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的 2020 上半年,你最愛的書 / 影片是什麼丨單讀問

2020-12-24 澎湃新聞

2020 上半年即將過去,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沒存在感、最壓抑難熬的半年。但封閉隔離的悠長假期裡,相信你也刷完了不少好書好劇。今天的推送中,單讀編輯們分享出這半年裡他們或初遇或重溫的神作佳片。被困的 2020 上半年,你最愛的書 / 影片是什麼呢?留言推薦給大家吧!

57 :

《喬姆斯基、福柯論辯錄》

人真的變化很大。大學時候看他們辯論,覺得福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那種洞見的深度和風度,而喬姆斯基老土死了,觀點也很平庸。現在看福柯當然聰明透頂,但他根本指導不了實踐和生活,他甚至也沒有興趣太了解,當他說個人經歷毫不重要的時候是多麼盲目啊。反而喬姆斯基那種謹慎的推敲和平衡更有歲月的智慧,他那些也許平常的懷疑和莫名的樂觀,都是建立在認識到自己片面性的基礎之上,而不會把任何矛盾的二者斷然切割開。比如福柯說,「我們生活的本質是由我們在其中發現自身的這個社會的政治運作構成的。」而喬姆斯基說,「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基於對社會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下是基於對人的現實的一種非常片面的理解。」

《伯林傳》

心裡有個分類是讀完立刻想要重讀的書,看第一頁的時候,這一本就放進去了。葉禮庭筆力驚人,一邊講一邊評,展示出一種高度綜合的懂得。這種傳記寫作本質上是思想史寫作。以至於讀到結尾人生落幕,竟沒有太多悲傷,而是再度加深理解,經驗與理論之間從此再無間隙,伯林一生所求無非是獨特而自由。

丹妮:

《此時懷抱向誰開》

這書的難得,在我看來,真的是作者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方法,其實就題材論,寫北平淪陷期的知識分子,文、史學者都做過不少文章,可大多問的問題沒意思(比如某某人到底是不是漢奸、某某人跟某某人是不是交惡),這些文章,看多了也無非是比別人多知道了一些信息、了解多些內幕。對於我們理解今天的世界,幾無裨益。能夠打破文史分科的界限,不是故意為打破而打破,是被真實的問題(也是重要)帶領,從文獻出發一步步求真的自然過程。《「書房一角」:周作人的閱讀史初探》和《周作人與傅斯年的交惡》二文,都體現了作者提問的高妙。思想史取向下探究文人的文學閱讀,不止是可用材料大大拓展,更是帶出了以往讀者都輕忽的問題:重要的不是他到底讀過哪些書,而是這些書如何構成了他面對精神危機的思想資源。這個過程,才有趣。

剛頔: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穆巴拉克、穆爾西、塞西、埃及軍方、穆兄會、阿拉伯之春、革命、暴動、死亡......過往幾年裡,每當我聽到埃及,總會有上述這些詞彙伴隨而來,如揮之不去的黑影。而何偉的新書《埃及的革命考古學》讓我見到了一個更有煙火氣的埃及。如同其他所有古老國度一樣,埃及也在掙扎於傳統與現代化的衝突之中,由宗教民族歷史問題牽扯而出的當代的女性、同性、政治問題深入埃及社會的骨髓。本書則是切入埃及社會的一把鋒利的解剖刀。

《偷自行車的人》

疫情期間在家補了很多經典老片,最愛的當屬這部《偷自行車的人》。沒有電腦特效,沒有超清畫面,《偷自行車的人》好看得那麼純粹,是濃度 100% 的智慧與才華。

津津:

《馬男波傑克》第六季

馬男完結的那天晚上,我覺得自己和他一起,坐在屋頂,像全劇的最後一個畫面一樣,在靛藍的夜幕下,陷入沉默。

我不知道這個中年、獨身、荒淫、過氣(但依然在比弗利山莊擁有獨棟豪宅)的男演員,到底怎麼就引發了我無限的同理心。這六年裡,我們看著他一次次背叛朋友、攪亂全局,一次次陷入毒品、酒精和性愛的無底深淵,又一次次自我欺騙地好轉然後再次崩壞……我們不論在性別還是階級上,都沒有任何共同性可言。或許唯一將我們相連的,就是我們對於「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的無窮無盡的困惑,和為了擺脫這一困擾的折磨而做出的無窮無盡的失敗嘗試。這種失敗感,甚至已經遠遠壓過了這個問題本身帶來的痛苦,它消磨了生活的熱情和對自我的確定。

很多人說,這個劇探討的是一種存在主義的「喪」。或許吧。但它最值得被推薦的理由,是它並沒有從任何層面給出解決「喪」的答案。經過六年的故事演繹,劇中的人物紛紛有了階段性的人生選擇,一腔記者夢的戴安離婚又再婚,她選擇繼續寫作和相信愛人;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女強人凱薩琳在婚禮上說,這一次她先不去預設可怕的未來;陶德跟決裂了十多年的母親獲得了溝通,並最終和解……一個相對完滿的交待。但活著意義呢?還沒告訴我呢!先活下去吧,或許你能在某個瞬間體會到,或許有一天你終會放下尋找意義的執念。但首先,你不能被打敗。

編姐:

《愛的迫降》

在愛成為了乏味的速食的現在社會,這劇集藉由現實中朝鮮半島的分裂對峙來製造禁忌,雖然劇情有些誇張老套,但男女主角不惜突破重重封鎖,重建愛情神話,令人嚮往。以前覺得朝鮮半島統一好像與我很遠,我也並不是很 care,第一次這麼期待南北方統一,這樣男女主角就不用再這麼受煎熬了。

貳 D:

《霧行者》

這本是過年在家、一直在家時看的。我爸說我真行,這樣的環境裡面(5、6 個人始終在彼此爭論,並且不能離開家中)還能看這麼厚的書。跟他說是因為好看。這是這兩年來看過最好看的中國當代小說。他寫中國十數年的當代,橫貫南北,殘忍、晦暗,欲望浮溢。參與這個歷史的,不是冷頭冷腦、老實巴交的現實主義人。那樣就太平庸乏味和體制內了。《霧行人》中的人物是波拉尼奧筆下的文學式人物。特別喜歡把非常實在、普通、乏味生活的實際參與者處理成一個相對出離的形象。比如《鋼的琴》裡工人們的集體樂隊,又如《霧行人》中狂熱迷戀於創作文學的倉庫管理員。文學故事不是紀錄片,當你越覺得一個邯鄲郊區瓷磚倉庫看守(披著軍大衣?)不能是一個愛好文學的人時,小說就一定要讓它成真。當路內這麼想的時候,他終於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

《紐約的一個雨天》

《紐約的一個雨天》,一個稍顯庸俗的片子,伍迪·艾倫沒有任何進步,但它今年最打動我。看它的時候是一月底,我坐高鐵走京廣線回家。這是我每年都會來上一遍的重複動作。往年,我總是巴不得從自己厭惡的孤絕環境中脫身,回到親情編織的緊密關係中。然後很快又厭倦,繼而北上,再次截然獨立。所以在火車上看它,算是一種預熱,也算是打了預防針。但我們都知道,今年是不同的,在家中所經歷的種種情感變化遠超出我個人的預計。於是,這個新年,每當變幻時,我就總想起漫遊在紐約街頭的甜茶,一個少年即將面對龐大社會時在困惑中的追尋,老頭艾倫還有天真。緊縮的眉頭展開,沉重的都變得輕盈。當你覺得為苦難災難做點什麼的時候,就讓這些常在心裡,一點都不可恥。

珊珊:

《愛的迫降》

刻畫刻骨銘心的愛情本是韓劇的拿手項目,這次還有孫藝珍和玄彬的演繹,更是制出了一顆味道強勁的糖果。但這不是《愛的迫降》真正有意思的地方,編劇對韓國和朝鮮兩個國家的想像才是。男女主角,一個是高幹子弟,一個是財閥二代,正是兩個國家的權力的象徵,他們的結合,似乎寄託著編劇對兩國權力把持者互相和解的期望。從這部劇中也能看出編劇在思考不同社會制度對人的影響上下了不少功夫,她沒有簡單地給出誰比誰更好的結論,而是用很多細節支撐兩者的不同,儘量呈現其中的複雜性。比如南邊的工業化水平比北邊高得多,但是女主角所在的財閥家庭,人幾乎都為資本異化,把利益置於親情之上,她過得並不快樂,反倒在北邊收穫了真摯的人情溫暖,在社區還沒被消滅的那裡,鄰裡相親,互幫互助。看劇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制度建設的問題。冷戰結束了那麼多年了,我們是時候撇棄那種非西即東的思維,撇棄左右勢不兩立的鬥爭,尋找到新的出路。除此之外,我也羨慕韓國文藝創作的空間,他們可以直面國家的創傷,去直面它,記錄它,想像它。但同時又不得不喟嘆這種精神行動的無力,最近的新聞讓人傷心,朝鮮炸毀了和韓國的聯絡辦公室,這條三八線不知道還要存在多少年。

《想見你》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臺劇了,對臺劇的印象還停留在特別傻的偶像劇。因為朋友的極力推薦,我才抱著試試的心態點開了《想見你》,沒想到一看就上了癮,真是廢寢忘食地看,還把許光漢的照片貼到了電腦上。臺劇已經進化了,他們學習了韓劇的工業技巧,懂得了玩元素融合,腦洞大開,又保留了「臺式小清新」的情感處理手法,形成《想見你》獨有的風格。這是一部有新意,也有誠意的作品。莫比烏斯環的穿越設定,再嵌入一起兇殺懸疑案,做足了刺激感。但這不是一部為了好看才製作的劇集,精心設計的情節服務的是創作者想關懷的核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被關心的陳韻如,求愛不能的王詮勝,負罪苟活的莫俊傑,都不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選擇了自殺,而是因為社會對所謂的異類從沒真正關愛過。所以哪怕觀眾不買帳,編劇還是安排了兩位主角不斷地穿越回去拯救他們。在面向大眾的電視劇裡投入這樣的苦心,值得稱讚。

政坷:

《1917》

炮火划過黑鐵般的夜幕,變成廢墟的城市像融掉的蠟燭,殘酷的戰場像流動著油彩的夢境。調度驚人,實在是無法想像這部電影是如何拍出來的。原本打算去看 IMAX 版的我,不知何時才能等到影院的復工。

《切腹》

劍戟片的「爸爸」。武士階層沒落的故事,在說著永不休止的階級問題。幕末時代武士們維護的「榮光」與「面子」,在時下疫情的管控中,我們一樣能看到相似的荒誕在發生。先聽聽故事不要著急,仲代達矢一定會拔出刀來。

澤青:

《我,到點下班》

該劇主要劇情是 32 歲日本公司女職員花式向老闆拒絕 996 只為晚上到上海飯店吃上小籠包喝上半價啤酒。每當每一話女主喝上了啤酒,我的心就如炎炎夏天寂靜午後無所事事吃了冰西瓜般快樂。

分享的時候去瞄了眼豆瓣發現評分不高 o(╥﹏╥)o,不過,對於我來說,準時下班後邊吃飯邊看吉高由裡子是真的真的很快樂啊。

2020 上半年你印象最深的書 / 劇是什麼?

原標題:《被困的 2020 上半年,你最愛的書 / 影片是什麼丨單讀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最期待哪部電影重映丨單讀問
    似乎 2020 年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終於能在有所期待、而不是在逃避躲閃中度過。讓影迷們興奮不已的是,包括《哈利 · 波特》、《大話西遊》、《當幸福來敲門》等不少經典影片借這個特殊的時刻重新登上銀幕。你最期待哪部電影在影院裡重映呢?歡迎在留言中告訴我們。
  • 中國最懂契訶夫的人離開了|單讀
    我發現我常常能拿契訶夫說事,說得最痛快的一件事,是在電影學院,那年三峽工程上馬,我講《櫻桃園》。我說最大的櫻桃園就是長江三峽,旅行社打出廣告「三峽告別遊」,其實就是在告別「櫻桃園」,儘管它陳舊,但它美好。現代人的困境,就是不得不告別。我看得出來,電影學院的學生把我的解讀聽進去了。單讀:這篇文章在您出的書裡收了嗎?
  • 朱天心:為什麼我不選擇過虛無的生活丨單讀訪談
    我在臺灣受訪的時候,記者很可能沒有看過書,只看目錄,所以問的是假問題,得到的是假答案,問的是概念性的問題,那也只好概念性地回答。而你只有整本書看完,才會有獨特的追問。有時受訪是完全被動的。 單讀:從個人情感上來說,看到內地環境跟臺灣的對比,您心裡是羨慕還是遺憾?
  • 2020上半年最值得閱讀的10本英文原版書,你讀過哪一本?
    精選適合大學生及年輕人閱讀的全英文原版小說500本,包含名著,文學,人文,歷史,童話,詩歌等多個方面,總有你想讀的書。文末獲取原版書資源~2020上半年因為工作,忙起來讓人偶爾發瘋,但是小編做到了兩個堅持,每天堅持分享更新公眾號,堅持閱讀一小時英文原版書,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和愛讀書的你們。
  • 臺灣,從「愛拼才會贏」到「另一種誕生」丨單讀
    聰明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 瀟灑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瘋狂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多情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究竟,我們是處在什麼境地底下的一批人?在不斷往前疾駛的嘈雜列車上,沒有人想要問個清楚。我們是經歷解構的一代,但還不是建構的一代;時代列車的方向盤,並不在我們手上。那些我們沒有特別注意的製造業、股市、房地產的浪潮,它們是如此堅定而準確。弄潮者並不在意羅大佑或其他什麼進步文藝,他們的精神原鄉是打拼,是白手起家,是「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他們心底迴蕩的是「愛拼才會贏」。
  • 我們的黃金時代 單讀
    繪畫 Gustav Klimt藉助 Book of the Month 這個固定的小欄目,以及朱特的書,我試著解釋了一下單讀 app 最新的變化。「黃金時代」的單讀發生了什麼變化?單讀 App 加入筆記功能,讓你在電子屏幕上的閱讀不會淪為麻木攝取,而是有靈感的、有思考的對話。希望你在單讀可以寫下更多的感悟,也希望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你的閱讀空間,用自己的筆記,留下你的閱讀足跡、成長曆程。2. 選文分享功能,把打動你的句子做成卡片分享出去。
  • 香港有嘻哈丨單讀
    隨著《中國有嘻哈》成為現象級節目,音樂節奏性強、唱詞寬容度高、歌手個人風格強烈的 Hip-hop 成為時下流行,在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們把視線轉向香港,看看那裡玩嘻哈的年輕人在唱什麼(附試聽連結)。歌詞中的漫天髒話,表演現場攢動的人頭,網絡上兩極化的評價,他們的聲音對於社會產生了普遍的影響嗎?他們是在積極回應社會問題還是姿態性的自我沉溺呢?
  • 到中國的鄉鎮,看見超現實的生活丨單讀相冊
    當今的中國就像戰後的美國一樣,新鮮而又充滿了衝突,人們的心態很開放,什麼東西拿來就用。人們的穿著,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變。年輕人似乎都覺得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滿滿的自信和早熟讓我都感到驚訝。這些都讓我更有創作的欲望了。單讀:每一次回國拍攝與上一次相比,創作心態上都會有更新嗎?
  • 疫情期間,他用上千張定格做了一部動畫片丨單讀
    有個陰沉沉的下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劇場項目策劃人沈怡打電話來問,有沒有興趣用這莫名多出的閒暇時光做個東西,改編一首舊時代的童謠《癩痢頭》,這是小河策劃的 psa 尋謠計劃的一部分,音樂由實驗音樂人李星來創作,影像方面就交給我了。
  • 與《單讀》一起,重拾閱讀的榮耀(眾籌+送票)
    其間,《單向街》雜誌書從 01-05,歷經波折坎坷,聚集了一批當下最富洞察力的觀察者、思想者和寫作者:梁文道、張大春、許倬雲、戴錦華、黃永玉、李海鵬、李孟夏……投入 400 元,你將得到:《單讀》雜誌書一年 6 期(06~11)(主編親筆籤名版),價值 228 元。單讀品牌系列活動「文學之夜」入場券 1 張,價值大於 188 元。單向空間精選「單廚」咖啡券5張,價值 150 元。
  • 1 本迷幻小說裡的 10 部「致幻電影」丨單讀
    《李美真》孔亞雷 著單讀丨鑄刻文化丨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2020-11屏幕前方不知什麼時候亮起了一道垂直的光束。光束裡是被一大塊藍絲絨覆蓋住的什麼東西。大約一人高。從形狀看像是某種瘦高的石碑之類的物體。我想到《2001 太空漫遊》裡那塊神秘的黑色石碑。——《李美真》《2001 太空漫遊》是一部充滿了哲學命題的經典科幻電影。影片想像當時還是未來的 2001 年,人類開展了木星登陸計劃。
  • 奧斯卡並不一定代表好電影丨單讀
    《鳥人》、以《荒野獵人》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毫無疑問,當之無愧當代最傑出的導演之一。我們推薦的影片《愛情是狗娘》是他早期的作品,他的天才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暴露無遺。 影片由三個養狗人的故事交織而成,三個故事同一個主題:愛與背叛。這或許已並不新鮮的主題,在導演血腥而破碎的鏡頭中重新有了強大的衝擊力,觀眾會因此想起那赤裸裸的事實:愛是一種永遠不安的狀態,是如履薄冰的挑戰,是人性層面的提問。比起和諧完滿的愛情故事,這更符合大多數的現實。
  • 開羅的聲音丨單讀
    單讀音頻 Vol. 65 | 開羅的聲音點擊視頻,收聽音頻「單讀」獨家音頻合作:喜馬拉雅 FM>下載喜馬拉雅 FM 搜索「單讀」即可訂閱所有節目ios 用戶可前往蘋果自帶播客軟體 Podcasts 訂閱下載
  • 丨單讀
    後者和每年過春節回家包圍你不厭其煩提問「談對象了麼結婚了麼啥時候要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沒有本質區別。一個捨棄物理生命而追求瞬間綻放的升華空靈,一個因為生不出孩子不能延續物理生命而躁動焦慮,且因無法具有實質肉身而傷感落淚,兩部電影孰高孰低,應該也可以判斷了。
  • 萬象國際丨新加坡2020上半年十大亞洲電影出爐,7部票房不足20萬
    據《聯合早報》報導,由甄子丹出演的動作喜劇《肥龍過江》在賀歲期間推出,以153萬元成為在新加坡上映的2020年上半年十大亞洲電影票房的冠軍電影。報導稱,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原本來勢洶洶的賀歲片包括成龍的《急先鋒》與彭于晏的《緊急救援》都擇日再上,少了這些片的耀眼票房,導致連票房都沒超過20萬元的包括泰國鬼片《鬼寺兇靈2》(Pee Nak 2)等都躋進十大,恐怕也是大家始料不及的。在十大電影票房排行榜中,5部韓國電影上榜。
  • 2020上半年網絡電影:全網37部影片票房破千萬 愛奇藝佔據23席佔比...
    2020年上半年,網絡電影成為疫情影響下電影產業唯一活躍的市場。7月16日,貓眼娛樂、愛奇藝電影、微博電影聯合推出的《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顯示,根據愛優騰三家平臺公開的票房榜,全網分帳票房突破千萬的網絡電影已有37部,創6年來上半年分帳票房歷史新高。
  • 在倫敦談「世界主義「 | 單讀
    慢慢做了十幾年,現在才有在新媒體的浪潮裡面出現的「單讀」的公號,《單讀》的書,「單向街」的各種微信、微博,變成一個很活躍的文化存在。正是因為有了十幾年的積累,才有可能有今天這樣一個活動。其實這種變化過程跟中國本身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過程是同步的。比如說今天這個活動,的確是一個奇妙的機緣巧合。
  • 這些偵探小說,可能比東方快車更好看丨單讀
    你對這一題材又了解多少呢?值《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之際,單讀以流派演變為線索,整理出一篇偵探小說極簡史,同時也是一份入門閱讀推薦清單。無論你是偵探小說的門外漢,還是骨灰級推理迷,這篇文章都適合你。埃勒裡·奎因是一對表兄弟作家弗瑞德裡克·丹奈和曼弗雷德·李的合作筆名,也是書中偵探的名字 。他們在作品末尾揭曉謎底的時候,總是會設置一個「挑戰讀者」章節,將偵探冒險故事變為智力推理遊戲。 埃勒裡·奎因最有名的作品是「迷系列」和「悲劇系列」,《希臘棺材之謎》和《X的悲劇》是了解他們風格的必讀之作。
  • 你最喜歡的遊戲主題曲或者遊戲相關音樂是什麼?為什麼喜歡?丨問爆...
    問爆觸樂是我們的問答互動欄目,每周日推出。每期提出一個問題邀請大家來回答互動,如果你有什麼希望看到大家看法的好問題,也可以在後臺告訴我們。各位尊貴的讀者們好!在上一期問爆觸樂 《你國慶前準備玩的遊戲玩了嗎,玩得怎麼樣了?》
  • 不凡的2020丨救援一線,一直有你
    不凡的2020丨救援一線,一直有你 2020-12-26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