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每個人都不希望為了錢出賣自己的靈魂

2021-01-09 Cindy碎碎念

這幾天在追大型「反婚反育」紀錄片《生門》。故事集中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它用鏡頭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透過不同孕婦的生產經歷,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臨的喜悅。

婦產科是一個窗口,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生命的誕生,總會牽動個人、家庭、社會的複雜糾結。

而這其中,最讓我看得揪心的是孕婦袁華姣,她是一位妊娠高血壓患者,在丈夫的陪伴下,住進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

對於妊高症的兇險,這對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的夫婦,並沒有任何常識。

醫生強烈要求他們進行剖腹產手術,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寶寶呆在肚子裡總比保溫箱省錢」。

袁華姣的態度很堅決,她的丈夫也站在妻子這邊,並且一直在質問年輕的女醫生,高聲同醫生爭辯。

看到這裡,我對這對愚昧的夫妻感到同情,他們並不是好吃懶做的人,為了生活他們也努力打工賺錢,但是他可能受限於成長環境,教育水平,他們對這些風險心存僥倖。

殊不知袁華姣在進行一場真正的「豪賭」,不是拿真金白銀去賭,是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安全去賭。

後來,袁華姣在親人的再三勸說下順利完成手術,誕下一名千金,寶寶剛一出生,就被送進新生兒科。

直到親眼見到寶寶的真實狀況,袁華姣的丈夫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哽咽著向攝像人員訴說寶寶的病情,可是一見到妻子,他又重新一臉輕鬆,還安慰妻子寶寶沒事。

這名丈夫深深了解妻子急躁的「火爆」脾氣,此刻她又身體虛弱,不能再接受這麼大的刺激。

就這樣,袁華姣的丈夫一邊擔心著寶寶的安危,一邊耐心地照顧妻子。沒有人知道,他的一臉平靜之下,是怎樣的驚濤駭浪。

幸運的是,母女二人在悉心呵護下很快痊癒,大家被這個男人對妻子,對孩子的深沉的愛所打動。

其實,袁華姣夫婦和所有夫婦一樣,也心疼自己的身體也心疼小孩子。但是為了拿「錢」來安排生活,只能呈現出摳搜的形象在眾人面前。

我們總習慣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推導別人的人生,所以,你眼中只有他人的愚昧與可笑。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當彈幕裡面的人諷刺袁華姣夫婦為了幾萬塊不顧自己和孩子生命安危的時候,我在想著,經濟能力是不同的呀。如果你面對的情況是他的20倍,他拿出了一萬很艱難,你想想看你拿20萬是怎麼樣的?後續的治療還需要五到十萬,你想想看讓你再拿一百萬到兩百萬後續治療,你山窮水盡了,只能想著賭吧?賭沒錢花了母子依舊平安。你這樣和他區別是不是不大呢?只是你經濟能力比他好。

如果不是為了錢,應該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出賣自己的靈魂。因為經濟實力不同,甚至有人為了小錢就出賣靈魂。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可選擇的情況下努力往正能量去靠攏。這樣的話,我們能拿得出幾十萬的時候就不用為了幾萬塊去賭妻女的安危。

每天都要加油啊,努力向著千金不換的純粹再靠近一點點。

相關焦點

  • 綠茶妹為了實現自己的好萊塢之夢,不惜出賣肉體,出賣了靈魂
    不知道看啥片,關注富拉爾基大眾娛樂。帶你完美避開爛片「綠茶妹為了實現自己的好萊塢之夢,不惜出賣肉體,出賣了靈魂」
  • 出賣「靈魂」的人
    劉某原本學業優異,已被學校擬定保送博士研究生,但未能抵禦對方的物質誘惑,將「靈魂」出賣給「魔鬼」,一步步走進黑暗的深淵。劉某也曾想過全身而退,但在對方的百般勸誘和金錢收買下一錯再錯,向對方提供大量某領域科技情報,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最終被國家安全機關抓獲。
  • 出賣靈魂的人(有多少人知道靈魂的價值)
    接下來,是他們有趣、且意味深長的對話:後座同排的迪摩問黑人:「你好,湯米,這附近連棟房子都看不到,你跑來這種鬼地方幹嘛?」湯米回答:「我昨天半夜就去了那個十字路口,好把我的靈魂賣給魔鬼。」艾維特邊開車邊戲謔地問:「你拿靈魂去交換什麼?」湯米一本正經地回答:「它教我彈一手好吉他。」
  • 趙麗穎吃東西為了思考,說自己不會管錢,數錢的姿勢卻出賣了自己
    《中餐廳4》:趙麗穎吃東西是為了思考,說自己不會管錢管帳,數錢的姿勢卻出賣了自己。這樣瘦的她,卻是一枚十足的吃貨,不管是在各類綜藝裡,或是電視劇拍攝花絮中,都能看到她停不下來的嘴,在飾演明蘭時,道具組應該是最怕穎寶把道具給吃個精光的吧。關於吃貨一詞,趙麗穎有著不一樣的觀點。在《中餐廳4》中,被工作人員問及「吃貨」一事,趙麗穎果斷否認說自己不是吃貨,只是在思考的時候會偏向於吃東西。
  • 為了金錢你可以出賣自己嗎?
    是講給現在社會很多女大學生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的身體和容貌。這是一個普世價值的挑戰,為了金錢你可以出賣自己嗎?大部分人可以信誓旦旦的說不會。但是確實有這份誘惑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怎麼考慮?我們假設一個場景,你擁有一個不完美的出身,家境貧寒,父母都沒有怎麼上過學,但他們依然在努力的給你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或者另外一種父母並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但你的通過自己努力考上了一所還不錯的大學。在某一次活動中碰到了一個大佬並且他很喜歡你,他會讓你衣食無憂,但是他是一個有家庭的男人並且不止養你一個,也給不了你未來,你會願意跟著他嗎?
  • 紀錄片《生門》: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結果回到家裡,吃了點東西之後就開始連續吐血,胃賁門撕裂讓她吐了整口鮮血,半夜趕回醫院,同事們都聞訊而來,這位平時工作再苦再累都不喊叫的醫生,終於「累了」... ...只有生了孩子,你才知道,你身邊的男人到底是不是人。「生孩子這種事兒,哪個女人不幹啊?」「瓜熟蒂落的事兒,不就母雞下個蛋麼?」關於生孩子,許多男人抱有這樣的看法。
  • 錢鍾書:每個愛書的人,都擁有閃閃發光的靈魂
    107年前的11月21日,江蘇無錫的錢家誕生了一個小小男嬰。恰逢有人送來一部《常州先哲叢書》,伯父便給他取名為「仰先」,字「哲良」。一年後的抓周宴上,男孩在眾多玩具中出人意料地抓了一本書。父親想孩子喜歡讀書是好事兒,便正式給他取了名叫「鍾書」,意為「鍾愛讀書」。這個男孩,就是錢鍾書,未來中國的「文化崑崙」、「博學鴻儒」。錢鍾書曾這樣寫道:「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但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
  • 《生門》,李家福沒有看錯人,他說過尹娟是個有毅力的人
    《生門》講生孩子的那些事,更是講人生、講生命、講親情、講社會百態的那些事。這部劇拍得早,播得也早,而我是2020年3月底才知道、才收看的,此後一遍遍看,不只看那些血淋淋的生產場面,劇集中出現的每個人物似乎都讓我頗有感觸。我喜歡《生門》這部劇,是因為它太真實了。
  • 《生門》正門是每一個人的門
    今天看生門,問我媽剖腹產疼還是順產疼,她說都疼的要死,我問她那要是再生一個小孩剖腹產還是順產,我媽說無論如何也不想再生一個了。假設都不想。看完生門倒沒有更加恐生,反而多了很多對生命的敬畏。看良醫的時候驚嘆於尖端醫學頂尖技術,被各種疑難雜症唬得暈頭轉向。看生門一瞬間跌回塵埃,活下去最大的困難是沒有錢。和小說戲劇的矛盾衝突不同,紀錄片裡面的平淡生活悲劇人生,無奈傷感卻又無比自然。
  • 《生門》是生門也是死門
    《生門》一共有13集,我看了5天,真的很好看,比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還上頭。寫一寫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現在回想起來第一反應就是分娩真的比想像的要危險。其實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了解到分娩的危險和痛苦,ella之前發過一篇微博講述了她生了小寶寶後的經歷,那是我第一次恍然發現,尿失禁、膀胱脫落都是分娩可能會帶來的。紀錄片裡有醫師說了一句,她以後絕對不會破腹產,把裡面的扯得一團亂。
  • 每個母親必看的紀錄片《生門》,看盡人生冷暖喜樂
    也有人生產過程中突然胎心紊亂,也有人生不出最終選擇剖腹產的。生產,每個母親就像在地獄走了一遭。我們能看到真正的生產,是什麼樣。因為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間。很多女人會產後抑鬱。為什麼?因為她們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雖然片子中的故事都是小概率事件,但不能否認,在生產這件事上,誰都無法保證出事的那個,就一定不會是自己。
  • 中國電影生門何在?
    這部被稱為「真實電影」的影片《生門》是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導演陳為軍的電影首作。電影以其中四個產婦家庭迎接新生命時悲歡交集的抉擇和經歷為切口,用跌宕起伏的情節,寫實震撼的畫面讓觀眾看到自己的「生門」。三劍客表示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的實驗,在殘酷的市場中為不同口味的電影尋找生路,探尋中國電影行業的「生門」。那麼,消息中所謂的「三劍客」究竟是誰?電影《生門》又有何魅力?
  • 一言多斷,天英星生門
    例:看姥姥的病,可以用六親斷59827白虎天英星生門乙+庚求測人是生門,天英星生旺這個生門,天英星就是他的母親,生他的母親的是乙,所以乙是她姥姥。所以乙被庚合走了,庚是絕症。所以調理化解,把白虎和庚去掉就可以了。庚克他姥姥,這是六親斷。
  • 紀錄片《生門》 | 生死之間 一門之隔
    近日,榆林一位產婦生產時跳樓自殺這個消息讓所有人為之震驚更為之心痛每個孕育新生命的母親都是從鬼門關走過的生死之間  一門相隔今天《文學陝軍》跟大家分享一部紀錄片《生門》,願如《生門》導演陳為軍所言,「希望從這樣一部紀錄生命誕生前後的影片中
  • 最真實、最生動、最揪心的紀錄片《生門》
    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炸、炸成什麼樣子…夏錦菊不斷流血、醫生不斷輸血、夏錦菊又不斷流血……周而復始。為了止血,醫生還需要不停地用紗布堵住出血口,直到夏錦菊的整個腹腔被填滿。經歷全身被換血四遍、心臟兩次停跳後,醫生才把夏錦菊從鬼門關拉回來。但是她的子宮還是被摘除了。九死一生的夏錦菊,總算命大挺了過來。為了這個孩子,她死了兩次。
  • 採訪了幾個為了掙錢出賣身體的女孩
    經常有人開始說,你不買貴一點的口紅,不買貴一點的包包,人生就沒有意義。所以越來越多的女孩子為了攀比,不得不加入「掙快錢」的行列。現代社會都說「學得好不如嫁的好」今天,採訪了幾個為了掙錢出賣身體的女孩。請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人生的悲哀。1,請問你是怎麼走向這一步的?
  • 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的敘事研究
    使用同期聲實現聲音紀實:不採用「畫面加解說」的模式 解說詞在紀錄片當中扮演著推動情節發展、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醫療題材紀錄片都採用「畫面加解說」的模式進行聲音表現。但是《生門》卻沒有使用解說詞,而是全程採用同期聲來實現聲音紀實。
  • 我希望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張懷民
    只要靠著自我鞭策地忙起來,就沒有不可能,這是美國夢教會我的第一件事。 十九歲的我選擇投降於「忙」的誘惑,想方設法地把自己的生活填滿。我以為,一份充實的生活,是對青春最好的標榜。而充實的生活,必須是行程滿檔的。 在校園裡,我掛上了雙專業課程,打了三份工,還不定地鞭策自己到健身房鍛鍊。簡而言之,我想活得像美國同齡人一樣,學業,社交,社會實踐樣樣都拼。
  • 生門李家福萬千新生兒的救世主
    今天又去看了一下生門,感慨太多淚點也多,我是看了生門才被李家福主任圈粉的,李家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主任,55歲鹹寧人30多年的婦產科醫生生涯,被患者譽為最有人格魅力的產科醫生,「人送外號中南第一刀」李主任考慮了兩天,初步同意拍攝自己是拍攝主角卻不籤合同也分文不取,一分報酬也不要,感慨李主任品德之高,不過李家福主任也和導演「約法三章」攝製組雖然可以相對自由的出入我的門診、病房、手術室,但是醫護人員或者患者說不準拍攝的內容絕對不能拍攝。
  • 刀劍神域異界戰爭:每個靈魂都有自己的光輝!
    所有人工搖光都成為計劃的犧牲品,沒有尊嚴,沒有隱私,每個人的生活軌跡,甚至世界發展都要符合計劃的需要。為了目的,研究人員還設計了黑暗帝國作為最終負荷實驗,計劃失敗了就把人界毀掉重置!他們就是這個世界的高高在上的神明。但是!沒有人可以玩弄他人的生命,就算是神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