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黨內分裂導致希拉蕊漁翁得利——
據新華社電 觀察人士注意到,過去一周來,美國共和黨主流派開始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現實:川普很可能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美國《華盛頓郵報》28日評論,儘管不情願,但是共和黨大佬、捐款人和活躍分子更不願意看到黨內混戰削弱本黨實力,以致在大選階段輸給民主黨。
因此,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主流派人士呼籲內部「停火」,全力迎戰很可能摘取民主黨提名的希拉蕊·柯林頓。
厭倦黨內長期混戰
自川普26日橫掃東北部5州的預選後,他贏得的共和黨代表席位數以及名流政要的背書不斷飆升。按照《華盛頓郵報》的說法,這一結果打破了共和黨主流派人士的預期底線,令越來越多人開始「說服」自己接受川普為候選人。
現階段,全美各地的共和黨主流派內部瀰漫著一種情緒:對黨內混戰感到厭倦,擔心這會導致大選階段輸給民主黨,尤其希望不要出現特德·克魯茲、約翰·卡西奇與川普在7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纏鬥的情形。
多名共和黨人說,眼下民主黨競選人希拉蕊優勢明顯,多半能拿下民主黨提名;而共和黨內仍然是「三人混戰」局面,恐怕會削弱後續籌款能力,不利於迎戰民主黨。
在新罕布夏州共和黨策略分析師邁克·丹尼希看來,「大多數共和黨人希望混戰局面儘快結束……人們已感到厭倦。人們盼望快點搞定此事,結束內鬥,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進入大選階段」。
呼籲向川普靠攏
川普28日獲得兩名資深共和黨議員的背書,分別是國會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比爾·舒斯特、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傑夫·米勒。舒斯特在一份聲明裡說:「現在是時候讓全黨團結在唐納·川普身後,集中時間和精力擊敗希拉蕊·柯林頓。」
佛羅裡達州州長裡克·斯科特27日呼籲共和黨內結束「阻擊川普」運動,「川普將會成為我們的提名人……共和黨領袖沒有選擇他,但是全美的共和黨選民選擇了他」。
佛羅裡達州共和黨說客布賴恩·巴拉德透露,該州已有多名捐款人準備為川普提供競選資金支持,「我接觸的這些人都在快速向川普靠攏」。
按照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裡奇的說法,「川普已經成為一個事實,而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請告訴我,你們要怎麼樣阻擊他?他可是寫了《交易的藝術》一書的人,莫非他還不懂得如何與尚未拿定主意的黨代表達成政治交易嗎?」
明尼蘇達州前州長蒂姆·波倫蒂表示,共和黨主流派「正在意識到,他(川普)很可能將獲得黨內提名」。波倫蒂先前支持馬爾科·魯比奧競選總統,直到魯比奧上月黯然退選。
科羅拉多州前共和黨領袖迪克·沃德姆斯呼籲黨內團結,因為「我們需要一名候選人」。
克魯茲仍想最後一搏
另外兩名共和黨競選人克魯茲和卡西奇仍未放棄。克魯茲眼下把希望寄托在7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由於共和黨預選並非直接產生總統候選人,只要川普無法拿到1237個黨代表席位,那麼他所贏得的這些黨代表只有在第一輪投票中按照規定必須投給川普,而在隨後幾輪投票中將可投給克魯茲或其他人。
克魯茲還出人意料地在競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於27日提前宣布惠普公司前執行長卡莉·菲奧裡納為競選搭檔。菲奧裡納現年61歲,1999年至2005年任惠普公司執行長,一度參加2016年總統選舉,但今年2月宣布退出,一個月後宣布支持克魯茲競選。
然而,在與川普之間戰績懸殊的情況下,克魯茲宣布副總統競選人人選,被不少政治分析師評價為「絕望反擊之舉」。
在以往美國總統選舉中,兩黨競選人往往要在鎖定黨內提名後,才會宣布與之搭檔的副總統競選人。克魯茲承認,在當前時機宣布副總統競選人「不太尋常」,但解釋說2016年總統選舉進展至今早就不能用「尋常」一詞來形容。
連結
川普首秀外交政策 「美國第一」引爭議
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川普27日在華盛頓發表他的首場外交政策演講,呼應其競選口號「讓美國重新強大」,提出以「美國第一」為主旨基調的外交政策構想。
圍繞「美國第一」,川普抨擊民主黨總統歐巴馬的外交政策是「徹底的災難」,批評伊朗核協議是不願離開談判桌的產物。他提出緩和美俄關係,利用經濟槓桿影響他國事務,重塑美國軍事力量,研發訂購最先進裝備,並讓美國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乃至自己保護自己。
川普說:「我的外交政策將總是把美國人民和美國安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第一』將是我領導的政府主要和壓倒一切的基調。」
從美國多家媒體的報導來看,川普演講主要著眼於大選較量和抨擊競爭對手,很多主張脫離了數十年來美國的主流外交思想,具有濃厚的孤立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
川普話音剛落,「美國第一」的提法就首先遭到質疑。威廉士學院教授蘇珊·鄧恩在網上發文說,在美國歷史上,「美國第一」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口號」。當年孤立主義者和反猶太組織打著這個旗號,要求美國對希特勒採取綏靖政策。如今被川普再度啟用,「引來醜陋的歷史回聲」。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當天在為希拉蕊助選時批評說:「他(川普)可能從不讀歷史或者不懂這個,他顯然不知道那些主張『美國第一』的人,實際上是在說,納粹沒有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