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黃河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超13億噸,出庫泥沙可繞赤道22圈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本站訊 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澎湃新聞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9月7日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獲悉,為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今年汛期黃河防總結合攔洪削峰、水庫排沙、河道衝淤等綜合需要,按照「一高一低」水庫調度思路,截至9月8日,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3億噸,為下遊防汛安全和減少灘區漫灘爭取了主動。

  黃委防禦局方案技術處副處長任偉介紹說,黃河上遊龍羊峽、劉家峽水庫自6月19日起開始防洪運用,最大削峰率39.2%,已攔蓄洪水24.89億立方米,確保了上遊防洪安全。為全力應對持續發展的5號洪水,黃委再次實施黃河中下遊水沙聯合調度,小浪底水庫下洩流量控制在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整個過程歷時達18天。既確保下遊不漫灘,又對前期河道淤積泥沙進行衝刷調整,同時又控制小浪底水庫庫水位上漲速度,預留足夠庫容應對秋汛洪水過程。

  近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完善水沙調控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利用黃河幹支流水庫群實施聯合調度,創新提出了「一高一低」調度思路。

  所謂「一高一低」,即汛期利用黃河上遊龍羊峽、劉家峽等水庫攔洪削峰,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盡力多攔蓄洪水,維持水庫高水位運行,發揮「龍頭」水庫跨時空調節作用;中遊小浪底水庫承上啟下,降低水位運行,留出足夠防洪庫容,確保防洪安全,減少洪水漫灘概率,兼顧水庫河道衝淤,塑造穩定的中水河槽。

  通過這一調度實踐,2018年、2019年汛期,小浪底水庫庫水位分別降低至212米、210米左右,在低水位條件下排沙出庫超過10億噸。今年汛期,小浪底水庫庫水位最低降至205米,排沙量超過3.3億噸。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出庫13億噸,如果將出庫泥沙堆成高1米、寬1米的沙堤,可繞地球赤道22圈。

  小浪底水庫是目前黃河中下遊唯一能進行水沙綜合調節運用的水利樞紐,其庫容彌足珍貴,直接影響黃河下遊防洪、生態和供水安全。按照原設計,到2020年,小浪底水庫75.5億立方米的設計攔沙庫容就將全部淤滿。建成運用20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通過科學精細的水沙調度,實施調水調沙和水沙年際調節,有效防範了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過快、過早淤滿。

  目前,小浪底水庫泥沙淤積量僅為31.46億立方米,佔設計攔沙庫容的42%,大大延長了小浪底水庫的使用壽命。小浪底水庫節省出44億立方米庫容,相當於修建了44座大型水庫。這部分珍貴的攔沙庫容,為黃河下遊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也為減少下遊灘區淹沒爭取了主動,更為進一步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贏得了時間。

  「我們的目標就是,利用當年洪水過程對小浪底水庫進行『洗庫』,將部分庫內淤沙排到下遊河道,輸沙入海。河道內剩餘部分,可待來年汛前,再利用騰庫迎洪的大流量下洩過程,衝沙入海,從而實現黃河中下遊泥沙的接續輸送、年際調節。」黃委防禦局局長魏向陽說。

相關焦點

  • 水位直降6.3米!直擊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排沙調度現場
    直擊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排沙調度現場 2020-07-0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70年,新華社刊文反思三門峽水庫建設
    由於對黃河水沙規律認識不清,一年半時間水庫就淤積了15億噸泥沙,回水還倒灌關中平原。陝西專家諷刺說:「不久,我們就可以坐在西安城樓上,用黃河水洗腳了。」在三門峽水庫興建之中,一種「黃河變清,指日可待」的樂觀主義情緒在下遊瀰漫,用於灌溉的河南花園口、山東衛山攔河大壩相繼建成,又導致下遊河道嚴重淤積,不得不炸壩破除。
  • 「中國夢·黃河情」撫摸大河的脈搏——小浪底之歌
    這首歌名字叫做《小浪底之歌》,生動地描繪了小浪底與黃河之間的關係,也展現了小浪底人堅持不懈、服務奉獻的品格。9月15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位於洛陽市和濟源市交界處的小浪底水利樞紐,了解這一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黃河安瀾70年:家鄉記 雙城記 小浪底記
    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翻開了人民治黃事業的新篇章。70年來,不羈的黃河實現了伏秋大汛歲歲安瀾,為復興路上的中華民族奉獻了一份珍貴禮物。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遊客在小浪底出水口前感受「浪底雲煙」的魅力(2006年6月18日攝)。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曾長期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黃河寧,天下平」的古謠道盡了黃河與國家民族命運的關係。
  • 中美研究初步揭秘黃河輸沙有望助力減災:洪水頻發因為沙太多
    中美研究人員12日報告說,他們初步揭示了黃河高效輸沙的內在原因,獲得的輸沙公式將有助於預測和防止黃河洪澇災害的發生,並為相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論文第一作者、美國賴斯大學博士後馬宏博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說,黃河輸沙非常高效,中遊的黃土高原曾經每年給黃河下遊補給16億噸泥沙,其中10億噸輸運到渤海。
  • 為什麼黃河裡都是泥沙,都成了「地上河」,還不把泥沙挖走呢?
    導語:為什麼黃河裡都是泥沙,都成了「地上河」,還不把泥沙挖走呢?對於黃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畢竟這可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是擁有著上百萬年的歷史的,現在我們也都看到黃河依舊是在流動著的,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的。
  • 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為什麼黃河看起來會是黃色的呢?這主要與黃河流經的地區相關。黃河的中遊流經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當經過黃土高原的時候,黃河夾帶了大量的泥沙衝向下遊。隨著黃土高原的開發, 植被日益稀少,河水中的泥沙越來越多,黃河也因此越來越渾濁。因此黃河的渾濁主要是由泥沙導致的,而不是汙染所導致的。
  • 水土保持有方 鄂爾多斯減少入黃泥沙3億多噸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8日電(記者殷耀劉軍)位於黃河中上遊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近年來加大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初步形成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治理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一地區匯入黃河的泥沙累計減少3億多噸。
  • 跑步57年,能繞地球赤道3圈多
    2501.75公裡,這是陝西跑步達人王長勝2020年的「成績單」,這個裡程幾乎相當於從西安到烏魯木齊的駕車裡程。更厲害的是,他57年跑步的裡程加起來,能繞地球赤道3圈多。王長勝今年72歲,痴迷長跑,喜歡通過參加馬拉松賽檢驗自己的跑步成果。目前,他已參加了國內外近百場各類馬拉松賽。2020年,受疫情影響,王長勝沒能如願參加東京馬拉松賽和倫敦馬拉松賽。
  • 小浪底管理中心文化小浪底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本站訊 近日,小浪底管理中心正式印發實施《文化小浪底建設規劃綱要》(簡稱《綱要》),這是小浪底管理中心積極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國家戰略和水利部黨組部署要求的又一重大舉措,《綱要》的印發是文化小浪底建設落地落實的重要標誌,進一步完善了智慧綠色美麗文化小浪底建設發展戰略。
  • 黃河防洪實戰演練,為何把最大下洩流量定在5000立方米/秒流量級?
    小浪底水庫下洩流量達5500立方米/秒為檢驗防汛準備情況和實戰能力,進一步提高防洪調度和應急處置水平,黃河水利委員會結合汛前水庫騰庫迎汛,於6月24日正式啟動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小浪底水庫大流量洩放,河南省防指黃河防辦啟動防洪運行機制,河南省沿黃地區紛紛吹響實戰演練「衝鋒號」。
  • 可繞地球1005圈!漠大一線原油管道10年輸油1.67億噸
    東北網12月11日訊 12月9日一大早,正在檢查漠大一線消防設施的方佳鵬顯得很興奮,因為自己在林源輸油站工作就要滿10年了。而伴隨他度過這10年的,是漠大一線源源不斷輸入的俄油,截至目前已達到1.67億噸,這些原油可裝滿335萬個鐵路油罐,連在一起能繞地球1005圈。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漠大一線在我國境內全長約936公裡,於2011年1月1日正式投產運營,是我國第一條經過永凍土層的大口徑、長輸管道,管線安全平穩運行已有3630天。
  • 地方新聞精選 | 山西省內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武漢迎來今年第...
    【江西】萍鄉回應貧困戶住宅現「豪華家裝」:用拆遷款自行裝修澎湃新聞客戶端8月22日報導,近日,江西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微信公號「萍鄉經開區發布」刊發《區領導督導脫貧扶貧工作並走訪看望貧困戶》一文,因配圖中貧困戶家中裝修、陳設看起來較為豪華,引發網友熱議。
  • 小提琴演奏《一條大河》,這麼美,為什麼聽到落淚了(你沒見過的黃河全貌,美哭了!)……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世上沒有另一條河比黃河擁有更多的泥沙,如果用這些泥沙築一道一米高的牆,可以繞赤道二十七圈。可稀疏的黃土上甚少有植物,但大暴雨持續下三十分鐘,就會將表層的泥土衝走,這裡水土流失嚴重,每年甚至流失四千噸泥土進黃河;
  • 繞地球跑了13圈,青島地鐵3號線首列電客車開始「維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於少華 在相當於繞地球跑完13圈後,6月10日,青島地鐵3號線首列電客車在安順車輛段檢修主廠房開始架修。就像私家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地鐵列車也需要經常維保。青島地鐵3號線電客車自2015年底正式載客運行至今,運營總裡程已超過1170萬公裡,隨著運行時間與裡程的累積,列車的部分零部件會存在磨損、老化現象,除對其進行系統修、專項修等修程外,為保障列車安全、平穩運營,須在車輛運行5年或60萬公裡左右進行一次全面的架修。架修,顧名思義,就是將列車在庫房內用專業設備「架」起來,對列車各系統部件剖析入微,庖丁解牛般全面檢查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