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月廿九伯公生,伯公生為什麼拜豬腳?

2020-12-23 騰訊網

民間有「三月廿九伯爺生,粿仔配吊瓜」的說法,它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三月廿九這一天是土地爺的生日,民間炊粿仔為他祝壽。祝完壽,就可以把粿品拿來當一頓牙祭,並炣吊瓜湯來配粿仔。這裡更是傳遞著一種濃重的鄉村喜慶以及民俗的喜劇色彩。從慶生中傳遞出來的信息,我們更可以看到,這個日子切切實實是被當作感恩節來過的。廣大鄉村民眾用祝壽的形式來感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土地爺。

「伯公」,民間多以「伯爺」或「伯爺公」稱之,頗有親切感。而「土地爺」、「土地神」,則是從他的職位級別上來說。差不多可以說,土地神,是中國道家神仙系統中級別最低的一級官員,是上天派到地面上掌管某個小範圍的小官吏,等同於一個「保長」或者「裡長」,都是屬於貼近底層的「農村幹部」。他們的工作崗位通常都是最底層的鄉村中,鄉村田頭地角,山林嶺頭或者池塘堤壩。他們的職責應是屬於管理、保護方面的,概括來說就是保境安民。管理保護範圍可以涵蓋民間的各種人畜生命財產安全,年成的豐歉,人口人丁的生殖生死的安全等等。他們的辦公地點一般都會設在最危險或者在比較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的地方。而且幾乎都是處於現場辦公狀態的,二十時小時在線狀態。他們與民眾最貼近,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關係最密切。

正因此,一般的民眾尊敬他,信任他,甚至願意巴結他,奉承他,賄賂他。大家願意把日常中的婚喪喜慶的事情告知他,與他分享,請他指點迷津,求他保佑的保護,向他祈福許願等等,把他看做最信任的,就連家長裡短甚至不可與別人說的內心話,也向他訴說,把他當成知心朋友。而他的葉門檻不高,一般人都能接近他,而且也都基本滿足人們的要求。所以,在民間,土地神,伯爺公的形象是一位慈祥的有親和力的留著長鬚的老者。

土地神也自知官卑職小,不敢妄自居大。民眾自願崇拜他,衷心答謝他,為他祝壽,都是出自人們對他的感念,感恩。到了傳說中他生日這一天,便備辦粿品給他祝壽。民間一般是用粿仔或麵條豬肉雞蛋,這樣的待遇幾乎與民間的祝壽待遇一樣。麵條也叫面線,取其長長的長壽之意。這是祝壽首選之吉祥物。牲禮也有所講究,說是三牲。但一般沒用豬頭,用一撂豬肉最普遍,外加一個魷魚或者一片豬肝幾個紅殼卵,就是最基本的壽禮了。祝壽之後,要是能下一場不大不小的雨,人們就會高興地說,這場雨,是給伯爺公洗須的。

如果有向老伯公許過願達成目標實現理想的,則要準備大塊厚點的壽禮,就準備一個大大個的豬腳,煮熟了來拜。正常情況下,出豬腳來祝壽就是厚敬,有更隆重的感恩成分。當然,這也只是民間感恩伯公的一種樸素表達。大家都清楚,土地爺常年保境安民,每天都要跑來跑去,出出入入,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巡視排查發現解決問題,處理突發事件等等,出勤率很高,甚至隨叫隨到,幾乎沒有假期。對於土地爺的工作狀況,你只有看看《西遊記》就應該非常清楚了。每日裡事情繁雜,雞零碎盜,雞毛蒜皮,芝麻爛谷等等。

正因為民眾知道伯爺公的辛苦勞碌又沒有什麼優厚的油水,就很很自覺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給土地爺送點零食零花錢,表達一下敬意,告知個喜怒哀樂。生日了,就給土地爺獻上豬腳,面線,祝福長壽。甚至民間還有這個喜劇意圖,豬腳有以形補形的功效,老伯公吃了豬腳之後,腳力更好了,走起路來更省事了。

在潮汕,民間也有嫁出的女兒用豬腳熬甜地豆孝敬母親表示感恩的。應該說,在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豬腳是一種比較難得比較高級別的感恩禮品了。然而,土地爺儘管非常有親和力,也清楚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斤兩,不敢隨便要那些超出他的級別範圍的禮品。有一出潮劇裡面寫到土地爺時,他自己就曾說過一句話「小神唔敢想食豬頭肉」。這既是自嘲,也是事實。豬腳尚且夠級別的啦,豬頭確實是不敢隨便享用。畢竟,豬頭是另外一種級別的祭拜。一般的底層神袛是不會,也不敢輕易獲取得。

當然,慶生也好,祭拜也好,現在的內容以及形式都已有所簡化,時代的變化,生活觀念的變化,對民間的風俗也會有所影響。現如今,在我國的南方,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早早就都沒田沒地了,更沒有人願意種稻種田了。當時大體上的農民,大都洗腳上田當起了大老闆小老闆,甚至可以說全民皆老闆。農產品變成了商品。沒有人種水稻,也就沒有自產的米糧,人們對炊粿仔這件瑣事就不再感興趣,更多的是到市場去買,圖個方便。

物質的豐盈也帶來觀念的變化,對祝壽禮品的選擇也有所影響。相對來說,粿仔也漸漸被面線代替了。面線是乾貨,要是吃不完,還可以貯存。粿仔不能吃多,多吃對胃氣不好者不利。吃不完也不好貯存。現在用粿仔給伯爺公祝壽的少了,而改用面線的更多了。豬腳也是,豬腳的膽固醇,脂肪都很高,是三高的集約地,人們怕三高啊。另外一些火腿腸,肉丸,肉酵,豬肉等等也可以代替,水果之類的更多了。應該說,越來越多的水果出現在供桌上,就越能顯示出人們生活習慣,生活理念的改變。

不管供奉禮品的內容如何變換,形式如何日趨簡便,民眾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繫百姓疾苦的最貼近民眾即使級別很低的神,仍舊深懷感念,依舊念念不忘,則可見人們對於能為底層人辦好事實事的「父母官」感恩之心。這一點倒是可以為我們現實社會的人事活動提供借鑑。

說到底,中國的老百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稱,有一道底線。誰真真正正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真真正正為百姓服務,百姓就把他當作寶,給他掏心掏肺,民眾是最實惠的,最講誠信的,不管是神是人,只要對民眾好,只要把心與民眾貼到一塊兒,民眾就感念他,感恩他,為之捧出自己一顆感恩之心。因此,我更願意相信,「三月廿九伯公生」,民間習俗為土地神慶生的這一天,看作是一個感恩的節日。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潮汕伯公生為什麼要拜豬腳?
    網羅普寧本地最新吃喝玩樂資訊,弘揚潮汕文化是我們的使命。聯繫我們:18923552647        民間有「三月廿九伯爺生,粿仔配吊瓜」的說法,它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三月廿九這一天是土地爺的生日,民間炊粿仔為他祝壽。祝完壽,就可以把粿品拿來當一頓牙祭,並炣吊瓜湯來配粿仔。這裡更是傳遞著一種濃重的鄉村喜慶以及民俗的喜劇色彩。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在「拜老爺」的傳統之中,也可以看出潮汕人注重親戚朋友、宗族關係、尊老愛幼、團結。潮汕「姿娘」(女人)在「拜老爺」的時候,她們往往會說一句話:保號(保佑)全家大小平平安安,潮汕「姿娘」表面上拜的是「老爺」,實際上體現的是潮汕「姿娘」關心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兒時,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
  • 潮汕的隆江豬腳飯,軟爛鹹甜,不愧是潮汕飲食界的驕傲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潮汕美食就是隆江豬腳飯。沒錯,那可是飯桶我的快樂源泉呢,吃一頓隆江豬腳飯,我一整天都是元氣滿滿的。說起隆江豬腳飯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韓愈在潮州當官的時候,因為為當地的教育做出貢獻,以及重修水利,所以當地的人就為他請了幾個大廚做飯吃,其中有一道菜就是這個豬腳飯,因為這個豬腳飯十分的軟糯鹹甜,韓愈十分喜歡,當他知道了做這個豬腳飯的是一個隆江人,便為這個豬腳飯賜名為隆江豬腳飯。第二種說法就更加簡單了,因為這個豬腳飯出自惠來隆江,變以當地的地名作為名字,叫做隆江豬腳飯。說起來飯桶也是十分驕傲呢。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下面來看看一個潮汕媳婦一年要面對的各路神明和先祖: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此幾處記載的「老爺」均指神明,但隨著時代變遷,中國其他地區現在祭神活動已不再普遍存在,唯有潮汕、湛茂等南方少數地方延續祭神的傳統,也一直保留著「老爺」的稱謂。
  • 沒有一隻豬可以從潮汕全身而退!
    豬油 潮汕人都逃不過一碗肥美豐腴的 豬腳飯的誘惑 豬雜在潮汕都可以出本《雜碎逆襲史》了 治癒潮汕學子的 豬肉鬆豬肉脯豬頭粽
  • 你對潮汕女孩一無所知.
    · 潮汕為什麼叫女孩「姿娘仔」 ·   不過是口口相傳 相傳,古時候,人們主張女主內男主外。女人負責家中的一日三餐,煮好飯,做好菜,男人種田打獵。 這就是為什麼在潮汕女人叫「姿娘」男人叫「搭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傳統社會,做飯這個技能對於女孩紙多重要!◉「你是潮汕人?哇,那裡好多好吃的喲!」對呀,我們那裡有牛肉丸、粿條.◉「你是潮汕女孩?
  • 潮汕習俗 出花園
    在潮汕地區, 七夕節既沿循中國歷史文脈而又別具地方特點,其中既有包括傳承中華民族尊老重孝美德的「走仔節」,又有潮汕本土特色的「拜公婆」、「出花園」 等習尚風俗。     對於出花園,大四衩印象很深刻,因為媽媽那年給大四衩買的大紅色睡衣現在還在,也還能穿
  • 這些潮汕美食 你吃過幾樣
    潮汕美食是多種多樣的,也各具特色。生活在潮汕地區這個讓全世界都羨慕的美食聖地,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潮汕這個美食天堂,瘦子進去,胖子出來(一)潮汕美食篇之牛肉火鍋在潮汕,大小牛肉店隨處可見!一般牛都是凌晨宰,當天就到店裡賣了,不放過夜的,有少數店是現宰現吃的,肉還會動的!沾上牛肉火鍋店特製的沙茶醬,嘖嘖嘖,一級棒!
  • 潮汕風味美食之汕頭美食攻略
    汕頭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汕頭潮汕文化歷史悠久、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與現代。在這裡,我們可以品味到地道的潮汕風味,快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吧。提到汕頭,必定繞不過牛肉丸。說到牛肉丸,整個廣東潮汕地區,汕頭已有近百年歷史,其既可作點心,又可作為一道筵席湯菜。
  • 潮汕一祠堂,燈光太雅了!
    潮汕一祠堂,燈光太雅了! 農曆九月廿九 晚上十時
  • 一碗豬腳飯,成為這位老人最後的絕唱!
    >在潮汕,很多人只知道惠來的隆江豬腳飯,卻不知道在汕頭,我們澄海樟林出品的豬腳飯並不比其遜色,但是由於傳統的樟林豬腳飯的製作工藝不輕易外傳,使得市面上的樟林豬腳飯並不多見,並且主要集中在東裡樟林和澄海市區,在汕頭市區能吃到的正宗樟林豬腳飯少之又少,而在豬腳飯林立的東裡樟林一帶,老楊仔豬腳飯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到底這是一碗怎麼樣的豬腳飯?
  • 那些年,我們為什麼那麼期待「拜老爺」
    一輪接一輪的冷空氣,恐怕將持續到夏天的倒春寒,連秋褲都不敢隨意收入衣櫃,這個春天或許也該拉上剛剛結束的「3·15」曝曝光了……▶ 其實,春分除了節氣交替本身的意義外,對潮汕人而言,還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在潮汕許多地區,還保持著春分齊聚宗祠祭拜先祖的傳統習俗。
  • 來豬元掌看看,一份地道的隆江豬腳飯究竟是什麼樣的
    「大潮汕,各種滷水中尤愛隆江豬腳,這其實是豬肘子,而且是走地豬,皮下脂肪豐盈醇厚,大師傅在小火慢燉的鍋裡,一刻不停地用滷水淋澆,直至油脂盡除,汁味盡入...」這段文字,來自於陳曉卿老師光是看文字,就已經感覺快被這豬腳飯饞死了隆江豬腳飯是特色美食的廣為人知特色美食實際上便是將滷製好的豬腳,搭配上白飯製造而成現已擁有超出百年的歷史
  • 腳踏實地、淡泊從容,中年大叔只為做心中那碗豬腳飯
    猛一看,這位消瘦略帶日式風格的中年大叔更像一位大學講師,而非一位整天和油煙打交道天天做豬腳飯的大廚。有人說,看到他,讓人想起《我的前半生》中陳道明扮演的醬子日式料理店的老闆老卓。王文鵬的小店叫「腳踏實地豬腳飯」,很通俗。有時候,越直白,越簡單,越有力量,越有內涵。恰恰這幾個字代表了他做事情的態度——腳踏實地,讓每一份飯都是最好的味道。豬腳飯,源於潮汕地區的一種滷味小吃。
  • 潮汕民謠 & 童謠四十首 是不是很熟悉??
    潮汕:潮汕地區影響力最大,人氣粉絲最火爆的微媒體平臺,不是潮汕人關注了解潮汕,出門在外的膠己人關注了解家鄉即使信息,在本地的膠己人關注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
  • 豬元掌·隆江豬腳飯和豬蹄飯的區別,揭秘配方
    豬元掌一家以隆江豬腳飯為主打,售賣豬腳飯、獅頭鵝飯、五花腩飯、手工魚丸湯等多種潮汕特色滷味。其實豬腳飯跟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黃燜雞並稱為四大民間連鎖巨頭。然而,很多人把豬元掌的豬腳飯稱作為豬蹄飯,豬腳並不是豬蹄,而是豬肘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