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黑膠唱片的「復甦」,不少發燒友紛紛投入黑膠系統的大軍中。選購黑膠器材,收集黑膠唱片,一時間整個業界都因為黑膠唱片變得熱鬧起來。
除了發燒友關注黑膠唱片,現在連技術公司也在關注著這一領域。臺灣一家公司利用金屬鍍膜技術製作黑膠唱片,在經過數百次播放後竟然沒有任何損耗,這無疑是解決了黑膠唱片因為先天不足而帶來的難題。
關於這項極具革命性的技術,「影音新生活」將為大家詳細介紹。
▌黑膠材料
早期黑膠唱片推出的時候,使用的材料是蟲膠,這是屬於一種天然樹脂的一種材料。而隨著製作工藝的改善,黑膠唱片的材料改用氯乙烯——醋氣乙烯共聚樹脂,特別是近幾年發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材料純度更高,音質隨之亦提高不少。
可是在黑膠唱片實際播放中,由於唱片溝槽聽一次便刮一次,也就耗損一次,壽命有限,而且黑膠易染靜電,不僅影響聲音,也易吸附灰塵,另外在南方城市特有的潮溼天氣,讓黑膠唱片的保存更不容易。
▌革新技術
來自臺灣的優貝克公司,通過替代唱片鍍膜的方式解決黑膠磨損的問題。據優貝克的研究,唱頭雖輕,約2克左右,但唱頭針尖所承受的壓力若換算成每平方公尺,壓力高達數十噸,但黑膠是軟質的材料,每當唱針走過,勢必產生高溫與刮痕,因此鍍膜的材料不僅要夠硬,還得耐得起高溫。
唱片溝槽的放大照片,右邊經過鍍膜後的唱片溝槽仍可見到V型底部。
於是該公司在經過對金屬元素層層篩選與嘗試,終於找出了適合的材料——鉬。鉬的熔點高達攝氏2600度,質地堅硬,切削困難,在唱針刮移的高溫下不僅不會熔解,常溫下也不易氧化,十分適合拿來替黑膠鍍膜。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這家臺灣公司有能力做金屬鍍膜這麼高科技的事?因為它們的母公司是日本高科技濺鍍技術領導廠商,成立優貝克是希望在本業之外,做些更生活化的產品。
經過聆聽200次後,未鍍膜的唱片已經產生兩條刮痕,鍍膜後的唱片絲毫不見刮痕。
如何在不影響刻痕的情況下,在唱片溝槽內抹上一層微乎其微堅硬金屬?優貝克採用的是半導體領域中奈米等級的濺鍍技術。它的原理就像是再煮沸的水壺壺口放個玻璃,玻璃表面會附著一層凝結的水分子,而優貝克把瓦斯爐改成電源,把水換成鉬,把玻璃換成黑膠唱片,即是金屬濺鍍。
對兩種唱片的靜電量進行測量,左邊未鍍膜為1000V左右,右邊鍍膜後為10V左右。
在整個過程中,鍍膜溫度不超過50度,黑膠唱片並不會被鉬蒸氣給燙壞。同時由於鍍膜厚度僅500A,大約等於350個原子大小,誤差則不會超過10個原子大小,因此基本上不會影響到原本的溝槽起伏,從而影響音質。
鍍膜抗靜電,不易沾灰塵。
▌音質還能改善
「除了黑膠唱片不會因此而影響,音質還能變得更好」優貝克公司的吳東嶸先生表示,黑膠唱片在鍍了鉬之後,摩擦力大幅降低,針尖走得更順,更容易讀取到微小的訊號。
優貝克公司吳東嶸先生
而且摩擦力變小了,表示升溫更低,再加上金屬的散熱性更好,質地更堅硬,因此唱了多此之後溝槽也無損傷,就可以一直唱下去了。更有趣的是,鉬的色澤像白金,黑膠鍍了鉬之後,看起來根本就是發給賣座唱片藝人的白金唱片,哪像是黑膠唱片。
結語:通過鍍上一層金屬材料就能改善黑膠唱片的困境,這是對黑膠唱片,乃至整個黑膠歷史上一次巨大的革新。如果這種技術能夠得以廣泛應用,這不僅能讓音樂愛好者以及發燒友帶來更好的音樂享受,還能大幅延長這些珍貴音樂資產的保存時間,長久傳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