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譯文】九四:受到震動而墜入泥中。
《小象傳》說:「受到震動而墜入泥中」,說明九四的陽剛之德沒有發揮出來。
【導讀】遂:通「墜」。卦中兩個陽爻,本應都是陽剛震動之主,下卦初九以一陽動於兩陰之下,是震的本象,具備震卦長子的德能,陽剛有主,所以爻辭與卦辭相合,可以因恐懼而致福;而上卦九四與初九的位置不同,乃是以一陽動於四陰之間,形成了一個坎卦卦象,九四陷溺於眾陰泥濘之中不能自拔。九四以陽居陰,所居不正,在四陰之間困頓不能奮發,陽剛得不到光大,如同一個人困心衡慮,墜落萎頓,沉陷陰氣之中,志氣未能自遂。若從君子修省的角度看,雷非發於地而震於空,乃是心生妄欲之象。心墜入私慾中,心緒不寧,其志不光。因而君子當自省其德,使心向光明,德行從善,以圖自救。
【例解】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初次參加科舉時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沒想到卻名落孫山。他自恃才高,憤慨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詞中說自己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自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以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後來終於得中,不曾想他的《鶴沖天》竟然傳到了宋仁宗耳朵裡,宋仁宗很生氣,便把柳永的名字從中榜名單中抹去,說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受到這次打擊後,柳永口上自稱「奉旨填詞」,卻對仕途已經絕望,「震遂泥」,從此流連於煙花柳巷,意志消磨,大半生在羈旅行役中度過,創作了大量描寫與青樓女子的情感糾纏以及別離、漂泊的詞作,直至暮年終於中進士榜,得了個推官之職。柳永在仕途不得志,卻開長詞慢調之先河,是文學史上留名後世的優秀詞人。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譯文】六五:震動無論過去還是到來,都有危險。沒有大的損失,有事情要做。
《小象傳》說:「震動無論過去還是到來,都有危險」,要心存危懼前行。做事情時謹守中道,沒有大的損失。
【導讀】六五居于震卦尊位,以柔居陽,往而向上就會以柔居于震動之極,向下來則以柔凌乘於陽,因而往來都面臨危險。然而細分析六五的處境,已到了重震之上,前面的震雷已經過去,第二次震雷來時,其威勢已大不如前。況且六五居於君位,是柔中之君,以中道處事,萬無一失,主持祭祀,能夠「不喪匕鬯」,長保宗廟社稷,雖然往來皆危,但能夠謹慎戒懼,恐懼修省,中道自守,主器以君天下了。
【例解】宋王朝因懼而得天下。王船山在《宋論》中論述宋朝為何能得天下並保有三百多年的國祚。他認為:帝王承受天命,最高的境界是憑藉有德,商、周即如此;其次是憑藉有功,漢、唐即如此。宋朝既沒有仁德的積累,也沒有戡亂的功績……宋太祖接受了不同尋常的天命,最終得以統一天下,大局穩定,延續百年,後世稱道為盛世的治者,憑的是什麼呢?正是由於恐懼之心。恐懼之心,即輾轉反側不容得自身安寧的心情。這恐懼之心突然出現,使人怵惕而不受蒙昧,這正是神秘莫測的神明震動了他的幽隱之情,無比明了而又難以解釋。原因就在於:恐懼產生謹慎,謹慎產生勤儉,勤儉產生仁慈,仁慈產生和睦,和睦產生文治。
王船山不禁讚嘆道:「盛矣哉!天之以可懼懼宋,而日夕迫動其不康之情者,『震驚百裡,不喪匕鬯』。帝之所出而天之所以首物者,此而巳矣。」意思是:盛大啊!上天以天命可懼使宋王朝心存戒懼,迫使這個王朝終日常懷不安之情,不敢放鬆警惕,所以「當震雷突然襲來驚動百裡之時,手中的祭器不會失落」。震卦的位置處於東方,是陽氣產生的方位,天德之所以為萬物之首,就是因為這個道理。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徵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譯文】上六:震雷將人嚇得瑟瑟發抖,兩眼惶恐不定,前行會有兇險。震動不在自身,而在鄰居那裡,沒有咎害。婚姻之事將有爭議。
《小象傳》說:「震雷將人嚇得瑟瑟發抖」,是因為沒有行於中道。雖然「兇險」而「沒有咎害」,是因為從鄰居所受的震驚中預先有了戒備。【導讀】上六以陰柔處于震動之極,受到了過度驚嚇,驚恐得雙腳走不動路,畏縮不能向前,兩眼惶恐不定,閃爍難安,有時恐懼會導致鋌而走險,而這是不足取的。這時如果貿然前行去做事情,因為心志已經大亂,必然會遭致兇險。上六應該做的是:在震動尚未及於自身時就要有所警懼,看到近鄰受到震動就預先做好戒備,恐懼修省,未雨綢繆,降低危險係數,提高抗擊打能力,或許可以免除咎害。內心的極度恐懼還會導致猜忌多疑,這時不宜達成陰陽合作的意圖,因為前有徵兇之戒,心志尚未平和,不能得於中道,急於謀求陰陽應合,難免會受到責難。
【例解】宋王朝因懼而得天下,然而又因懼失天下。王船山在《宋論》繼續論述道:「懼以生疑,疑以生猜,猜以生妒,妒以生亂,亂以生亡。」恐懼產生懷疑,懷疑產生猜忌,猜忌產生妒恨,妒恨產生動亂,動亂產生滅亡。」
恐懼的種子開出了兩朵花:一朵善之花,一朵惡之花。善之花綻放出謹慎與文治的光彩,惡之花則散發著猜忌與多疑的氣味。宋王朝正是如此,恰當的恐懼使這個王朝得天下並興天下,但過分的恐懼又使這個王朝失去天下。當恐懼權力喪失,因而對外在的一切產生疑忌時,其結果就是妒恨、動亂和滅亡。
本卦闡述了在突發事件來臨時應採取的原則,揭示了「知懼致福」的道理:在惶恐驚懼之中能夠修身省過,是應對震動危局並使之轉危為安的正確心態。卦中通過六爻所處的不同情狀,闡明了處震之道:當首次遇到令人震驚的情況時,恐懼在所難免,但要及時調整心態,以戒懼審慎的心沉著應對,冷靜處理,並時刻警懼,提升自身應對突發事件的心志和能力;遇到危險,要以柔中處世,即便是積累已久的財貨名利,該捨棄的就捨棄,「留得青山」以待轉機;所居不正,往往遇事會加劇恐懼感,不能安然自處,所以應當慎行以免禍,去不正而就正,行得正、走得端自然會減免禍患;受震動之時內心要堅守原則,不可喪志,不為外勢所陷,同時防止墜入私慾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處於領導者的位置,當持守中道,惕懼修德,鎮定處世,最大限度降低損失,確保大局的穩定;如果能在別人受到震動患難時就能預先戒備,可使危難免於危及自身。總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始終戒懼才可以免禍而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