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間最暴力的「營老爺」「鹽灶拖神」,刺激慎入!

2021-02-17 繽紛揭陽
繽紛揭陽點擊關注我們【繽紛揭陽】內容涵蓋新聞時事、風俗文化、美食娛樂、打折促銷等,助您玩轉揭陽於掌心!

☎_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binfen-DD

這是潮汕地區最火爆的「營老爺」,堪稱中國民間最血性最暴力最震撼的風俗!每年正月二十二澄海區鹽灶村舉行傳統的「拖神」,幾名輪值抬「鹽灶神」的青壯年在沐浴後,把神偶縛在神轎裡,抬著遊神。而想要「拖神偶」的人則緊跟遊神隊伍,伺機衝上前將神偶拖倒,自己爬上神轎。現場太震撼了!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PS:高潮在1分鐘後出現,太震撼了,密集恐懼症者慎點

下面視頻是汕頭電視臺的報導

每年農曆正月廿二,是澄海鹽鴻鎮鹽灶村特定的拖神吉日。拖神是鹽灶村的奇特民俗,當地人稱「搶老爺」,這種習俗為潮汕各地所罕見。這天中午,村民把神像捆縛在巨大的神轎上,16人抬著「老爺」在村裡遊行。待遊至指定空曠埕時,各方壯漢齊聲吆喝,爭相登上轎,想把神拖下來;抬神遊行的壯漢極力護神,而拖神的人則頻頻出擊,雙方各不相讓,各顯身手,你爭我奪,甚至大打出手。最終結局是要把神像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摺,再推下池裡浸泡,至此方盡興而歸。拖神過後,再擇個吉日把神像撈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朝拜,享受香火。「搶老爺」這一民俗沿襲至今猶存,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圍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人們騎上牆頭,登上屋頂,喝彩助威。

「鹽灶拖神」由來:

澄海縣鹽鴻鎮的鹽灶,是一個擁有1萬6幹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瀕海,村民過著「耕三漁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為潮汕各地所罕見。

拖神原由潮汕澄海鹽灶的一個舊習俗:每年遊神抬扛神像要拈鬮,中鬮的要安排筵席宴請鄉人,窮人家甚為所苦。那年,這漁民恰好中鬮,遊神日子將到,尋思無計,心如火燎,就埋怨起這尊神沒保佑反而害他,越想越氣,夜間索性偷愉帶了繩子跑進神廟,把神像捆縛拖至海灘把它踩在泥沙裡,夤夜拾行裝,過洋避難去了。

事也湊巧,這一年鹽灶五穀豐登,漁汛大旺,那漁民也在南洋發了財。翌年將臨遊神日子,匆忙回家,向鄉親道明真相,便把神像挖撈上來,粉飾金身,供上神殿。大家都認為:「老爺公一定喜歡拖,越拖越興旺。」從此約定成俗。有俗諺云:「鹽灶神欠拖。」喻人不打罵便不成器之意。註:挨緝,一種淺海捕魚作業。

要拖神的人也各不相讓,各顯身手,你爭我奪,你搶我扯,抱腰拽腿,扭成一團。圍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有的還騎上牆頭,登上屋頂,喝彩助威。最終仍然把神偶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摺,再推下池裡浸泡,至此方盡興而歸。拖神過後,再擇個吉日把神偶撈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這一民俗沿襲至今猶存。

看到下面這些畫面,你是否被震撼到了?


訂閱與投稿

相關焦點

  • 最暴力營老爺!讓所有普寧人都驚嘆的「鹽灶拖神」震撼現場...
    廢話不多說,先上視頻▼▼在汕頭市澄海區的鹽灶上社,每年最熱鬧的不是過年,而是年廿一和年廿二,因為這兩天要舉行傳統的「拖神」活動,其狂野火爆場面,令每一個親歷者為之震撼什麼叫暴力血性?當地人認為,神像搶不走 靠近神像,站上神轎 就被當成是最大的幸運,最高的榮譽「是漁民的村民,他就要把神拉到海裡去,漁獲就興旺,但是一些種田的村民,他就不喜歡老爺下海
  • 最暴力最血性的民間風俗 鹽灶--拖神 將再度上演!你們!!!做好準備了麼??
    澄海鹽鴻鹽灶「拖神」  今晚(正月廿一)震撼上演
  • 全中國最暴力血性的風俗——澄海鹽鴻「拖神」,看完震驚了!
    潮汕地區正月各地都有豐富的民俗活動,被譽為中國民間最暴力風俗「鹽灶拖神」絕對是這些民俗活動中的一朵奇葩。
  • 全國最暴力最血性的風俗:澄海鹽鴻拖老爺,今晚上演!
    【澄海鹽鴻鹽灶「拖神」】農曆正月廿一晚11點和農曆正月廿二下午3點(具體以當天為準)去年現場圖片各進行一次,每次要進行三輪(具體時間及安排可再聯繫當地朋友確認)。人山人海,場面暴力!去看的夥伴們要注意安全哦!【出行指南】汕頭市區可搭101、102、103等在澄海汽車總站換乘澄海209路可直達。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一晚11點和農曆正月廿二下午3點各進行一次,每次要進行三輪,要去看的話記得提前到達哦,不然連站的位置都沒有了。鹽灶拖神由來已久。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祠堂、神廟作為「報本返始」孝思的吉祥之地,潮汕「拜老爺」傳統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血緣倫理、宗族觀念、祖先崇拜、倫理道德等,是重要的民間傳統文化體現。這也難怪廣東省政協委員張見悅的提案中曾建議,潮汕祠堂,源遠流長,規模龐大建造精堪,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對海內外潮汕人群體的思想和行為影響十分深遠,是全球千萬潮人「記得住鄉愁」最重要的精神聖地,也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
  • 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除夕中午拜阿婆晚上拜公嫲正月初一拜公嫲正月初二拜公嫲,正月初四神落天初三晚要提前拜神明,初四拜外面的神明,求佛祖籤,問歲君壯福,請符頭,正月初五拜五穀母拜財神,初七煮七色菜,初九天公生貼符頭,嚇神明,十五元宵拜公嫲拜神明拜天公拜阿婆,十六十七十八營老爺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夏雪》也有一段記載: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皇駭,共禱諸大王之廟。
  • 潮汕大桔習俗,你知道多少?
    潮汕人過年買柑,並非是為了吃,而是潮汕的一種民間傳統習俗。潮汕每個家庭的司命公、公婆母、祖先香爐、客廳等的地方,一至過年都會擺著二對柑,上三個上一個分兩層,呈錐形,放於神龕前,至元宵後才拿走,以求一年四季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 在潮汕三天該如何玩?
    廣濟樓廣濟門城樓,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 ,也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仿宮殿式建築,重簷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雕梁畫棟,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都顯得雄偉壯觀。最大的看點是門樓上的三塊牌匾,古香古色,氣度不凡。「廣濟樓」匾為著名書法家蕭所書,「東為萬春」則為國學大師饒宗頤重書,「嶺東首邑」為書法家劉炳森的手筆。
  • 這組美爆的潮汕插畫,出自一位汕大畢業生……
    營老爺 潮汕鄉裡每年都要辦的盛事 在汕頭讀書的日子,他就特別著迷於當地的民俗文化,沉浸其中,畫了很多潮汕的風物,後來越畫越投入,成了潮汕文化的鐵粉。聽潮語歌,吃潮汕菜,成了他的日常。 他也是最早看過潮汕電影《爸,我一定行的》那波觀眾,看完後他花了兩個月時間,把這個故事畫成了插畫。營老爺、拜月娘、祠堂練英歌、食桌,這些都是電影裡的場景。
  • 說說潮汕老爺:天后媽祖為何受國家祭奠?伯爺公如何成神?
    廣東潮汕地區向來有「拜老爺」習俗,「老爺」是指守護地方的伯爺公、媽祖、土地公、灶神等下界諸神。一、華人海神媽祖:中國東南沿海到東南亞流行信仰媽祖,信仰人數超過三億人,天后媽祖與人文始祖黃帝、先師至聖孔子是我國國家祭典的三大神明,她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原名林默,因為指引海事、拯救漁民、濟困扶危而成神,自宋代以後又受到各朝皇帝三十六次褒封,民間至今流傳著不少媽祖顯聖神話,媽祖信俗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廣東汕頭上演民俗拖神偶活動 場面震撼
    2019年2月26日(農曆正月二十二),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鹽灶村,熱鬧舉行清乾隆年間流傳的民俗拖神偶活動。村裡青壯年組成護神衛隊,抬著神偶遊行到指定街巷空曠地方,後面緊追的拖神者,蜂湧而上,猛衝猛拉,使盡渾身招數,爭奪神偶,拖下木轎。
  • 雨堂洋尾古廟的傳說及元宵節洋尾仔營老爺視頻
    洋尾仔黃葉村營老爺視頻洋尾仔馮厝村營老爺視頻洋尾仔黃葉村請的石鳥英歌隊在雨堂寨心表演視頻
  • 潮汕過中秋,你知道多少?
    潮汕地區的「拜老爺」地方傳統習俗,也衍生了潮劇、木偶戲、大鑼鼓、英歌舞、舞獅、花燈、潮繡、金雕木器、石雕、嵌瓷等國家傳統文化遺產的潮汕民間文化。如潮劇、木偶戲、大鑼鼓、英歌舞等等,每每至了傳統節日,便在各鄉鎮村落爭相開演,這也會使潮汕的過節更為鬧熱隆重,也對古老的潮汕文化藝術,起到了直接的、間接的很好保護作用。
  • 潮汕過中秋,不一樣的鬧熱
    中秋,既是潮汕人傳統習俗的美好體現,又有著潮汕人懷抱祖德、飲水思源的親情延續。所以,潮汕地區的中秋,似乎要比別的地方,來得較為熱鬧隆重一些。潮汕地區的中秋,較為熱鬧隆重的是「拜老爺」「拜先祖」「拜月娘」等的傳統地方習俗,以至於中秋的潮汕大地都是熱鬧、歡樂、和諧、祥和的海洋,家家戶戶忙碌,大街小巷歡騰喧譁。
  • 震撼 | 10年前樟林南社觀一營老爺盛況!獨有「小蜈蚣舞」少有人知……
    觀一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著名企業家吳億漢,投資組建了一個潮劇團——澄海潮劇二團,也出資興建觀一幼兒園,在2006年便開始教幼兒園學生演潮劇,也多次受邀演出,在06、07、08甚至09年都有由觀一幼兒園學生們扮演的潮劇或其他角色參加到每年正月二十的樟林南社觀一營老爺的隊伍中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兒時,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
  • 民間故事:兩個關於蛇的故事傳聞,情節緊張又刺激,膽小慎入
    關注「有聲民間小故事」,看恐怖鬼故事刺激又興奮,膽小慎入,嘿嘿#民間故事01西塔寺街道最西段有個西塔寺,埋了好多老墳,往日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全是泥土墳,墳地裡破爛不堪,不知道被什麼野獸鑽的四面八方都是大窟窿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