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為什麼評價如此之高?看看這些人,都是「真人」出演!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雖然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並未掩蓋其優秀的光芒。
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評分9.7分,在電視劇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並列第一。
那麼作為一部十幾年前的電視劇,當年收視率又那麼低,為什麼評分還這麼高呢?
一方面,《走向共和》這部劇寫的是晚清到民國的這段歷史,正所謂「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變化的不僅是日新月異的新事物,更是神秘莫測的人心,這段歷史還從來沒有像這部劇一樣,從宏觀到細節,一一還原。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的主線很清晰,那就是通過晚清到民國各類風騷人物的行為,探索國家的未來,以及對體制問題的思考,並從探索和實踐中為中國找一條出路。
四大主角,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各有特點,各有主張,並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驗證自己的主張,並最終「走向了共和」。
所以,這部劇評價之高,除了劇情精彩,人物特點突出外,更是因為給了人們很深刻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但,如果僅僅從這幾個方面評價這部劇的話,還不足以表明該劇的強大。這麼一部老戲骨雲集,又集中了優秀導演張黎,及幾位優秀編劇外,還有一個大家不易察覺的細節,那就是,這部劇幾乎都是「真人」出演!
而這個真人,可不是張真人哦!
以下多圖警告————就按人物出場順序來吧:
李鴻章,北洋大臣,外貌神似,再上一張對比圖:
慈禧太后,呂中扮演,跟李鴻章的扮演者王冰,號稱劇組兩寶,為了拍好這部戲,每天五點就爬起來背臺詞,進入狀態:
光緒帝,晚清還算是開明的皇帝,但一輩子活在了慈禧太后的身影之下:
醇親王載灃:我大清不能就這樣完了……
南洋大臣張之洞,一心創辦漢陽鐵廠,號稱「錢屠」:
光緒帝的老師,一心跟李鴻章過不去的翁同龢:
大太監李蓮英,一個長腳氣的大總管,慈禧身邊的大紅人:
李鴻章的小跟班,後來坑了張之洞的盛宣懷:
張之洞的幕僚,晚清怪才,辜鴻銘:
民國大總統,辛亥革命後,維持中國大一統的人物,袁世凱: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一代狂人,康聖人,康有為:
類似的對比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各種人物刻畫圓滿,整部劇從君主走向共和,從專制走向民主,總結起來就是講了一個體制問題。
那麼這部劇為什麼播了一次,沒有再重播呢?
還是跟時代有關,一方面劇中有一些史實錯誤,比如張謇並非跟康有為同年科舉,比如譚詞同的詩,比如李鴻章遇刺減賠款,及臨終舉薦袁世凱等等。也存在人為洗白某某歷史人物的嫌疑,比如李鴻章,比如慈禧,容易誤導人們。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走向共和》真的值得一看,劇情緊湊,每個人物形象飽滿,很容易讓人感同身受,也引發對那個晚清時代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每個演員都是用真心在演出,不僅神似,而且注入了靈魂,這就是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