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才女陸小曼,胡適曾稱之為「北京城的一道風景」,鬱達夫評論她是「震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這位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影響較大的民國才女,頭頂時代光環,歷經起伏人生。陸小曼的出名,不是因為能畫畫,但雅擅丹青,讓她又添一重身份。
11月20日下午,一批此前從未公諸於世的陸小曼書畫作品和文獻在位於上海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的「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展覽上揭開面紗。
陸小曼舊影從今天起,走進有著較多歷史建築的上海新閘路,在始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前身為民國時期海關圖書館的大樓,便是陸小曼自在徜徉的丹青風景。珍藏這批作品半個多世紀的陸小曼親屬對澎湃新聞表示,並不希望陸小曼的形象僅是借寄在徐志摩的光環之下,或者世人只關注徐陸愛情的悽美,「我們更希望陸小曼原有的才華被世人所了解,對她的生平與過往有更公正客觀的評判。」
此外,「畫院掇英——院藏女畫師作品展」近日正在上海程十髮美術館展出,其中也包括陸小曼不少畫作。
陸小曼
展出現場陸小曼生於1903年,原籍江蘇常州。她出身於名門,又自小在北京新式學府受教,中文根底好,還精通英語和法語,是一位中西雙精的人物。她來往京滬兩地上流社會,在社交圈頗有名氣。陸小曼的畫、詩、文以及廣泛社交,使她成為時代的印記。鬱達夫評論她是「震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陸小曼與「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也曾是一段佳話。但是,在徐志摩1931年秋突遭飛機失事遇難後,陸小曼一度消沉,足不出戶,以丹青和雅好度日。抗戰期間,陸小曼住在上海,靠賣字畫維持生計。新中國成立後,陸小曼也如獲新生,成為上海中國畫院首批36位畫師之一,榮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政府參事,晚年得福,平安走完一生,在1965年辭世。
陸小曼冊頁
陸小曼冊頁
陸小曼冊頁陸小曼的繪畫師承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其中山水畫受賀師影響更大,也受到吳湖帆等大家的指點,汲取宋代院體風格,居高臨下,氣息高古,似不食人間煙火,又融入了女性的柔美、細膩和秀逸,自成一格。她的書法娟秀、清逸,也與繪畫相得益彰,自成一體。雖然陸小曼留存於世的畫作並不算多,坊間也有她雖有天分但不夠勤奮的說法,但一個畫家的繪畫藝術的成就和其繪畫作品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繫。
陸小曼《黃山清涼臺》局部今天亮相於上海的「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展覽並收錄進同名新書的作品,都是陸小曼最後的遺存,病故前,她把這批書畫、文獻全部贈送給與自己相依為伴的堂侄女陸宗麟,陸宗麟過世後由其子邱權保存至今。為了將史料公之於眾,在過去兩年七個月中,邱權與策展團隊輾轉思索,反覆掂量,最終促成了這場展覽,並出版了一部完整收錄以上藏品的圖冊。
陸小曼《墨筆山水》
陸小曼《松泉圖》據邱權介紹,除吳湖帆的畫作和徐志摩詩稿全部處理外,其餘的分藏多處,歷經艱難,最終悉數保存下來。這使今人能比較完整地讀到其藝術面貌,也給收藏史留下了驚喜。
陸小曼參加陸宗麟與邱沈鈞婚禮的舊影這批藏品中既有陸小曼多年的繪畫和書法作品,也有恩師賀天健、錢瘦鐵等人的書畫作品,當時上海女子書畫會好友周煉霞、陳小翠、李秋君、龐左玉等人的書畫作品。還有徐志摩、胡適、梁啓超、梁思成等人的詩詞稿件、文字稿件,同時包括泰戈爾訪華時,贈送給徐志摩、陸小曼的頭巾和畫像。此外,亦有陸小曼日常的手稿、臨書、自用的碑帖。這些珍貴遺存對研究近代文化名人的文脈聯繫,近代中國書畫歷史都有很高的價值。
賀天健 《松山圖》
陸小曼臨顏真卿《爭座位帖》(部分)
徐志摩書節錄《桃花扇》
胡適手稿
胡適手稿最新出版的圖冊以「曼廬墨戲」為名,源自於陸小曼的書房齋號「蔓廬/曼廬」。圖冊主要收錄陸小曼自己所藏的自繪作品和機構(主要是上海中國畫院、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的陸小曼作品。其次收錄了陸小曼老師賀天健、錢瘦鐵等人的作品,佔有一定比例。三是收錄了同時代上海女子書畫會畫友周煉霞、陳小翠、李秋君、龐左玉等人的作品。畫冊中還收有徐志摩、胡適、梁啓超、梁思成等人的少量詩稿、文字,以及陸小曼的部分手稿,包括臨書存稿和自用的碑帖,這些文獻見證了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圖冊首次全面地將陸小曼的繪畫作品展現在公眾面前,這對於研究陸小曼、研究相關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物證。
陸小曼所用碑帖
陸小曼印章邱權在圖冊後記中寫到:「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些珍貴的文物編撰成冊,用事實說話,讓世人真正全面了解姑婆(陸小曼)的藝術才華。」「現在有關紀念姑婆的文章與書籍非常多,近些年來對徐陸愛情及姑婆的評價更是褒多貶少,但是作為陸小曼的親屬,並不希望姑婆的形象僅是借寄在徐志摩的光環之下,或者世人只關注徐陸愛情的悽美,我們更希望陸小曼原有的才華被世人所了解,對她的生平與過往有更公正客觀的評判。」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祝君波評價道:「敬佩邱權先生,有大愛,將經歷苦難保存下來的寶物公之於眾」,「沒有對前人遺珍的敬畏之心,是不會去做這樣一件事的」。
《曼廬墨戲》圖冊中陸小曼照片集
陸小曼舊影在此次的展覽開幕暨新書發布,陸小曼家屬還向靜安區圖書館捐贈了《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100冊,以及《曼廬印存》原拓印譜2部和陸小曼冊頁《唐人詩意圖》複製件一套。
展覽入口處,上海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前身是民國時期海關圖書館,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澎湃新聞記者 圖
展覽海報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展期:2020年11月21日—11月29日
地點:上海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新閘路1708號)
————————
延伸閱讀
說說陸小曼的畫
文/陳翔
陸小曼的出名,不是因為能畫畫,但能畫畫,確實讓陸小曼這個名人又多了一個可資談論的話題。
1956年上海中國畫院籌建,匯聚了五十餘位江浙滬著名書畫篆刻家,其中包括了吳湖帆、賀天健、劉海粟、沈尹默以及傅抱石、潘天壽、陳之佛等,可謂精英輻輳、俊彥雲集,陸小曼能名列其中,說明她的繪畫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可否認的是,畫師陣容中女性畫師畢竟是少數,但即使這少數的幾位女畫師,幾乎都是巾幗不讓鬚眉。有意思的是,圍繞她們的話題,大多是與繪畫並沒有直接關係的,而這些話題的流播和演繹,又會影響到人們對她們畫藝的認識,這種現象固然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它會在無形中增加人們對傳說中主角的畫藝的認可度;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也是「畫以人傳」的文化傳統的一種表現。
陸小曼學畫師從賀天健。賀天健也是上海中國畫院最早的副院長之一,他的山水蒼雄渾厚、別樹一幟。陸小曼的學畫路徑,大致上是跟賀天健相似的,也是從四王吳惲入手,兼及石濤、石谿、梅清等。不同的是,賀天健後來從宋元、從真山水中得到了很多啟發和靈感,表現在畫面中,便是撲面而來的一股活潑潑的生機。
陸小曼《設色山水(之一)》1961年上海中國畫院藏
陸小曼《設色山水(之三)》無年款 上海中國畫院藏陸小曼留存於世的畫作並不算多,坊間也有她雖有天分但不夠勤奮的說法,但是我覺得勤不勤奮和繪畫水平的高低並沒有必然聯繫,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假設陸小曼只要刻苦勤奮就一定能提高繪畫水平。換一個角度來說,一個畫家的繪畫藝術的成就和其繪畫作品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繫。陸小曼最出名的畫作應該就是那捲仿董其昌的手卷。當年徐志摩帶在身邊想趁去北京的機會請當地名家題跋,但是飛機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難,畫卷因為放在鐵皮箱子裡而免於毀滅。這幅傾注了陸小曼很大心血完成的畫卷已經贏得了不少名家的題跋稱讚。有意思的是,這些題跋除了客套式的讚譽外,胡適和賀天健的兩段跋語反映出兩人不同的藝術觀。胡適在題跋中說:「閉門造雲嵐,終算不得畫,」並勸「小曼聰明人,莫走這條路」。而賀天健隨後則題了一首七絕,反對胡適的看法:「東坡論畫鄙形似,懶瓚雲山寫意多,摘得驪龍頷下物,何須粉本拓山阿。」雖然賀天健後來的繪畫實踐其實是符合了胡適的主張,但當時他的反駁除了護犢心切之外,也表達了他和陸小曼共同的藝術主張,即「人世間的山水實境」終不如「畫裡邊的山水境地」。
陸小曼《黃山清涼臺》1961年上海中國畫院藏上海中國畫院藏有陸小曼的山水畫《黃山清涼臺》,陸氏家藏中有一張賀天健開給陸小曼的黃山清涼臺的稿子,兩者構圖一致,可以推斷陸小曼正是根據賀天健的稿子畫成了這幅山水畫作品。那是1961年的事情,那一年陸小曼58歲。由此可見,陸小曼的繪畫確實有一定的局限性。當然,陸小曼善於師法古人,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人山水的技法和意趣,尤其是明清秀潤清雅一路的山水特點,並且在自己的畫作中充分展現出她的綜合學養及獨到氣質。只可惜沒有進一步拓展到師造化的階段,這應該說是她山水畫創作的一大缺憾。雖然她後期的山水畫裡也著意刻畫了現代人物以增加時代感,但終究還是無關大局的點綴。她最精彩的還是仿古之作,她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畫裡的濃濃書卷氣。
陸小曼《黃山小景》1958年上海中國畫院藏她畫有一本仿惲南田的山水冊頁,溫潤恬淡,頗得南田神韻。能畫四王,再畫惲南田其實也不難;但是,真正要領會惲南田筆下那種高華的氣韻並化為己出,非得要有超凡脫俗的胸襟和寵辱不驚的氣質不可。傳統中國山水畫,紙上筆墨,胸中丘壑,合二而一。心源豐沛,筆墨自然靈動,所以,畫如其人,其實講的就是畫家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畫出什麼樣的畫。(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