,做飯這個技能對於女孩紙多重要!◉「你是潮汕人?哇,那裡好多好吃的喲!」對呀,我們那裡有牛肉丸、粿條.◉「你是潮汕女孩?
  • 潮汕拜神圖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一個潮汕家庭每年又要花多少錢拜神呢?
  • 這個河北人花4年學會潮汕話,拍出了頂流神劇,還成了潮汕大明星.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夏雨來》系列潮語電視劇幾乎成了每個潮汕人茶餘飯後的必備。潮汕80、90後的父母,大部分看過《夏雨來》,「夏雨來」甚至紅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潮汕華人圈子裡。「夏雨來」對潮汕話梗的運用之妙,讓潮汕人拍掌叫好。
  • 這些年,潮汕人一起拜過的老爺,趣味事還真不少~~
    潮汕人熱衷於拜老爺,初一十五要拜,各種節日要拜,潮汕婦女被戲稱為「最接近神明的人」。今天要分享的是幾個關於「老爺」的故事,歡迎小夥伴們補充哦~~傳說,有一戶人家,家中只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母親在情急之下,跑到村頭神廟裡,向神像叩頭祈告,請求神保佑兒子早日痊癒,並許了屆時殺雞祭祀的願。  說來也怪,自從這母親許了願之後,兒子竟一天天地見好了,一個月後就痊癒了。母親高興之餘,不由憂心忡忡,因為她相信兒子的病是由神「治癒」的。因此,她許下的願一定要還。但是,家裡已經是窮得揭不開鍋,又怎麼買得起雞呢?她想了許久,最後跑到神廟裡對神像說:「神啊!
  • 陳家人為什麼要拜祖宗?拜祖宗到底拜的是什麼?
    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精神就好像是種子一樣,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內在的精神看到他的命運和未來。精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一些通道生起的。怎麼樣讓我們的精神生起來呢?比如,對萬物生起敬畏心。當我們的心裡生出一種精神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力量。精神就是神,引領我們夢想前進的夢想神,敬畏自然萬物的敬畏神都是精神的一部分。
  • 樂隊的夏天寶藏組合五條人實力出圈,生活在潮汕是種什麼體驗?
    很多人在網上歡呼,不管是去年的九連真人,還是今年的五條人,「潮汕樂隊」的方言演繹帶來了太多的驚喜。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對於潮汕及周邊地區的人們來說,有一種困擾叫「別人以為我是潮汕人」。網絡上關於五條人究竟是不是潮汕人的爭論,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各位看官可對號入座。
  • 說說潮汕老爺:天后媽祖為何受國家祭奠?伯爺公如何成神?
    廣東潮汕地區向來有「拜老爺」習俗,「老爺」是指守護地方的伯爺公、媽祖、土地公、灶神等下界諸神。一、華人海神媽祖:中國東南沿海到東南亞流行信仰媽祖,信仰人數超過三億人,天后媽祖與人文始祖黃帝、先師至聖孔子是我國國家祭典的三大神明,她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原名林默,因為指引海事、拯救漁民、濟困扶危而成神,自宋代以後又受到各朝皇帝三十六次褒封,民間至今流傳著不少媽祖顯聖神話,媽祖信俗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潮汕三月廿九伯公生,伯公生為什麼拜豬腳?
    正因為民眾知道伯爺公的辛苦勞碌又沒有什麼優厚的油水,就很很自覺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給土地爺送點零食零花錢,表達一下敬意,告知個喜怒哀樂。生日了,就給土地爺獻上豬腳,面線,祝福長壽。甚至民間還有這個喜劇意圖,豬腳有以形補形的功效,老伯公吃了豬腳之後,腳力更好了,走起路來更省事了。
  • 潮汕這兒的熱鬧年
    那麼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潮汕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佬熱」的年味!說到潮汕,首先大家能聯想到的肯定是潮汕這裡眾多的美食啦!(廣東有兩大美食:廣府美食和潮汕美食,廣府美食活在電視劇裡,而潮汕美食活在紀錄片裡)1.潮汕牛肉,牛肉丸,尤其是以潮汕牛肉火鍋聞名,潮汕人愛牛也會吃牛,對於牛的分解與西方相比更加細分。
  • 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廟宇去拜。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
  • 故鄉的榕樹,潮汕的情
    片刻之後他回來,說著現在的竹子真不好砍,附近都長滿了近人高的雜草,近身不得。我笑笑問,村前村後不是都種有竹子,何必跑得那麼遠呢?父親解釋說,元宵拜神、拜門楣用的竹葉芯枝,是用厚竹的枝,不能用薄竹的枝的。我聽了,終於恍然。
  • 看到寺廟拜拜就好:臺灣人到底在拜啥?
    大陸熟知的是服務業可以拜關公,服務業現在擴展到了旅遊業,導致本來的金礦聖地、宮崎駿《千與千尋》的取景地九份,不信土地公改信關公。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卻又哭笑不得的本土化例子。更有趣的本土化例子是,黑社會和紅燈區也可以拜關公,他們認為自己也是服務業;黑社會還更講究義氣,關公又恰好是義薄雲天的典範。做生意的人也可以拜關公。倒不是和大陸一樣的理由什麼關公武力高強,可以保護商人。
  • 揭陽人不得不服的經典潮汕口頭禪!
    泛指一般的嘗試潮汕話:力賣著批擔鼻去到下寺意 思:形容做事沒有得到要領潮汕話:暗過魂宮意 思:陰間據說是一片黑暗潮汕話:三更想,半冥反意 思:形容沒有固定的主見,想法搖擺不定潮汕話:一樣粥飯飼千外樣人意 思:社會複雜,什麼人都有
  • 「潮汕三市要合併?」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所以有時候明明同是潮汕人,但卻聽不懂對方的潮汕話。 他們敢拼敢闖,就像潮汕俗語所說「三牲敢食,釘球敢絆」,只要有錢賺,什麼苦都不怕。 每月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還有天公、佛祖、觀音、土地、財神、月娘、門神、祖宗等,統稱「拜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