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臺灣攝影師之:張乾琦

2021-02-18 吞像攝影

們常常認為馬格南是在於敘述有關世界的故事,並傳達有意義的議題,但馬格南真正的傳統是拍攝動人的照片。

張乾琦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入選為馬格南圖片社的華人攝影師,他把臺灣本土紀實攝影真正的從本土拓展了出去,一幅幅動人的作品隨後對國際性議題的影響深遠。

張乾琦·臺灣

但是他的知名度並不高,也許有人聽過他拍攝的《雙喜》,也許有人聽過他拍攝龍風堂的精神病人《鎖鏈》系列,(同樣題材的拍攝呂楠的《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知名度更勝)他的《唐人街非法移民》卻少為人知。

張乾琦·臺灣

張乾琦因為自身的生活變遷有關,一生的攝影主題都圍繞著人與人的關係。他一直在關注處在社會邊緣的人物現狀,並且揭示他們的內心世界,堅持為讓他們發聲。

張乾琦·臺灣

他的作品影像氣質特別像新加坡導演陳哲藝,都呈現出一種抽離的狀態,作為一個冷眼旁觀者,漂泊與不安感特別強烈。關注邊緣人的生活際遇的同時,在他的照片裡,你很少看見新聞式拍攝的報導照片。

張乾琦·臺灣

他總是能找到一些拍攝困難、不起眼的主題,並用一種熱情、敏銳的視角來表現它們,他的眼睛是窗口,從他的鏡頭下看到的世界常常引人反思。

《雙喜》記錄了越南買辦婚姻的現象——臺灣、朝鮮男子先赴越南當地,有許多一字排開的越南姑娘可供挑選,被選中的越南姑娘需提供身份證明以申請籤證。在等候籤證期間,準新人必須接受臺灣官方人員的面談,就跨文化調適等問題作出回應。等一切行政程序完成後,便在胡志明市舉行婚禮。

在這些影像中,越南姑娘們在裝飾喜慶的房間裡一臉漠然地接受審問,她們對未知的生活懷揣著希望卻又感到迷茫,甚至在婚禮上與新郎擁吻的場面都顯得特別荒涼。婚姻在這裡並不是洋溢著情感的幸福儀式,而是速成的配對遊戲。

在他鏡頭下,看到的是以前中國社會的——童養媳,由婆家養育女嬰、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結婚,家裡貧窮的人把女嬰交於他人撫養,同時把撫養的責任和生育的義務交了出去,說到底,還是經濟原因。

唯一不同的是越南新娘明是知情而為之。在這裡談不了什麼物化女性,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交易買賣,因為自身家境的貧窮寧可用自身作為賭注,去赴約這場婚姻。

你沒法去指責或者評判誰,因為,這是她們的選擇,選擇也沒有什麼,只是選擇決定了我們即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紐約唐人街非法移民》是張乾琦在1999年開始創作的作品,鏡頭對準的是一群從福建來的生活在紐約唐人街裡的偷渡客。

為了拍攝,張乾琦租了個床位,和非法偷渡客們一起同吃同住。狹小的住所、悶熱的環境,人們睡在逃生梯、屋頂上。

這一專題攝影作品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這個項目結束以後,張乾琦也持續關注世界各地的移民,2010年又發表了以朝鮮偷渡者為主人公的紀實攝影集《逃離朝鮮》。

《鎖鏈》是一部700名精神病人的肖像集。從1992年開始,張乾琦花了8年時間拍攝臺灣高雄路竹鄉「龍發堂」的精神病患者。探索了臺灣南部龍發堂圍牆內的生活。龍發堂既是一座避難所,也是一座可容納700名精神病人的監獄。

龍發堂既不管理其他此類機構使用的藥物,也不管理治療。相反,監督病人的佛教僧侶和尼姑使用鎖鏈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處於穩定狀態的病人與被認為聲音較弱的病人相連並被鎖定。日復一日,一個頭腦越清醒的人就越能領導這個二人連鎖團夥。

病人通常是在脅迫下到達龍發堂的。在用盡了傳統的醫療手段後,絕望的家庭成員將龍發堂視為絕症的最後手段。

張乾琦,馬格南唯一的華人攝影師,1961年出生於臺灣,1995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2001年成為正式成員。疏離與聯繫,是其作品的主題,其著力探索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關係,追溯根源,與早年的移民經歷有關。

相關焦點

  • 見證攝影師的職業精神:馬格南首位華人攝影師張乾琦
    ,馬格南第一位華人攝影師,1961 年出生於臺灣,1995 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2001 年成為正式成員。按下快門的時候我很清醒,知道自己拍到的是什麼,現在回頭看看,病人們也很清醒,也知道是在做什麼。他們想走開的時候就走開,所以有些片子你可以看到,有的病人走出了取景框,而另一個病人則拉著鏈子試圖把他拉回來。病人的身上有來自水泥地的反光。在我拍攝的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太陽和雲都在移動,所以底片上的光線是不斷變化的。當時共拍了九個半膠捲。
  • 從龍發堂到唐人街——第一位華裔馬格南攝影師張乾琦
    ——張乾琦張乾琦,1961年出生於臺灣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90年獲得印第安納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1995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並於2001年正式成為正式成員。作為馬格南唯一一位華人攝影師,張乾琦絕大多數作品的主題都在思索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聯繫,這與他早年的移民經歷有關。
  • 張乾琦:時差
    張乾琦1961年生於臺灣,
  • 時差 | 臺灣馬格南攝影師
    1961年生於臺灣是瑪格南圖片社攝影師1999年獲得全美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年度圖片競賽》(POY)「年度雜誌攝影家」獎拉瓜迪亞機場附近,美國,2011這組作品《Jet Lag》(時差)的所有影像幾乎都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店和機場,對攝影師而言,「時差」是與妻子、家庭、國家、時間和地球脫節的最終協議
  • 張乾琦(Chien-Chi Chang)攝影集推薦
    紀實影社書社微信客服wsk382238759 或 dcy9966張乾琦
  • 【重讀經典】張乾琦:逃離北朝鮮(內有福利)
    xt=urn:btih:D0F3EF3F4D5AB204A76E5A74EEFA25ABE43CA66A 直接複製到你的迅雷下載裡就好)現在讓你的下載器跑著,把這篇微信讀完,電影就下好了。《逃離北朝鮮》
  • 你需要知道的臺灣攝影師之:林伯樑
    臺灣本土攝影師裡,他的風格比較溫和,但方式溫和不代表沒有力量。他的作品讓我想起日本的植田正治,在我看到他為徠卡相機拍攝蘭嶼島原住民達悟族的照片《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我就愛上了這位拍攝者,也只有自己真的遇見了那樣的畫面後才願意去相信,對於攝影作品而言,確實存在一見鍾情這種事情。
  • 你需要知道的臺灣攝影師之:陳傳興
    大多數人知道他是因為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而專業人士知道他則是由於他的學術成果。陳傳興導的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之《化城再歸來·周夢蝶》陳傳興先生是一位讓我在看完他的採訪與文字後感到肅然起敬的人,相信大家在對他有一些基礎的了解以後也會有種自己虛度時間的錯覺。
  • 你不可不知道 亞洲最具影響力的30個攝影師
    IPA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是一個街頭及紀實攝影分享平臺,他們選出30位在亞洲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這些攝影師除了有出色的作品之外,還因為他們在攝影界的貢獻,或是他們的攝影哲學改變亞洲攝影界。一起來看看他們評選的最具影響力攝影師吧~許多入選的攝影師都在雅趣高級攝影理念班裡給大家介紹過哦。呵呵!
  • 最有影響力的亞洲攝影師(下)
    IPA 選出30位在亞洲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17.盧廣(中國)其中一位最受重視的中國紀實攝影師,致力於中國當代社會和經濟問題,特別是國家工業化和汙染情況。28.Che』 Ahmad Azhar(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攝影教育工作者Che' Ahmad Azhar是當地最有影響力的街頭攝影師,最著名於首都吉隆坡的長期攝影項目《Walk of Life》。
  • 亞洲最具影響力的30位攝影師
    Raghu Rai (印度)既是布列松的門生,也是 Magnum PhotosRai用相機記錄了印度超過40年,從大壺節苦行僧到甘地夫人和德蘭修女,還有博帕爾事件受害者。同時他亦創辦了Majority World,為當地攝影師建立平臺。
  • 專案,搭建系統工程 ---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探討之四十 大結局
    2013年,馬格南攝影師張乾琦在長安舉辦大師工作坊,利用一次午餐的機會,張乾琦談到馬格南攝影師針對每個專題,都有自已的專案。,常被人吹捧上天的大神;還有不知天高地厚,到處吹噓自己的功利之人。真正的放下身段,紮實地拍攝,條理清晰地編輯,能在攝影圈內及圈外都有建樹的攝影師,少之又少。其實,在攝影圈中,跟著起鬨逗樂的人多,獨立思考,持之以恆地按著專案進行工作的人少。    社會紀實攝影專案,針對的是一個或數個相關聯的專題。每個專題的選定,都有相應的前提。我看到了什麼,準備講什麼樣的話題,這個話題與自己是否相關,這個話題能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認知。
  • 亞洲最有影響力的 30 位攝影師
    這些攝影師除了有出色的作品之外,還因為他們在攝影界的貢獻,或是他們的攝影哲學改變亞洲攝影界。一起來看看他們評選的最具影響力攝影師吧~1.川內倫子(日本)2001年木村伊兵衛賞的得主川內倫子,作品寧靜而富有詩意,也是不少人心目中「日系攝影」的代表人物。她是亞洲區少數著名的女攝影師,同時也以她在作品集上創新和豐富的表達手法而聞名。
  • 亞洲30位最具影響力攝影師(IPA 2014)
    日本最多產的攝影師。http://www.arakinobuyoshi.comRaghu Rai-印度Magnum Photos 少數亞洲攝影師之一,記錄印度超過40年。張照堂-臺灣臺灣知名攝影家,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獲獎無數;除此之外,匯整編輯、促成臺灣攝影相關書籍的出版。
  • 睿•視野※亞洲最有影響力的30位攝影師 作品賞析
    Raghu Rai-印度既布列松的門生,也是 Magnum Photos 少數亞洲攝影師之一。張照堂-中國臺灣臺灣知名攝影家,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獲獎無數;除此之外,也成就於其匯整編輯、促成臺灣攝影相關書籍的出版。
  • 【臺灣之昕】關於去臺灣你需要知道幾件小事
    我所寫的,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是總有很實用的部分,關於去臺灣的準備和吃穿住行。PS:感謝昨天爆炸式增長關注我的,我親媽的同事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你們的關注讓我壓力山大,我會努力的(笑著帶淚)~籤證與入臺證臺灣通行證(我稱為芋頭證),是區別於護照類似於港澳通行證的一本芋頭色證件。
  • MiA對話系列:臺灣電影攝影師李屏賓
    一位電影攝影師是一個影像的創造者,他把一個個畫面以動態的形式從幕後帶了到臺前。MiA Collective Art 藝術小組邀請了國際知名電影攝影師李屏賓(Mark Lee Ping-Bing,1954年出生於臺灣)來討論他作為電影攝影師的一些看法,以及他對年輕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建議。
  • 布魯斯·吉爾登:當街頭攝影師遇上黑幫
    1968年時看了安東尼奧尼導演的電影《放大》,深受影響,決定成為一名攝影師。隨後買了一個便宜的美能達小相機,在紐約視覺藝術學校(SVA)報名了幾節攝影課,不過他主要還是以自學為主。吉爾登小時候就迷戀看外面的街景,定定地看著城市街頭的硬漢和他們的行為舉止。長大後的吉爾登延續了幼時的志趣,在街頭橫行霸道式地拍攝。他的鏡頭已經侵略遍了世界各地,包括康尼島,紐約,海地,愛爾蘭,東京,印度,俄羅斯,英格蘭。
  • 這些只有攝影師才知道的臺灣秘境你可能一個都沒見過,分分鐘拍大片!
    在這裡不僅能看見雲海,抬起頭甚至能發現閃閃發亮的銀河...圖為攝影師鏡頭下的五分山星空↓↓↓晨曦之景也同樣朦朧迷人,看著這些照片,你或許也會有些難以相信這裡是臺灣。海之聲,位於臺灣新竹市。海岸邊堆疊的石礫、孤獨的佇立在海中的長堤,來到這個被稱作「通往天堂的道路」的秘境,一路走去、望去都是一片沒有盡頭的藍。
  • 臺灣手遊市場這些你需要知道
    臺灣的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與日本非常相似,在臺灣韓流一直都未曾停息過,臺灣繁體字與中國簡體字十分相似。這樣的市場背景,註定臺灣手遊市場與中國、日本、韓國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那麼在臺灣手遊市場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