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寫到1950年土匪被解放軍圍剿,分崩離析,土匪頭子的日子不好過,要麼被戰場擊斃,要麼逃脫四處躲藏。蒲老翠逃到老家附近排山的深山中,解放軍接群眾舉報後,派出一個班前去追剿,班長被蒲老翠打死。
12月27日,黃營長親自帶兵包圍排山,解放軍、民兵和人民群眾對整個排山進行了地毯式搜查,但奇怪的是,蒲老翠及其兒子象人間蒸發了一樣,有發現一絲蹤跡。
黃營長命令全營士兵、民兵和群眾繼續圍山,同時,擴大搜索範圍,派出一部分解放軍士兵配合民兵,60餘人翻山越嶺,到晃縣柳寨、廖塘等地尋找,仍然沒有發現。蒲老翠逃哪去了呢?
原來,狡猾的土匪頭目蒲老翠和他的兒子打死了解放軍田班長後,逃到自家門前的灤塘溪,躲了一天一夜。
28日深夜,夜黑月高,他從又灤塘溪逃到老家排頭坡尹育益的家。尹育益門前有一條小溪,溪旁是他家的水碾房,水碾房放了兩具空棺材。蒲老翠就藏在棺材裡,誰都不會想到他父子藏的這麼絕!也許是蒲老翠預感自己作惡多端大限將至,即使死也死在棺木裡。再說,躺在棺材裡在冬天挺暖和。
因為棺材上覆蓋著許多紅薯葉和其他雜物,大冬天的水碾房是空閒的,幾乎人跡罕至,所以沒有被發現。
十二月的冬天,白雪飄落。
臘月二十九日,搜索毫無進展,又到大年夜,解放軍大隊只好撤圍,回到大洪山,民兵和群眾回到罩子溪。
蒲老翠逃跑能力強,多年為匪,具備了天生的危險意識,野外生存能力,躲過了圍捕。當然,他當土匪,對自己家鄉的寨子都不搶,本身出自農民,沒有為難附近群眾,開始解放軍抓他,附近的群眾還跑去為他報信。後來,解放軍開展了群眾運動,成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群眾才認識到土匪的危害性,對剿匪工作轉為支持。
二十九日下午,因為大雪找不到豬食,民兵蒲昭魚跑到尹育益家去借豬草,來到水碾房,把棺材上兩把紅薯葉帶回家。突然,從棺材裡爬出兩個人,原來藏在棺材裡的蒲老翠和兒子聽到響動,以為被發現了,他們父子從棺材裡跳了起來,鞋子都沒有穿,象箭一樣衝出水碾房,拼命地跑向麻秧田,消失在溪埂的深山之中。
蒲昭魚開始嚇了個半死,以為看到鬼了,半晌才回個神來,那不是蒲老翠和兒子嗎?馬上跑到營部,告訴了黃營長。
溪埂,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接到報案後,黃營長命令排長孫志田帶隊深入溪埂調查圍剿。孫排長帶著一班人馬來到溪埂,經過觀察地上大雪的痕跡,判斷了蒲老翠逃跑的大致方向,當他們走到離溪埂約100米的地方時,孫排長讓隊伍停下,自己一個人繼續往前走。排長孫向前剛走了兩步,只聽到聽到「砰」的一聲就倒下了。原來土匪頭目蒲老翠就躲藏在河邊,看到解放軍過去,就開了火。邪惡的子彈穿透了孫排長的胸膛,孫排長倒在地上,英勇犧牲了。
蒲老翠和他兒子看到孫排長中槍倒地後,迅速跑過來,搶走孫排長的衝鋒鎗、手榴彈和子彈帶,又退進了溪埂。
聽到槍聲,無比憤怒的人民群眾馬上跑了過來,包圍了玉家衝、瑤湖腳,迅速收縮到溪埂,瑤湖腳下架起了三挺機槍,麻秧田放了兩挺機槍。
兩邊山勢險峻,蒲老翠和兒子的逃跑路線全部被封鎖。這時,黃營長下達了命令進攻,剎那間,瑤湖腳、麻秧田等5支機槍同時射擊,一串帶著仇恨的子彈像雨點一樣沿著河岸呼嘯而下。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和呼喊聲融為一體。
作案多端的犯罪頭目蒲老翠倒地身亡,受到應有的處罰。
蒲老翠的兒子蒲昭坤看到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民兵和人民群眾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
看到他父親的死,他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但他年輕,還想掙扎反抗到底,很快卸下他父親的槍和子彈。帶著四支槍(兩支步槍,一支衝鋒鎗和一支手槍),從山脊上跳了出來,跑向窯爐。
他跑了六七米遠,找了個大石頭,躲在了大石頭後面。
槍聲停止了。有人對他喊道:「蒲昭坤,你只有向人民認罪,有生路,如繼續頑抗,只有死路一條!」蒲昭坤沒有聽群眾的勸說,拖著四支槍站起來,朝窯攏田方向跑去。
這時,四面八方的槍聲又響了起來。他跑了八九米遠,摔倒在窯攏田。
「哎呀」一聲,年僅15歲的蒲昭坤追他剛到閻王殿的土匪父親去了。
記得關注阿牛哥,土匪故事下回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