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關中為何涇水河是清的,渭水河是混的?

2020-11-18 騰訊網

在陝西關中為何涇水河是清的,渭水河是混的?

關於「涇渭分明」這一奇觀其實不僅僅只在西安市高陵區的涇河與渭河交匯處上演,實際上在大多數江河的幹流及其支流的交匯處都有這種現象,例如嘉陵江與長江在重慶的交匯處、漢江與長江在武漢的交匯處、大渡河與岷江在樂山的交匯處以及嫩江與松花江在吉林的交匯處等都存在一條河河水相對較清,另一條相對較為渾濁的情況。

記得在去年九月底的時候,我回答了一個關於漢江水為什麼不與長江水融合的問題,給出的答案:兩江之水不是不會融合,只是受水的流速、地形、摩擦以及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在漢口龍王廟一帶出現長江版的「涇渭分明」而已,最終還是會融合的。下面我再來從這兩條河的地理位置、徑流量以及河流發育等情況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渭河水是混的、涇河水是清的呢?

渭河

眾所周知,渭河是黃河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和流經了甘肅省中東部以及陝西省中部地區,於渭南潼關匯入黃河。河流全長818公裡,主要有葫蘆河、石川河、涇河、北洛河等大小支流,流域面積為134766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75.7億立方米。

從渭河所流經的整體地理位置來看,東為關中平原區、西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南有橫亙的秦嶺、北有六盤山的阻隔。由於渭河流經的中上遊有大面積的黃土丘陵區,受中上遊降雨量偏少,水流的侵蝕作用,渭河中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

涇河

涇河發源於寧夏涇源縣六盤山東麓馬尾巴梁東南處,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最大支流(屬一級支流),河流全長約455.1公裡,主要有紅河、蒲河、馬蓮河等二級支流,總流域面積為45421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為17.40億立方米。

由於涇河主要流經黃土高原,且河道落差由2540降至363米左右,受河程短、夏季多暴雨以及黃土層節理髮育、表層土質疏鬆等因素的影響,涇河河道發育充分已深切入巖層,因此涇河大多數時候含沙量較少,河水常年比較清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涇河與渭河交界處的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通常主要發生在枯水期,由於這個時期降雨量偏少,降雨環節對地表的侵蝕作用也相對較弱,水土流失也相對較少,使得地表徑流所攜帶的渾濁物質較少,再加上水流緩慢等因素的疊加,河流是清還是濁就非常顯而易見了。但是到了豐水期,由於水流對地表的衝刷作用較強,這個時候處在同一區域的河流含沙量幾乎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關學」培養出的陝西「關中三李」、「關中四君子」為何婉拒康熙
    「關學」在明中期的再次興盛培養出了大批優秀思想家、哲學家,其中的佼佼者有「關中三李」和「關中四君子」。「關中三李」:李顒、李柏、李因篤李顒,號二曲,周至(盩厔)人,人稱「二曲先生」。《正字通》:「盩」,山曲;「厔」,水曲。這便是「二曲」的來歷。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關中八景圖
    《關中八景圖》刻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碑石為圓首方座,通高283釐米,寬85釐米。《關中八景圖》分為18欄,碑首上方橫欄內由右向左橫題篆書「關中八景」,書者馮繡;其下16欄,皆為一文一圖相配,分別為華嶽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鹹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落款為朱集義繪圖並題詩,最下欄有周王褒楷書題跋及其鈐印。此碑由高君詔刻字,楊玉璞刻畫,晉文煜、趙斌立石。
  • 繼未央區之後,西安又添一員「虎將」,被譽為關中「白菜心」
    西安是陝西的省會城市,位於陝西的中偏南部,關中平原腹地,是陝西的一塊風水寶地。西安古稱長安,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這裡十三朝古都,這片土地上埋藏著無數的歷史文化內容,有時候黃昏時候,夕陽給這座歷史古城鍍上一層金色,就好似穿越時光的屏障,能和歷史對話一般。
  •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七:在陝西關中「除三害」的神父們
    關注公眾號慧言歷史妙語古今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七:在陝西關中「除三害」的神父們一,十九世紀的陝西關中有《三害》
  • 陝西有句老話:「關中女子不外嫁」,這是為什麼?看完總算明白了
    關中女子不外嫁」這一俗語,流傳自陝西省關中地帶。很多人對這一俗語中所描述的現象無法理解,其實根據當時的環境來理解便迎刃而解了。 從陝西地理位置來看,在近現代以前陝西全境內的交通狀況還是極其惡劣。尤其是關中地區,南有秦巴大山、北有黃河和黃土高原,它處在中央出行需爬山、渡河。
  • 大清陝西女首富周瑩,為何是在涇陽?
    鄭國廣場位於縣城涇幹大街東段主體雕塑為鄭國雕像書寫著鄭國開渠那一段歷史鄭國渠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涇河從陝西北部群山中衝出流至禮泉進入關中平原奔騰東西數百裡是陝西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館藏文物座以明、清文廟建築群
  • 秦腔《關中曉月》劇本誕生始末
    在陝西,有一個學派叫「關學」,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作為儒學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學派,關學由北宋張載創立並傳衍於關中地區,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成為關學的精神內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秦人的思想。
  • 時代 | 晚近以來的關中刀客群像:清末曾與革命黨聯手反清,最終消散於民國亂世之中
    2000年以後,《關中刀客》《關中匪事》《關中槍聲》等影視作品熱播,百多年前那些活動在渭北平原的刀客們又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以《關中刀客》系列電影為例,電影完美的展現了刀客的俠義形象。在晚清幾次大的政治變局之中,刀客組織於暴動—革命之間糾葛不清,界限並非涇渭分明。基層反抗不斷侵蝕著清王朝的統治根基,自道光年間到清朝滅亡,大荔縣李牛兒(滿盈)、蒲城縣王敢鳴、郭東生、蒲城縣金祥、朝邑刀首甲午兒、華陰郭秀娃、興平縣劉三、朝邑縣王振乾、渭南王銀娃、關山鐵匠于敏忠、蒲城楊九娃(虎城)等陝西刀客,分布於陝西各地,與官府的鬥爭從未停止。
  • 吃在陝西 呂向陽:《關中家常美食》
    家常美食數不清,最是可口有幾種。拙筆一枝蠢蠢動,且將關中美食銘!     (七)《攪團賦》:長安美食,關中名吃。聞其名而驚詫,見其實而嘆訝。取湯鑊而生火,備白面以待做。飯勺和面,水沸騰而速汆;檊杖攪團,面成糊而頻拌。歷千攪而百拌,美食自見;經百煮而千煎,名吃可啖。
  • 關中人的扮相
    周秦漢唐時代的大關中,人們的裝扮不獨率領了華夏潮流,且對周邊產生過深遠影響,一度成為世界辨識中國的標誌性符號。簡約的漢服,華麗的唐裝,那都是盛極一時的關中輝煌。然而我所親歷並最該銘記的關中裝扮,卻渾樸粗拙,和蒼茫的黃土地交相輝映,如塵如煙。其鄉味十足的糙璞,與關中人受得大苦、耐得大勞、吃得大虧的品性搭配得天衣無縫。
  • 陝西關中的「女婿會」,曾今繁華似錦,如今卻漸漸蕭條
    陝西的油糕鄉會,農村人把它稱作「女婿會」,在這一天有女兒的人會準備好菜餚等女兒女婿回家逛會吃飯。陝西的回鍋麻花鄉會並不能給80後帶來兒時那種湊熱鬧的喜悅感,而是慢慢地變成了歲月裡的一種情節。雲朵一樣的棉花糖,栩栩如生的糖人,清清涼涼的冰棍,甜裡透著酸的糖葫蘆,有趣的套圈圈,打槍,奇怪的耍猴人,印著「流星garden」和「還珠格格」的短袖,貼畫,熱鬧的人流。雖然再也不稀罕鄉會上的吃食,小玩意,花杉杉,不過它就像每個重要的節日一樣,讓人有種想家的念頭。
  • ...陝北豪情壯如山,關中魅力在秦川,這才是真正完整的陝西旅遊攻略
    陝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關中平原的灞河上遊繁衍生息,用舊石器為工具,與大自然作鬥爭。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 陝西一古城堪稱關中「橫店影視城」,門票價格免費值得一遊
    共同來看看陝西藍田縣的白鹿原影視城吧!談到藍田縣,前段時間熱火朝天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地理原型就是藍田縣,這裡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存,其中包括白鹿原。想必許多人都很了解《白鹿原》,它不僅僅是一部影視劇,更是一部文學作品,說是名著一點也不為過。
  • 陝西有一世界遺產,媲美巴黎聖母院,被譽「關中第一奇觀」
    無論是古往今來,陝西都有豐富的資源,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甚至自然美景,都讓人覺得美極了,特別是陝西,曾經是秦朝的中心城市,秦朝之後,陝西還先後成為漢唐等11國的京畿之地,也正因如此,在這漫長的歲月裡,留下了無數歷史建築和人文奇蹟!現在,陝西還有不少世界遺產呢!
  • 陝西穩步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 實現全省行政村光纖全覆蓋
    劉國中在報告中提到,2019年,陝西統籌優化發展布局,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取得積極進展,西部創新港建成投用,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揭牌,渭南、韓城入選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 甑糕棗香濃鬱、滋味特美吃起來粘甜適口,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小吃
    甑糕是我們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關中方言通常稱為jinggao,這種小吃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尤其在秋冬季節,在陝西關中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甑糕攤販,很多上班族還當作早餐吃,但是不可多吃,不易消化。
  • 關中十八陵的掘墓人—「盜聖」溫韜
    溫韜(出生不詳~公元928年),五代時期梁國人,後改名李彥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史稱「關中十八陵」。匯聚了大唐盛世之時頂級工匠的心血和智慧結晶的「關中十八陵」佔地廣闊,陵墓外表宏偉壯觀,內部構建合理精細,真真正正的固若金湯。
  •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據歷史統計,陝西關中地區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於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 菏澤洙水河「大清洗」預計11月下旬完成清淤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慶波 菏澤報導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中交天航局菏澤項目部了解到,目前,全長3.1km的菏澤洙水河內源治理清淤工程正在緊張施工當中,預計在11月下旬完成清淤,屆時,將大大改善洙水河面貌
  • 陝西,喘不過氣
    當時的陝西,尤其關中平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持續了周、秦、漢、唐四個統一封建大帝國,綿延將近一千五百年。陝西最重要的還是關中。關中平原四面皆山,又有黃河為天然壕溝,平原上有渭河、涇河、洛河、灞河、灃河、滻河、洨河、靈詔河等歷史上稱之為「八水繞長安」的情形。山環水抱,猶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天然城堡。關中的「關」字,指的是東潼關、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這四座關卡,四關一鎖,八百裡秦川可謂是「金城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