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關中為何涇水河是清的,渭水河是混的?
關於「涇渭分明」這一奇觀其實不僅僅只在西安市高陵區的涇河與渭河交匯處上演,實際上在大多數江河的幹流及其支流的交匯處都有這種現象,例如嘉陵江與長江在重慶的交匯處、漢江與長江在武漢的交匯處、大渡河與岷江在樂山的交匯處以及嫩江與松花江在吉林的交匯處等都存在一條河河水相對較清,另一條相對較為渾濁的情況。
記得在去年九月底的時候,我回答了一個關於漢江水為什麼不與長江水融合的問題,給出的答案:兩江之水不是不會融合,只是受水的流速、地形、摩擦以及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在漢口龍王廟一帶出現長江版的「涇渭分明」而已,最終還是會融合的。下面我再來從這兩條河的地理位置、徑流量以及河流發育等情況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渭河水是混的、涇河水是清的呢?
渭河
眾所周知,渭河是黃河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和流經了甘肅省中東部以及陝西省中部地區,於渭南潼關匯入黃河。河流全長818公裡,主要有葫蘆河、石川河、涇河、北洛河等大小支流,流域面積為134766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75.7億立方米。
從渭河所流經的整體地理位置來看,東為關中平原區、西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南有橫亙的秦嶺、北有六盤山的阻隔。由於渭河流經的中上遊有大面積的黃土丘陵區,受中上遊降雨量偏少,水流的侵蝕作用,渭河中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
涇河
涇河發源於寧夏涇源縣六盤山東麓馬尾巴梁東南處,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最大支流(屬一級支流),河流全長約455.1公裡,主要有紅河、蒲河、馬蓮河等二級支流,總流域面積為45421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為17.40億立方米。
由於涇河主要流經黃土高原,且河道落差由2540降至363米左右,受河程短、夏季多暴雨以及黃土層節理髮育、表層土質疏鬆等因素的影響,涇河河道發育充分已深切入巖層,因此涇河大多數時候含沙量較少,河水常年比較清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涇河與渭河交界處的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通常主要發生在枯水期,由於這個時期降雨量偏少,降雨環節對地表的侵蝕作用也相對較弱,水土流失也相對較少,使得地表徑流所攜帶的渾濁物質較少,再加上水流緩慢等因素的疊加,河流是清還是濁就非常顯而易見了。但是到了豐水期,由於水流對地表的衝刷作用較強,這個時候處在同一區域的河流含沙量幾乎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