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歷史電視劇《走向共和》

2021-02-21 小令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電視劇《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拍攝於2003年,拍攝完成後就在央視播出,但只在央視播出了幾集就被禁播了,原因眾說紛紜。直到2015年這部電視劇才在網絡上能看到。我是17年看到這部電視劇,看完之後我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晚清政府,慈禧居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向英、美、法、德、意、日、俄等11國同時宣戰的人,康有為戊戌變法目的動機絕對不純,袁世凱並不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孫中山先生真的是一個世紀偉人……

劇情介紹:

《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該劇於2003年4月12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首播。

           ——摘抄百度百科

推薦理由,這三個就夠了:

1)慈禧宣戰。

朕今日莊嚴宣誓,向英吉利國,開戰!向法蘭西國,開戰!向美利堅國,開戰!向德意志國,開戰!向俄羅斯國,開戰!向義大利國,開戰!向奧地利國,開戰!向日本國,開戰!欽此。 

2)袁世凱的領導才能。

人民?我從來沒有見過什麼人民。我只見過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袁世凱

3)孫中山先生演講。

 共和是普天之下民眾的選擇,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孫文相信,我們這個中華民族啊它一定會實現共和的,我堅信這一點!


掃描二維碼,關注小令電影。

註:閱讀原文可在線觀看《走向共和》。

相關焦點

  •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有哪些歷史錯誤?
    《走向共和》,是2003年5—6月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熱播的一部長達59集的電視連續劇。由於在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的黃金時間播放,加上播放前、播放中的強力推薦,聲稱它是歷史正劇,在SARS流行的時候,吸引了大批觀眾,獲得了創紀錄的收視率。
  • 走向共和:一部無懈可擊的歷史大劇
    二、《走向共和》高度還原歷史事件歷史劇《走向共和》所涉及到的歷史時段,大約是從1894年到1917年,僅僅24年的時間,然而卻涵蓋了這個歷史時段內的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 袁世凱稱帝這是整個電視劇囊括的歷史片段。然而《走向共和》劇中大部分的情節,幾乎完全符合歷史真實。
  • 《走向共和》:電視劇中的《霸王別姬》
    這就是——《走向共和》 它是許多人心中最偉大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豆瓣評分逆天9.6!常年佔據國產電視劇NO.1。在它面前,《紅樓夢》都要往後挪一挪。這部劇的故事,始於慈禧太后興造頤和園,終於孫中山建立民國。其中經歷了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橫跨中國近三十年的歷史,堪稱史詩級作品。
  • 電視劇《走向共和》評析
    《走向共和》在豆瓣上打了9.7的超高分,平心而論,如果只論人物塑造,這個分數並不為過。這部劇和清末電影/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對慈禧、孫文、袁世凱等幾個人物的塑造,脫離了臉譜化。在劇中我們能看到常被貶低為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在自己的統治不被危害時,對洋務、對新政也有開明的一面。
  • 歷史上的今天 | 從帝制走向共和
    歷史上的今天 | 從帝制走向共和 2020-10-11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電視劇《走向共和》的一些細節
    走向共和之一。與蒼穹之昴相比,走向共和的歷史背景也設定在清末戊戌變法前後,但不再是清宮戲視角,敘事更宏大,跨度更長。反正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各色人物都悉數登場,還原度也很高。談到最後,李鴻章在爭取減少賠款,但日方回絕了……甲午戰敗早已註定,就算李鴻章不去籤約,朝庭也會派張鴻章、王鴻章去籤……怪不得李鴻章說,這世上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籤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罵名……走向共和之三。北洋水師缺軍費,李鴻章派盛宣懷向各國銀行借錢,向哪國借,就從哪國買軍火。盛宣懷主張向兩家借,李中堂則只向一家借。
  • 推薦:電視劇《走向共和》值得一看,臺詞經典.
    《走向共和》在當年引起的爭議直達中央高層。
  • 電視劇《走向共和》孫中山最後的震撼演講
    向各位推薦一部曾經央視播放過的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走向共和》,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30年間的中國近代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庚子後新政、辛亥革命、張勳復闢等史事。
  • 《走向共和》:一部真正走向神壇的歷史劇
    即使是最近炒的很火熱的《大明風華》,在筆者這個資深歷史影視觀看者看來,也不足以與當年那些歷史劇相提並論,也許是明代離當代中國太近的緣故,筆者觀看時已經找不到歷史的那種厚重感與滄桑感,看到的是唯美的畫風瀰漫著彩色虛假的場景,令筆者不堪足觀。對於《大明風華》筆者並沒有看多少集,也不好過多評論。今天,筆者只是想回憶一部很老很老的電視劇歷史題材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走向共和》為什麼被禁?
    今天給大家來說說《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鴻章了,看完劇,讓我最崇拜的就是李鴻章李中堂。歷史人物李鴻章本尊《走向共和》中李鴻章劇照記得在學校的歷史課本上,關於李鴻章的歷史介紹並不多,以致於對李鴻章的印象只停留在他創立了北洋水師和籤了《馬關條約》《辛丑和約》被安上賣國賊的歷史罪名。
  • 看電視劇《走向共和》觀後感 1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拍的真的是不錯,不過現在各大平臺只能找到刪減版的,這也是沒辦法,我國廣電就是這種樣子。不想別的大國都能拍總統之類的。這種片子能過審已經很不錯了,畢竟比較敏感。 現在我看到了22集,康有為戊戌變法的開始與落敗。感覺裡面最讓人生氣的就是慈禧太后。
  • 《走向共和》走向共和
    在這部電視劇裡,慈禧太后、李鴻章、康有為,甚至袁世凱的形象以及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的描述都與我們從官方的教科書和學術書籍或刊物中得來的印象相差極大。但如果要說歷史的真實,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部電視劇。
  • 《走向共和》打疼了誰的臉?
    排名第一的中國電視劇是什麼?從《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長於「宏大敘事」的導演張黎完成了自己的風格化表達,並一再展示出在群像塑造上的深厚功力,借那些亦正亦邪、難以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的主角們對歷史的發問,帶觀眾陷入思考。
  • 《走向共和》臺前幕後再回首:老戲骨孤獨逝去,歷史劇走向何方
    兩年後,他們又聚到了一塊兒,用4年時間打造了一部至今仍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的電視劇。 這就是評分9.7的國產第一歷史劇《走向共和》。 1 前傳 《雍正王朝》大獲成功後,它的製片人劉文武辭去了海南出版社的工作,來到北京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計劃再做一部在內涵和思想上都超過《雍正王朝》的電視劇。
  • 走向共和:歷史進程中的真與假
    【原創】《走向共和》可以說是國產歷史劇、電視劇的巔峰,無論其表現形式、劇本編寫、人物刻畫、演員演技等方方面面,都已達到前所未有高度。我將《走向共和》與同一導演製作的另一部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稱為中國電視劇的「雙子星」,這兩部劇在中國電視劇領域,可以說前無古人,甚至後無來者。
  • 《走向共和》17年,只有它,敢與《大明王朝1566》叫板
    今天著重給推薦另外一部劇,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9.7分,同《大明王朝1566》不相上下。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說自己是第二,那這部劇就敢說自己是第一,這就是王冰、呂中、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再看《走向共和》
    拍攝於2003年的鴻篇巨製《走向共和》,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經典裡的經典,無論是劇本的深度、導演的高度以及演員的表演都是走向巔峰之作,看得人驚心動魄的同時,也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產生了深深的思考!,為何甘受其辱,俯首稱臣於慈禧、榮祿之下,終大失晚節,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 《走向共和》第一集賞析
    作為國內電視劇巔峰之作,《走向共和》一直成為許多人津津樂道的精品,筆者也不例外,但是由於一些爭議,解讀這部神劇的人很少,從今天開始,筆者就試著對這部劇進行解讀和賞析,希望有識之士多提建議。原則:尊重歷史但儘量拋開歷史,放棄成見,對神劇和人物進行客觀的賞析。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被過譽的神劇《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在豆瓣上打了9.7的超高分,平心而論,如果只論人物塑造,這個分數並不為過。這部劇和清末電影/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對慈禧、孫文、袁世凱等幾個人物的塑造,脫離了臉譜化。在劇中我們能看到常被貶低為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在自己的統治不被危害時,對洋務、對新政也有開明的一面。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被過譽的神劇《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在豆瓣上打了9.7的超高分,平心而論,如果只論人物塑造,這個分數並不為過。這部劇和清末電影/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對慈禧、孫文、袁世凱等幾個人物的塑造,脫離了臉譜化。在劇中我們能看到常被貶低為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在自己的統治不被危害時,對洋務、對新政也有開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