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軍的主力反艦飛彈是服役了幾十年的「魚叉」飛彈,射程近(110~240千米)、速度慢、威力小、抗幹擾能力差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得該飛彈越來越不能適應未來的海戰。2009年美國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籤署了開發遠程反艦飛彈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 的合同,旨在開發一種遠射程、強隱身、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反艦飛彈。近幾年,美軍在B-1B、F/A-18E/F及海上試驗艦上進行了多次LRASM飛彈打擊實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未來,LRASM遠程反艦飛彈將會部署到美軍的遠程轟炸機、水面艦艇、潛艇及航母艦載機上,對我國海軍艦艇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本文主要介紹LRASM飛彈的主要性能、特點及我國主要的應對策略。
LRASM飛彈發展歷程
LRASM項目的主要目標包括:顯著增加飛彈射程,能在防區外對敵艦船進行打擊,分別能夠在衛星可用、衛星受限和衛星隔絕環境中有效執行任務。
LRASM項目主要由LRASM-A和LRASM-B飛彈項目組成。LRASM-B飛彈為超音速機動型反艦飛彈,最高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具有較好的機動能力。但是美軍通過反覆研究,綜合技術、資金等因素,於2012年終止了LRASM-B飛彈項目,集中力量研究LRASM-A項目。
LRASM-A飛彈為隱身亞聲速巡航飛彈,它基於AGM-158B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地飛彈(JASSM-ER)彈體設計,據悉,兩種飛彈有85%的原件可以通用。LRASM-A繼承了JASSM-ER的隱身性,新裝備了光電導引頭、被動雷達制導系統、雙向武器數據鏈、改進的數字抗幹擾GPS系統等其它系統。其中被動雷達制導系統使該飛彈能夠遠距離上發現艦船目標,是缺少對目標指示、數據鏈以及GPS信息時自主探測目標的關鍵傳感器。
根據計劃,美軍到2020財年共計採購135枚LRASM飛彈,其中美國空軍50枚,海軍85枚。之後還會大幅度的增加採購數量,以替代老舊的「魚叉」反艦飛彈。
LRASM 飛彈的性能和特點
性能綜述
特點綜述
1.超遠的射程
LRASM飛彈射程可達900公裡以上,配合F/A-18E/E戰機,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對海打擊範圍拓展到了1700公裡,具備了超遠程打擊能力。可以說LRASM飛彈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是「改變海戰規則」的劃時代武器,極大的提升了其他艦艇的生存能力。
2.較高的通用性
武器裝備的通用化程度越高,其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就越強,整體作戰效能就越強。首先, LRASM可搭載多種平臺進行發射。LRASM飛彈除了可搭載在F/A-18E/F戰鬥機、B1-B,還可以搭載B-52H、B-2、F-15E、F-16C/D、F-35等轟炸機、戰機。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艦船、潛艇等武器平臺發射。其次,LRASM可由不同的中繼制導平臺進行飛彈制導。所以在制導技術方面,LRASM也表現出很高的通用性,也體現著美軍空海一體戰中強調對不同作戰平臺之間信息共享的理念。
3.較強的隱身性能、突防能力強
LRASM的隱身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雷達隱身方面,飛彈採用了有利於降低RCS的外形設計,修圓的彈體外形設計避免了各部位接合處的角反射效應,埋入式進氣道避免了彈體表面的突出結構,但其隱身性能主要體現在前向,無法實現全方位隱身,而吸波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得飛彈雷達反射截面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2).LRASM飛彈特殊設計的發動機噴管能有效降低其紅外信號特徵,大幅度減少被紅外探測設備發現的概率。
(3).載機與飛彈也進行了一體化的隱身優化設計。LRASM的載機B-1B和F/A-18E戰鬥機都具有隱身性能,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載荷對載機的氣動影響,保證整體隱身性能,該飛彈扁平的彈體表面與機翼貼合,先進的氣動外形為發射系統的保形設計創造了條件,實現了一體化的隱身設計。
LRASM飛彈採用掠海飛行的方式,艦載雷達很難在遠距離上發現其蹤跡,突防能力很強。
4.先進的制導系統、抗幹擾能力強
LRASM飛彈採用複合制導模式,除了裝備GPS制導系統之外,飛彈還可以由不同平臺對飛彈進行中繼制導,並且具備雙向數據信息傳輸的數據鏈通信系統,可以幫助飛彈進行飛行姿態的實時調整以保障其打擊精度。在飛彈飛行的中斷可以保持全天候、掠海自控飛行。在飛彈末段飛行段, LRASM反艦飛彈使用新型多模導引頭,包括紅外成像導引頭和被動雷達。同時,LRASM飛彈採用了全自主無中繼制導技術,在外界信息鏈路中斷的情況下,飛彈可依託先進的慣導裝置、彈載傳感器、雷達高度計以及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制導。
5.較強的人工智慧技術
LRASM反艦飛彈是世界上首款真正意義上具有人工智慧的反艦飛彈。飛彈的人工智慧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使飛彈具有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LRASM飛彈除了可以實時通過數據鏈發送目標最新信息,自動更新路線重新發動攻擊之外,還具備戰場信息感知的能力,並根據所感知到的信息自主進行飛行軌跡的改變。
作戰模式分析
由於艦艇發射的LRASM飛彈射程不及鷹擊18飛彈(射程約600千米),未來對我國艦艇威脅最大的還是航母上的艦載機及遠程戰略轟炸機。B-1B轟炸機擁有超過5000公裡的作戰半徑,可以一次性掛載24枚LRASM飛彈,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打擊6000公裡範圍內的艦艇目標。而航母上的F/A-18E/F戰機也可以一次攜帶4枚LRASM,在1600公裡以外對目標發動襲擊。一次出動多架B-1B轟炸機或者F/A-18E/F戰機,齊射上百枚LRASM飛彈,對目標進行遠距離飽和打擊,對我們艦艇威脅極大。
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了大量的B-52H及B-1B轟炸機
現有應對措施
被動防禦
戰場情況推演——「山東」艦航母戰鬥群能否硬剛LRASM飛彈的飽和攻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雖然LRASM飛彈非常先進,對我國現階段艦隊防空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但是我們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應對這種飽和的飛彈攻擊。LRASM飛彈並非無懈可擊,其先天的缺點就是速度太慢,巡航速度只有0.9馬赫,飛完最大的射程需要耗時50分鐘。如果及時發現其存在,我們會有充足的攔截時間,組織多道攔截網。由於戰場環境多變,不能做逐一的兵棋推演,小編只能推選出一種可能的情況加以詳細的說明,看看我們的航母編隊能否抵擋的住LRASM飛彈的飽和攻擊。
假設戰場環境:「山東」艦航母編隊在遠海訓練時,突然遭到美軍「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的遠程攻擊。美航母在距離我航母編隊1500公裡的時候開始彈射大批F/A-18E/E戰機。為了對我航母編隊發動致命一擊,美軍把航母上的45架F/A-18E/E戰機全部掛載了LRASM飛彈,共計掛載180枚。美軍為了最大的限度的佔用我航母編隊的火力通道,在距離我航母編隊1000公裡的時候開始齊射180枚LRASM飛彈,使得飛彈能同一時間到達我航母編隊。而此時我軍的航母編隊由於遠離海岸,缺乏岸基預警機的遠程空中預警,只有4架直-18預警機執行預警任務。我航母編隊由1艘055驅逐艦,3艘052D驅逐艦,4艘054A驅逐艦,1艘901型大型補給艦,2艘093改進型核潛艇構成。
雖然我航母編隊裝備了346B、346A型大型相控雷達,對空搜索距離超過了400公裡,但是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艇上的雷達很難發現40公裡以外的超低空目標,必須配合艦載預警飛機提供高空預警,才能發現遠距離上的低空目標。
由於我航母編隊缺乏像E-2D那樣的固定翼預警飛機,只能由直-18預警直升機提供高空預警。直-18預警機長23米,高7米,採用3臺渦軸-6C發動機驅動,最高飛行時速為336千米,最大升限9000米。在其機身尾門處安裝了一部柱狀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對海、空搜索、警戒跟蹤、目標引導的能力,可對150~200千米範圍內的各型目標進行測探和跟蹤。而直-18預警機通常部署在航母編隊正前方150千米處,這樣就能夠為航母編隊提供350千米左右的預警距離。
從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HHQ-9B飛彈具有攔截超低空目標的能力
由於LRASM飛彈採用高度的隱身設計,直-18預警機只能在100公裡左右的距離上發現其蹤跡,和我航母編隊的預警雷達配合完成對目標的鎖定。由於055、052D驅逐艦採用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加上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的HHQ-9B防空飛彈,理論上具有「無限」火力通道,但是由於需要直-18預警機提供中繼指引,我航母編隊的驅護艦火力通道會有所受限,暫定052D、055火力通道數量為12個,而054A為4個。採用兩發飛彈對1枚LRASM飛彈的方式,利用遠、中、近、三層攔截,最大限度提升攔截數量(註:為了防止誤傷,我方航母上的殲-15戰機在直-18預警機發現威脅後全部升空,在航母前方500公裡處巡邏,防止美國再次發動襲擊)。
通過計算得知,我方第一輪的首發4枚HHQ-9B防空飛彈在距離航母編隊208千米處攔截了首批2枚LRASM飛彈,第一輪末發4枚HHQ-9B飛彈在167千米處攔截了2枚LRASM飛彈。以此類推(詳細情況請看下表),到HHQ-10在0.6千米處攔截最後一批目標,我編隊共計實施了12輪飛彈攔截,累計攔截了184枚LRASM飛彈,對於一些「漏網之魚」,末端的15門1130炮能夠行程密集的火力網,足矣攔截十幾枚LRASM飛彈。
所以,對於美航母的LRASM飛彈的飽和攻擊,「山東」艦航母編隊完全有能力攔截全部的180枚LRASM飛彈,硬剛沒有太大問題。不過,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主動出擊,釜底抽薪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在戰爭初期,我們需要及時獲取美軍各個航母戰鬥群和關島基地的動態,在必要時候可以先發制人。利用DF-26中程彈道飛彈,對美軍關島基地的戰略轟炸機群及遊弋在我周邊的航母戰鬥群進行毀滅性打擊,讓其喪失戰爭的主動權。
對今後反介入的啟示
尋求預警裝備在數量與模式的雙重衝破
目前我航母編隊裝備的直-18預警機存在著滯空時間短、性能落後、可靠性欠佳等突出問題,亟需艦載固定翼的預警機。對於LRASM這樣的隱身反艦巡航飛彈,只有在遠距離發現,才能為艦隊爭取儘可能多的攔截時間。我國正在研製的空警-600預警機整體的性能與E-2D相近,在機載雷達方面有所超越,能在距離艦隊前方500千米處執行預警任務。對於LRASM飛彈的發現距離大於200公裡,使得我航母編隊及時的獲取敵方的動向,第一時間組織殲-15戰機升空攔截,能大大提升我航母編隊反導攔截能力。
除了固定翼的有人預警機,我國還在積極的發展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能夠保證至少10小時的滯空時間,飛行高度可達20000米,作戰半徑大於2500公裡,可以長時間在遠海執行偵查任務,提升我艦隊在遠海的信息感知能力。
繼續提升艦隊的反艦打擊能力
我國目前現役最先進的艦載反艦飛彈為鷹擊-18飛彈,但是最大射程沒有超過600公裡,難以在LRASM飛彈射程之外對美航母艦隊造成威脅,所以我們需要一款射程超過1000公裡,速度足夠快的新一代反艦飛彈。目前我國DF-100及DF-17飛彈上的技術可以直接運用到下一代超遠程反艦飛彈之上,配合055驅逐艦的大型垂髮系統,可以在LRASM飛彈射程之外對敵進行飽和打擊。
結語
LRASM飛彈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背景下,空海一體作戰的具體產物。隨著我國現代化的艦艇不斷出現,反導攔截能力日漸增強,LRASM飛彈對我國的威脅會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