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拉斯、卡圖盧斯...以拉丁語之詩為線索夢回羅馬

2021-01-08 騰訊網

弗朗西斯科·何塞·馬丁內斯·莫朗(Francisco José Martínez Morán)

西班牙詩人。比較文學博士。出版詩集包括《情人的若干體位》(2006年,獲菲利克斯·格蘭德國家青年詩歌獎)、《封堵之門背後》(2009年,獲第24屆亥伯龍詩歌獎)、《分內之事》(Polibea, 2103)和《瑕》(Renaissance, 2018)。201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人生危機》(El Gaviero)著有,以筆名Carlos Grande Grande出版隨筆集《卡洛斯·格蘭德的數字方志》以及《格蘭德第三相詩鈔》(2013-2015,Evohé)。201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常規友誼》(Baile del Sol)。其作品散見多種刊物雜誌,擔任《Cadena SER Henares》每周文化觀點專欄。2014-2018期間主辦「埃納雷斯堡喜劇莊園詩歌節」。

「這很艱難:但只要有耐心

無論是多麼看似無力回天的事情,也會輕鬆起來」

——賀拉斯[1]

「他們來此

只是為了沉思」

——J. A. 岡薩雷斯·伊格萊西亞斯

我是作壁上觀、緘默不語那類人

是當一切開始分崩離析時

保持冷漠的人

寧願選擇遲緩隱忍

勝過速度帶來的喧囂與混亂

我是找不到答案的人之一

在每一面鏡子裡看到失敗

我想,也許這正是

我不再凝視你的原因

仿佛我可以同時將你留在記憶中

又嵌入欲望燃燒的傷口

仿佛得到赦令

可以比人類少些瑕疵

[1] 昆圖斯·賀拉斯·弗拉庫斯(拉丁語: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臘語:Ορ τιο ,前65年12月8日義大利韋諾薩 - 前8年11月27日義大利羅馬),羅馬帝國奧古斯都統治時期著名的詩人、批評家、翻譯家,代表作有《詩藝》等。該句出自賀拉斯《頌歌》第1部第24首。

[2] 胡安·安東尼奧·岡薩雷斯·伊格萊西亞斯(Juan Antonio González-Iglesias):1964年9月22生於西班牙薩拉曼卡。使用卡斯蒂利亞語寫作的西班牙詩人。被《國家詩歌年鑑》收錄。

Fortuito

「Durum: sed levius fit patientia

quidquid corrigere est nefas」

Horacio

「son aquellos que vienen

tan sólo a contemplar」

J. A. González Iglesias

Yo soy de los que observan sin hablar;

de los que permanecen impasibles

mientras todo comienza a derrumbarse;

de aquellos que prefieren la paciencia

al ruido y al tumulto de la prisa.

Soy de esos que carecen de respuestas

y ven en cada espejo una derrota.

Supongo que por eso me detengo

a contemplarte, como si pudiera

tenerte al mismo tiempo en la memoria

y en la candente herida del deseo;

como si me estuviera permitido

ser menos imperfecto que un humano.

我們如此妙曼

已是兩具軀體所能達到的極美

Paris

Nuestros cuerpos son bellos como sólo

pueden serlo dos cuerpos que se encuentran.

「你或許會問我為什麼這樣做。」

——卡圖盧斯[1]

我想,到了夜晚的這一時刻

你的手已經熟知了

他身體緊緻的建築結構

你親吻他,赤裸,他的面頰

讓他的舌尖泛著泡沫

翻騰著欲望的穢語

你腹部的地圖阡陌縱橫

雪白,你把它們從大腿

牽引向血肉腹地的私處

浸潤著肌膚的汗液

就像昔日在我的床笫

既然你決意離去,我想像你

迷失在帷幔之下

你的不在讓我如此受傷

我無法退居沒有你的世界

經年之後

只剩下一具病體

那貪戀與一蹶不振的記憶

[1]卡圖盧斯(公元前約87—約54),古羅馬詩人。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維羅那,青年時期赴羅馬,殷實的家境使他在首都過著閒適的生活,並很快的詩才出了名。他傳下一百一十六首詩,包括神話詩、愛情詩、時評短詩和各種幽默小詩,至今還被廣泛閱讀並影響著一代代詩人。

Avaricia

「et quare id faciam fortasse requiris」

Catulo

Supongo que a estas horas de la noche

tus manos ya conocen de memoria

la tensa arquitectura de su cuerpo.

Le has besado, desnuda, las mejillas,

dejando que su lengua recorriera,

con el sucio descaro del deseo,

cada trazo del mapa de tu vientre;

y mientras, lo has ce ido con los muslos

a tu sexo, juntando carne y carne,

en mitad del sudor de vuestras pieles...

tal y como lo hacías en mi cama.

Desde que me dejaste, te imagino

perdida entre sus sábanas, y pienso

que tu ausencia me duele demasiado,

y que no me resigno a estar sin ti,

aunque pasen los a os, y tan sólo

me quede de tu cuerpo una malsana

memoria de avaricia y frustración.

De Obligación (2013)

牆上的白色花朵開得緩慢

仿佛明天,秋天那場最早的雨

就會讓它們的花冠凋萎

失去潔白

明媚與絲滑

今夜冰冷死寂

我尚未找到一條賴以棲身的走廊

Zaguán

HAY LENTAS flores blancas sobre el muro.

Es probable que las primeras lluvias

del oto o las tumben, que ma ana

sus corolas marchitas ya no sean

ni blancas ni brillantes ni sedosas.

Esta noche hará frío y todavía

no he encontrado un zaguán que me resguarde.

因為你與我同在卻渾然不知

因為我一直向你訴說,而你的回答

卻遠在時間與空間之外

地球在你那一側已是深夜

風搖晃著水晶吊燈

雪發出最初的呢喃

[1] 出自奧維德《黑海書簡》(Epistulae ex ponto)。奧維德(Publius Ovidius Naso),古羅馬詩人。生於羅馬附近的蘇爾莫,卒於黑海邊的託彌。年輕時在羅馬學習修辭,對詩歌充滿興趣。曾三次婚配,第三個妻子出身名門,使他有機會進入上層社會,結交皇家詩人。公元1年發表《愛的藝術》,描寫愛的技巧,傳授引誘及私通之術,與奧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發生衝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託彌,10年後詩人憂鬱而死。他是古羅馬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原文如下:

haec tibi cum subeant, absim licet,1 omnibus annis

ante tuos oculos, ut modo visus, ero.

ipse quidem certe cum sim sub cardine mundi,

qui semper liquidis altior extat aquis,

te tamen intueor quo solo pectore possum,

et tecum gelido saepe sub axe loquor.

hic es, et ignoras, et ades celeberrimus absens,

inque Getas media iussus ab urbe venis.

redde vicem, et, quoniam regio felicior ista est,

istic me memori pectore semper habe.

英文譯文:When these thoughts steal upon you, absent though I be, I shall be before your eyes as if you had just seen me. And as for me, though I dwell beneath the pivot of the heavens which is ever high above the clear waters yet I behold you in my heart—my only way—and often talk with you beneath the icy axle. You are here and know it not, you are full often by my side though far away, and you come at my bidding from the midst of the city to the land of the Getae. Make me recompense, and since yours is the happier land, there keep me ever in a remembering heart.

Et tecum gelido saepe sub axe loquor

PORQUE T estás conmigo y no lo sabes.

Porque te sigo hablando y me contestas

por encima del tiempo y la distancia.

En tu quicio del mundo ya es de noche,

y el viento zarandea en los cristales

los primeros murmullos de la nieve.

本作品由作者獨家授權、殷曉媛首譯,未經本公眾號書面同意,原文/譯文不得轉載或以任何形式使用。作者及譯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譯者簡介:

殷曉媛:「百科詩派」創始人、智庫型長詩作者、「泛性別主義」寫作首倡者、中、日、英、法、德多語言寫作者。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翻譯協會會員。代表作有11000行長詩「前沿三部曲」、六萬行結構主義長詩「風能玫瑰」等。出版有第四部個人詩集:《印象之內,物象之外》、《它們曾從卓爾金歷中掠過》、《前沿三部曲》、《播雲劑》(百科詩派創派10周年年鑑系列)及多部譯著,最近一部為2018年8月紐約New Feral出版社出版的《成為一條河流》(Bill Wolak著),著作被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愛爾蘭、紐西蘭等國一百餘家國家圖書館、世界頂級名校圖書館和大使館大規模收藏。主持「2018人工智慧紙魔方」(六國語版)視覺設計+行為藝術項目,所發起「百科之友主題跨界創作工坊」創作出各類綜合文本、攝影、繪畫、裝置、音樂、對聯、朗誦、書法作品一百二十餘件。曾授權其獨家翻譯詩歌的包括美國、瑞典、愛爾蘭、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古巴、宏都拉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厄瓜多等的50餘位國際詩人。2018年獨自遊歷全國名山大川,包括全程徒步登頂泰山。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採編部部長T.V.彼得魯先科將百科詩派著作譽為「橫貫當代中國詩壇的百科詩學主義之強流」,多米尼加國家圖書館館藏發展部部長Glennys Reyes Tapia則稱之為「博大文化代表、書志編纂研究瑰寶」。

相關焦點

  • 他把拉丁語詩集直譯成中文 這門語言只有梵蒂岡教廷還在使用
    2018年《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註本》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其中,《卡圖盧斯歌集》2011年獲得重慶翻譯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賀拉斯詩選》2015年獲得重慶翻譯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17年底獲得第七屆重慶文學獎唯一的翻譯獎。這幾部作品都是直接由拉丁語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均屬首次。
  • 奧維德《變形記》中羅馬的文化主導權
    在為全詩定調的四行裡,奧維德標明了全詩兩百多個變形故事的時間起止點——從宇宙之初到奧古斯都時代。這意味著羅馬對於整首詩至關重要,絕非陪襯。如果我們保持足夠的警覺,便會發現羅馬元素早在第一卷已經潛入希臘神話的敘述,此後一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貫穿中間的十餘卷,最終在第十三卷後部進入中心位置。
  • 羅馬數字的拉丁語 - 序數詞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革新派的樂隊,卻取了古老的拉丁語名字 - primus。Primus 在拉丁語中是 「第一」 的意思,很像英語重的 「primary」 (同樣是 「第一」 的意思)。雖然它跟基數詞 unus 沒有明顯的關聯,但是很容易辨認。
  • 《盧斯》:誰是那束光?
    電影《盧斯》講述了17歲時,即將高中畢業走進大學的盧斯和非裔老師威爾森之間,從小摩擦演變成大衝突背後的矛盾與真相。盧斯的經歷太過特殊。你可以說他是被政治拯救了的孩子,也可以說是被政治捆綁囚禁的孩子。這也就是盧斯和威爾森老師之間矛盾的緣起。盧斯的亞裔女朋友史蒂芬妮在一場聚會中喝醉,成為了盧斯的朋友們——一群喝醉的男孩子的娛樂對象。威爾森老師得知了這個情況,鼓動女孩告發這些孩子,並上升到「女性爭取自己權利的政治運動」的高度。史蒂芬妮搖擺不定,而盧斯想保護朋友,也勸說史蒂芬妮保持沉默,並且和她分手了。
  • 昨日之歌:詩的命運 | 思南經典誦讀會
    著有文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等。相比之下,義大利語聲調柔滑,如歌唱般優美,常被稱為愛情之語,因此適合用來對女人說話。法語,作為歐洲宮廷當時的通用語,自然是外交語言,因此適合男人之間的交談。至於西班牙語,查理五世把它命名為上帝之語,不僅因為他自己有西班牙血統,也是向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致敬。他掌權期間,旨在消滅異端的宗教法庭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 羅馬的鷹,日耳曼的人
    前兩天在享受放假生活,所以沒更~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劇,是拉丁語+德語的(放心有英文字幕)拉丁語真的是我聽過最好聽的語言了!!!故事設定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德國人)aka野蠻人 是羅馬人的臣民。學過拉丁語的都知道羅馬人有奴隸制。當時的日耳曼人雖然沒有淪落到奴隸的程度,但是待遇也是豬狗不如。他們得給羅馬人提供貢品,牛羊馬匹,食物,酒肉等等。不然羅馬人就——如果這批村民有點存貨倒好,問題是這個村子窮的要命,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最後呢,村長只能把最後一匹骨瘦如柴的山羊也給羅馬人了。
  • 【今日電影】盧斯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01-27(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02(美國)片長: 109分鐘又名: 盧斯的秘密(港)盧斯的劇情簡介 · · · · · ·  Amy和Peter十年前領養了來自非洲戰亂國家厄利垂亞的盧斯。
  • 看《地中海的輝煌》解密羅馬一部給國人看的古羅馬文化紀實片
    「永恆之城」。大街小巷呼嘯而過的賽車和酒吧裡打扮時髦的都市青年將現代氣息發揮到極致,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統一的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礎。Cafe Greco曾為英國詩人聚集之處·小伽圖之死和小布魯圖斯之死的悲壯情景
  • 在哲學上,羅馬人不如希臘人善於思考和創造,但更注重實用性
    羅馬共和國晚期(公元前509-27年)和帝國早期是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著名詩人是維吉爾(公元前70-19年)、霍勒斯(公元前65-8年)和奧維德(公元前43-17年)。維吉爾寫了《牧歌》和《農事詩》,生動地描繪了義大利的田園風光和農民的生活場景。
  • 拉丁語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羅馬奇葩的古曆法只有10個月?
    複雜詞彙的源頭是拉丁語和希臘語 首先,Double源自於拉丁語的二"duo",加上"plus"後被英語借走,演變為了double雙倍的意思。Triple則是拉丁語的三"tres"加上"plus",Quadra也同樣來源於拉丁語中的四"quattuor"。
  • 心理驚悚新片《盧斯》搶先看
    心理驚悚新片《盧斯》(Luce)發布正式預告,本片由《21克》(21 Grams)的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和《相助
  • 羅馬人的故事X
    鹽野七生在一開頭就把羅馬的道路和中國的長城做比較。她認為羅馬的成功在於同化被統治者。方法就是為其修建羅馬式的道路和水道,讓被統治地區的人深切感受到羅馬文明的益處,從而融入羅馬的生活。同樣是公元3世紀,在西方的羅馬大興土木之時,東方的一個古老帝國也沒有停滯不前,不過卻在做著看似相反的事情——修築長城。鹽野七生認象徵交流的道路和象徵防禦的城牆正體現了兩國思維的不同——開放和封閉的差異。
  • 《古羅馬鬥獸場遺址》聖水將軍-協助拍攝
    鬥獸場 (英語:The Colosseum 義大利語:il Colosseo 拉丁語原名:Amphitheatrum Flavium)在古代統治者尋歡作樂方面,再沒有比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更狂熱的了。從共和時期就開始興建鬥獸場,最著名的羅馬大鬥獸場始建於72年弗拉維王朝到82年提圖斯時代才完成。這是帝國於公元70年徵服了耶路撒冷後,為紀念勝利驅使8萬猶太俘虜修建的。鬥獸場內部的看臺,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的席位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 鬥獸場的真實名稱叫做佛拉維歐圓形劇場,由韋斯馬列西亞諾皇帝始建於公元72年,而由他們的兒子提圖皇帝完成於公元80年。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史也不是
    》以及《羅馬大角鬥場》、《帕臺農神廟》,後兩部都包括在商務印書館的「文化奇觀之旅」中。比如,在公元前2世紀中期一篇記錄使團出訪羅馬進行政治斡旋的希臘銘文中,使團據描述每天向羅馬人進行proskynesis,這個詞在希臘語中的字面意思為「躬身觸摸」或「 吻腳」,與它對譯的拉丁語詞彙可能是salutatio,比如門客和依附者早上向恩主問安那類做法。
  • 羅馬火災之謎:是誰燒了羅馬?是人為?是自然災害?
    羅馬火災之謎:是誰燒了羅馬?是人為?是自然災害?公元64年7月18日是羅馬市的一場災難。今天晚上,羅馬市的圓形劇場附近發生火災。當時,羅馬城市正在吹大風,大火迅速蔓延到風中,最終導致了可怕的火災。無情的火焰燃燒了9天,該市14個地區中只有4個被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