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卦」象辭「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破解

2020-12-22 子夏故壇

二、象辭破解

象辭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一)釋字

《說文》:「瀳(洊),水至也。從水薦聲。讀若尊」。《說文·段注》:「水荒曰洊。洊者,瀳之異文。」《釋言》:「薦,再也,薦同存。」

洊,瀳(zùn)之異文,意義為水浸出的樣子,這裡引申為雷在不知不覺中布散開來。

震為八卦之一。北鬥星柄指向正東方,時在仲春之月,陰陽分而雷始聲,萬物之所出也。震為足,象徵行動。《說卦傳》曰:「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雷,《說文》:「本作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從雨畾聲,象迴轉形。」《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鼓聲如雷,春分之音,催人奮進者也,古以擊鼓為進。《正字通》:「擊鼓曰雷」。雷泛指能量的集聚體,於草木為「蕾」,含苞待放者也。

「龍」者,乘時而變化者也。「玄黃」者,天玄而地黃,天地相雜之色,陰陽相薄之貌。「長子」者,襲位而主祀者也。「蕃鮮」者,指豐盛的祭品。祭祀時所用的酒肉稱為「福」,新宰的犧牲稱為「鮮」。故震為「福」。

恐懼

「恐懼」不是現代意義所謂的膽小怕事,遇事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而是指一種不冒失、不蠻撞,思慮周全,行事穩妥的品格和作風。

(二)釋象

《震卦》上震下震。「震為雷」,雷動而接連不斷,故曰「洊雷」。「雷」是能量釋放時產生的聲音,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由於上下震體頻率相同,引起共震,故卦名曰「」。《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就像是一個重疊的震體,卦變為《震卦》後,就象重疊在一起的兩個震體分而布之,上下內外地散布開來,看著忽然到處都是雷,故曰「洊雷」。《震卦》之象,就是忽然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很多雷,故曰「洊雷,震」。

《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臨卦》九二上行而成為《震卦》九四。《易·繫辭傳》云:「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震卦》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加憂,為心病」,九四處多懼之位而心憂,故曰「恐懼」。《震卦》九四分別為坎體和艮體主爻,「坎為險,為矯輮」,「艮為止」。曲者變直以中矩謂之「矯」,直者變曲以中規謂之「輮」,「矯輮」就是依規矩而「」也。九四不當位,處險而能止,乃為「」也。且修且省,故曰「修省」。「君子以恐懼修省」,就是要培養謹慎戒懼之德。

《震卦》其實只是《臨卦》變為《小過卦》的過渡卦。《臨卦》整體是重疊的震體,而《小過卦》則是重疊的坎體。「震為動」,而「坎為隱伏」。《臨卦》經《震卦》變為《小過卦》,就象是行動在隱蔽中進行,動著動著,就又隱伏起來了。這正如動物世界中的捕獵,虎豹等獵手採取行動,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後隱伏在獵物的附近,等待最合適的時機,以便發起突然襲擊,最終成功獲得獵物。整個《震卦》就籠罩在這種氣氛中,不但獵物處於「恐懼」之中,獵手也處於「恐懼」之中,故象辭曰「君子以恐懼修省」。

(三)義理

戒懼謹慎是君子之德,暴虎馮河是匹夫之勇。子路為了顯示自己的勇猛,就在孔子面前說:「子行三軍,則誰與?」沒想到孔子回答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君子臨事而謀,不做沒把握的事,不做無謂的犧牲。 孔子聞迅雷風烈必變,隨時採取一種反應、應對的態度。孔子不會因為自己是聖人,而不懼風雷。《聖經》上說,天下雨給仁義的人,也給不義的人。同樣,災難會降臨到不義的人頭上,也會降臨到仁義的人頭上,君子能戒備而已。「初生牛犢不畏虎」的精神要不得。初生牛犢不畏虎,不是由於牛犢勇敢,而是由於牛犢無知、愚蠢罷了。

(四)知識連結(共振現象)

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的現象。共振在聲學中亦稱「共鳴」,由于振動頻率相同,其中一件東西振動發聲,另一件也會發聲。

相關焦點

  • 震卦:雷霆之震,恐懼修省
    震卦:序卦傳之五十一卦。震艮互綜,一動一止。序卦傳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鼎卦為國家的主器,長子為主持禮儀的合適人選,故震卦在鼎卦之後。震為雷,為震動,重卦,表達響雷不斷,振動不止。震的天時為二月卦,鬥柄指正東,星象為青龍。
  • 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分析「震卦」之卦圖
    第二十六節 震艮之道第五十一卦 震卦卦圖:象辭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卦辭: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彖傳: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裡,驚遠而懼邇也。
  • 心學視角下的易經取象分析——(下震上震)震卦
    1-1-2-彖辭「震,亨」的解讀在震卦所屬的「時間」內,因為內心是時刻「恐懼」著的,所以整個時間段內是「亨通」的。(這個「恐懼」,似乎可以跟《中庸》首章說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聯繫上。)
  • 《易經》——震卦:君子以恐懼修省!
    《易經》——震卦:君子以恐懼修省!先來看震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震卦由兩個基本的震卦【】(代表雷)上下疊加組合而成,其卦辭為: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震,震動、震驚、震撼。亨,亨通、順暢。來,引來、引發。虩虩,形容內心恐懼的樣子。笑言,笑著說話。啞啞,形容歡笑的樣子。驚,心動。百裡,即一百裡,這裡用來形容宏大而深遠。不,沒有。喪,喪失。匕,古人盛取食物用的器具,可以理解為勺子。鬯,祭祀用的酒。「匕鬯」,在這裡用來代指祭祀。
  • 震卦
    震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震卦,上卦也為震卦。震卦,象徵雷聲、震動。震為雷,上下均為震,疊連轟響著巨雷,謂之震。震象徵雷聲震動。雷聲震動,使萬物皆懼而知道戒備,因此順利亨通而致福。這樣遇到大事從容鎮定,就可以出頭主持祭祀,擔當保家衛國的重任了。
  • 震為雷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51):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震卦就是講恐懼與無畏的對立統一,震來虩虩,笑言啞啞。平時要敬畏心,恐懼心,如履薄冰。磨練自己對恐懼的克服與揚棄,要有樂觀豁達的精神。這樣就能臨危不亂,堪當重任了。君子從此卦參悟,要戒驕戒躁,誠惶誠恐,不斷反省自身,不斷修行已身。初九,臨事而懼,事後認真對待,妥善處理,可以逢兇化吉,笑言啞啞。一開始總有點緊張,裝不出的。
  • 「震卦」六五爻辭「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破解
    (二)釋象《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而《震卦》還會變為《小過卦》。在這些卦變過程中,初、二、三、四爻均有「以恐懼修省」的表現,都在卦變時適時地調整了位置並做出了應對「震來」的反應。而唯有六五、上六反應遲鈍。尤其是六五,可以說達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表現出極大的盲目的自信。即使在《小過卦》裡,六五為兌體主爻,「兌為悅」,說明六五仍在盲目樂觀。
  • 震卦 第一爻 震來虩虩(xi)後笑言啞啞
    震卦的第一爻就是本卦的核心,也許在震卦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控制,這樣在後面的時候才不會有太多的兇險,起到警醒的作用。在以後的進程中不忘記自己初心,謹慎地保護自己然後就會獲得吉祥。象曰:洊(jian)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 「震卦」上六爻辭「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破解
    (二)釋象首先要明確,「震索索,視矍矍」,並非上六之貌,而是九四之貌,是九四遇到六五時所表現出來的神態。九四就是獵隼,而六五為獵物。而上六隻不過是目睹到這一切的旁觀者,也是從中汲取教訓的修省者,故其後一句爻辭曰「震不於其躬於其鄰」。其鄰即為「六五」也,「六五」將成為別人的獵物,上六當深以為戒。
  • 白話講易經,第五十一卦,震為雷卦,一位合格繼承者的培養過程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鼎卦,「鼎者,器也,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鼎鑄好了,代表著新朝代的建立,君主下一步的願望就是長長久久,當然要有繼承人,震就是長子,或者說太子。我們知道震卦代表的是正東方,古代稱太子為東宮,就是源於此。
  • 六十四卦含義分述(43)震,萬象更新後的奮發圖強.
    【註:經卦震】八經卦中的震卦,一陽爻在下,二陰爻在上,陽的特性是升,陰的特性是降。震卦的這種象就造成了陽伏於陰下欲升而不能出,陰乘與陽上欲迫而不能蒸,於是陰陽二氣相互吸引→摩擦→迅速膨脹→Bang!用《易經》的術語講就是「陰陽相薄」。「薄」為碰撞、激戰。一個「薄」字簡單形象的描繪了雷的產生。
  • 震卦的啟示:位不同,應對震恐如何不同
    震卦是下震上震,「震為雷」。《序卦》說:「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鼎卦描寫國家重器,主持禮儀者沒有比長子更適合的,所以接著要談代表長子的震卦。震亦為震動之意。    震卦揭示的主旨就是面對震恐,我們要省察自身,謹言慎行。正如《象》曰:洊(jian)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白話】《象傳》說:接二連三打雷,這就是震卦。君子由此領悟,要有所恐懼,修正省察自己。
  • 六十四卦詳解:第51卦 震為雷(震卦)臨危不亂 中上卦
    第51卦震為雷(震卦)臨危不亂 中上卦震:亨。震來虩(xì形容恐懼的樣子)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chàng)。譯文:可致亨通。當驚雷震動的時候,天下萬物都感到恐懼,然而君子卻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聲震驚百裡之遙,主管祭祀的人卻能做到從容不迫,手中的匙和酒都未失落。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彖曰:震,亨。
  • 「震卦」之彖傳破解
    (上接「三、卦辭破解」)四、彖傳破解彖傳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裡,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一)釋字(詞)則金文從鼎從刀。《臨卦》象一個重疊在一起的雙震體,卦變後,象把重疊起來的兩個震體分了開來,形成內外皆震的局面,故曰「震來」。這兩個震體的主爻,在外者處「多懼」之位,在內者潛而不用,皆有恐懼之象,故曰「虩虩」。但是「震為蕃鮮」,「蕃鮮」指豐盛的祭品。「蕃」為繁多;「鮮」指新宰殺的犧牲。祭祀時所用的酒肉稱為「福」,故《易》以震為福。卦變形成兩個震體,故曰「致福」。
  • 《詩經》的《子衿》是講震卦的幾個爻象
    《詩經》的《子衿》是在講震卦的幾個爻象。震為阻斷木,定交。坤卦「後順得常」乃如「定交而後求」。震為長男。震生,震來,艮往。《說文》「嗣,諸侯嗣國也」。本義指諸侯傳位給嫡長子。《書·舜典》「舜讓於德,弗嗣」。 《子衿》是《詩經·鄭風》的一篇。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由於子衿是古代學子的服飾,故《毛詩序》認為是「刺學校廢也」,但從全詩來看,更像是對友人的誠摯的思念。
  • 易經—震卦:百裡飛聲空聞其響,不見其形震驚百裡,臨大事而不亂
    易經——震卦:臨大事而不亂震者動也,重雷發響,百裡飛聲,空聞其響,不見其形,震驚百裡。震為突然發生之事,所謂突然發生的事件,事先沒有多少徵兆,這突然發生的事,人們往往難以應付。《象》曰:「虩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六二:震來歷;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 道清釋古之《易經證釋》未濟卦(象辭)
    坎下離上,火在水上之象。火炎上,而水潤下,上下背馳,一升一降,越行越遠,不得交濟,所以命名為未濟卦。像受阻於河川的人,沒有舟楫來濟涉河川。則相望於一方,不可交和。這是由於坎與離不交,而看出其不能濟。而君子則以人道來說明其用,而人道在中爻的三爻和四爻。
  • 八卦類象——震卦
    震卦,一陽在下,兩陰在上,正象是雷,動也,速也。震仰盂,一陽在下,有向上發展的象意。其一陽在下,一陽藏於兩陰之下,春天到來,陽氣鼓動,一陽初生,陽氣動於下,正如春雷一樣。震卦一陽在下,但向上發展的勢頭不可擋,所以有不甘心被壓迫而奮起的象意,勇往直前。雷的傳播速度很快,所以震卦可以代表疾速,比如飛快運動的汽車,動作迅速的事情等。因為一陽初生,所以震卦還有代表剛開始,起初的意思。
  •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在傳統易經中,「震」卦是天地陰陽交泰所生的長子,既是天地之長子象,又有一國威武之諸侯、大臣之象,肩負著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重責大任。 黃來鎰先生在他的觀點中,談到一個問題:為何易經聖人不將代表春天的震卦,取「動」字,而選擇「震」字? 在這個疑問中,漢字中的「動」,與「靜」相對應,一陽一陰。
  • 「鹹卦」象辭「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謙虛是君子的美德,《謙卦·彖傳》:「人道惡盈而好謙」。「謙」是尊貴者的美德,「虛」是滿盈者的胸懷。常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謙卦·彖傳》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釋象《鹹卦》上兌下艮,「艮為山」、「兌為澤」,故曰「山上有澤」。《易·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