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優秀歷史劇《走向共和》,為何央視僅播放一次,再不復播?

2021-02-11 楊角風發作

中國最優秀歷史劇《走向共和》,為何央視僅播放一次,再不復播?

各位朋友大家好,隨著《大明王朝1566》的解讀接近尾聲,楊角風又到了不得不換個視角的岔道口。

當然,《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挖掘,值得思考。我們後面想到了好的視角切入點,還會不斷有解讀文章發布,我們不會停止,一直在路上。

這段空檔期,思前想後,還是奈不住內心的小激動,打算衝《走向共和》下手。不過這部歷史劇離我們太近,暗雷太多,解讀起來也將會異常艱難,一不小心可能就會中招。楊角風會盡力委婉解讀,獨善其身的同時,也希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人生思考。

當然,這次解讀,不同於《雍正王朝》解讀,也不同於《大明王朝1566》解讀,我將用另一種方式來給大家展現這一段晚清到民國初期歷史。也將會更貼近史實,分析各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權謀鬥爭,儘可能還原真相,引發大家的獨立思考。

2003年上映的《走向共和》導演是張黎,很牛叉的導演,可以說,中國歷史劇的頭把交椅非張黎莫屬。2007年上映的《大明王朝1566》導演同樣是張黎,這兩部神級歷史劇,目前在豆瓣電視劇排名並列第一。可以預見的是,本世紀之內,恐怕也難找到第二位能超越他的歷史劇導演了。

當然,這兩部劇的投資很大,老戲骨雲集,但可惜的是,收視率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歷史劇受眾不多,另一方面劇情也過於隱喻,老百姓看電視圖個樂呵,並不願意過多去思考劇情背後的故事。再加上尺度較大,基本都是首播之後,再無復播,從而受眾較小,收視率不足。

但,收視率低,並不代表這兩部劇不好,群眾的眼光是厚道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兩部劇能長期霸佔排行榜榜首的原因。

言歸正傳,《走向共和》展現的歷史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國成立、袁世凱稱帝、二月革命、張勳復闢等。

整部劇的主線是由封建帝制走向共和,是通過滿清王朝的垂死掙扎展開,是通過眾人竭盡全力挽救這個王朝展開,而這個階段又分成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清王朝打算通過變法來挽救大清江山。

第二個階段,清王朝打算通過變制來挽救大清皇權。

而第一個階段的變法,又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實務派為主導,也就是以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漢臣主導的洋務運動、經濟改革,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中心思想,朝廷是以恭親王奕欣為主導。

第二個階段是以變法派為主導,也就是以康有為、梁啓超、譚詞同等維新派主導的政治變法,是一場學習西方,推行新政的改良運動,朝廷則是光緒帝親自主導。

第三個階段是以新政派為主導,也就是以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當權派大臣為主導。打算推行新政,鍛鍊新軍,派遣留學生,欲於西方接軌,朝廷前期是慈禧太后親自指揮,後期則是慶親王奕劻為主導。

而變制這一階段其實就講了一件事,那就是推行君主立憲制!

《走向共和》就是通過藝術手法,把這段冷冰冰地歷史,通過一個個活生生地人來展現。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血與淚,充滿著遺憾與不得不為之,當然,也充滿著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無奈與掙扎。

可是這麼一部歷史劇,又是打著還原歷史的幌子,為什麼在首播之時就被刪減嚴重,並在首播之後,就陷入了長時間的軟禁呢?

首先,《走向共和》雖然裡面也有很多歷史史實錯誤,但不妨礙它成為一部最貼切歷史的電視劇。正是因為它太過真實,也揭示了大清王朝改革的必然失敗命運,並指向了最終的主題,那就是只有走向共和才能拯救中國。

但是,這個話題又太大了,本身又充滿著刺激性,難免讓人聯想,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導演也罷,編劇也罷,是不是想借這部劇借古諷今呢?

之所以會這樣聯想,主要在於剛才提到的變法第一階段,也就是洋務運動過程。李鴻章等人推動的就是開國門、引外資、尋合資、可民辦、建特區、開口岸……這會讓人對現在執行的制度雷同產生懷疑,這是該劇被禁原因之一。

而第二階段的戊戌變法,尋求變法維新的戊戌七君子(主要是讀書人)被慈禧下令拉到了菜市口。則跟90年代初期,蘇東劇變後對我們的影響有關,具體事件不清楚,不表態,這是該劇被禁原因之二。

當然,整部劇一直在講清王朝的有權派一直在變法,變制,但最終清王朝還是滅亡了,會讓大家產生挫敗感,也會對現狀聯想翩翩。

當然,我們現在不是腐敗的清王朝,雖然也有些問題,相信會自我解決掉的。

清王朝滅亡之後,為什麼袁世凱還要稱帝,為什麼張勳還要復闢?

這就說明,清王朝這個外在的東西沒了,但是人們腦袋中的封建思想,專治思想還存在。真正的走向共和,就是要消除這種封建思想的意識,不然隨時可能復闢。

這段話,其實提煉自劇中孫中山最後演講中,這段演講國際版有的,央視刪掉了這段。

其實,世界歷史上,很多帝王的改革都失敗了,比如俄國的沙皇彼得一世、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六。當然,也有很多國王的改革成功了 ,比如英國、日本、西班牙等等。

究其原因,就在於,其改革是維護君主統治,還是說,還政於民?大清朝的經濟改革必須與政治改革同步,才有可能成功,不然就是竹籃打水。

《走向共和》劇中,慈禧說了變法的根本原因是:

「愛新覺羅的江山,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江山,愛新覺羅的江山是我的,也是你們的,這祖宗留下的江山,你們可千萬別讓他丟了啊?」

這就是清王朝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原因!

好了,引子就先講到這裡,再多了就敏感了,不管怎麼說,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終於走向了共和。至於,人們的腦子有沒有徹底消除封建專制,還需要時間來洗滌。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這部劇為什麼央視首播一次後,就被軟禁了吧?

相關焦點

  • 《走向共和》:一部真正走向神壇的歷史劇
    有人曾經這樣對比過美國電視劇和中國電視劇:「中國的影視劇總在不遺餘力地回顧過去,而美國影視劇則在費盡腦子的暢想未來。」從這句評論語中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歷史劇」是中國影視界鮮明的標誌,它應該像美國科幻影視一樣,成為中國的象徵。
  • 歷史劇《走向共和》為什麼評價這麼高,看看這些人,都是本色出演
    《走向共和》為什麼評價如此之高?看看這些人,都是「真人」出演!《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雖然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並未掩蓋其優秀的光芒。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評分9.7分,在電視劇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並列第一。那麼作為一部十幾年前的電視劇,當年收視率又那麼低,為什麼評分還這麼高呢?一方面,《走向共和》這部劇寫的是晚清到民國的這段歷史,正所謂「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 《走向共和》:電視劇中的《霸王別姬》
    但有些網友卻也因此將國產歷史劇踩進了泥裡,自信點好不,誰說我們沒有這樣精緻的歷史劇?我們不僅有,而且比這兩部都要好看。這就是——《走向共和》 它是許多人心中最偉大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豆瓣評分逆天9.6!常年佔據國產電視劇NO.1。在它面前,《紅樓夢》都要往後挪一挪。這部劇的故事,始於慈禧太后興造頤和園,終於孫中山建立民國。
  • 豆瓣9.7的第一歷史劇,僅播過一次就再無蹤跡,堪稱當世絕響!
    此劇耗時2年,投資將近1個億,央視出品。共計68集。國內剪輯版59集!可以說這部歷史大劇是中國第一部大型近代史電視連續劇。而且作為難得的歷史題材這部電視劇一經上映便取得一致好評!豆瓣4.7萬人給出滿分5分好評,總評分竟然高達9.7分!這樣大型的影視作品在2003年由央視一套首播!
  • 央視投資僅5000萬的歷史劇,唯一一部央視連續重播3次的大作
    我們都知道能在央視拍的電視劇一般都是大手筆,不論投資,演員陣容,到最後的審核都不用擔心任何問題。播放量那就更不用擔心!但是央視的的電視劇一般很少能看到播放兩次的,因為很簡單中央臺的播放不可能像其它地方臺那樣反覆播放,就算是四大名著也很少有連續播放的經歷!但是這部電視劇卻是個例外!
  • 《走向共和》為什麼被奉為神劇?看看這些角色,都是「真人」出演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雖然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並未掩蓋其優秀的光芒。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評分9.7分,在電視劇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並列第一。那麼作為一部十幾年前的電視劇,當年收視率又那麼低,為什麼評分還這麼高呢?一方面,《走向共和》這部劇寫的是晚清到民國的這段歷史,正所謂「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 從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黎叔已經不生氣了
    這部劇就是《走向共和》,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歷史劇,它的主題是「找出路」。2001年10月,張黎坐在導演椅上,開始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那一年他44歲。59集的《走向共和》在央視一套播到三十集的時候,張黎接到了刪減劇情的通知,從一集刪掉兩三分鐘到最後一集刪到只剩二十多分鐘,最後一段12分鐘的孫中山獨白僅保留了幾句。
  •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有哪些歷史錯誤?
    《走向共和》,是2003年5—6月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熱播的一部長達59集的電視連續劇。由於在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的黃金時間播放,加上播放前、播放中的強力推薦,聲稱它是歷史正劇,在SARS流行的時候,吸引了大批觀眾,獲得了創紀錄的收視率。
  • 走向共和:一部無懈可擊的歷史大劇
    《走向共和》秉承公正、寫實的態度,導演組篩選演員之良苦用心,演員演繹展現之一絲不苟,以及後期製作的精益求精,均堪稱嘔心瀝血,因而一經播出,即成為最無懈可擊的影視作品。由於種種原因,《走向共和》的播放量並不多,何況其首播年份特殊;然而,但凡用心看過這部劇的,一定會為止震撼,甚至些許引以為傲。
  • 中國歷史劇黃金時代的誕生與消逝
    另一方面,當時的確誕生出了一批優秀的歷史劇作,這其中也有反思封建王朝、揭露出帝王社會「吃人本質」的深刻作品。例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大明宮詞》《少年天子》,它們象徵了歷史劇曾有過的思想高度,對帝王社會的弊病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 解讀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新保守主義」的集體無意識
    編劇盛和煜還曾多次表示,自己是懷著「虔誠和敬畏之心」來創作這部電視劇的(註:見《我寫〈走向共和〉——編劇盛和煜》,《法制日報》2003年4月11日。)。這意味著,《走》劇的「新歷史觀」並非僅為吸引觀眾眼球而故走偏鋒,而是確實顯示了兩種歷史觀的嚴肅對抗。  有評論稱:「從某種意義上講,《走向共和》的勝利,其標誌不在於它的高收視率和高回報率,而在於它接受了歷史學者苛刻的檢驗。
  • 《走向共和》17年,只有它,敢與《大明王朝1566》叫板
    這句話用在張黎身上再恰當不過,這麼多年,我國古裝歷史劇兩部頂級作品,《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均出自他手,2003年的《走向共和》就是這位強者早期的作品,同樣也是因為此劇,開啟了他國內歷史劇第一人的稱號。
  • 中國最經典十大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值得一看
    2、走向共和(電視劇)    《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
  • 推薦歷史電視劇《走向共和》
    今天給大家推薦電視劇《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拍攝於2003年,拍攝完成後就在央視播出,但只在央視播出了幾集就被禁播了,原因眾說紛紜。
  • 央視為何播放詹姆斯紀錄片?看完片子的內容,你就完全懂了
    央視為何播放詹姆斯紀錄片?看完片子的內容,你就完全懂了 文/籃郭先生前不久,江湖上傳言,央視準備要復播NBA了,這樣的消息,一度也是引發極大的關注。對外界來說,都知道一點,那就是,央視自從莫雷事件之後,就再也沒有直播過NBA了,如今,真的要準備復播了?
  • 《走向共和》臺前幕後再回首:老戲骨孤獨逝去,歷史劇走向何方
    《雍正王朝》創造了當時央視最高的收視紀錄,但是,主創們覺得沒拍過癮。 這就是評分9.7的國產第一歷史劇《走向共和》。 1 前傳 《雍正王朝》大獲成功後,它的製片人劉文武辭去了海南出版社的工作,來到北京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計劃再做一部在內涵和思想上都超過《雍正王朝》的電視劇。和朋友討論時,他確定了創作方向,拍清末民初,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變化最複雜最豐富、變革最大的時期。
  • 走向共和:評分9.7的歷史劇,卻沒有拍出來觀眾想看到的內容
    豆瓣評分超過9.5分的國產電視劇一共有5部,其中有2部是歷史劇,分別是《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而且,這兩部電視劇的導演還是同一個人——張黎。要想拍好一部歷史劇最重要的三點是:1、服化道要符合歷史;2、劇情不要篡改歷史;3、演員演技在線。
  • 中國最經典的十大歷史劇排行榜 好看的歷史劇推薦
    所以歷史劇在中國尤為受歡迎,每年都會湧現不少規模宏大製作精良的作品。下面高端營銷推廣平臺鹿豹座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最經典的十大歷史劇,排名不分先後,按照朝代來。  1.《大秦帝國》  侯勇王志飛主演。此劇是中國歷史劇中的另類之作,全劇突出了「法治」二字。
  • 電視劇《走向共和》孫中山最後的震撼演講
    向各位推薦一部曾經央視播放過的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走向共和》,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30年間的中國近代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庚子後新政、辛亥革命、張勳復闢等史事。
  • 《走向共和》打疼了誰的臉?
    排名第一的中國電視劇是什麼?該劇除了史詩般地展現了從推翻帝制到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外,還對歷史人物進行了鮮活地還原,塑造了孫中山、李鴻章、慈禧、袁世凱等生動豐滿的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