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老 香港殭屍片再復興路在何方?

2021-01-14 荔枝網新聞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亦是「殭屍道長」林正英去世二十周年。這二十年,殭屍片因題材原因幾乎與內地絕緣,而香港本土市場又在林正英去世後,轉投英雄片等更新題材,殭屍片一度無人拍。


林正英

  ​2013年,香港青年導演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大獲成功,令這個題材回歸主流市場,此後造成殭屍題材項目井噴,半年之內就有6部公布,包括有王晶執導、鄭中基與元彪主演的《天師鬥殭屍》,陳嘉上監製、錢人豪執導的《屍城》,林家棟監製的《殭屍劏房》,谷德昭導演的《絕對停止呼吸》以及《殭屍先生》導演劉觀偉的新片《吸血女王》,彭浩翔也來湊熱鬧,欲籌拍《湘西趕屍》。

  四年過去了,這6部僅有兩部問世,其他四部再無下文,林家棟曾披露原因:「一直籌不夠資金開拍,因為這部戲是放棄內地市場,要拍真殭屍。」

  2017年上半年,香港上映的殭屍片僅有一部《救僵清道夫》,它由吳耀漢、陳友、鍾發、錢小豪坐鎮,混入了宅男養成的元素,請來人氣新星蔡瀚億,在本土上映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另一部以日韓喪屍為主要元素的《今晚打喪屍》近期上映,主演也是新生代演員張繼聰、白只、顏卓靈。而且,兩部影片都是新導演之作。


《今晚打喪屍》

  ​殭屍片的老人,港產片的新人,交織在這一曾經深受海內外觀眾喜歡的中國特色類型片裡,構成了其現狀的主要層面,也表明了殭屍片將會長期存在於B級片市場,成為偶爾出現的中小成本製作,難有現象級之作了。

  老馬憶:殭屍片如何由盛轉衰 

  香港朗豪坊,錢小豪和《救僵清道夫》的主創穿梭在櫃檯之間,趕往謝票的戲院,路人行色匆匆,很少有能夠認出他的。

  錢小豪十五歲就被導演張徹帶出道,第一部戲已經是男主角。兩年半內,兩人合作了七部電影,此後張徹離開香港發展,錢小豪留在邵氏繼續拍戲,他最記得的是《打雀英雄傳》,「邵氏也是讓我做男主角,謝賢啦、丁佩、嶽華襯我一個小朋友,當年六百多萬票房,很厲害了。」


《打雀英雄傳》中錢小豪年僅18歲

  ​1982年開始,邵氏的死對頭嘉禾在競爭中佔了上風,嘉禾公司裡有洪金寶、許冠文、成龍等多員猛將,邵氏的戲越來越少。嘉禾導演洪金寶便邀錢小豪去拍一部電影,當時洪金寶的「鬼打鬼」系列正當紅,錢小豪也沒想太多就去了,這部影片就是被認為殭屍片開山作的《殭屍先生》。 

  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錢小豪對殭屍的印象來自於粵語黑白片,那裡面的殭屍總是身著清朝官服,因為人們希望死者身後也能順遂。

  「殭屍在以前鬼片裡沒有那麼重要,也沒有什麼攻擊力,只會跳,不會咬人。」在洪金寶的改良下,殭屍片在當時呈現出新的面貌,放大了殭屍的蹦跳及攻擊力,這讓人們覺得很新奇。

  後來,洪金寶就去忙新的系列「五福星」了,《殭屍先生》的原班人馬則繼續打造這個系列,林正英作為該片男主角,亦成為靈魂人物,錢小豪說:「他天生穿著道士袍就是道士了,而且他平常也是很嚴肅的,我們愛玩,平常都是三五成群,他都是一個人在一邊,很有師父的感覺。」


錢小豪與林正英

  ​八十年代的香港片場,沒有規矩的束縛,有開工沒收工,導演是武術指導,武術指導又是演員,每個人都是多重身份。劇本比較簡單,演員們都愛在現場碰撞,火花很多。

  許多影迷都記得,殭屍片裡有個「救命方法」,就是屏住呼吸,這樣殭屍就察覺不到你。錢小豪說,有一次在外地拍殭屍片,十多人住在三臺車那麼大的房間裡,天黑了,他們就關燈捉迷藏,在如此小的空間裡,呼吸都不敢更大聲一些,「那種伸手不見五指、卻隱約知道有人在你面前的感覺很有趣,後來就放在戲裡了。」


屏住呼吸

  ​那時候成龍和洪金寶是嘉禾的頂梁柱,成家班和洪家班既是兄弟又是競爭對手。「這邊會偷聽那邊在拍什麼,聽到那邊的動作戲厲害過這邊,這邊就努力一點。」

  《殭屍先生》成功之後,片商便捧著錢找上了門,該系列也隨之發展下去,林正英在這部電影之外,還主演了多部殭屍題材影片。作為當時流行的類型片,許多跟風之作出現,錢小豪說:「林正英要求蠻高的,我們的殭屍片起碼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外面看到殭屍片賣錢,又只花十多天去拍,把殭屍拍爛了。」

  與此同時,1989年上映的《英雄本色》在香港颳起了英雄片的風潮,片商又去追逐英雄片,錢小豪笑道:「《英雄本色》拍了三部了,周潤發也拍了很多這種類型的,後來英雄片也被拍爛了,個個都是英雄。」

  1995年,林正英憑藉亞視劇集《殭屍道長》再登高峰,可惜該劇拍到第三部時,林正英在1997年11月8日因肝癌去世。


《殭屍道長》

  ​標杆性人物的離世,再加上類型片弄潮兒的更新換代,此後,除了亞視的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一度成功外,殭屍片進入了低潮期。

  新兵談:面向本土的B級類型片 

  2011年,歌手麥浚龍打算拍一部電影。他把目標鎖定為久違銀幕的殭屍片。因為麥浚龍在加拿大長大,在苦悶的日子裡,他總會去租碟看電影,當時正是殭屍片很火熱的時代,因此這個類型對他的影響頗深。


麥浚龍2013年的作品《殭屍》

  ​《救僵清道夫》的導演之一甄柏榮甚至曾經夢見過殭屍,「看到有殭屍跳進我的房間,夢裡我只看到了他的帽子。」

  2007年畢業後,甄柏榮開始擔任編劇,他還曾經被派到北京懷柔的影視基地跟組,回憶那幾個月,他有點懵,「你知道嗎?我竟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且還在那邊呆了好幾個月。」

  甄柏榮一直都有當導演的想法,每次在給別人的片子寫劇本時,也會把自己的故事給老闆看,終於有一天,老闆對他說:「那你就做吧!」於是,甄柏榮找來了他的同學趙善恆,恆仔不僅擔任編劇,還參演了不少劇集,同時也是樂隊主創,在編劇三年後,他開始拍一些小的廣告,操刀自己歌曲的MV,努力去向90分鐘的長片靠攏。

  兩人提了很多個項目給老闆,最終,老闆挑中了《救僵清道夫》。在甄柏榮看來,好不容易找到投資者,他不希望老闆虧錢,「殭屍是很商業的,喜劇、恐怖的元素都可以糅合進去,有很強的感染力。」


《救僵清道夫》

  ​當時,《殭屍》帶來了殭屍片的新潮流,當年年底就有許多同類題材公布,第二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殭屍片項目井噴。2015年,TVB演員夏雨成為新加坡上市影視公司MM2在香港的執行董事,當時就是他力主拍攝《救僵清道夫》的。

  相比麥浚龍的《殭屍》,《救僵清道夫》沒有過多地沉湎在情懷之中,他們找來了吳耀漢、錢小豪保留傳統的殭屍片特點,又將女殭屍設置為美麗清純的美女,深受宅男喜愛。幾年沒拍殭屍題材的錢小豪看中了這部影片的新穎設置:「希望把年輕的觀眾帶勁戲院,三十年前那麼拍,現在不能還那麼拍,傳統跟新的組合最好看。」

  「電影講了一個沒有方向的年輕人是怎樣找到自己的方向的。香港的年輕人多數沒有希望,讀書多又努力也沒有用,但世界應該不是這樣子的。」 趙善恆說。


蔡瀚億在片中跟殭屍談戀愛

  ​幾年前,《殭屍》調整版在內地並未過審,無緣內地銀幕。《救僵清道夫》也是如此,近期的《今晚打喪屍》的故事原理並非迷信,如今在香港已經上映十天,依然沒有在內地公映的消息。趙善恆為自己的片子有些抱不平:「這麼可愛的女殭屍誰會害怕呢?」

  對於時代對殭屍片的影響,趙善恆分析道,「內地人口也比較多,票房比較好,合拍片的預算大,很多很好的香港導演去拍預算更大、卡司更強的電影了,本土電影越來越小,也沒有導演去拍。但其實,觀眾是想看的,很多老闆很會懷念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時代,也不能讓它們消失,就會有有很多新的導演努力去做。」

相關焦點

  • 林正英已去二十年 香港殭屍片再復興路在何方?
    缺錢、難覓新意、無法打入內地市場,成為殭屍片難以再度復興的主因。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亦是「殭屍道長」林正英去世二十周年。這二十年,殭屍片因題材原因幾乎與內地絕緣,而香港本土市場又在林正英去世後,轉投英雄片等更新題材,殭屍片一度無人拍。
  • 以馬忤斯的復興
    以馬忤斯的復興耶穌復活的事實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不但今天人們覺得無法相信,就是與耶穌同時代的人也是無法接受,甚至跟隨耶穌的人也持懷疑態度。其中有兩個門徒,其中一個叫革流巴,因耶穌被釘十字架而心灰意冷的,要離開耶路撒冷到以馬忤斯去。但是就在路上,他們從悲傷、灰心、沮喪、失望的光景裡復興起來。在路上發生了什麼事?使得他們發生如此大的改變!
  • 《敢問路在何方》英文版,果然是一曲斷人腸啊
    神曲如此斷人腸導讀:《敢問路在何方》是許鏡清譜曲,閻肅作詞的一首歌曲,是1986年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插曲和主題歌,最初由張暴默演唱,從第12集開始由蔣大為演唱2001年,美國紐約評選最受華人喜愛的歌曲,《敢問路在何方》名列榜首。並且,於1988年該曲榮獲首屆中國十佳影視金曲獎。然而,最近網絡熱傳一首英文版妖聲《敢問路在何方》,引無數網友圍觀折腰.
  • 獅子山下再出發,香港科創路在何方?
    而在金融業產值大幅提升到同時,金融從業人數僅僅從1997年的5.4%,提升到了2017年的6.8%,意味著金融業的發展並沒有讓足夠多的人受惠。恰恰相反,金融業不斷發展的背後,凸顯了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化、容易受外部環境衝擊的嚴峻問題。1997年,香港出現了八達通卡。
  • 香港「地運」已盡,未來路在何方?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0年,照例應該寫兩句香港經濟。不過,現如今的香港經濟,已和當年的興旺之貌大為不同,一幅殘山剩水,氣運將盡,也不知從何談起。思來想去,不如寫一篇「路線圖」,告訴在香港打拼的本地人以及新移民,未來的路應該怎麼走。一.
  • 「文青」遊香港,請問路在何方?
    前兩周的時候,我的一位北京女「文青」朋友突然落地香港,站在這座與北京直線距離約2000公裡的城市,悠然問我:我不想購物,只想發現一個本土有文化味的香港,怎麼走?於是,我就在北京用微信一路遙控她不走尋常路。那麼本期推送,我就帶你搭載香港本身就很具文化特色的海陸交通工具來發現一個「文青」範兒的香港。
  • 不管來自何方,去了這些地方你就是香港人
    灣仔的日與夜,很香港,也很不香港;去了廟街,吃「蛇王恩」的蛇羹配腊味飯,不管你來自何方,今夜大家都是廣東人。
  • 追憶鄧麗君 |《漫步人生路》——已無漫步,惟有追憶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轉眼已是二十四年,綠草仍茂,白霧迷濛,可那位曼歌輕唱的伊人,如今已在何方……或許這張《漫步人生路》,能讓每一個懷念她的人,能感覺到她就在昨天,還未走遠!就像談及武俠小說,必定繞不過金庸;論起華語文藝片,必然提及王家衛;當華語樂壇作為一個話題的時候,鄧麗君就是那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存在!
  • 改編《敢問路在何方》後,譚維維再涉侵權官司,這次篡改經典情歌
    改編《敢問路在何方》後,譚維維再涉侵權官司,這次篡改經典情歌在2019央視中秋晚會上,譚維維魔性改編了一首經典老歌,央視86版《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曲在老百姓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單單是一首歌,也是西遊文化的一種體現,加上蔣大為老師渾厚聲線的演唱,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 中秋晚會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遭原作者怒批:我徹夜未眠
    近日,因為參加央視中秋晚會演唱改編後的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歌手譚維維捲入了侵權風波。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晚譚維維演唱了86版《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著實讓人們感受了不一樣的《西遊記》!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呢?
  • 43歲的「霸道總裁」言承旭,未來路在何方?
    當初怎麼說也是紅遍整個東南亞的道明寺,如今只能靠著和小娃娃談戀愛混口飯吃,再這樣混下去,他的未來路在何方?當初這部偶像劇的啟蒙可謂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整個東南亞都在瘋狂追捧,儘管如今看來劇情顯得很是狗血老套,著裝髮型也土得很,但在當年卻是萬千少年少女的夢。
  • 港劇《貓屎媽媽》《BB大曬》開機,TVB復興之路在何方?
    由於嘗到了與內地合作的甜頭,不少香港影人也來到內地發展,TVB長期處於被迫低產、發展停滯的狀態。 即便如今TVB也奮起直追,陸續籌拍了多個項目,但從已播出的《法證先鋒4》來看,反響和熱度都十分平庸。許多TVB劇迷對此表示失望,質疑「TVB是不是徹底涼了?」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TVB「涼涼」的原因,以及TVB的復興有多少希望?
  • 配唱《敢問路在何方》人選的折騰
    張暴默當時第一反應是「《西遊記》裡師徒4人都是男的,女的唱不合適吧。」許鏡清說:「合適,我就照你的感覺寫的,你必須給我唱,這個我必須找你。許鏡清是照著張暴默的特點寫的麼?許先生自己不是這麼說的。他說《敢問路在何方》是一首充滿男人氣質的歌曲,本該由男聲演唱。而且他是按照主題歌的想法來創作的。
  • 敢問路在何方--挑擔牽馬再出發--《我心中的21-西遊行》(六)
    《敢問路在何方》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啦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很有幸,在2020年的11月21日到12月10日我參加了一墨軒《我心中的21-西遊行》的第四期,這一期的學習讓我有一些感悟。
  • 敢問路在何方?
    俯仰之間,已至歲暮。此時此刻靜心回想起這一年之中的點滴情形,失望、迷茫、困惑、徘徊,都曾經充斥著內心,仿佛如昨!這一切如今還清晰的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無法忘卻!在這盡一年的時光裡,曾經有過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有過對生活的困惑;有過艱辛與困難的磨礪; 也有過收穫的喜悅。我想這一切無論與否,所經歷過的都將會像是一張張彌足珍貴的照片,它們將永遠封存在的我的心澗。
  • 香港劇集團隊被優愛騰「包養」,如何「復興港劇」令觀眾買帳?
    為了復興港劇,香港劇集團隊自2017年開始與內陸視頻平臺(優愛騰)合作,先後推出了《使徒行者2》、《宮心計2》、《溏心風暴3》等,但無疑都是在「炒冷飯」,從已播項目中不難發現,港劇在內陸「水土不服」的現象依然嚴重。
  • 從小聽到大的《敢問路在何方》竟然用了電音?
    伴隨著《西遊記》片尾畫面中唐僧一行四人在取經路上艱難前行的身影,一首《敢問路在何方》也被大眾所熟知,從此廣為傳唱。《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在兼具民族特徵的同時,還展現出通俗和新潮的風格。在編曲上,它是民族風格濃鬱的羽調式,但是在器樂上,卻使用了電聲音樂、民樂和管弦樂相協調配合的形式。
  • 《敢問路在何方》亮相 中美合拍電影版《西遊記》
    15日,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前一天,中韓合拍片《神秘家族》、中美合拍片《敢問路在何方》同在北京亮相。前者有創作過韓國超高票房的韓國團隊參與,後者故事根植於《西遊記》這一經典,均吸引了不少媒體前往採訪。
  • 未經授權改編《敢問路在何方》 譚維維發文致歉
    今年的中秋晚會上,歌手譚維維演唱了西遊記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不過她演唱的是自己改編後的版本,不僅被網友吐槽難聽,而且這次改編也沒有獲得原作者許鏡清的授權,為此譚維維今天晚上發表道歉聲明。作為全國播放次數最高的電視劇,央視版的《西遊記》是很多80後、90後的美好回憶,劇中的主題曲、插曲也是耳熟能詳,其中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也是經典之一了。
  • 中秋晚會改編版《敢問路在何方》未經授權?
    央視中秋晚會上譚維維改編翻唱《西遊記》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引發了網友熱議。因為譚維維對這首經典老歌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其魔性的風格,加上炫技版的演唱,以及華陰老腔的加持,讓這部經典的影視插曲成了整臺晚會最受爭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