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兇猛」的維京人究竟是什麼人,和《權力的遊戲》有關嗎?

2021-01-12 小小小小的火苗

去年六月,幸運的我在世界依然懵懂不知噩夢來臨時,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北歐土地。那裡的生態、生活,都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連幾個小時的時差似乎也在我身上毫無反應,真是一趟愉快的旅程。所以看到這本書時,我不免有點興趣:《維京時代與英格蘭》,因為維京人經常被等同於北歐四國之一丹麥人的稱呼。

所謂「維京時代「,就是8-11世紀斯堪地那維亞人向歐洲其他地區的遷移。而許多中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維京人對於英格蘭的徵服與其他種族人不同,他們頻繁突襲這片土地,不是為了佔有它,而是為了掠奪和毀滅。

維京人真的那麼可怕嗎?本書的作者埃利諾.帕克通過對英語、法語、古諾爾斯語等資料的細緻解讀,展示了英格蘭統治者是如何讓「維京人入侵英格蘭「一事,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去的。

這麼「兇猛「的維京人,究竟是什麼人?

維京人「Viking」一詞,來源於古挪威語中的「víking」。它的含義包括襲擊、探索、海盜,用來描述公元750年到1050年之間的斯堪地那維亞海員。後來指所有英語概念中來自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掠奪者和定居者。

但其實維京人並非完全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他們也並非如人們印象中等同於高大兇猛的「維京海盜「。維京人中間有海盜,但也有商人、農民、航海家。他們包括了挪威、冰島、丹麥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其他地區的居民。當地綿長的海岸線給了他們熟悉水性的本領,也能夠以此為生。而半島人在漫長的徵途上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他們的身材從普通逐漸變為高大威武。

從8世紀末維京人第一次突襲英格蘭北部,維京人與英格蘭的交往直到11世紀末,跨越了三個多世紀。維京人驍勇善戰,他們的頭盔成了自己標誌性的象徵。但史學家們說,那是因為他們對生命缺乏尊重,不懼死亡。

8世紀末,幾艘維京長船襲擊了英格蘭北部海邊的安德爾修道院,修士們被當作牲口一樣屠宰,金銀財物被維京人洗劫一空。

自此,英格蘭就與維京扯上了關係。

入侵,並不僅僅是弱肉強食那麼簡單

遭到入侵,不一定都是入侵者的原因。人們在中世紀的英格蘭如何看待維京人,特別是那些可能認為自己在某種意義上是他們後代的人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儘管眾多作家相信「維京人入侵「這一觀點,但同時一些長久存在的傳說故事,講訴了維京人並不是簡單的掠奪,還有著更加複雜深遠的影響。這在他們的風景、地名、與當地的歷史中都得以體現。

10世紀末,在決策無方的埃塞爾雷德二世統治下的英格蘭,再一次遭到了維京人大軍襲擊,當時,英格蘭和挪威、丹麥的語言是一樣的。一方的無能與另一方的英勇,難怪在一些中世紀作家的觀念中,「丹麥人「有正當的權力統治英格蘭。

從1016年秋到1035年,年輕的丹麥國王克努特一直統治著英格蘭。當時的英格蘭成為北海帝國的一部分,北海帝國的強大達到鼎盛。而克努特同時是英格蘭、丹麥、挪威和瑞典部分地區的國王,甚至還統治者蘇格蘭、愛爾蘭。

克努特用英語頒布法律,給人民寫信,他也贏得了英格蘭教會的支持,並且以基督教國王的面貌示人。他成功結束了雙方的所有敵意,成為修道院與詩歌慷慨的贊助人。

教堂,無疑是統治者最好的「變身「之所。作為異教徒的丹麥人通過對宗教急切的皈依,成為了仁慈的國王。

奧斯本的《傳記》塑造了克努特作為皈依力量的最高典範,傳說中浸在鮮血中的木漿也會開出花。克努特作為一個模範人物,隨時準備接受英格蘭教士的指導,並為他丹麥祖先的行為贖罪。

種種流傳下來的文字與神話故事表明了這一點:即使是暴力入侵也可能帶來正義的統治,新近紮根於異國的統治者如果與他們所徵服的人民保持一致,可能會發展壯大。

所以,我發現,聰明的統治者總是巧妙地抓住了這幾點:

1. 支持當地最有根基的信仰、風俗;

2. 控制文字輿論,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媒體;

3. 讓人民的日子好過

與《君主論》的一些觀點一致,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那麼無論統治者之前是如何取得政權的,他的民意一定會迅速加強。古今莫非如此。

有趣的傳說

縱觀全書,作者分別針對維京人與英格蘭其間流行最廣的幾個重要故事,從各種史料、文獻、歷史遺蹟中不斷探求尋找,翔實介紹了相關說法的具體依據、傳聞、疑問,以及猜想,又配以豐富的圖片、照片。如果是對世界歷史有興趣的讀者,那無疑可以一書在手,全局無憂了。

最後跟大家分享個有趣的傳說:

據說,丹麥人有一面奇特的旗幟,用最簡單的白色綢緞,上面沒有代表圖案,但在打仗時,人們總能在上面看到一隻渡鷗,似乎是刺繡上去一樣。在主人勝利時,它張開嘴拍打翅膀,在主人被打敗時,它便垂頭喪氣。而歡快的渡鷗,也更加給丹麥人增加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有大量史料的解說,穿插故事與神話,給讀者全面的自行理解分析空間。這是我對《維京時代與英格蘭》的觀感,期待疫情儘快過去,我可以再次踏上北歐這塊神奇的土地。

相關焦點

  • 權力遊戲七大家族中誰才是維京人?
    維京人崇拜神,各類神出現的「北歐神話」裡有「諸神的黃昏」。諸神的黃昏這一天裡,整個世界要毀滅了,毀滅之前預兆是人類將面臨不曾遇過的嚴冬。是不是很像《權力的遊戲》中各種跡象顯示Winter is Coming凜冬將至!
  • 維京人=牛角頭盔?《英靈殿》告訴你什麼是真·維京人
    「維京人」這個形象,在影視作品以及遊戲中被濫用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日本的「武士」、「忍者」一類相提並論,在無數次加工下,已經完完全全成為僅存於幻想中的角色設定。因此我很擔心育碧在本次《刺客信條:英靈殿》中,也會為玩家帶來一個從眾且尷尬的滑稽存在。然而進入遊戲後,我就徹底打消了這個顧慮。
  • 初探北歐維京人——維京人的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是怎樣形成的?
    有趣的是,當時那些遭到維京人劫掠的歐洲人並沒有用「維京人」來稱呼這些海盜,用「維京人」這個集合名詞來稱呼那一時期的北歐人,甚至採用「維京時代」一詞,還只是這個詞語的現代用法。因為在古代,儘管這個詞在斯堪迪納維亞半島地區,甚至整個北方日耳曼地區已經出現,但即使在海盜活動最活躍的時候,不論東羅馬帝國和法蘭克帝國的編年史,還是在凱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年表中,都沒有用「維京人」這個詞來稱呼這些來自北方的海盜的。不列顛地區也許是最早用「維京」這個詞來稱呼海盜時代的。但這個詞的原始含義究竟是什麼,當時人還不清楚。
  • 親人會死,我們自己也會死:維京文化對《權力的遊戲》的影響
    英國作家埃德·韋斯特發掘了《冰與火之歌》背後的真實歷史,寫成《歐羅巴的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背後的歷史》一書,澎湃新聞經授權摘發部分內容,限于格式,注釋有所省略。戰爭才是鐵民的正當職業,淹神造人,便是要他們奸淫擄掠,用鮮血、烈焰和歡歌開創新天新地,並用之鏤刻名姓。
  • 開發者與歷史學家眼中的《刺客信條:英靈殿》和維京時代
    在資料中看到的維京人通常都穿著大衣,披著皮毛,站在色彩昏暗的風景之中,但當我們到訪實地後才發現他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中,並且創造出了許多美麗的事物。遊戲的視覺效果和製作方向就是從這裡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不同顏色的樹木和不可思議的體驗給團隊成員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使我們得以打破對維京人的刻板印象。
  • 10款好玩的維京遊戲讓你爽個夠!
    遊戲巧妙地利用神話和傳說角色構築了引人入勝的故事,而且大力探索了不太常見的北歐異教,奧丁和雷神反而不是主角。該遊戲的玩法和劇情也精巧地反映了維京時代的各種現象,與《刺客英靈殿》相比,《戰神4》的奇幻色彩更濃重一些。
  • 刺客信條英靈殿和信仰北歐神話的維京人
    是神話三部曲中最好的。其中刻畫的許多人物雖不能說是全部都有血有肉,但也是性格鮮明。主角艾沃爾還算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維京人形象。遊戲所還原的維京人,以及維京文化和歷史還是蠻真實的。然後下面我來通過這個作品來簡單聊一聊維京人和他們的文化和神話。我最初了解到維京人也是通過遊戲,是騎馬與砍殺維京徵服這個作品,當時我還在上初中。當時維京人給我的印象就是很刻板的野蠻狂暴,喜歡劫掠燒殺。
  • 是時候揭開維京人傳奇的「浪漫」外皮了
    像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和上世紀 60 年代漫威的《雷神託爾》都是受其影響而誕生。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近十年來隨著各種新興娛樂文化產物的助力,維京人的形象又再次活躍起來。成為許多電影或是遊戲中十分常見的群體,或是提供了某些元素作為創作靈感。  但既然是被運用於流行文化的東西,為了迎合大眾需求,難免會逐漸陷入到某種刻板印象當中。
  • 維京人都是劍盾長矛加巨斧?普通維京海盜:一把手斧加短劍足夠
    《英靈殿》將維京人和他們的敵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武器分成了相對科學的單手、雙手和遠程三類,並儘可能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大多數武器(甚至包括不少冷門武器),但遊戲畢竟不能完全還原歷史。那麼,維京海盜們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的作戰體系和武器使用方式又究竟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事兒。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演員中有人做過木匠還有人是前籃球運動...
    可能有不少《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劇迷都知道,阿多的扮演者克裡斯蒂安·奈恩是一名DJ,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人才濟濟的《權力的遊戲》劇組中,還有很多角色在當演員之前有著各種各樣職業。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2007年他在冰島完成拍攝一部維京人題材的影視作品之後,他竟然留在了當地,並再次做起了木匠……雪伊(西貝爾·凱基莉飾)關於西貝爾·凱基莉,可能有不少朋友都知道,她在演出正常影視作品之前,是靠色情電影起家的。2001~2002年間她化名Dilala拍了十多部不可描述的影視作品。
  • 國外展覽分享丨維京傳奇-超越傳奇,揭秘維京人的海上徵程
    《維京傳奇-超越傳奇》是加拿大皇家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一次展覽,展覽通過最新的考古發現揭示關於維京人的新發現。該展覽的目的是超越維京人的傳說,展示數百年來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航行的旅行者的真實故事,遊客將獲得有關維京文化,宗教,社會和國家形成的全新、真實的見解。維京人從公元800年到1050年起航,穿越了未知的邊界,進行探索,交易,獲得收入,掠奪並徵服了新土地。
  • 《刺客信條 英靈殿》採訪:維京人的生活與神話同樣精彩
    而選擇了維京紀元也是因為他們對英國以及歐洲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維京人其實相當聰明,他們了解擒賊先擒王這個道理,這一點上和刺客的概念很符合。——潛行刺殺是刺客信條以往最核心的遊戲體驗之一,但是RPG化後數值的膨脹使得袖劍無法做到一擊致命,而且正面硬剛的玩法也越來越多。那麼如何維持「刺客」這個核心概念呢?
  • 維京人(Viking):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多麼的可怕
    強悍的維京人曾經讓整個歐洲大陸為之畏懼,為之膽寒。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vikingr」是在海灣中的人,維京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很奇怪的是,如今瑞典人卻十分自豪地說:「我們就是維京人的後代。」維京人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
  • 權力的遊戲戰勝夜王的關鍵是什麼 權力的遊戲還有第九季嗎
    美劇《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最終季,因為片方的「防劇透」工作做得太好了,所以沒有人知道大結局是什麼,甚至連原著作者都不知道,不過網友們還是從蛛絲馬跡中扒出了很多相關信息,來看看!  權力的遊戲戰勝夜王的關鍵是什麼  關於《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大結局是什麼,從預告中是可以找到一些線索的,比如二丫是戰勝夜王的關鍵,瑟曦為了爭奪權力依舊站在龍母和雪諾的對立面。
  •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解讀極光之下的維京海盜
    然而歷史總是辯證的,維京真的就如人所言異常殘暴嗎?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所知道的是,維京人並不只是海盜,他們還有多重的身份,比如農民、商人、殖民者、航海家和某些大陸的最早發現者。  《刺客信條:英靈殿》就描述了這群人的生活。  下文可能含有些許劇透,介意的讀者請謹慎閱讀。
  • 《馴龍高手2》中提到的維京人,具體是什麼人?·都市快報
    記者綜合整理:《馴龍高手2》中的主角們就是維京人,他們居住在一個島上,馴養龍,驍勇善戰。現實中,維京人英語為Viking,泛指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英語中,Viking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之後便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
  • 《刺客信條英靈殿》史話:英國竟是被維京人打出來的?
    託小說電影以及遊戲的福,提到維京人,人們腦海中的形象往往鮮活生動——手持戰斧的狂戰士,輕靈迅猛的北歐戰船,標誌性的牛角頭盔,殘暴的殺戮與劫掠……這之中最顯而易見的謬誤當然是牛角盔,維京人從來不曾佩戴過它,連祭祀的時候也沒有,直到維京人消失幾百年後的18世紀,才在詩人、畫家們的奇思妙想中逐漸賦予了維京人,隨著《飛翔的女武神》《指環》等歌劇的誕生,維京人戴牛角盔這事也變得和關羽拿青龍偃月刀一樣不容置疑了
  • 北歐金屬之歌:《維京傳奇》中激昂澎湃的多彩樂章
    從《指環王》到《權力的遊戲》再到《雷神》等,徹底顛覆了以前我們印象中「維京人是一群海盜」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彩的英雄事跡及充滿魔幻神奇色彩的北歐傳說。他們擅長航海,有著高超的造船技術,無論是靈活的戰船還是大型運輸船,在當時均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
  • Vikings 維京傳奇
    其中一部分維京人乘坐當時極為先進的新型「無畏艦」跨越大西洋抵達不列顛群島,對沿海地區進行劫掠——特別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修道院。還有一部分維京人則把觸手伸到了歐洲大陸的腹地,甚至當代俄羅斯的一部分地區、冰島、格陵蘭島和紐芬蘭島。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他們因為自己的行為被標上了各種稱號:海盜、劫掠者、商人、移民。
  • 《維京:王者之戰》 升級版「權利的遊戲」上映!
    目前,《維京:王者之戰》已定檔將於12月1日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弗拉基米爾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徵戰最終建立偉大帝國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