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八佰》壯士真實結局如此悲慘,走進四行倉庫探尋歷史真相

2020-08-28 悠遊四方

昨天,管虎導演的巨製《八佰》點映引發觀影熱潮,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冷門紀念館進入了很多人的視線,相信隨著電影的熱映,這裡會成為很多人到上海的一個新的打卡點。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坐落在上海市中心,離蘇州河上的西藏路橋近在咫尺,從繁華的南京路西藏路口步行可達。平日裡這裡並沒有太多的參觀者。這裡之所以叫四行倉庫,是因為這是舊上海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信託倉庫。它建於1931年,是一座外觀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淞滬會戰時期,謝晉元所率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2旅1營(對外號稱524團)420多名官兵困守在這裡4天4夜,與猖狂進攻的日軍展開過殊死的拼殺。為迷惑日軍,謝晉元對外號稱有八百人,故史稱「八百壯士」。

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上海市斥巨資整修一新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式落成開館。建築的西牆,刻意保留了戰爭的痕跡,牆上密集的彈孔和被炮彈打出的缺口,默默訴說著83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悲壯一幕。

當年,困守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420多名官兵都抱著必死的信念,從中校團附謝晉元到普通一兵,每人都給自己的家屬寫過一封遺囑信。走進紀念館,迎面就可以看到兩幅群雕中間有一張巨大的信箋,這就是謝晉元在淞滬會戰前夕給妻子凌維誠寫的一封家書。

「吾妻愛鑑:

日內即將率部進入滬淞參戰,特修寸箋以慰遠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而軍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門衰祚薄,親者丁稀,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乎?但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這是紀念館裡四行倉庫的模型。1937年10月27日早晨6時,日軍從四面包圍了四行倉庫。由於四行倉庫的東面和南面都是租界,100米外還有兩個巨大的煤氣罐,萬一爆炸將遭到英國人的強烈反擊,所以日本人不敢動用飛機轟炸,也不敢用重炮轟擊,只能採用輕型炮火亂轟、機槍猛掃並四處縱火。

倉庫內的中國守軍用機槍和手榴彈向日軍猛烈還擊,第一天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日軍死亡80多人,而中國守軍則無一陣亡!

第二天,日軍再次發動瘋狂進攻,中國守軍繼續勇猛還擊。久攻不下的日軍組織了一個十幾人的小分隊,頂著厚鋼板悄悄地潛行至倉庫底層,企圖用炸藥包在四行倉庫的底層牆體上炸開一個突破口。由於這裡是一個射擊死角,中國守軍無法對日軍實施槍擊。千鈞一髮之際,21歲的敢死隊員陳樹生在身上捆滿了手榴彈和烈性炸藥,拉開導火線,從5樓縱身跳下,跳進了欲實施爆破的日軍之中。一聲巨響之下,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而盡,這一幕讓在蘇州河對岸觀戰的民眾無比震撼!

28日深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姑娘楊惠敏在漆黑的夜色中冒著生命危險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來了一面國旗。29日清晨,中國國旗在四行倉庫樓頂緩緩升起,日軍雖組織火力想把國旗打下來,但未能得逞。蘇州河對岸租界裡的中國百姓,激動萬分,紛紛脫帽致敬,高呼口號。當天的上海《申報》這樣報導:「朝曦初上,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

中方之所以組織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是希望以四行倉庫守軍的浴血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10月30日,英美等國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中方認為堅守四行倉庫的目的已經達到,遂下令部隊於10月31日撤離四行倉庫。10月31日,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今西藏路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安全撤離。在短短4天的時間裡,謝晉元率領中國軍人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多人,傷者無數;而我方僅陣亡9人,傷20餘人。四行倉庫保衛戰可說是大獲全勝。

對於這近400名壯士後來的結局,電影並沒有揭示,因為這個結局實在是悲慘,讓人無比鬱悶。這些守庫壯士退入公共租界後被送至膠州路兵營(即後來所稱的孤軍營)拘禁。在拘禁期間,四行孤軍堅貞不屈,保持了不畏強暴的民族氣節。但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在率士兵早操時被4名汪偽76號特務收買的兵痞刺死在孤軍營中,犧牲時年僅37歲。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步兵少將,25萬上海市民到孤軍營為謝晉元將軍送葬。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8號,日軍從公共租界當局手中接管了孤軍營。勸降不成後,日本人將孤軍官兵分散至南京孝陵衛、杭州南星橋、安徽蕪湖裕溪口,甚至是遙遠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充當勞工。孤軍官兵堅守民族氣節,寧死不當漢奸,以各種形式同日本勢力作鬥爭。但大部分人在做勞工時被折磨至死。1945年抗戰勝利後,倖存的近百名孤軍官兵才得以在上海重聚。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紀念館這兩面牆上刻著所有四行壯士的名字和軍銜。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八百壯士」的英名將永垂青史!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反響熱烈 走進四行倉庫探尋歷史真相
    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電影《八佰》掀起一陣熱潮。要了解四行倉庫與「八百壯士」的歷史全貌,就不得不提蘇州河畔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值暑假,記者看到不少親子家庭頂著烈日,自發來到紀念館參觀,不忘卻那段悲壯的歷史。
  • 《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結局悲慘
    我是雲熙,今天咱們來聊聊《八佰》這部影片吧!《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被俘虜,結局悲慘!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而觀眾對於電視劇、電影的質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其實都知道國產電影在前幾年確實很糟,因此民眾對於國外的大片比較買帳。
  • 電影《八佰》與其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實歷史的啟示及勇士們的結局?
    《八佰》是根據83年前,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中四行保衛戰的真實故事改編。前幾日專門重新閱讀了那段歷史,昨晚又買了張票觀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的視覺衝擊和聲效似乎更有衝擊力、震撼力。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
  • 走進「四史」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背後,是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壯士與四行倉庫,淚得稀裡譁啦後你看到什麼,結合歷史說《八佰》
    《八佰》上周一破了8000萬票房,疫情後電影院走向正軌,國產抗日大戲《八佰》刷新了票房,劇中被感染的淚流滿面,劇後我們扒下《八佰》的前世今生:而蘇州河北岸就是四行倉庫,這裡就是人間煉獄,88師524團謝晉元率領420餘名兄弟用鮮血保衛這裡,對外號稱「八百壯士」,這就是電影《八佰》片名的由來。
  • 電影《八佰》和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020年8月21號,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的確上演過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937年10月26號,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為真實還原歷史,憑弔前輩英雄事跡,2015年8月13日淞滬會戰78周年之際,四行倉庫紀念館作為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近日,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地的四行倉庫紀念館成為了熱門"打卡"地點。每天有2500個參觀名額,已需要提前一周時間預約。
  • 微評 |《八佰》背後還有多少四行倉庫
    影片中極具藝術性的復舊影像、槍林彈雨的真實場景以及盪氣迴腸的視聽節奏令人熱血沸騰,電影尤其注重了對群像和個體的刻畫,塑造了形態各異、變化複雜的小人物,更是以獨特的角度去講述「八百壯士」的故事——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和視死如歸都是常態。
  • 八佰電影熱映,背後歷史真相卻更為慘烈,八百壯士結局讓人心痛
    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每個中國人為之熱血沸騰。劇中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革命軍524團在團副謝晉元的帶領下,固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讓我們為當時歷史背景下抗擊日軍的將士們而落淚。但《八佰》取材的真實歷史事件卻比電影表現的更加慘烈,也更加悲壯,就讓我們回歸一下那段悲壯的歷史。
  • 拋開《八佰》濾鏡,看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真實故事,直擊心靈
    《八佰》必看,但是看完之前後,拋開濾鏡,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真實故事更是直擊心靈。》是由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而來。這些新補償的兵,大多數是來自湖北的新兵,年齡十七八歲,沒有任何作戰經驗,這些人全部加在一起也只不過425名士兵。謝團長為了迷惑敵軍,以壯聲威,對外宣稱部隊人數為八百,於是就有了後人傳頌的「八佰壯士」英雄事跡。
  • 電影《八佰》重建四行倉庫拍實景,謝晉元真實死因令人想不到
    著名導演管虎的新作影片《八佰》昨天正式開始在內地影院上映。禁不住宣傳誘惑和對這段歷史故事的嚮往,今天特地跑到影院先睹為快。耳畔仍是《八佰》片中震顫的槍炮聲和廝殺吶喊聲。逼真殘酷的戰爭場面,把人又帶入了那八十多年前國難當頭的悲壯歲月,八百壯士的壯舉再次令人淚目。
  • 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是什麼 八百壯士原型故事揭秘
    八佰原型結局電影《八佰》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真實的還原了一段歷史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戰爭的慘烈與殘酷。《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更是慘烈,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 八佰團長謝晉元,帶領壯士們從四行倉庫退往租界後,結局如何?
    最近的熱播電影《八佰》,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縱然在網上有很多人對這部電影並不是很看好,說它不符合歷史事實。但其實我對這事兒並不是太在意,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部商業電影,而不是一部具有真實歷史參考的紀錄片。從商業電影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的確很不錯,值得一看。
  • 電影《八佰》背後八佰壯士的由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什麼如此出名
    電影《八佰》的上映,讓許多人重新了解到83年前淞滬戰場上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不過在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800壯士並非是最悲壯,最慘烈的,可為什麼他們的事跡會特別出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來說說800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始末。
  • 《八佰》的真實結局,其實比電影裡還悲慘
    《八佰》這部電影,我看了有些時日了。其實,我是觀影之後喜歡寫點影評的人,這次卻遲遲沒有寫,的確有一點不好下筆的感覺。前不久,參加一場直播課程,聽一位老師的介紹,才知道《八佰》這部電影。這位老師是一位資深電視製片人,對《八佰》評價很高,說是國產電影裡堪稱經典的一部影片。奔著這個口碑,我帶妻兒一起走進了影院。
  • 《八佰》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世行倉庫 電影情節與歷史真相的考證
    電影《八佰》自從上映就爭議不斷,有人評價導演不尊重歷史,有人高呼這是國產片裡最好的戰爭片;《八佰》從點映到正式排片累計票房12億,目前豆瓣評分7.8,呈下降趨勢。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的如電影《八佰》講的如此慘烈麼?
  • 四行倉庫,400壯士,4天4夜!電影《八佰》沒有演的歷史背後!
    ,粉碎了日本滅亡中國的囂張企圖8月15日,電影《八佰》組織了超前點映,評分也一度到達9.4分,影片的製作,演員的選擇,場景的構設,劇情的搭配,感情的薰陶都使得在場觀眾無不動容,《八佰》作為電影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但是《八佰》背後,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 管虎的《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戰
    《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影片處處寄託著導演管虎的匠心。《八佰》劇照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場面,管虎在蘇州找到一塊地,歷時18個月,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這些小人物操著各個地方的方言,他們貪生怕死,他們懦弱虛偽,他們的身上有太多人性的弱點,和我們心目中的「壯士」相去甚遠。北岸的戰士,為了上層政治目的,犧牲的永遠是這些小人物。他們不知道什麼偉大的意義 ,不想當什麼英雄,更不想成為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們只想活著而已。
  • 歷史上的今天|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
    由管虎執導的戰爭片《八佰》的上映,在給國內影院復工注入一劑強心劑的同時,還讓廣大影迷認識到了英勇悲壯的八百壯士。八十三年前的今天,正是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日子。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0月26日,為掩護主力部隊西撤,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部隊,進入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
  • 八佰壯士留守四行倉庫
    八佰2020年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是一部由管虎執導,姜武、張譯、王千源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