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崔神駕到》是樂視視頻與育學園聯合出品的國內首檔育兒網綜節目。節目由崔玉濤醫生領銜,明星爸媽做客,圍繞育兒問題,為爸爸媽媽們解決養娃難題。小編每周會將節目視頻整理成文字版育兒筆記,供媽媽們參考。
本期的主要內容有:
寶寶肛裂怎麼辦?
如何正確清理塵蟎?
寶寶老「拿」別人家的東西怎麼辦?
Part1 崔神幫幫忙:
寶寶肛裂怎麼辦?
寶寶肛裂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清理大便時會看到血,這時往往會非常緊張,擔心寶寶是否患了嚴重的腸道疾病,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實,寶寶大便出血,很可能是肛裂造成的,家長只要了解引起寶寶肛裂的原因,對症治療,寶寶很快就會恢復健康。
幸運爸爸:我家寶寶八個半月,最近發現她大便帶血,看起來很像肛裂,該怎么正確地給她護理呢?
簡單來說,肛裂就是肛門被撐破了一個或多個小口,從而造成出血。引起寶寶肛裂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寶寶的肛門皺褶較少,局部比較僵硬,如果大便偏幹,排便用力較大就很可能會撐出裂口;
二是小月齡的寶寶經常腸脹氣,用力排氣時也可能會撐破肛門。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成人的肛門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皺褶,就是在肛門被不斷撐開又收縮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成人的肛門是經過多次撕裂之後才形成現在的皺褶。
了解了引起肛裂的原因之後,我們需要對症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小寶寶腸絞痛,腸道內積氣較多,排氣比較困難,可以使用一些消氣的藥物來緩解;對於大便偏幹的寶寶,則需使大便變軟,而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腸道內要有足夠的細菌,二是要有足夠的纖維素。細菌將纖維素敗解成水和一些短鏈脂肪酸之後,就有利於大便變軟。
在解決了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對肛裂傷口進行護理。家長可以用200-300ml的溫水將一片黃連素片稀釋後,用乾淨的毛巾沾取適量黃連素水熱敷肛門,在敷的過程中,肛門皮膚會將藥水吸收,使其從內至外進行修復。這裡建議家長一天敷一次,一次敷15分鐘,一般連續治療兩周後,傷口就會恢復。
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當寶寶肛裂時不建議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因為肛裂的傷口是立體的,不是表面擦傷,抗生素軟膏只會修復表麵皮膚,而撕裂的肛門內部可能無法得到治療,內部滋生細菌後,就會形成膿腫,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小寶寶肛門皺褶較少,如果排便或排氣太過用力,可能會造成肛裂;如果寶寶存在脹氣或便秘的情況,家長要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再進行肛裂傷口的護理,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Part2 養娃那點事:
如何正確清理塵蟎?
塵蟎長什麼樣子?塵蟎一般都存在於哪些地方?可以用吸塵器清理塵蟎嗎?面對塵蟎,你可能有很多問題要問,下面崔大夫將給你詳細解答關於塵蟎的那些事。
辣媽團成員:我平時非常注意家庭衛生的,每天都會用吸塵器來清潔家裡的各個角落,就怕塵蟎等一些其他的微小生物導致寶寶過敏。
塵蟎大小只有0.1-0.5mm,一般情況下,我們肉眼是很難看到的,但是它們卻可能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很多物品中,如布藝沙發、地毯、掛毯、門墊以及罩在洗衣機、電視、冰箱上的針織片或棉布。
剛剛這位家長說會經常用吸塵器來清潔,這種做法是不推薦的。普通吸塵器是無法將塵蟎100%徹底吸乾淨的,而那些沒有被吸走的塵蟎反而會被揚起來漂浮在空氣中,可能會引起寶寶出現溼疹、鼻炎、哮喘等症狀。
另外,有的家長會問「我用紫外線烤燈烤寶寶的床上用品,可以把塵蟎清除嗎?」實際上並不能,紫外線可以殺滅細菌,但是蟎蟲或一些過敏原的分泌物卻無法消除。
那麼,到底該怎麼清理和預防塵蟎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透氣和乾燥。對於一些小件、易清洗的物品,如床單、被罩、枕套等要經常清洗,並在陽光下曬乾;寶寶的枕頭也要經常更換枕芯,保持清潔和乾燥。但是對於一些大件、不易被徹底曬乾的物品,則需要進行斷舍離,從根本上去除過敏原。
家中最好不要使用地毯、掛毯等物品,易滋生塵蟎;當懷疑或確定家中存在塵蟎時,避免使用普通吸塵器進行清理;保持透氣和乾燥是清理和預防塵蟎最好的方式。
Part3 寶寶在想啥:
寶寶老「拿」別人家的東西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窘境:從朋友家離開時,發現寶寶手裡拿著小夥伴的小熊,讓他放下,卻引來他的無理取鬧。這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明星嘉賓李慧珍:我家寶寶在不到兩歲的時候,帶他到朋友家做客,他非常喜歡朋友家的一個大黃鴨,臨走時一定要拿走。當時雖然我的朋友很大方,完全不在意,但是我卻不允許他這麼做,因為我認為這會讓他養成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家長要知道,寶寶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是他們充滿好奇心的表現,這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一件好事。
當寶寶出現「拿」別人家的東西的情況時,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他們,然後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去明白對方的感受。
比如,寶寶非常喜歡別人家的小熊,你可以跟他說:「我知道你非常喜歡這個小熊,但是這是小明的,你去問問小明能不能借你玩兩天。回家之後,你再告訴他,小明也很想念這個小熊,我們把它還回去吧。」通過這種方式正向地去解決問題,如果寶寶仍舊無法放棄這個玩具時,家長就要考慮適當滿足寶寶的這個需求了。
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切勿因為寶寶的這種行為而對其進行打罵,否則只會導致寶寶從明拿轉化為暗偷,這種從明到暗的行為轉變,可能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甚至會讓你更加難以控制寶寶的行為。
寶寶「拿」別人的東西,是他們充滿好奇心的表現,家長無需過於焦慮;切勿採用打罵的方式制止寶寶的這種行為,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小編說
看完育兒筆記,你還可以——
問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崔玉濤的育學園」,輸入#崔神駕到#+你想問的問題,有機會和節目中的媽媽一樣,得到崔醫生現場解答。
看視頻:打開育學園App,找到「發現」頻道《崔神駕到》專區,更多精彩視頻等著你。每周五12:00準時更新哦!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