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這裡是FM74.2瀋陽大學校園廣播電臺
在節目中播放過程中
您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下方評論區留言點歌
希望我們的聲音可以
陪伴您度過每一個安靜的夜晚
歡迎收聽FM74.2瀋陽大學校園廣播電臺的線上晚間節目,我是主播逸嘉。
人們常說睡不著覺的時候可以數羊,而當我們進入夢鄉的時候,或許也會與夢中的羊相見。那麼,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這看似是一句不著邊際的提問,但其中蘊含了深刻的哲思,對未來科幻般的探討,總是令人興奮而不由自主的事情。我們對於機器的理解,是它只具備飛速運算的能力。而我們常常會產生思考,當未來的科技進步到我們想像不到的地步的時候,那時的機器人是否也會有直覺,他們是否會思考,會睡覺,甚至做夢。而由此我們不僅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當人類與機器的界限逐漸模糊之後,那究竟什麼才是人所具備的特質?
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 迪克,於1968年創作了這部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而這部小說的火爆暢銷,使其在之後改編為了電影《銀翼殺手》。而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以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索與剖析,挑戰了人性的驕傲,但反而在故事的結尾使人性得到了解脫。
這部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地球經歷了大規模的核戰爭之後,世界滿目瘡痍,且布滿輻射,已經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只能逐步移居到火星,而地球上最大的仿生人製造公司羅森公司對每名自願移民的人都會免費定製一名仿生人協助其生活。而即便如此,地球上仍留存了許多的人,為了抵抗輻射,他們需要購買優質的護襠,不然人類就會逐漸被輻射所影響,漸漸失去生育能力,甚至是智力,最終成為不被視作人的雞頭。
隨著晶片技術的卓越發展,在火星的仿生人逐漸覺醒了自我意識,其中部分仿生人,會逃向地球,追求自由的生活,但這顯然違背了其被製造出來的初衷。而地球的警察局會僱傭一批專門獵殺逃跑仿生人的賞金獵人,主角裡克 德卡德就是一名賞金獵人。未來的生活單調的可怕,人們為了穩定情緒,會購買彭菲爾德情緒調節器,顧名思義,它可以隨時調節你的情緒,而頻道精細到會有像 481號能體會到未來多種多樣的可能性,充滿希望。888號想看電視的渴望,不管電視放什麼。而最萬能的是3號,讓你有撥動情緒調節器號碼的欲望。當讀者讀到這裡的時候,不禁會感受到人類本質的崩潰。但有幸的是,有三樣東西能支撐著最後的人性。其中一樣就是寵物。
由於核戰爭導致世界上多種生物的滅絕,因此人類受到政府的引導,逐漸培養起熱愛動物照顧動物的風氣,一棟居民樓裡,每個住戶一定會養育一名動物作為寵物,這使人類的愛心與共情能力能夠得以延續。裡克家裡就養著這樣一名動物,它是一隻綿羊,一隻毛茸茸的,不停的吃草的綿羊,而可惜的是,這只是一隻電子羊。它曾經是一隻真的綿羊,但生命是何其脆弱,當那綿羊誤食了草料中的鐵絲而破傷風去世後,裡克就只好訂購了一隻電子羊,因為真的動物是那麼的稀有且昂貴。即使電子寵物的公司非常貼心,會讓電子羊的吃喝拉撒和真的一樣,即使出了故障,公司也會裝做寵物醫院前來維修,但假的始終是假的,養一隻電子寵物令人感到恥辱,這是你沒有愛心的表現,這也使一個家庭的人性支柱逐漸崩潰。所以,主角必須去獵殺仿生人,一個仿生人會得到1000塊獎金,那足夠讓他換一隻動物了。
而仿生人不同於機器人,他們表面與人類完全沒有任何區別,只有通過骨髓測試才能分辨,因此賞金獵人需要一種手段來分辨仿生人,而這種手段就是沃伊特 坎普夫移情測試,他們認為移情能力是人類獨有的能力,當賞金獵人詢問一些殘忍虐殺動物的情節時,通過被詢問者回答中的側重點,以及機器觀測到的瞳孔反應速度,就可以判斷其是否具備移情能力,從而得知被詢問者是否是仿生人。因其核戰後獨特的時代背景以及養寵物的風氣,所以這種測試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但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現代社會中的許多人,是否會對動物產生移情的情緒,帶著這樣的反思,我不禁認為這同樣也是作者對於現代社會的冷漠的一種控訴。不具備移情能力的人,甚至像網絡上虐貓虐狗的人,他們是否具備人性?他們是否還能稱為是人?而故事中對於這種特殊情況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展開,在這裡不多贅述。
而主人公裡克,獵殺了一些仿生人後,卻發現一些仿生人越來越像人,其中的一名女仿生人熱愛音樂、戲劇、美術的態度,讓裡克不僅對其產生了移情,而仿生人是否能算是生命?而對仿生人殘忍的人究竟是否具備移情能力,是否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人性?人性的最終判斷究竟是什麼?主人公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了之後的歷程,而在這裡就不多劇透了。
主播想談談關於之前提到的三樣支撐人性的東西的另外兩樣,而這兩樣在某種意義上具有宗教式的相似性。第一樣便是《老友巴斯特》電視節目,這是一個喋喋不休的電視節目,從早到晚一直在聊一些爆料、秘聞、和好友們的閒談,像極了現代的娛樂業,他們不具備深刻的意義,他們多少帶著荒誕的意味,但它總能成為人類必要的東西,使人從生活的苦難中暫時的解脫,逃脫到碎片、冗雜的虛妄之中,也許你會對他嗤之以鼻,但作者預見性的描述了,它就是人類的支柱之一,事實如此。
而最後一樣便是「默瑟主義」,小說中的人通過某樣未有過多描述的機器,與默瑟進行合體,體會這名老頭在永恆而孤獨地攀爬著荒涼的山頭,時而會被人丟棄石塊而砸的頭破血流,是無盡的痛苦。而這也是面對苦難的另一種方式,而他的表現形式必然與《老友巴斯特》不同,是一種宗教式的,神話式的。其實這兩個支柱都與阿貝爾 加繆的《西西弗神話》不謀而合,西西弗神話的主題荒誕哲學像極了《老友巴斯特》,而西西弗神話本身不停推著巨石上山的故事也與默瑟主義不盡相同。可以說,這兩點便是人類生存哲學的凝練表現。
故事中,《老友巴斯特》揭露了「默瑟主義」其實是個騙局,製造了強烈的矛盾,但主角故事的結尾,卻更偏愛「默瑟主義」,或許作者只在其中表達了,在困苦中,無止境的快感會使人愈發空虛,而感受痛苦才能使人重回地面。因此主角在結尾也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
今天的節目已經接近尾聲了,在這裡引用一句愛爾蘭詩人葉芝的《快樂牧羊人之歌》作為結尾。
而我仍夢到他踏著草地,
在露水中飄飄蕩蕩行走,
讓我的歡歌輕易刺透。
關注公眾號
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後臺點擊
「想對我說—我想點歌」
進行歌曲點播
也可以在評論區直接留言點歌
我們會在下期節目中與您分享
主播 | 逸嘉
編輯 | 李金存
圖片 |網絡
審核 | 楊慧傑 楊伊楠 洪善旭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