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瓴搶著參與IPO,核心產品毛利率超90%,這家地產軟體「霸主」什麼...

2020-12-23 華爾街見聞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作者祁月,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導讀:中國前100家地產開發商中,有99家都是它的客戶;核心產品毛利率超90%,而財大氣粗的萬科恆大還不到30%!頭頂著雲計算光環的明源雲究竟什麼來頭?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有一家神奇的企業。它不蓋房子,而是做地產開發商的生意,賣財務軟體,幾乎所有大家能叫的上名字的房企都是它客戶。

過去八年來,這家公司想盡辦法上市。2012年申請了創業板,被否;2015年總算掛上了新三板,2017年又想去中小板,折騰了好幾年都沒結果;去年似乎死了心,主動退了新三板、撤了中小板的申請。

到了今年,真正的機會來了。他們轉戰港股,並且一路順利,6月成功發布了招股書,昨天開始網上申購,9月25日就要如願在主板掛牌上市了。

這一上市,讓這家原本名聲只局限在地產行業的公司聲名遠揚了。因為那份招股書,讓中國各大房地產公司和資本圈炸鍋了!

為啥?核心產品毛利率超過90%!把財大氣粗的萬科恆大們比得渣都不剩。別看這些開發商名氣響破了天,但去年毛利率還不到30%。

難怪有人說這是「打劫」:

知道他們很賺錢,但沒想到這麼賺錢。看完他們申請書我們都吐血了。36%的淨利!!這豈止是賺錢,分明就是暴利嘛。原來我們都給他打工了。

為了這次上市,公司一點都沒有低調,無論是保薦人還是基石投資者,陣容都堪稱豪華。

中金公司和花旗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基石投資者有6個:高瓴資本(86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5000萬美元)、中國結構改革基金(5000萬美元)、紅杉資本(3000萬美元)、黑石基金(3000萬美元)、富達國際(3000萬美元)。投資額共計2.76億美元,佔總募資計劃34.6%。還引入了15%的綠鞋機制。

一旦順利上市,這家公司就將以「明源雲」的證券簡稱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在開啟招股首日,明源雲獲得了超額認購98倍,孖展總額614億。

01 雲概念股

其實,從2003年成立之後,公司的名字裡並沒有「雲」這個字。去年5月13日,公司名稱才由深圳市明源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明源雲科技有限公司。

多了一個「雲」字,立即就和資本市場最重要的風口雲計算有了緊密的聯繫。改名之後不到1個月,公司就給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

改名只是為了上市而邁出的其中一步。從去年5月到今年1月期間,深圳明源雲對多個工商項目做了更改,將市場主體類型從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將經營範圍增加了網站的運營管理與維護,將註冊資本提高了5.26%。

可以說,明源雲從企業名稱、辦公地址,到經營範圍、核心成員、股權等,都對自己進行了一通徹頭徹尾的全方位「包裝」。

核心主業和股權結構也都努力與雲計算、高科技聯繫起來。

明源雲主要是給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及產業鏈其他參與者提供企業級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涉及的業務房企幾乎所有與財務有關的處理環節,包括銷售及營銷、採購、成本管理、項目管理、預算、資產管理。

如今,所有這些業務基本上都建立在雲計算的基礎之上。SaaS(軟體即服務)產品包括雲客、雲鏈、雲採購及雲空間,覆蓋房地產開發商、供應商、資產管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幫助客戶優化其採購、建造、營銷及銷售、資產管理及其他房地產相關業務的運營方式。

其中,明源雲客是在公司SaaS產品收入貢獻的佔比高達70%,是國內排名第一的面向房地產開發商營銷工具。有97家百強地產商訂閱雲客,幫助SaaS產品維持高留存率,2018-2019年客戶帳戶留存率高達93%和96%。

通過垂直裂變及層層控股關係,明源雲把業務主體——明源雲科技裝入了公司架構之內,令其成為間接附屬公司。

02 地產軟體霸主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信息,明源雲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第一大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按合約價值估計,明源雲的整體市佔率為24.6%。其中,ERP解決方案市佔率25.1%,SaaS產品市佔率23.3%。在所有房地產垂直性軟體供應商中, 明源雲佔了60%的市場份額。

按照收入計算,明源雲排名行業第一,市佔率18.5%,遠超同行。

國內絕大多數規模房企都是明源雲的客戶。截至2019年,明源雲已直接及間接服務約4000名終端集團客戶,其中包括近3000家房地產開發商。其中,2019年直接及間接服務99名百強地產開發商終端集團客戶,這些客戶帶來的收入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42%。

03 業績高增長

在正式上市之前,準IPO企業們的財務指標通常都非常靚麗,尤其是SaaS等高科技公司,明源雲也不例外。

2017-2019年,明源雲實現營收5.79億元、9.13億元、12.6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47.7%;淨利潤分別為0.73億元、1.63億元和 2.32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78.4%。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78.69%、18.32%,盈利能力在各行業中位居前列。

其中,ERP依然在收入貢獻中佔據主導地位,而SaaS產品收入的貢獻在快速且大幅提升。2017-2019年,ERP銷售收入分別為4.001億元、5.835億元及7.541億元,同期SaaS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795億元、3.293億元及5.098億元。

過去三年間,ERP解決方案的收入貢獻率從69%降至60%,SaaS產品的收入貢獻率則從31%升至40%。

今年前三個月,SaaS產品收入增長迅速,實現營收1.3億元,同比大增66.5%。相比之下,ERP解決方案增速大幅放緩,營收更是被SaaS業務反超。

明源雲所處的中國房地產產業鏈軟體解決方案被認為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此類業務的滲透率很低,2019年僅0.10%,遠低於美國市場的1.55%。近年來中國房地產產業鏈軟體解決方案市場大幅增長,表現為從2015年的125億元增至2019年的277億元,並預期2024年達到954億元,2019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28.1%,滲透率或在2024年達到0.30%。

中信證券預計,面向房地產開發商以外產業參與者的軟體解決方案市場將由2019年的16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8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8.2%。

中信證券還預計,國內SaaS產品增速將高於ERP,預計佔比將從2019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54%。

04 令投資者擔憂之處

SaaS業務持續虧損

要說毛利高達九成的明源雲是不是典型的悶聲發大財,可能還真算不上,因為其在上市過程中不斷強調的SaaS業務至今尚未盈利。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淨虧損分別是 0.51億元、0.45億元、0.42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0.077億元。

高費用、低淨利

雖然毛利潤和毛利率都比較高,但這並未帶來出色的淨利潤和淨利率。

2017年-2019年,明源雲的淨利潤分別為0.73億元、1.63億元、2.32億元,調整後的純利率分別為16.3%、17.2%、18.3%。

這是因為較高的銷售、營銷、研發費用構成拖累。2017年-2019年,明源雲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約為1.94億元、3.42億元、4.41億元,佔到了各自年份毛利潤的42.25%、46.52%、44.35%;研發費用分別為1.57億元、2.18億元、2.86億元,佔各自年份毛利潤的34.05%、29.65%、28.79%。僅這兩項,每年都擠佔掉超過七成的毛利。

期間,區域渠道合作夥伴在銷售SaaS產品上取得的佣金分別高達0.77億元、1.42億元、2.02億元,分別佔銷售和營銷費用的39.7%、41.5%、45.8%。為了銷售SaaS產品,有四成多的銷售費用被渠道商拿走。

到了2020年,該公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大增45.92%至1.02億元,行政費用同比增加43.39%至0.24億元,高達1.91億元的三費支出讓淨利潤率跌破6%,毛利率和淨利率差距擴大至70%。

對此,明源雲倒也沒有掩飾,其在招股書中坦言:「我們有關直銷團隊的員工成本及區域管理夥伴就銷售和營銷我們的軟體解決方案收取的佣金費用,構成銷售和營銷費用總額的一大部分。」

並且,明源雲的淨利潤增速遠高於營收增速,這主要是受益於政府補助、理財收入和增值稅退稅的其他收入較高。報告期內,明源雲其他收入共計6142.7萬元、8308.8萬元、 8295.3萬元、1795.2萬元,佔當期淨利潤的比例為84.38%、 50.96%、35.81%、121.77%。今年一季度,其他收入更是罕見地超過了淨利潤,獲得了759.2萬元的政府補助,佔了當期淨利潤的51.59%。

其中,增值稅退稅和理財收入在「其他收入」中佔比較大。2018年,明源雲就因贖回了一筆即期3.45億理財,使相關收入同比翻了一倍。

客戶數量擴張空間受限?

行業客戶覆蓋面比較廣,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這反過來也意味著在房地產行業已經結束瘋狂擴張階段的今天,進一步擴展客戶的空間可能有限。

中新經緯客戶端之前就援引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稱,企業上市是看成長性的,如果真如招股書所說,絕大多數百強房企都是客戶的話,在房地產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明源雲未來的拓展空間可能會變窄。

不過,中信證券計算機團隊&房地產團隊並不這麼認為。這支研究團隊表示,中國約有30000家中小型及區域房地產開發商,而明源雲公司累計服務的開發商僅為6000家,有望通過成熟的區域合作 夥伴模式繼續進行渠道下沉,拓展中小型地產客戶。同時通過產業鏈協作產品,拓展房地產上下遊客戶。

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讀完全文後請「三連

相關焦點

  • 光威復材:碳纖維產品毛利率高達80%,國內知名私募長期持股
    2、光威復材:國內碳纖維龍頭企業,核心產品碳纖維及織物毛利率高達80%以上,公司ROE大幅提升,毛利率、費用率、存貨周轉、固定資產周轉等財務指標均表現優秀,2019年淨利潤增長30%3、中材科技:2019年營收增長19%,淨利潤增長48%;風電葉片業務量價齊升,隨著風電行業搶裝的繼續,公司業績有望進一步上升,機構上調20/21年EPS預測至0.97/1.15元,原值0.90/1.03元,上調目標價至13.58-15.52元。
  • 新三板摘牌公司呈和科技衝刺科創板IPO,擔憂毛利率下滑、核心技術...
    公司主營產品成核劑、合成水滑石和複合助劑是製造高性能樹脂的關鍵材料,處於高性能樹脂及改性塑料製造行業的上遊。 公司擁有完善的產品體系,目前已覆蓋超過150種細分產品型號,能夠有效滿足下遊廠商生產高熔融指數聚丙烯、新型高剛性高韌性高結晶聚丙烯、高耐環境老化改性聚丙烯、β晶型聚丙烯、車用薄壁改性聚丙烯材料、新型改性聚氯乙烯材料等高性能樹脂材料和改性塑料的需求。
  • 營收高度依賴海外 PDF軟體服務商福昕軟體科創板IPO在即|產業新股
    熊雨前直接持有1848.90萬股股份,無間接持有股份的情況,佔發行前總股本的51.22%,是福昕軟體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除熊雨前外,其餘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超過5%。PDF軟體服務商 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海外福昕軟體的主營業務為在全球範圍內向各行各業的機構及個人提供PDF電子文檔相關的軟體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PDF編輯器與閱讀器產品、開發平臺與工具、企業文檔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基於企業內部伺服器及雲端的PDF相關獨立產品。
  • 泰信電子2019年虧損204.9萬虧損減少 新款產品毛利率較高
    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13,601,112.90元,較期初下滑8.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1,975,278.51元,較期初下滑2,777.92%。據了解,、營業收入:本期較上年同期減少615,736.66元,降幅為28.24%,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集中精力與電視品牌合作,推廣內置廣電機頂盒的電視機,以及進行物聯網電視主機(下一代機頂盒產品)產品的完善,新產品尚未形成銷售規模,原有硬體產品生產銷售減少所致;營業成本:本期較上年同期減少647,123.33元,降幅為46.67%,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產品生產、原材料採購減少所致
  • 國邦醫藥IPO過會:2020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超2019全年 毛利率低於同行
    公司主要從事醫藥及動物保健品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醫藥板塊涵蓋原料藥、關鍵醫藥中間體及製劑,動物保健品板塊涵蓋動保原料藥、動保添加劑及製劑。公司以原料藥業務為核心,向上掌握關鍵醫藥中間體的製造,並以此進一步穩定原料藥供應的品質和數量,向下通過製劑工藝及醫藥流通,將產業鏈延伸至終端藥品消費領域。
  • 「IPO價值觀」寶石晶體成主要利潤來源,天科合達如何提高核心產品...
    天科合達主要產品包括碳化矽晶片、其他碳化矽產品和碳化矽單晶生長爐,其中碳化矽晶片是核心產品。但天科合達碳化矽晶片目前盈利能力不足,寶石晶體是其主要利潤來源,通過此次IPO擴大規模能否提高其碳化矽晶片盈利能力?
  • 物流地產商赴港上市 易商紅木憑什麼IPO融資15億美元?
    觀點地產網十年前,國內的物流地產市場上鮮少有本土企業活躍的身影。普洛斯、安博、嘉民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幾乎佔據整個市場,高峰時普洛斯手握著超三分之二的份額。直到近年來,一些國內民營資本開始在物流地產市場追趕起來,並尋求登錄資本市場。
  • 龍頭股市值超4000億,百貨、地產跨界搶,免稅概念股真有這麼香?
    在2009年上市之初,旅遊服務收入佔比也遠超商品銷售收入。顯然,高毛利的免稅業務更具誘惑力,讓中國中免漸漸剝離旅遊業務,也讓其如今被越吹越高。以2019年為例,中國國旅(中國中免前身)總營收479.66億元,其中免稅商品銷售收入佔到97%,毛利率高達49%;珠海免稅集團在2019年的綜合毛利率也達到了40%。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中免已佔據國內市場份額佔比80-85%,免稅絕對霸主地位明確。
  • 力鼎光電IPO:畸高毛利率背後 有沒有藏著財務造假?
    四倍的產品銷售單價差異背後再接著看細節的銷售數據,力鼎光電的很高的毛利率,主要得益於該公司奇高的產品銷售單價。難道是幾家公司的產品存在本質不同呢?從原材料採購數據來看,力鼎光電和宇瞳光學的核心原材料都包括光學鏡片,兩家公司的採購單價差異並不大。以2018年採購的鏡片成品為例,力鼎光電的採購單價為每件2.19元,而宇瞳光學的玻璃鏡片成品、塑料鏡片成品採購單價分別為每件2.39元,宇瞳光學的採購單價還略高於力鼎光電。
  • 科創板IPO|丹娜生物闖關科創板,IPO之路存毛利率下降等風險
    不斷研發出滿足臨床需求、市場需求的病原微生物體外診斷產品是丹娜生物在行業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並不斷擴大優勢的關鍵因素。對於三類醫療器械註冊,從最初技術開發至取得註冊證上市,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產品開發流程包括研發技術原理研究、原材料研究、反應體系研究、生產工藝研究、產品規模化生產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關係著研發的成敗,研發風險較高。
  • 五礦地產頻頻出售資產 上半年業績跌逾九成毛利率「腰斬」
    12月14日,五礦地產(00230.HK)發布公告稱,擬將旗下的建築公司瑞和上海,轉讓給五礦二十三冶,轉讓價為428.85萬元。完成交割後,瑞和上海不再為五礦地產的附屬公司。  關於轉讓原因,五礦地產在公告中表示,系由於中國內地的行業競爭激烈,加上直接及間接成本上升令毛利率下滑,所以決定將資源投放於以房地產發展為核心的主營業務。
  • 越秀地產林昭遠:軌交模式將走出廣州,毛利率維持25%
    來源: 新京報8月24日,越秀地產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數據並召開業績發布會。據悉,該集團上半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375.6億元,同比上升1.8%,完成全年合同銷售目標802億元的46.8%。股東應佔利潤約19.9億元,同比上升6.7% ;核心淨利潤約19.9億元,同比上升8.5%;上半年每股派息0.051元,同比上升8.5%。在業績會上,越秀地產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林昭遠表示:「有信心完成年初制定的802億元的全年目標,繼續發揮大灣區龍頭地位布局的優勢,同時,加大多元化增儲,利用軌交模式、國企合作模式、配建模式來獲取土地。」
  • 艾錄股份三衝IPO:毛利率下行,子公司虧損引問詢丨IPO稜鏡
    然而,其毛利率受上遊原材料價格影響較大逐步走低,子公司的虧損狀態也引發多次問詢《投資時報》研究員 董琳現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日常消費時除了注重產品的品質外,更多的會被產品的外在包裝所吸引。受小朋友喜歡的妙可藍多奶酪芝士棒,就憑藉其色彩亮麗的產品包裝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
  • 「晶片股」明志科技過會科創板 淨利波動大核心產品毛利率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明志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63億元、4.71億元、5.90億元、2.4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809.07萬元、2835.82萬元、7412.48萬元、5287.38萬元。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雖然明志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較高,但其主要產品射芯機毛利率快速下滑。
  • 【IPO價值觀】傳統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萬祥科技轉型鋰電池業務...
    目前,萬祥科技的核心直接客戶包括新普科技、惠州德賽、寧德新能源、欣旺達等知名鋰離子電池模組製造商,終端應用覆蓋蘋果、惠普、戴爾、華為、微軟、三星、聯想、華碩等主流消費電子品牌商。然而,探尋其業務轉型的背後,近年來,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的升級迭代,行業競爭加劇,加之其熱敏保護件、柔性功能零部件、數電傳控集成組件等傳統業務的毛利率逐年走低,業務轉型也迫在眉睫。
  • 吉大正元IPO:重銷售輕研發,營收增速不及同行
    吉大正元一直從事以密碼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安全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電子認證產品、信息安全服務和安全集成。【企業檔案】吉大正元成立於1999年2月,經過20年的發展,是國家信息安全行業電子認證領域諸多科研課題及產業化項目的主要承擔者之一,主持和參與制定了國家標準9項、密碼行業標準26項。
  • Vesync分配結果有5大怪異:高瓴在豪賭什麼 創升融資是否涉嫌違規
    公司暗盤暴漲66%,今日開盤直接漲超88%,市值117億港元。不過,據新浪港股分析,公司IPO分配結果怪異,恐涉及違規,高瓴豪擲5.4億,公司保薦人有妖。那麼,高估值的Vesync,高瓴到底在豪賭什麼?
  • 江河地產總裁朱銳:專注產品創新才是中小房企的核心競爭力
    江河地產總裁朱銳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江河地產總裁朱銳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相比那些追求規模化的房企,江河地產更傾向保持穩健發展,專注於產品創新。在他看來,企業只有堅持核心競爭力和優勢,才能在未來活得更好。  發揮「小、快、靈」  當市場集中度和飽和度越來越高的時候,市場就會愈加難做,朱銳認為這個現象很正常,對於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作為一家年輕的房企,江河地產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就是沒有包袱,所以這幾年的市場表現一直比較穩健。
  • 致遠裝備IPO:向關聯方拆出巨額資金 毛利率與同行背道而馳
    致遠裝備主要從事車載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車載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和車用貯氣筒,是國內國內重型卡車、工程車等商用車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的生產商。 致遠裝備即將接受首發審核,但《雲創財經》IPO課題組通過公司的招股書發現,公司報告期內與關聯方存在巨額的資金往來,2017年至2020年1-3月,與關聯方長春匯鋒累計資金往來高達12億元。
  • 弘陽地產的「千億」之痛:物業拆分上市,靠高息借錢還債
    這家物業公司背後的大佬,弘陽地產,到底是何方神聖?公開資料顯示,弘陽地產,1996年創立於江蘇南京,前身為香港紅太陽集團,以家居建材起家,後來轉入房地產行業,公司名稱也由「紅太陽」變更為「弘陽」。此前,槓桿地產對弘陽幾乎沒有關注。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官網,感覺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