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2021-02-19 直新聞

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驚蟄。

 

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有意思的是,2009年「打小人」習俗登上美國《時代雜誌》,成為「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認為其是安慰心靈的最好事物之一。

 

「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比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便是「打小人」的熱門聖地。

 

每逢驚蟄,都有不少人前往到這裡進行「打小人」活動,有一些擺檔的專業「打手」,專門幫助市民「打小人」,並收取一定費用。

 

追溯傳統,所謂驚蟄,指的是冬眠蟄伏的蛇蟲鼠蟻因雷鳴驚醒,之後就有可能破壞農作物。所以依農俗,驚蟄這一天,要驅除害物;驚蟄春雷乍動,不少農民會在這天拜祭雷神,不僅祝禱害蟲遠離,也同時帶上了求平安、遠邪佞的訴求。天長日久,「害物」就不止是蛇蟲鼠蟻,還泛指「小人」。

 

驚蟄日,「打小人」。今年驚蟄,香港雖然沒有春雷乍響,但按照習俗,到銅鑼灣鵝頸橋底,請一位「專業人士」,用鞋子照樣也能給你cosplay一個雷神之錘。

 

小人蟄伏如蟲,合該露頭便打。

驚蟄這天,鵝頸橋來了一群「自助打小人」的香港市民。

大約20多名市民,將7個亂港分子的照片放在地上,進行「打小人」儀式。七個人的照片包括黎智英、李卓人、梁家傑、毛孟靜、郭家麒、楊嶽橋和陳淑莊。市民用鞋逐張擊打照片,痛斥他們是賣國賊和漢奸,期間有市民高呼「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成世冇出頭」,其後將該批照片放進化寶盆內焚燒。

不知為何,李卓人竟有兩張照片

有集會市民表示,要專打「人人得而誅之嘅亂港分子」(人人得而誅之的亂港分子),又批評黎等人「叫啲小朋友去放火破壞」(叫年輕人去放火破壞),搞到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香港畀佢哋玩完啦」(香港被他們玩完了),寄望驅除小人可有助香港重回正軌。

 

據《直新聞》了解,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價格已經多年未漲:打一個小人,50港幣。按照這個單價而言,打七個亂港分子,應該需要350港幣。不過從現場的狀況來看,這麼解氣的工作,香港市民估計都搶著自己幹了,恐怕輪不到「專業人士」出來賺錢。

 

習俗的歸習俗。

 

但香港市民的心願顯而易見:小人莫作祟,別再搞亂香港!

作祟的,少不了這一位。

周庭(右)和黃之鋒(左)被控在6月21日涉「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另黃之鋒再被控「組織未經批准集結」。

亂港分子頭目黃之鋒由於去年6月21日參與包圍香港警察總部,被控煽惑、組織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共3罪。他獲准保釋但不可離港。今年1月,黃之鋒申請更改保釋條件,以「赴英演講和推介其新書」,但遭香港高院法官拒絕。3月5日,香港高院法官頒下判詞解釋理據。

 

法官在判詞指,根據合約,黃新書的宣傳工作「可能(may)到英國」,用字是「可能(may)」而不是「將會(shall)」。此外,法官更指出,該合約是去年10月籤署,當時黃在港已獲保釋,但不可離港。法官指他籤約時,不可能預計其外遊限制會被撤銷。若黃因此有被控違約的風險,也是他自招。

 

話說得嚴謹,直白點說就是:第一人家沒非要你去,別自作多情;第二你籤約的時候去不去得了心裡沒個數嗎?去不了被罵活該。

 

《直新聞》有一說一,黃之鋒這麼一個連「廁所」二字都能寫成「次所」的主兒,居然要去英國演講來「推介新書」,這是否是給英倫紳士們跌份兒不敢說,但從中華文化上,絕對是有辱斯文。

 

而他此去,什麼演講,什麼推介,想來也不過就是幌子,和反華勢力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才是目的;另一方面,若是不斷要求更改保釋條件得逞,看似一切「循例而行」,實則一直在藐視法治,若是香港高院的法官同意了他的申請,毫無疑問就是屈服於亂港勢力,讓法治「跪低」。

 

不得不說,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裡,香港法治受到的侮辱和損害,已經夠多了。現在的情況,雖然是理所應當之事,但也不由令人心下稍寬。

 

「小人」合該被打,難怪一鞋底抽過去的時候,人們會大喊一聲:

 

痛快!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3月4日宣布,撤銷要求本地免費電視必須播放港臺(香港電臺)節目的指示。港臺表示,由3月5日起,節目將不會在無線電視翡翠臺播放,觀眾可在港臺電視 31 及 32 繼續收看節目。

 

此前,根據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的相關牌照條件,香港通訊局可指示持牌機構播放由政府提供的電視節目及其他關乎公眾利益的資訊,而之前無線及香港電視娛樂須按照通訊局發出的指示,每周在其綜合中文頻道分別播放3.5小時及2.5小時港臺節目。

 

事實上,目前港臺已擁有自己的數碼及模擬電視頻道多年,覆蓋率不低於無線電視,若繼續規定播放港臺節目是不合時宜,既重複也減少觀眾選擇;而港臺對免除有關要求也不持異議。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拿著這件事情大做文章。

便是此人,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他叫囂「對於政府不斷連番打壓港臺,香港人不能視而不見」,並威脅政府解釋及重新考慮有關決定。

 

說實在的,《直新聞》實在不理解鄺先生的邏輯:香港政府只是根據牌照規例,停掉了港臺的節目在其他電視臺的播放,這與「打壓」有什麼關係?你自去看港臺節目便是,與「香港人不能視而不見」又有什麼關係?

 

講真,倒是其他電視臺的記者受到了打壓。在以鄺俊宇為代表的煽暴派政棍們的鼓動下,過去半年多,不斷有黑衣暴徒在沿街打砸放火的同時,破壞採訪車、搶奪攝像機、毆打記者、扣押記憶卡……

 

若這樣的行為都不算打壓,什麼算打壓?

若這樣的行為香港人都可以視而不見,什麼不能視而不見?

 

看來煽動暴力久了,人真的會喪失邏輯能力的。

如需轉載, 請在後臺回復「授權」。

相關焦點

  • 今天驚蟄,聽說大家都去香港鵝頸橋打小人
    如果你回答全是,那你可能需要打小人了。有人要問,什麼是打小人呢?又應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去到哪裡打最好呢?別急,且聽才子慢慢道來。首先我們翻開今天的日曆,你會發現今天不僅是是學雷鋒日,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是的,今天的故事就得從驚蟄說起。驚蟄,古稱「啟蟄」。
  • 2018年驚蟄節氣怎樣打小人?
    如何打小人?  驚蟄日拜白虎應用肥肥膩膩的豬肉、鴨蛋。首先堆塞虎像的血盆大口之中,將它餵飽,使其不得害人。  4、若家中房子有院子、則可在家東北角落、放置一塊石頭(約10~20公分)上用紅油漆寫上「土地神虎爺坐鎮在此」、擺在房子最東北角地上,驚蟄當天按上述所寫之方式上供物品(用紙盤裝盛、放在地上之石頭面前),能做最宜,有助財運開運:三個小時後收供物布施(給流浪漢6蟲鳥食之)。  5、此石頭即放此處,在每年驚蟄日、農曆二月初二及十二月十六日,再依上述方法供養即可。
  • 驚蟄的民間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每年驚蟄這天,在廣東和香港,民間習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
  • 在香港打小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宮鬥劇看多了,你是不是總覺得打小人是不吉利、忌諱又惡毒的事情呢?其實啊,這打小人在香港是一門很紅火的生意好伐,就像燒香拜佛一樣,平時運氣不佳、心情不好都是可以去打個小人改改運的!今天就跟圈妹一起來看看這小人究竟是怎麼打的吧!
  • 香港系列專題二 銅鑼灣打小人
    有人會問,什麼是打小人呢?又應該怎麼打才對呢?別急,你不妨翻開農曆,便會發現在如今的春分到來之前,剛剛過去的是一個名叫「驚蟄」的節氣。而今天的故事,就得從驚蟄說起。驚蟄,古稱「啟蟄」。所謂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不飲不食的狀態,因此驚蟄便是上天以打雷驚醒冬眠動物的日子。
  • 靈異傳說:香港習俗之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打小人的時間各地廟宇不一,最為盛行的日子是「驚蟄」,其它時間則有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或曆書所記之「除日」。
  • 「女鬼」復仇,驚蟄打小人,李碧華鬼魅系列改編,電影比原著精彩
    驚蟄打小人,一項由來已久的香港傳統習俗。驚蟄節氣之日,也叫白虎日,驚雷四起,萬物逢春,蛇蟲鼠蟻妖魔鬼怪都甦醒了,所以小人多作怪,在驚蟄當日,會出現很多老太太,手持鞋底板,在灣仔鵝頸橋下聚集打小人。「怪事」 電影開始於老戲骨邵音音飾演的朱婆婆,她平時以撿破爛為生,驚蟄這日便會出來擺攤,打一次小人少則50元,多則可以賺300元。
  • 香港的神秘習俗"打小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感覺諸事不順,小人纏身?找個「職業打手」,幫您擊退小人吧!她們沒有發達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鬥,卻能把象徵「黴運」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說的就是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打小人。如果覺得生活中有諸多不順,或者懷疑有小人作祟,都會在驚蜇那天「打小人」,可以自己打,也可以請職業神婆代打,目的都是驅趕小人,迎來貴人。全年都可以「打小人」,但在驚蟄時候最受推崇,因為按民間說法,驚蟄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小人"也開始活動。這樣傳統的習俗流傳至今,以打小人的方式,讓身邊的小人不要靠近傷害自己。
  • 揭秘:去香港「打小人」是種什麼體驗?
    感覺諸事不順,小人纏身?找個「職業打手」,幫您擊退小人吧!她們沒有發達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鬥,卻能把象徵「黴運」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說的就是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打小人。這還可以看作是一種釋懷及轉運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負責的,她們打小人時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
  • 在香港如何打小人 ▌原來他們最恨同事、上司、二奶……
    灣仔鵝頸橋打小人是香港傳統風俗,剛過去的周末,更是打小人的最佳日子。每年農曆節氣「驚蟄」到灣仔鵝頸橋打小人,是部份港人傳統,打小人的隊伍大排長龍,多名警員到場維持秩序。有檔主表示客量是平日的10倍,市民普遍是打四方小人,望身體健康及遠離小人。
  • 去香港打小人
    農曆驚蟄,去「打小人」。 這是香港一絕。在香港工作期間,參加過一次「打小人」活動。
  • 讀城 鵝頸橋下「打小人「,在香港原來這樣對付小三?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珠三角民間的巫術,始於盛唐,將可恨之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拍打抽擊,最後徹底焚燒,意在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據說「驚蟄」時打小人的效果最好,這一天冬眠的動物睡醒,兇神之一的白虎開始覓食,小人也在驚蟄出口傷人,為求平安,驚蟄日要祭白虎、打小人,以求小人遠離自己。
  • 打你小人!
    因為按照她們的說法,雖然一年四季都能「打小人」,但驚蟄這天是「正日子」,小人更容易受到暴擊。這裡面,還衍生出南北方的差異。按農曆計,驚蟄那日,萬物甦醒,南方尤其是福建廣州,驚蟄後毒蛇猛蟲會紛紛出洞,一不小心就會被咬。而在北方民間傳說中,驚蟄這天開始出來覓食的,是白虎。白虎是殺伐之神,金氣猛烈,它是爭鬥,是口舌,是是非,甚至是血光之災。
  • 今日,驚蟄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遠樹含煙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 迎來驚蟄節氣
  •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打小人」這種巫術依舊流行?
    ▲香港鬼片《迷離夜》劇照再說說「驚蟄」和「白虎」。鵝頸橋「打小人」的生意,總是春季最好,特別是驚蟄時神婆們尤為繁忙,收錢都收不過來。因為按照她們的說法,雖然一年四季都能「打小人」,但驚蟄這天是「正日子」,小人更容易受到暴擊。這裡面,還衍生出南北方的差異。
  • 銅鑼灣鵝頸橋下打小人,婆婆打了才知道問題大了!
    她們沒有發達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鬥,卻能把象徵「黴運」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說的就是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打小人。這還可以看作是一種釋懷及轉運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負責的,她們打小人時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走!」。
  • 李碧華鬼魅系列從不令人失望,特別是女鬼打小人這段故事
    驚蟄打小人,一項由來已久的香港傳統習俗。驚蟄節氣之日,也叫白虎日,驚雷四起,萬物逢春,蛇蟲鼠蟻妖魔鬼怪都甦醒了,所以小人多作怪,在驚蟄當日,會出現很多老太太,手持鞋底板,在灣仔鵝頸橋下聚集打小人。這時,一個臉色蒼白,面容陰森,披頭散髮,只穿一隻布鞋的女生出現了,她要求打小人,對象是不知名字的三男一女,她不要老太太幫忙打,要自己打,打著打著,出現了一連串怪事……這個故事,便是李碧華鬼魅電影《迷離夜》中的《驚蟄》,改編自其同名小說。
  • 打小人口訣表(完整版)你見過未?趕緊收藏
    香港電視劇裡,經常看到阿婆拿著鞋子拍打紙公仔,口裡還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訂透……」
  • 24節氣專欄-驚蟄
    02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驚蟄時節,薔薇科的植物如蘋果花、桃花、櫻花等紛紛盛開,給春天帶來鮮豔與明亮的色彩。二候: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就是黃鸝鳥,黃鸝最早感陽春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
  • 香港打小人,居然也會被反噬…
    每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