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21-02-13 浙江大學團委

勿忘國恥!

謹以此文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罹難的先輩同胞

 

1937年12月13日,一個充滿絕望的嚴冬之日,南京陷落一群耀武揚威的日本人踏進南京城……


 

12月15日,漢中門外,放下的中國軍警3000餘人被機槍密集掃射……

12月15日,寶塔橋一帶,3萬餘人被屠殺……

12月16日,南京安全區內,5000餘難民在中山碼頭被屠殺……

12月17日,煤炭港下遊,3000餘平民被日軍集體射殺……

12月18日,草鞋峽,57418中國難民被屠殺,尚能掙扎者被刺刀砍戮,澆煤油毀屍滅跡……


 

以上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屠殺中國人19萬;零散屠殺858案,屠殺中國人15萬人。六周的屠殺,即便保守估計,中國死難者也超300000人。  也就是說,至多每十二秒,就會有一名中國平民倒在日寇的刀下!


300000,這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這是一個人,一個人,又一個人……

可能是一個襁褓中未諳世事的無辜的嬰兒,

可能是一個目睹家園被毀的絕望的老嫗,

可能是一個目睹丈夫慘死又慘遭蹂躪的可憐的女人,

可能是一個沒有機會見到妻兒最後一面的漢子,

可能是一個被俘後受盡酷刑的軍人……

每一個人死的是都是那樣的悽慘,那樣的不甘!

 

 
 

這個老人名叫伍正禧,那年他13歲。目睹了自己臥病在床的爺爺被連刺三刀死亡、自己的表娘被日軍蹂躪、自己的父親和叔叔們被拉走處決。頃刻間一家七口命喪黃泉。「我恨日本人!」老人憤恨地說。提到心願,他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政府真誠道歉,而不是一次次的歪曲和否認史實。」


這個老人名叫劉興銘,那年他才兩歲。本來父母兄姊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可是日本人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父兄連同42位無辜村民被集體槍殺,母親夤夜帶著姐弟倆逃難,半路上姐姐背著他,饑渴交加活活累死在半路上……


這個老人名叫姜根福,那年他九歲。家中本有八口人。那天母親給弟弟餵奶時弟弟的哭聲引來了日本兵。日本兵對他的母親欲行不軌,母親抵死不從,日本兵竟一把奪過弟弟重重摜在地上,槍殺了母親。隨後抓走了她的父親,用刀將她的姐姐從頭一劈為二……類似的事情,不知有多少。


 第一排從左至右分別為:艾義英(88歲)、魏桂如(90歲)、馬秀英(94歲)。

 第二排從左至右分別為:祝四孜(96歲)、李高山(91歲)、鄭錦陽(88歲)。

 第三排從左至右分別為:陳桂香(91歲)、王長發(93歲)、夏淑琴(87歲)。

 第四排從左至右分別為:陶承義(80歲)、張秀紅(90歲)、李長富(89歲)。

 下排從左至右分別為:王津(85歲)、王義隆(93歲)、仇秀英(86歲)。


第一排從左至右分別為:陳文英(91歲)、楊翠英(91歲)、管光鏡(99歲)。

第二排從左至右分別為:劉庭玉(94歲)、馬月華(89歲)、唐復龍(81歲)。

第三排從左至右分別為:佘子清(82歲)、沈淑靜(92歲)、路洪才(83歲)。

第四排從左至右分別為:易翠蘭(93歲)、餘昌祥(89歲)、郭秀蘭(92歲)。

下排從左至右分別為:張福智(89歲,已故)、岑洪桂(92歲)、王秀英(91歲)。

 

他們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雖然他們沒有倒在日本人的刺刀下,卻被時光啃齧著生命,平均年齡超過九十歲的他們就如同風前燭,瓦上霜。肉體和精神上的苦痛已經折磨他們半個多世紀了,他們需要一個正式的、莊重的、誠懇的道歉!!!

 

歷史雖已遠去,但絕不能忘記!

忘記歷史,就是在侮辱含冤而逝的先輩的英靈;


忘記歷史,就是對人間正道和公平正義的嘲笑;

忘記歷史,就是在助長日本右翼們的侵略野心;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意味著重犯!

 

設立公祭日的目的就在於此!「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以國家之名銘記歷史能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習近平主席曾說到:「歷史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不會因為巧舌抵賴而消失。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我們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我們無意斤斤計較於過去,我們無意與日本世世為敵,我們更無意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和平的獲得絕對不是一廂情願的產物!


一百多年來血與火的洗禮讓我們深深地懂得了國際社會的叢林法則:和平是一個強大民族的待遇,和平是一個強大國家的特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欲求和平,先要富強,責任,又一次落在了我們的肩上。緬懷先人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的歷史使命,有我們,國家不亡!由我們,國家富強!

文字 | 劉慧

編輯 | 梁城

相關焦點

  • @烏合麒麟 新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烏合麒麟 新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20-12-1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語怎麼翻譯?
    informed by history: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歷史得知)。以史為鑑,意思是向歷史學習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以知興替。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2020-12-1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 今天 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 不為延續仇恨
  • 國家公祭日,臺獨叫囂炸大陸核電站
    昨天,2020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一天,我國在南京隆重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昨天,一戰而聞名於西方世界甚至於全球的中國年輕畫師@烏合麒麟 又獻出一幅佳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引發網友強烈共鳴!
  • 依澤小學開展「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國家公祭日教育活動
    12月13日是我國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1日,依澤小學開展了「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大隊輔導員王佳員講述了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義,回顧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沉痛而屈辱歷史、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號召廣大少先隊員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 國行公祭 祀我國殤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30萬死難同胞。老師、家長們,請給孩子講述這段不能忘記的歷史。請告訴孩子們,這些陌生的老人,他們帶著痛失至親的悲傷與絕望,帶著被欺凌、被強暴的屈辱和傷痛,勇敢而堅強地活下來了。
  • 今天,國家公祭日!鹽師學子燭光寄哀思,勿忘國之恥
    今天,是第七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由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主辦,大學生新鐵軍學會承辦的「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和平燭光祭活動在新長校區觀演廣場舉行。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 國家公祭日 | 請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在南京城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這些故事請講給你的孩子聽告訴你的孩子這些苦難和慘痛我們永遠不能忘、也不敢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一年來南京紀念館參觀者中年輕人佔六成
    11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居民在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主題活動中點燃蠟燭。 新華社發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徵集2700餘件(套)史料文物……自2014年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年參觀人次達數百萬,留下了海量的參觀數據,也記錄下國人對歷史的珍重、對和平的渴望。
  • 歷史文化源流|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 1213公祭日湖南長沙舉辦緬懷抗戰英烈和悼念罹難平民活動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   12月13日上午十點,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發起的緬懷抗戰英烈和悼念文夕大火罹難平民儀式在天心公園警世鐘下舉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正視歷史 、尊重歷史,才能深刻地認識現在,更好地開拓未來,捍衛和平不被褻瀆,讓每個人在內心都播下和平的種子,讓和平的陽光灑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不敢忘,不能忘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個銘刻於國人心底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後,人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我們卻不敢忘、不能忘。銘記,不僅牢記和平來之不易,還需汲取落後挨打的教訓;紀念,不為激起仇恨,只為立下誓言:吾輩當自強。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