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慢性疼痛,是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不論是頸肩腰腿痛,還是各類神經痛,都會讓人坐立難安。緩解疼痛方法很多,按摩、藥物、微創……其實,還有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幹針治療技術。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主任邵新學介紹,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幹針治療技術和針灸治療方法類似,但兩者基本原理卻大不相同。
大洋彼岸的「針灸」
肌筋膜疼痛觸發點治療起源於西方,早年醫生們發現人體肌肉組織中存在一些高敏感度的肌纖維結節,這些大小不等的結節被稱為觸發點,醫生通過手法按壓消除結節的方式來緩解痙攣緊張的肌肉,從而減輕疼痛。
這一方法傳到中國後,發現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和中醫針灸中的經絡、穴位,特別是阿是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於是將兩者結合,利用中醫毫針刺激疼痛結節,取得了更好的療效,並研究出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幹針治療技術,不僅增加了效果,而且擴大了疾病的治療範圍,讓這一技術為更多患者解除疼痛困擾。
「神奇」的「針灸」
「早知道扎幾針就能好,我何苦受了一年多的罪……」孫先生接受治療後這樣感慨道。
早在十多年前,頸肩部疼痛就開始困擾孫先生,在最近的一年時間裡,孫先生又出現了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的症狀,隨著症狀加重,孫先生的心情也是日漸低落。
一開始,孫先生被診斷為腰椎管狹窄症,建議手術治療,由於擔心風險,孫先生拒絕了手術,但保守治療並沒有緩解症狀,走過短短20米的距離就會讓他感到下肢酸痛難耐。
剛到鄭州市三院疼痛康復科時,孫先生很是懷疑療效,在邵新學主任的解釋溝通下,才勉強同意進行基本的檢查。影像學檢查排除了椎管內問題,根據患者症狀,邵新學主任認為孫先生是臀部肌肉慢性損傷,也就是常說的臀肌筋膜炎。
運用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幹針治療技術治療一次後,孫先生就感到了明顯的不一樣,自己的下肢症狀有了切實的緩解,走路沒那麼難受了。有了療效,孫先生開始積極配合治療,願意接受詳細的檢查。經過後續的治療,不僅腿不再酸麻,頸肩部的疼痛也逐漸消失。
「仿佛身上少了一個重擔,現在幹啥都有勁!」孫先生用信任的笑容表達了對治療的滿意。
「老」病號的「新」感受
劉奶奶是疼痛康復科的老熟人了,這一次,她因為頸肩疼痛,轉動頸部時還有眩暈感而到科室治療。邵新學主任綜合分析後,認為劉奶奶是頸肩部肌肉慢性勞損導致的頸肩症候群,治療後頭暈和疼痛基本消失,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劉奶奶對疼痛科的信任來自於一年前的治療,當時她有明顯的下腹部疼痛和排便困難症狀,但是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藥沒少吃,但效果並不理想。當時邵新學主任排除器質性病變後,指出她很可能是下腹肌觸發點紊亂後影響到了內臟功能。
經過一周的治療,一直困擾她的疼痛和排便困難就這樣被幾根小小的銀針消除了,因此劉奶奶對鄭州市三院疼痛康復科特別的信任……
邵新學介紹,人體結構複雜,疼痛不適並不都是內臟出了問題,不要輕視肌肉疼痛,如果一塊肌肉的疼痛觸發點長期得不到治療,就容易造成機體局部的力學失衡,間接損傷周圍的肌肉,甚至影響內臟、內分泌功能。
反之,及時解決肌肉疼痛觸發點問題,也能夠改善神經疼痛和內分泌問題,目前肌筋膜觸發點針刺治療廣泛應用於內科疾病(頭疼、頭暈、三叉神經痛、慢性腸胃疾病)、外科疾病(甲狀腺結節、下肢靜脈曲張、痤瘡、前列腺增生)、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乳腺炎)、耳鼻喉科、皮膚科以及急、慢性疼痛,損傷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療。(姜偉)
來源:新華號 河南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