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疫情還未結束,戰鬥尚在持續。
在地鐵裡、公交車上、辦公室隨處可見「乖乖」佩戴口罩的上班族們。
可是由於整天佩戴口罩,很多人的皮膚開始發出「抗議」:有人臉上有了過敏反應,有人臉上悶出了青春痘……
這種滋味確實不好受,但是特殊時期,為了避免和病毒"親密接觸",又不能不戴口罩。
「我太難了」!
有人會問,長時間佩戴口罩悶痘了該怎麼辦?「我」該怎麼預防皮膚損傷?如果出現過敏現象該怎麼辦?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劉潔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解決辦法。
小D分享給大家,希望摘掉口罩時的你還是美美噠!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由於經常帶口罩,臉上痘痘加重,不美麗了怎麼辦?
痘痘、青春痘都是痤瘡的俗稱,是好發於青壯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因為這個病好發於面部,所以常常給大家帶來困擾。
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家每天戴口罩,面部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環境,皮膚潮溼造成細菌滋生,使痘痘加重。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注意面部清潔,如果化妝或者塗防曬霜的話,回家後要先卸妝,選擇適合膚質的洗面奶在面部揉搓清潔,然後用清水清洗乾淨。特別要注意,已經形成的痘痘千萬不要擠。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
飲食、睡眠要保持比較好的節律。如果已經出現了白頭粉刺、黑頭粉刺這樣的輕度痤瘡,可以選用外用的維甲酸軟膏來使用。
這個藥有光敏性,所以儘量選擇睡前使用。
如果皮損再加重,出現了紅色的丘疹或膿皰,可以加用外用抗生素軟膏,比如夫西地酸、莫匹羅星等。
塗抹軟膏的時候要先清潔雙手,避免手上有不乾淨的東西帶到眼睛或者口腔造成汙染。
如果再進一步加重,形成中重度痤瘡,一般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或異維A酸來治療,由於這些藥有一定的副作用或者禁忌,建議大家到醫院就診後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長期佩戴口罩出現了皮膚壓力性損傷可怎麼辦?
長時間佩戴口罩後造成的局部皮膚、皮下組織的壓力性損傷,屬於一種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主要在長時間受壓的部位出現,比如鼻部、面頰、顴部或者耳廓後面。
我們可能看過前線醫護人員脫下口罩和防護服的一些照片,額頭、鼻梁、眼睛下方都出現了深深的勒痕,讓人看著心疼。
事實上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指的就是用於診斷及治療的醫療器械所引起的壓力性損傷。
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不至於造成如此深的勒痕,但長時間佩戴總歸是不舒服。
這主要是由於鼻梁、顴骨和耳部等部位皮膚真皮層較薄,且缺乏脂肪層緩衝,所以很容易造成壓力相關性損傷。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要注意預防,可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口罩,比如寬邊口罩局部壓力就比較小。
對於口罩樣式的選擇,可以選擇系帶式而不用耳掛式的,壓力也會小一些。如果是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建議在使用前一定要閱讀說明書,看看這個口罩裡有沒有皮膚容易過敏的成份。
對於兒童,要由家長幫助選擇大小和形狀都比較適合的口罩,減輕對局部的壓迫。
其次可以在每兩到三小時以後適度變換口罩佩戴位置,減輕局部壓力。如果口罩反覆使用或者持續使用已經超過6小時,建議大家更換。
另外,可以在經常受壓的部位提前使用預防性敷料,而且要定期檢查皮膚,如果已經出現問題,要及時去處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對於已經出現的皮膚壓傷,給大家幾點處理的建議:
tips
1、如果是輕度壓痕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壓痕比較重,或者出現了局部的皮下瘀血,可以選用一些能夠改善皮膚血液循環的外用藥膏,比如多磺酸粘多糖軟膏。
2、如果皮膚問題進一步加重,出現了紅腫和破潰,可以加用外用抗生素軟膏。
也可以在已經損傷的局部,適度使用創可貼或者醫用敷料,避免創口進一步受刺激。
3、如果皮膚出現了變軟、發白或者起皺等皮膚浸漬情況,主要是局部潮溼引起的,可以在佩戴口罩前使用含有氧化鋅或者凡士林的潤膚霜,這樣可以減少汗液、局部摩擦對皮膚的刺激。
摘掉口罩以後,要清潔皮膚,適當地使用一些潤膚劑,改善皮膚狀況。
4、如果損傷比較重,出現嚴重的感染或者過敏一定要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的幫助。
綜編自衛健委官方網站
內容來源:醫渡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