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信仰叫「祖上闊過」

2021-03-03 金色筆記



文 | 黑爪


英國BBC有個電視節目叫「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從2004年起開播,一年不定出幾期,每期邀請一個名人上去揭家底,認祖歸宗。曾經上過這個節目的包括英國新任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著名演員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以及六十年代偶像超模崔姬(Twiggy)。節目最開始是在BBC二臺播出,但一炮打響,當年便成為二臺裡最受好評的節目,從第三季起就被提拔到一臺去播。這個節目火,說明大家對祖宗來路的興趣濃,即便到了21世紀,它依然是大眾心目中定義「你是誰」的重要參數。

去年的最後一期「你以為你是誰?」特別火,因為這一期的男演員把這件事給玩兒嗨了,他認的祖太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個演員叫丹尼·戴爾(Danny Dyer),電視劇、電影、舞臺劇都演,在英國國內拿過一些不入流的小獎,而英國之外聽說過他的人恐怕不多。戴爾出道二十年,幾乎是在媒體的一片嘲諷聲中走過來,衛報對他有過這樣的毒舌評論:戴爾已經成為低成本、無質量英國垃圾(Brit-trash)電影的典範。

也許是因為奮鬥的不易,也許是媒體和公眾的殘忍,促使戴爾認為尋一門顯祖可以「讓有些人嚇一跳,我有貴族血脈。」 但這件事開頭不太順利,他找的第一支線索是個跟他有淵源的,住在倫敦東區的工人階級老大爺,大爺給不出他貴族證明,只有些黑白照片,還有一份勞教所記錄(忙乎半天,查出祖上有犯人,不太妙)。接著有了點轉機,祖先有一支叫布伊翁(Buttivant)的,聽起來有點法國味兒了,但前提是你得明白這裡的幾個「t」,它們不能發音。可一查布伊翁,這祖宗就來自白教堂(Whitechapel),還是沒繞出倫敦東區。別急,好消息將接踵而至。先是發現了一位莊園領主的十世曾祖父,接著在十世曾祖的旁邊一個村,十一世曾祖家更驚人,至今還得放下護城河上的吊橋才得以進入。至此,丹尼的階層上升終於勢不可擋,這仿佛才開了個頭。託馬斯.克倫威爾——亨利八世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十五世曾祖,他與這位祖先的共同點最多:父輩身份低微,自我奮鬥成功(一個是自學成才的律師,一個是自學成才的演員),名聲不佳,狂妄自大.故事仍然沒有結束。丹尼出自克倫威爾的兒子亨利這一支,而亨利娶的是一位西莫,從她這一支追溯上去,經過一些叫豪特斯波(Hotspur)和布蘭塔吉聶特(Plantagenet,又作金雀花)的人,最終抵達愛德華三世。是的,丹尼是愛德華三世的嫡親子孫!在西敏寺愛德華墓前,丹尼顯然不行了,「我的血就是他的血,有點懵了。」他終於知道,自己身體裡流淌著藍血。

讀到這裡,丹尼在這件事上的反應,我猜並不讓大多數人覺得奇怪;相反,對血脈傳承的興趣,甚至可以說信仰,近年來在全世界大眾中一直還在上升。這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啟蒙之後很不可思議吧?可是你看,多少本以為有質量有前途的電視欄目夭折,而這個不著四六的「你以為你是誰?」,做到第13年還越來越火。

▲ 丹尼·戴爾

再比如,《皇冠》(The Crown)、《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這類渲染以傳承為基石的戲目一推出可以立即橫掃全球。好萊塢更是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王侯將相血脈傳承的追捧,《星球大戰》哪怕再炫酷的高科技特技也無法把這個父系血脈主題的風頭蓋過。去年歲末一部由流行遊戲改編的電影《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中,法斯賓德被傑瑞米·艾恩斯塞到一個機器裡,這樣他可以「聽到,並感受到500年前已經死去的祖先的記憶」,從而拯救世界。「我們就是祖先的阿凡達,是祖先決定了我們是誰,我們又將他們的生命加以延續」,這話在電影中被賦予了權威性,因為它出自傑瑞米·艾恩斯的科學家女兒之口,手裡還拿著你不太好去質疑的科學儀器。

說到底,就是「祖先決定了我們是誰。」(把這句話引申一下就是,你說其他都是白搭)

就我自己來說,對我認識的,或者可以想像出來的家人、親人有些興趣,例如他們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有些什麼樣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促成了今天的他們……這是我和我的孩子生存其間的一個小生態,既有情感上的聯繫,也有值得思索的地方。再遠,我的祖先跟別人的祖先對我就沒有什麼分別。

中國貴族體系斷得早,也沒有英國那兩大貴族名錄供你查。不過這樣發揮餘地反而大了,「祖上闊過」怎麼都可以。民國的某少    、某媛,金融大鱷、青紅幫大亨都不論,若嫌不雅,再拉兩門吳下的文人親戚,我是誰就基本定義完整了。「現在依然闊」的有其他煩惱,身份定義裡滿是密碼,不少姓氏裡都充滿不足為人道的玄機。

說到姓氏,西方國家方便一些,他們姓氏的重複率比名字還低,所以一個好姓很寶貴,有時女孩不幸下嫁,若夫姓不起眼,便索性保留閨名。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權力遊戲》裡的小護士塔莉莎,這本是個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可演員名字裡赫然掛著一個「卓別林」,就忍不住令人八卦心起,原來她母親潔若町·卓別林(《日瓦戈醫生》裡演過冬妮婭)嫁給一普通姓氏的丈夫時,不僅自己保留了卓別林姓氏,後來生下女兒烏娜也隨她姓,不光如此,還從了祖母烏娜之名,於是曾祖輩的文豪尤金.歐涅爾一支的血脈便也帶了出來,一個名字透出根正苗紅的文化圈皇族身份,就看你讀到這名字的人識不識貨了。

試著去理解一下人們為什麼會被血脈這件事所迷惑或者吸引。有部根據帕特裡夏·海斯密斯小說改編的電影《天才雷普利先生》裡主人公的名言:做一個假冒的大人物也強過做那個真實的無名小人物(better being a fake somebody than a real nobody)。

▲ 《天才雷普利先生》海報

電影利用播放片頭字幕那一會兒功夫,幾個流利簡練的鏡頭給出暗示:靠一件借來的印著普林斯頓大學徽章的外衣,湯姆.雷普利這個紐約市裡公共男廁所的服務生,得到了什麼樣的轉變機遇。

「格林利夫這個姓氏會為你打開很多扇門的,」來接他的司機說。勞斯萊斯、穿制服的司機、湯姆手裡握著的將送他去義大利的頭等艙船票,與背景裡滑過的曼哈頓貧民區街邊掛著的肉形成強烈的對比。

他看著望遠鏡裡遊艇上英俊迷人的迪克·格林利夫,湯姆自語「這就是我的臉。」迪克是紐約工業資本家格林利夫家的紈絝兒子,湯姆受迪克父親之託,前來勸他回家。最終他把自己變成了迪克.格林利夫,盜取了迪克的全部生活。

從穿一件借來的夾克冒充名校畢業生,湯姆享受到尊重的眼神開始,直至到了歐洲,見到迪克揮灑自如的魅力……湯姆一步一步,徹底把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從一個真實的小人物——他自己,變成了一個冒牌的大人物——迪克。

就像那位司機說的,一個顯耀的姓氏會為你打開很多扇門。

這大概就是人們渴望變成別人的主要動機。

再進一步說,它還可以簡單地把自己身上招人議論,不受歡迎的一些怪癖用基因來搪塞過去;或者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這個世界阻礙了我的發展,可以用祖先的成就來加以證明,不是我不行,是這一屆世界不行。總的來說,它是一個躲避責任,或者可以用來歡慶不是自己掙來的榮耀的好途徑。動機並不是刨根問底的歷史詢查,是自戀,是確認自己天生的優異、特別以及出眾。

可這種建立在希望、白日夢和站不住腳的數據之上的認祖,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還是拿戴爾那個例子來說。他在「你以為你是誰?」節目裡宣布了自己真的是誰之後,就像大多數的公共事件,八卦趣聞一樣,很快就出現了反轉,BBC的廣播4臺便跳出來以各種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推理來起底他這種組合性的選擇尋根方法的缺陷,基本的結論是,你要不是愛德華三世的後代,那才叫稀缺。基因學家兼科普作家亞當·盧瑟福對BuzzFeed 吐槽說,基因測試公司 BritainsDNA 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瞎扯淡,只要你付一張漂亮的支票,就能得到他們給你的回報:令人豔羨的祖先。

一方面我們在抱怨拼爹帶來的階層流動障礙,另一方面似乎又覺得光拼一代兩代還不夠?

昨晚幫女兒準備參加經典知識競賽,其中一項是關於cognomen,也就是古羅馬人的別稱,經由父子代代相傳,最後往往成為一個人最常用的名字,舉以下幾個例子:

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哲學家、政治家、律師、作家、辯論家,此外還有很為人矚目的文學成就,翻譯了大量的希臘哲學典籍。但是西塞羅這個名字Cicero,就是英文裡的chickpea,鷹嘴豆的意思。大學者祖上是賣鷹嘴豆的。

奧維德,這是與賀拉斯、卡圖盧斯和維吉爾齊名的古羅馬詩人,作品有《變形記》,《愛的藝術》和《愛情三論》。奧維德這個譯名來自英文Ovid,拉丁文為Ovidius,是Ovis和porcius的合體,前者意為羊,後者意為豬。大詩人祖上是家畜販子。

凱撒是誰不用多介紹了,但這個名字Caesar, 本意為多毛。大英雄祖上最大的特點是毛多。

▲ 凱撒半身像

難怪王爾德在《無足輕重的女人》裡將《伯克貴族名譜》(Burke’s Peerage)稱為「英國人在虛構文學領域的最大貢獻」。

關於你是誰,不同時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農耕時代的土地,商品社會萌芽時期的營生(比如上文的豬羊販子),或者那個很勵志的說法「你是自己的選擇」( you are what you choose to be),再或者你是你讀什麼樣的書(you are what you read)……都比你是你75代曾祖決定下來的那個人要有意義。

【注】本文原標題為《為什麼人們會渴望變成別人


 ·END·  

大家 ∣ 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相關焦點

  • 祖上也闊過!17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國:莫臥兒帝國
    除了擁擠不堪的交通工具,以及不可理喻的種姓制度,其實印度祖上也曾經闊過!今天,胖達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印度的老祖宗,莫臥兒帝國。17世紀末期的莫臥兒帝國,擁有世界上較大的製造業規模和經濟體量,著名的泰姬陵就是莫臥兒帝國財富巨大的典範。
  • 《長安十二時辰》裡,祖上曾經闊過的姚汝能,壓力有多大?
    他跟崔器有得一比。 他們都想出人頭地。 為了這個目的,他們都在投靠林九郎與良心之間搖擺。 他們都在最後一刻發現,良心比官位更重要。 崔器為保護靖安司工作人員而死。
  • 黃藥師梅超風:有一種愛你叫恨你,有一種信仰叫絕望
    有!小說人物雖然是虛構,卻往往被大師們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金庸筆下的許多人物,都值得去做一場專門的研究。古往今來的寫者,不管是是妖魔鬼怪,還是寫愛恨情仇,寫到最後,其實寫的都是自己,寫的都是一個人字。看過一篇文章,叫「教主最不誠」,看了以後深以為然。所謂站得高看得遠,一個人越是走到了高位,就知道的越多,看的越遠,就越清楚的知道自己領導下的單位是個什麼貨色。
  • 雲也退:是什麼終結了「祖上闊」的亞洲千年史?
    有一次,他問起修勒「對中世紀有何認識」。「他回了一連串不出所料的答案:城堡,騎士,女人頭上頂著圓錐形的帽子、拿著手帕從高塔探出身來。我又問他是否知道,在同一個時代有某個地方早已在數學、天文學、醫學、哲學、令人屏息的工藝、高雅的宮廷與長距離的信用網絡上有了突破。他一無所知。」
  • 有一種信仰叫中國女排,有一種奇蹟叫郎平
    有一個民族叫中華民族,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不論遇到何種困難,打不垮、拖不爛,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共渡難關。
  • 有一種愛叫寬恕
    看完後我總結了一句話:「有一種愛叫寬恕」。他讓準備墮胎的少女生下了小孩(墮胎在基督教是有罪的),讓離散的夫妻在塵世見了最後一面;讓本來要癱瘓的孩子重新能夠走路;讓只重形式的修道院長明白了實證才是最重要的;讓惡靈上身的女士重獲新生;讓那位僥倖沒有死在他手上的船長明白他為什麼犯下那種罪惡及自己的懺悔,並得到了船長的原諒;讓一直挑釁他的修士心甘情願的為他送終。
  • 張藝興身上有一種力量,是一種叫信仰的力量
    越加欣賞他的音樂舞蹈質量,更欣賞他的用心和格局,最敬佩是從他身上看到一種力量,一種叫&34;的力量。從此會一直支持他一步步接近夢想,甚至完成夢想。再者,去年經歷一年的聯動黑,不只是去年,好像從他回國之後就一直被人黑,被人揪著不放,他努力真誠被人黑,他做好事被人黑,他有禮貌被人黑,他有格局有原則被人黑。
  • 6.9飆到8.1,《黑鏡》也得叫它爸爸!
    這部劇來頭不小堪稱祖上闊過的典型代表其中
  • 祖上有【德】,能庇蔭後代
    學佛人要懂得改變現實,現在活得要有意義——我要去幫助別人,我年紀這麼大了,我還能幫助別人,說明你就是有信心的人。今天做好事積福積德為後代,就是走出小家,成全大家、幫助大家,菩薩的能量場才會時時攝受你的心。
  • 信仰上的高調、低調與中調,我是哪一種?
    因其對信仰認知水平的差異,有的人選擇高調,有的人選擇低調,有的人選擇中調。但這一信仰認知水平,既有源於信仰上的激情和熱心,裡面含有很大的神的恩賜。也有源於世俗的功利意識,這裡不僅有原罪的因素,也有撒旦之靈在裡面。走進教會,跨入信仰,不能說一夜間便被主脫胎換骨,成為新造的人。
  • 儀琳:愛是一種信仰
  • 捷能通方振豐:有一種情懷叫堅守
    有人說,情懷就像夢想  很美好、很純粹  並且令你願意去追尋;  也有人說,情懷就是一種憧憬,  它虛無縹緲、不切實際。  關於情懷  在捷能通,就有這樣一位令人欽佩的元老級員工代表,他叫方振豐,因前期公司轉型需要,他負責培訓和接待客戶,時常要在樣板教室裡講解業務。所以,不管他在哪裡,大家都習慣親切地稱呼他為「方老師」。
  • 中國人:誰家祖上沒闊過
    當然,這些國王或王室的權力有大有小,還有一些權力跟之前相比也大大縮水,比如英國的女王和日本的天皇,更多的是一種政治體制內的象徵。但是政治權力的縮水不代表社會影響的消解,更何況很多國家還明晃晃地保留著王室與貴族。而王室、貴族這些概念,又往往跟血統聯繫密切。
  • 農村「老古董」,越老越值錢,第五個只有祖上做官的才有
    磁帶,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越來越便利化,娛樂方式也比較豐富,現在我們想聽歌的時候都是用電腦聽歌的,所以十分方便,還可以隨時調整自己想聽的音樂,但是磁帶就不一樣了,它涵蓋的歌曲比較有局限性,而且想要調試也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要是想聽別的歌,還要去換磁帶,記著小時候經常拿著磁帶裡面的那個東西玩
  • 有一種信仰永不死,叫做Beyond
    是寫愛情的,《AMANI》是寫呼籲和平的,《大地》是寫家懷鄉土的,《長城》是寫國家命運的,《灰色軌跡》是寫理想之路的,《俾面派對》是寫娛樂圈光怪陸離的,《高溫派對》是寫奧運激情的,《農民》是寫中國百姓的,《爸爸媽媽》是寫香港民眾的命運的,《送給不知怎保護環境的人》是寫呼籲保護生態環境的,《遙望》是寫與歌迷之間感情的,《衝上雲霄》是寫呼籲愛心的,《現代舞臺》是諷刺香港某些社會現象的,等等,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內涵
  • 關曉彤是滿族,她的祖上是哪一旗?和瓜爾佳氏有何關係?
    所謂八旗制度,是一種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也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和大清王朝的根本制度。關曉彤是滿族人,她的祖上是滿洲旗人,屬於正白旗。正白旗在八旗中位列第三,屬於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上三旗之外的各旗,統稱為下五旗,下五旗的每一旗都有旗主和領主,但上三旗只有旗主,沒有領主,因為它是由皇帝直接掌管,旗主就是皇帝。
  • 《一吻定情2》愛情是一種信仰
    它不像1有一個主心軸來推進,但生活瑣事反而更有親切感。琴子還是原來活力四射的琴子,這次的琴子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通關成為護士,克服暈血的障礙,跟直樹並肩作戰,琴子的歷程讓我想到老徐的一句話:愛情是一種信仰。隨著大學的深入,琴子身邊的基友們也開始更換,想來這不就是現實的演繹麼,我們每個階段確實有不同的夥伴在更新。女生們一旦有了固定伴侶,會開始重色輕友,姐妹間的聚會逐漸減少。
  • 有一種等待叫徐司白
    最近算是比較火的兩部劇《美人為餡》和《如果蝸牛有愛情》,同是丁墨大大的書,相比《蝸牛》,《美人為餡》的衝擊力對我來說更大一些,剛開始,蠻期待《蝸牛
  • 有一種舒服叫 得勁;有一種忙叫 不疊哩;有一種驚訝叫 乖乖來~
    黑 乎 有一種動作叫 蝦 腰有一種問話叫 揍 啥 有一種表現叫 諞能 有一種肯定叫 那 是 有一種思想叫 不 夠 頭有一種動作叫 谷堆下 有一種故意叫 得 意哩 有一種等待叫 求其一會有一種沒能力叫 制不了 有一種舒服叫 得勁 有一種難受叫 不得勁 有一種忙叫 不疊哩有一種執著叫 別愣頭 有一種驚訝叫 乖乖來 有一種師傅叫 老絲兒 有一種敗家子叫 敗壞
  • 鹿兆鵬為了信仰失去了什麼?最後的結局如何
    在今天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能夠有一本書讓你心平氣和的讀完是不容易的,金錢信仰充斥社會的今天能有真正的「信仰」的人更是難能可貴,我今天就聊聊《白鹿原》中為追求信仰不懈努力的人——鹿兆鵬,在追求信仰的過程中他又失去了什麼呢?聽我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