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一)釋字(詞)
有事
《易》中指軍事行動。《竹書紀年》:「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於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
日本國把軍事方面的法案稱作「有事法案」,是受《易經》文化影響的結果。
(二)釋象
《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而《震卦》還會變為《小過卦》。在這些卦變過程中,初、二、三、四爻均有「以恐懼修省」的表現,都在卦變時適時地調整了位置並做出了應對「震來」的反應。而唯有六五、上六反應遲鈍。尤其是六五,可以說達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表現出極大的盲目的自信。即使在《小過卦》裡,六五為兌體主爻,「兌為悅」,說明六五仍在盲目樂觀。
《震卦》裡,初九、九四兩個陽爻一內一外,皆為震體主爻,是「震」的發動者。《震卦》將來會變成《小過卦》。在《小過卦》裡,這兩個陽爻都在巽體裡,「巽為進退」,「進退」為磨礪之象,故曰「震往來厲」。卦變時,這兩個陽爻都是由低處向高處上行,故《象傳》釋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危行」就是向高處行。而在《小過卦》裡,六五則是兌體主爻,「兌為悅」,悅則表示盲目樂觀,猜度自己「天命在我,豈能淪喪」,故曰「億無喪」。
當《震卦》將來變成《小過卦》時,兩個陽爻將有事於六五上帝。在《震卦》中,六五居坎體,「坎為溝瀆」,引申為「穴」,說明六五藏於穴內。而九四則為坎中之剛,「坎為弓輪」,坎中之剛則為弓中之矢,故九四有弓矢之象。九四象弓矢一樣射向六五,但六五藏於穴中,不能獲取,故六五「無喪」。《震卦》變為《小過卦》後,九四與剛上來的另一個陽爻以及六二爻共同組成巽體,「巽為繩」。九四為弓矢,又繫於繩,故曰「弋」。「弋」指用帶線繩的箭來射鳥。《論語·述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樣,六五即使躲進巢穴,九四也會弋而取之,故《小過卦》六五爻辭曰「公弋取彼在穴」。這就是說,到《小過卦》時,九四將有事於六五,故曰「有事」。
在《震卦》時,由於時機還不成熟,還不能把六五怎麼樣,雖言「有事」,喪不及六五。故《象傳》釋曰:「其事在中,大無喪也」。「中」指六五居中在穴內。由於六五為帝,故稱其曰「大」。「其事」畢竟是弒君之事,是以下犯上,故《易》之爻辭系得很晦澀難懂,欲言又止。《繫辭傳》云:「《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三)義理
六五爻是「君子以恐懼修省」的反面典型。六五既為天子,認為承天命而王天下,是不會淪喪的,故盲目自信,我行我素。夏桀就說:「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商紂則說:「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把周的威脅不當一回事而掉以輕心。不「以恐懼修省」,或至有事,悔不及也。
附:史料
①《尚書》記載
西伯既勘黎,祖伊恐,奔告於王。
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 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易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②《尚書大傳·殷傳》
伊尹入告於桀曰:「大命之亡有日矣!」桀啞然笑曰:「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乃亡矣。」是以伊尹去夏適湯。
③《尚書·湯誓》
夏王率曷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