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2020-12-24 麥克斯韋妖妖靈

黃河的水近年來越來越清澈的,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之前黃河水為什麼渾濁呢?

渾濁的黃河之水

黃河起源於青海省巴彥喀拉山的北麓,是我國的母親河,數千年來哺育了黃河兩岸的炎黃子孫。其實在唐朝之前,黃河被稱作大河,是在唐朝時,才被叫做「黃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看起來是黃色的。

為什麼黃河看起來會是黃色的呢?這主要與黃河流經的地區相關。黃河的中遊流經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當經過黃土高原的時候,黃河夾帶了大量的泥沙衝向下遊。隨著黃土高原的開發, 植被日益稀少,河水中的泥沙越來越多,黃河也因此越來越渾濁。

因此黃河的渾濁主要是由泥沙導致的,而不是汙染所導致的。

地上懸河

黃河每年都會攜帶16億噸的泥沙奔騰,其中會有12億噸流向大海,而剩下的泥沙則在黃河的下遊形成了衝積平原,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種植。這起來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它有可能會帶來什麼危害嗎?

首先黃河的河流不斷衝積著黃土高原上的泥沙和塵土,黃河中的含沙量越大,從側面反映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越脆弱,被人們破壞的程度越高。

黃河的泥沙堆積剛開始確實衝積成了平原,但是淤泥實在是太多了,黃河的下遊河床甚至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只能依靠人工大堤來約束它,隨著泥沙的堆積這段河床已經高出地平面7-8米了,最高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米。

所以黃河下遊的決堤帶來的後果就異常嚴重,對華北地區人民的影響深重。通過兩岸的堤壩來約束洪水,導致泥沙堆積的速度越來越快,河床與地面的高差也越來越大。所以一遇到河水暴漲的問題,黃河地上河段的兩岸隨時都面臨著決堤的危險。

黃河水越來越清

因此,對黃河的泥沙的治理,不僅是讓黃河變清澈了這邊簡單,對下遊的生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黃河的水越來越清也是得益於現在的治理措施效果顯著。

治理黃河泥沙採用的是兩個最笨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植樹造林和建設淤地壩。

我們上面提到,黃河中遊流經了黃土高原,而黃河裡的泥沙大多流經黃土高原之後攜帶的,如果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那麼黃河帶走的泥沙就變少了。而最為重要的辦法就是植樹造林,這個治理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想黃河流經的毛烏素沙漠已經被治理得徹底消失了,可見社會各方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淤地壩的建設,淤地壩是在黃河的支流中建設能夠攔截淤泥的堤壩,再通過特殊的排水建築物將泥沙排出。

所以黃河治理的問題從本質來說就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速度, 並且在中上遊對泥沙就進行攔截,防止其被衝刷到下遊地區。

黃河的輸沙量會和長江一樣嗎?

長江的含沙量大約是0.14kg每立方米,而黃河的含量則是4.24kg每立方米。雖然黃河的含沙量和輸送的泥沙數量正在不斷減少,但是長江周邊的生態環境也是處於不斷改進的狀態。

而且黃河流經的地區普遍還說含沙量都是比長江多的,所以雖然現在黃河越來越清澈了,但是相與長江相提並論,怕還比不過。

小結:

眾所周知,黃河是我國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而主要原因是因為黃河中遊流經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在下遊沉積,形成了地上河,危害著河流兩岸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治理黃河的泥沙,極具重要性。

目前採用的主要是兩個辦法,第一是在黃土高原地區大規模植樹造林,成果非常顯著,連毛烏素沙漠都被消滅了;第二就是在河道中採用淤地壩來攔截泥沙。

最後,雖然黃河的泥沙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受客觀自然環境的影響,黃河的泥沙含量不可能與長江旗鼓相當。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我國一件「奇怪」的事情,黃河水越來越清,預示這件事要發生了?
    多年的黃沙積累,水中的沙含量非常高,顏色也和其他河水的顏色不同,呈黃色, 乍一看看起來不乾淨,但不可思議的是,這幾年黃河的水變得相當乾淨了,這是為什麼呢?黃河泥沙沉積,一直呈黃色, 很多人在這裡留下了壯麗的詩篇, 黃河還是我們國家的自然景觀之一,作為母親河,我們一直害怕還是尊敬她,在我們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明末黃河水變清,整整持續三天,令當時的人們恐懼不安
    其實黃河的上遊還是很清澈的,只是在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時,河水衝刷將泥沙帶入河水,導致變黃。由清變黃的位置,大概是從今天的蘭州一帶開始,明朝的時候也是如此。可詭異的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蘭州一帶的黃河突然連續三天變清,這個奇特的現象被當時的人們記錄了下來。古諺語有云:黃河清,聖人出。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為什麼黃河裡都是泥沙,都成了「地上河」,還不把泥沙挖走呢?
    眾所周知,黃河是位於我們國家的北方,他的全長達到了5464公裡,也是中國的第二長河。但是這些年來,我們也看到了黃河因為一些汙染的問題是需要得到治理的。關於治理問題也是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了,在黃河的內部含有著大量的泥沙,那麼是要如何進行處理泥沙呢?其實處理泥沙是非常關鍵的,它是會直接的影響到防洪防澇的問題的,還有就是水資源的開發問題。
  • 黃河水下72噸的鎮河鐵牛,1200年竟不生鏽,原因至今不明
    黃河是世界長江之一,也是中國的第二長江和母親河。這裡誕生了很多中國的歷史文化,在我們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去黃河參觀。看著泥沙混合的黃河奔瀉而下。但是對於黃河,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和神話。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黃河的聖水。就是「晉江」鐵牛們。
  • 黃河底下的大工程,保障了南水可以到達北方
    青藏高原是亞洲很多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都是發源於青藏高原。第二個地區是南方地區,河流湖泊也非常多,徑流量充足。而我國的北方地區,主要是華北平原地區,則非常缺水。華北平原也是我國主要的人口聚居區之一,水資源的缺乏,則制約了這一地區的發展。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便實行了一項調水工程,即南水北調工程。
  • 「涇渭分明」到底誰濁誰清?古今說法竟大相逕庭!
    涇河發源於寧夏六盤山涇源縣和固原縣,途徑涇陽縣(涇源縣、固原縣即使涇河的源頭,其中都有源頭之意,而涇陽縣位於涇河以北,山南水北稱之為陽,故名涇陽縣)。涇河一年之內徑流量變化極大,當夏季多雨水而形成洪水,泥沙含量增多會比較渾濁,當冬季時水量變少,水又會變清。
  • 「圖說」一片泥沙地的溫情
    【圖說】一片泥沙地的溫情荊鐵 作彭雯漫步黃河邊,偶然發現元通黃河大橋下,健身步道一側,不知何時多了一塊不起眼的泥沙地,面積在百餘平方米左右。詢問得知,這些泥沙是夏天黃河水位上漲後堆積的,河水退去後,管理人員清理了健身步道,唯獨留下這方泥沙地,進行了平整處理,並在兩側砌放了供行人歇腳的長凳。雖已到冬天,但這方泥沙地仍是孩子們的樂園。他們脫掉手套、摘掉圍巾,踩著細軟的泥沙,奔跑跳躍,盡情撒歡,還有人帶著鏟子、水桶,專心地捏泥巴、築沙堡。看到孩子們玩得這般恣意暢快,冬日的嚴寒似乎也減少了幾分。
  • 吳國盛 | 長江水患是生態災難
    ,是長江水患的根本原因。綠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節制止山洪暴發,乾旱季節保溼涵水,據專家估計,10萬畝森林的蓄水作用相當於一座200萬立方米的水庫;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與大江大河相連的大小湖泊可以調節水位。如果這些因素遭到人為的破壞,那麼就會出現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我曾經提到,長江上遊的綠色植被破壞,長江中下遊的圍湖墾田,是長江水患愈演愈烈的兩大根本原因。
  • 遇見《黃河》|翻騰咆哮的苦難,孕育未來的升騰
    有關一條河和一個民族的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了……10日晚,張繼剛導演作品大型舞蹈史詩《黃河》在山東省會大劇院歌劇廳恢弘上演。整個《黃河》分為《九曲黃河萬裡沙》《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三個樂章。正是那句「九曲黃河萬裡沙」,咆哮不息的黃河在流過黃土高原時,掠走了大量的泥沙,使得黃河成了一條泥河,可以被視作大河之中最為猛烈的受孕。於是,走到下遊,黃河兩岸和整個華北塑造了大型的衝積扇平原,為華夏子孫送來了糧食和蔬菜。《黃河》以樸素的意象和強烈的表達,構建起了立體的終極形象。小切口,往往是最直指人心的。
  • 在陝西關中為何涇水河是清的,渭水河是混的?
    記得在去年九月底的時候,我回答了一個關於漢江水為什麼不與長江水融合的問題,給出的答案:兩江之水不是不會融合,只是受水的流速、地形、摩擦以及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在漢口龍王廟一帶出現長江版的「涇渭分明」而已,最終還是會融合的。
  • 古人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是什麼意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曲《將進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九曲黃河的雄美壯觀。可是,黃河是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時,夾帶了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黃河都會產生16億噸泥沙,其中4億噸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肥沃的衝積平原;另外12噸全部帶進渤海,使得黃河三角洲以每年1.6公裡的速度,向渤海推進。黃河攜帶的巨量泥沙,在下遊地帶沉積起來,使得河床逐年升高。
  • 中國總發洪水的原因在這兒呢!原來洪水也能改變歷史!
    說到這兒,估計大家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咱們中國這塊大地上,發生水災的次數會這麼多呢?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三個最容易洪水泛濫的地區,分別是印度的恆河流域、越南的湄公河流域和中國的長江流域。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的兩條母親河——黃河與長江,也確實是多次發生過洪水災害。那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洪水的發生呢?
  • 澎湃新聞:黃河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超13億噸,出庫泥沙可繞赤道22圈
    本站訊 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澎湃新聞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9月7日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獲悉,為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今年汛期黃河防總結合攔洪削峰、水庫排沙、河道衝淤等綜合需要,按照「一高一低」水庫調度思路,截至9月8日,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3億噸,為下遊防汛安全和減少灘區漫灘爭取了主動。
  • 俗語說「黃河水清,必有大災」,這可不是迷信!其實很有科學依據
    有人會問,黃河的水既然摻著泥沙,那麼要是有一天沒有了泥沙,會怎麼樣呢?黃河的水會變清澈嗎?要是有一天黃河的水真的變清澈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古代人有一句老話是「黃河清,聖人出」。二、黃河水清「黃河清,聖人出」這句話表示,要是有一天黃河的水變清澈了,就會有聖人出現。在歷史上,黃河的水真的變清澈過。明朝嘉慶帝出生的時候,黃河之水突然間清澈無比,不僅如此,當時天空中還出現了五色祥雲。五色祥雲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非常吉祥的象徵。
  • 開封版《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火了!
    而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時,河南大學文學院1982級校友、中州古籍出版社首席編輯劉春龍,於今年春節期間創作了歌詞《長江、長江,我是黃河》,並向全國發起譜曲徵集。消息傳來,包括開封市、河南大學的全國諸多音樂人紛紛響應,將這經典的呼號,譜成了原創歌曲《長江、長江,我是黃河》,佳作頻出。雖然版本不同,但卻心意相通,都表達了中原人民對武漢人民的問候和鼓勵。
  • 小提琴演奏《一條大河》,這麼美,為什麼聽到落淚了(你沒見過的黃河全貌,美哭了!)……
    中國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不過人們總是習慣於把黃河成為母親河。黃河於中國,好比尼羅河於埃及,恆河於印度,幼發拉底河於古巴比倫。李白有一首詩是這樣子形容黃河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天地悠悠,歲月無痕,黃河之水,天上來,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都有一條黃河。
  • 《推背圖》-第三十三象:黃河水真會變清,氣順則治說的是順治?
    第三十三象 丙申(清朝立,傳十帝) 讖曰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喻中華大地國脈變為清朝,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的黃河水只有43次變清澈過,而且非常巧合的是,當黃河變清後,就是問題的開始。推背圖中有兩個卦象提到了黃河水清,這次被應驗了。如果黃河的水清了,氣運通順了,天下就得到治理了,這就是氣順則治了,而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這句讖曰暗喻順治皇帝,有點牽強附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