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潮汕老爺:天后媽祖為何受國家祭奠?伯爺公如何成神?

2021-01-13 六甲番人

廣東潮汕地區向來有「拜老爺」習俗,「老爺」是指守護地方的伯爺公、媽祖、土地公、灶神等下界諸神。

一、華人海神媽祖:

中國東南沿海到東南亞流行信仰媽祖,信仰人數超過三億人,天后媽祖與人文始祖黃帝、先師至聖孔子是我國國家祭典的三大神明,她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原名林默,因為指引海事、拯救漁民、濟困扶危而成神,自宋代以後又受到各朝皇帝三十六次褒封,民間至今流傳著不少媽祖顯聖神話,媽祖信俗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何媽祖會由二十八歲就早逝的平民女子晉升為天后女神?這或許與我們民族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故鄉走向世界有關,每個出海遠帆的華人心中都堅信,只要有媽祖在,就無所畏懼!只要有媽祖在,他鄉即故鄉!

二、伯爺公:

伯爺公原是舜禹時期掌管山澤之職的伯益,潮語伯益的「益」與「爺」發音相似,故稱「伯爺」。

伯益曾輔佐大禹平治水土,相傳還是《山海經》的最早撰寫者,潮汕先祖從中原地區背井離鄉來到廣東開荒安家,其間不知經歷多少艱難險阻,在多次生死考驗面前,先祖們都以伯益公的事跡激勵自己,俗語「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正是勉勵鄉親開荒不要害怕,老虎都歸伯益公管束,它們會乖乖聽話,不敢輕易傷害人們。

伯爺公廟一般建在大石松樹下,廟內伯公或端坐,或騎虎,手執寶劍,正在為山民巡山,保護山利,而近代潮汕人下南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多築伯爺公廟,既是以此自勉,也是懷念潮汕鄉土。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夏雪》也有一段記載: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皇駭,共禱諸大王之廟。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村角落的,有 「地頭老爺」,相當於一村之長,管理村裡陰間事務,如「三山國王」;村落間,還有「伯公」或「土地爺」,作為村中一社、一片之神……而這潮汕的獨特傳統文化,「麻雀雖小,五腑俱全」,在民間,儼然有另外的一個「民間」,「老爺」就這樣各保一方平安,四季風調雨順。
  • 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3.三山國王這是潮汕本土所產的神明實指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最先的祖廟也在這裡史料記載三山國王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它非佛非道,無經文教義,不受語言地域限制,潮客同尊,千百年來庇護著潮汕的村村寨寨不完全統計
  • 湄洲媽祖起駕巡安潮汕之旅 附:潮汕行程安排,網絡直播頻道
    電視臺報導媽祖巡安潮汕視頻  湄洲媽祖赴潮汕巡安起駕儀式在「媽祖故裡」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舉行。廣東汕頭和平下宮天后古廟代表一行60餘名信眾前來迎駕。此次活動是今年湄洲媽祖祖廟又一文化盛事,也是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踐行國家十三五規劃「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重要作用」的一大舉措。  湄洲媽祖巡安潮汕是歷史首次,是潮汕地區媽祖信眾千年的期盼,這次活動將進一步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對潮汕地區的文化、旅遊、經貿等方面的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裡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
  • 潮汕人為什麼那麼崇拜媽祖?其實是有故事的…
    在《天后志》裡記載了很多媽祖的故事,她十二三歲的時候初顯靈異,當時父親帶著哥哥出海,她在家夢到父親遇上風暴,她正在幫助父親哥哥,母親卻把她叫醒了。父親回家後,告知遇到風暴兒子死了,有個女子幫助自己,自己才得逃生,與媽祖夢境相合。媽祖致力於海上救難,不思嫁人,每當海上有難,媽祖就化身一名紅衣女子幫助脫險。媽祖28歲時死於一場海難,人們不願相信她已經死去,說看到媽祖乘神龍升天。
  • 這些年,潮汕人一起拜過的老爺,趣味事還真不少~~
    過後,這位婦人便買了一隻小雞,精心飼養,待到半年後,小雞終於成了大雞。這婦女望著斑斑駁駁盼神像,以為神再也不能領她的情了,不由號陶大哭:「哎喲喲,本以為飼這隻雞來還願,怎知道飼到雞大老爺蛀了呢?」潮汕地區某村某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很多人都帶著供品到「伯爺宮」來拜「伯爺」,祈求平安。伯爺宮的「治宮」(廟祝)早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好乘機撈一把。
  • 囝仔公成神-萬善爺
    時間來到清朝嘉慶年間,李、池、吳、朱、範五位千歲看上槺榔山的地理,打算在此建廟發揮,但這裡已經有囝仔公,囝仔公表示:此風水我生前就已佔有,有埋下一根銅針為證,禰五兄弟不可擅自佔領。五位千歲爺也表示:我們在渡海來臺時就看中了這塊地,埋下一個銅錢為證。雙方爭執不下,遂找來土地神到場開挖找證據,結果囝仔公的銅針剛好就插在五位千歲埋下的銅錢方孔之中。
  • 受疫情影響延遲85天後,大甲媽祖繞境昨日起駕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因新冠肺炎疫情,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活動在延後85天後於11日晚起駕,正式展開9天8夜的繞境之旅。顏清標在致辭時稱,大家跟隨媽祖的腳步,走出健康、走出快樂,防疫期間也祈求媽祖展現神威,早日除掉疫情。聯合新聞網稱,受疫情影響,今年跟隨媽祖神轎的信徒限制在800人,且須實名登記。11日早上,等待登記的群眾排了約500米,其中搶到頭香的桃園中壢民眾排了6個半小時。
  • 「媽祖」東南亞華人的精神信仰,你知多少
    在廣東,福建,臺灣和東南亞各國,華人都非常信仰一個神:「媽祖」,在海外漂泊重回家鄉的人都要到媽祖神廟裡祭奠,有時候人們出海也要先拜一拜媽祖,為什麼要拜媽祖?媽祖究竟是誰?為何沿海居民出海都要祭拜她圖片來自網絡媽祖,本名林默(也有叫林默娘的)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正月初五拜五穀母拜財神,初七煮七色菜,初九天公生貼符頭,嚇神明,十五元宵拜公嫲拜神明拜天公拜阿婆,十六十七十八營老爺。
  • 潮汕民間最暴力的「營老爺」「鹽灶拖神」,刺激慎入!
    ☎_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binfen-DD這是潮汕地區最火爆的「營老爺」,堪稱中國民間最血性最暴力最震撼的風俗!每年正月二十二澄海區鹽灶村舉行傳統的「拖神」,幾名輪值抬「鹽灶神」的青壯年在沐浴後,把神偶縛在神轎裡,抬著遊神。而想要「拖神偶」的人則緊跟遊神隊伍,伺機衝上前將神偶拖倒,自己爬上神轎。
  • 【媽祖】媽祖諺語漫談
    因保生大帝「大道公」和媽祖的誕辰分別為農曆三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而三月的氣候很不穩定,經常有風雨,民間就傳說是大道公與媽祖婆二神鬥法的結果。又如臺南安平諺語:「鹿耳門寄普」。鹿耳門聖母廟建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為往來官員商旅候汛之所,香火鼎盛。
  • 歡聚渤海堂-高氏伯六郎公祠落成慶典全集
    第一章  合族共慶 歡聚一堂公元2020年11月20日,庚子年十月初六,高氏伯六郎公祠落成慶典將在這一天隆重舉行。新建成的伯六郎公祠,裡外修整一新,對聯高貼,彩旗飄揚,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高氏伯六郎公,明朝正德年間從福建遷居排子村,建圍屋,修宗祠,開基創業,繁衍子孫。歷經五百多年風雨,宗祠跟老圍屋一起漸漸老去了。伯六郎公傳下的後人,託改革開放的福,新房建得越來越多,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感念祖德重修宗祠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潮汕伯公生為什麼要拜豬腳?
    「伯公」,民間多以「伯爺」或「伯爺公」稱之,頗有親切感。而「土地爺」、「土地神」,則是從他的職位級別上來說。所以,在民間,土地神,伯爺公的形象是一位慈祥的有親和力的留著長鬚的老者。       土地神也自知官卑職小,不敢妄自居大。民眾自願崇拜他,衷心答謝他,為他祝壽,都是出自人們對他的感念,感恩。到了傳說中他生日這一天,便備辦粿品給他祝壽。民間一般是用粿仔或麵條豬肉雞蛋,這樣的待遇幾乎與民間的祝壽待遇一樣。
  • 助力媽祖故裡建設 共繪媽祖文化藍圖——湄洲媽祖祖廟交流團赴廣東...
    7月1日至2日,林金贊率交流團一行來到汕頭拜訪粵潮媽祖文化交流中心會長黃松慶,並前往貴嶼天后古廟開展交流活動,與貴嶼天后古廟名譽會長楊鎮喜、會長陳文波親切交流。在黃松慶的陪同下,祖廟交流團先後拜訪了祖廟老朋友、優秀媽祖人陳啟光、陳才雄等人,就媽祖文化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長期以來,潮汕地區媽祖人與湄洲媽祖祖廟往來頻繁,情誼深厚,交流密切。
  • 如果你走進任何一座媽祖廟……
    湄洲祖廟有一副對聯:「忠信涉波濤,周曆玉洲瑤島;神明昭日月,指揮水伯天吳。」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御賜的,對媽祖褒獎極高。天津天后宮有一副對聯:「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治水禹聖,濟川後聖,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樣聖功。」這副對聯將媽祖比作女媧、大禹,聖功至大。南沙天后宮有一副趙樸初作的對聯:「大海作慈航,為示現天后身而說法;眾生行善業,必能得福德神之降祥。」
  • 民俗 | 揭西棉湖的重要節日 三月廿三日媽祖生
    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棉湖人又稱:媽祖生),這一天,棉湖寨外的媽祖宮,張燈結彩,舉辦形式多樣的祭祀活動,各處信眾絡繹不絕而來,熱鬧非常。宮外連續多天的潮劇演出,吸引不少潮劇愛好者和老人前來觀看,豐富信徒的精神生活,增添棉湖媽祖生的氣氛。棉湖鎮周邊信徒則是準備面線(長壽麵)、喜包、三牲等供品前來敬拜,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等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