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就是想開一家書店

2021-01-08 澎湃新聞

如果說影迷中流行著一種迷影文化,那麼書蟲之間也一樣。《島上書店》老闆A.J那樣挑剔的口味,甚至閱讀的偏見——不喜歡「回憶錄、搭電影順風車的版本、超過四百頁或低於一百五十頁的書、下一部暢銷書」——這些常人眼中的怪人特質,都能激起同類們心照不宣的快樂。趣味各異,但都一樣孤獨。對這份孤獨的固執、對圖書不妥協的愛,以及從閱讀中得到的真正解放和由此煥發出的對生活的豐沛情感,令他們對書店心生嚮往。

《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堪稱文學黃金時代的縮影。美國人西爾維亞·畢奇,因為當時法國的租金更為低廉,將書店開在了巴黎的奧德溫路十二號。這家「圖書館兼書店」(海明威語)採取會員制,「每個會員通常能借一到兩本書,隨時可以更換,最多能借十四天」。她的顧客認為,這張會員卡「和護照一樣好使」。

西爾維亞更大的貢獻是,在無人接手的情況下,出版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她找人接力棒式地整理了喬伊斯令人眼花繚亂的手稿,尋覓到了能實現喬伊斯想要的「希臘藍」封面的印刷商,喬伊斯擔心印幾十本也賣不完,她卻大膽並通過強調「一字未刪」、「限量」、分不同版本(紙張不同和有無籤名)不同售價以及預售等並駕齊驅的多種營銷方式,成功發行了一千本。而當盜版《尤利西斯》在美國盛行,西爾維亞一邊回國調查,一邊發起聲明抵制盜版,並親力親為地請到了幾十位作家為聲明籤名。

「迷惘的一代」是她書店的常客和支持者,安德烈·紀德是她的第一批會員,也是最先訂購《尤利西斯》的人;海明威回憶自己在沒錢買書的日子裡,都從書店租書看;而喬伊斯則可能借走一本書,幾年後才歸還。如今人們將它列為打卡聖地,而早在開業後不久的19世紀20年代,它就擁有了許多朝聖者。大量美國人受時局影響,慕名而去,甚至將莎士比亞書店作為自己的收信地址。西爾維亞在經營一家書店的同時,也經營著一個聚集地和一家郵局。

她的初衷是推廣圖書,將基於當時匯率、對法國人而言相當於奢侈品的英美書籍,與大家分享;而身在出版環境較為友好的法國,西爾維亞又將法國文學推廣至英語世界,成為了英美文學與法國文學之間的橋梁。書店與整個圖書產業密不可分,無法孤立地長存,莎士比亞書店和《尤利西斯》實現了從出版到發行的自洽,也許是每個書店老闆的最高理想。店主的閱讀量和眼光、對出版和文化的捍衛和介入、擁有的讀者和培育的作家,使書店愈趨完整。這是「經營一家書店的責任」。可惜的是,如果僅有一份情懷,沒有氣候和土壤,則連培育讀者都很艱難。

哈德堡是一座偏僻的海濱小鎮,小鎮上的生活「幾乎不需要活力」,小鎮上的人們對文學失去興趣。而弗羅倫斯相信「一本好書是超越生命的生命」,它應當是一種必需品。她決定在這裡開一家人們口中「不切實際」的書店,這也是小鎮上唯一一家書店。與過世的丈夫共同在穆勒書店工作的美好回憶慫恿了她,她認為這些年來書店的本質並沒有改變。老屋這幾年一直空著,讓人們在裡面翻翻書,有什麼不好呢?書店在一片質疑和敵意中開起來了,卻也在幾次高光和幾番掙扎後悽然關閉。年輕時在書店工作的美好回憶無法複製,她失去了店也失去了書,孑然離開。(《書店》)

準備開店去銀行貸款時,基布爾先生對她開門見山:「當您想著開一家書店的時候,您得問問自己,您的目標到底是什麼。那是任何一門生意都應該考慮的第一個問題。」 她的目標是無形的,是尋找一種「意義」。不過,至少從始至終,她開了一家純粹的真正意義上的書店,擁有過一名享受私人訂製服務的讀者,引起過《洛麗塔》的風波,還靠賣這本書實現了盈利……對這座不需要一家書店的小鎮來說,「就是想開一家書店」的人最終要被淘汰,而決意高唱的天鵝之歌就是她要找的意義。

相較之下,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代——尤其是複合式——書店,雖說是社會進化的產物,一昧的裝飾性景觀和周邊商品的填充,卻與書店的本質產生一種割裂感。可以肯定的是,書店承載了人們的很多期待,盈利不是其中之一。單靠經營書店難以維持生計,肖恩·白塞爾的辦法是兼職替別人拍攝和剪輯影片,以及去跳蚤市場淘一些寶貝放在店裡售賣。但這家就叫「書店」的書店,始終不失一家二手書店的意義。肖恩同時經營了一家福袋式購書的「開卷隨緣具樂部」,為一年一度的威格敦圖書節不遺餘力,孜孜不倦地買下新的二手書,同時維持篩選的門檻。

他一邊追憶著日漸消失的書店銷售法則,一邊將開書店的日常紀錄下來。他懷念在網絡普及、地區差異化縮小之前,書商中被稱為「跑書人」的行家。他們在行業內部往來,比大部分店主更熟悉圖書的生態環境,他們會將一些圖書——典型的比如「地方志」——重新分配到更合適的地區,實現圖書價值的最大化,也為自己牟利。他們通常有自己的專業領域,會在對此類別的圖書進行爬梳,找一點品種保持自己的有效庫存,也通過買書刷一點存在感。有了一定交易積累後,他們才會在結帳時亮出名片,享受同行之間的折扣。而現在,結帳時詢問甚至要求打折的顧客大有人在,好像原價買書反而是種反常。

《書店日記》吐槽的可不止一聽說不打折就放下書、甚至還要抱怨幾句的客人。店主們不期待像莎士比亞書店那樣接待朝聖者,但多少期盼走進書店的人,對書籍抱有一些敬畏之心。當逛書店成了一種風尚,讀書應有的沉浸和專注卻得不到滿足。書店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令它們更為普世,也迎來了一些好像迷路走錯了地方的客人。

肖恩遭遇了不少令人不快的來訪者。有的顧客將二手書籍等同於廉價商品,似乎不明白,為什麼標價幾便士的舊書,竟要賣到幾英鎊;有人問他能不能用樂購會員卡的積分買書;有人與他攀談說聖誕節了一定是你們最忙的時候吧,而當時店裡只有他一位客人;有的顧客會在離開時對同伴說這兒沒什麼可看的,而他花幾小時翻過的書七零八落地倒在書架旁;還有一種可謂所有實體書店都想拒絕的顧客,站在書架旁上亞馬遜對照每本書的價格。

但他也在日記裡說,「我們這行還是有一線希望的。」他得知買下科幻作品的這對年輕夫婦,正利用假期跑遍全英國的二手書店;原來迪肯先生熟知網絡操作,並非出於便利的考量才一直向他訂購圖書;一位顧客捧著一本書告訴他,自己找這本書找了六年。也許可以承認,書店不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一代代書店店主都在為讀書推廣努力,但最可貴的是,他們堅守著書蟲們的一塊飛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想開一家書店,放些老舊的歌曲,有天窗,也有落地窗
    作者 |NUMLOCK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想開一家實體書店# 想開一家實體書店,買比較好的音箱,放些老舊的歌曲,有天窗,也有落地窗,窗外可以有兩棵樹,屋後也可以種瓜種豆,陽光照進來即不刺眼還帶著少許斑駁
  • 我想開一家這樣的店
    我想開一家這樣的店人生最初想要開的店,是街角賣雜貨的柑仔店。因為老闆很厲害,總是記得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紅糖一斤多少?醬油一罐多少?可以賣保力達B跟紅標米酒,白米秤斤零售也不是問題。五香乖乖跟鱈魚香絲就用圓形曬襪夾,在店門口吹著風轉圈圈。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
  • 一家有個性的書店,如何在日本生存?
    一個書店的經營者,不能只是一個懂書的人。在書店經營每況愈下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書店主人開始探尋書店本質的意義是什麼,比如把編輯、出版和售賣放到一起進行的福井盛太。他想在日本做一家有個性的書店,「出版」「書店」「雜貨」是目前SPBS的三個方向,現在書店的選書人大多是店員自己。不僅僅是選書,書的擺放和推薦也都由店員完成。從漫畫到插畫,從文學到烹飪和生活方式,再加上旅行、藝術和攝影等,整個書店的藏書在3000本左右,若詢問店員,他們都會如數家珍。
  • 書店」 探一家書店,做一日店員
    回首2020年,疫情如同波濤洶湧的巨浪,卷席而來,一度使書店擱淺,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 青年旅社開書店
    電子版首頁 > 第A07版:文體+ 上一篇  下一篇 提供「邊走邊看」月度書單 設計「用腳步丈量上海」地圖
  • 瘋燈書店,不只是一家舊書店
    就在全國實體書店不是在倒計時斷氣,就是靠情懷在硬挺的後疫情時期,本就獨立書店屈指可數的莆田,一家舊書並不多的舊書店橫空出世,向死而生,它叫瘋燈書店,開在城區的雙池巷裡,門前有芭蕉,院裡一株梅。但如果不想讀詩,也走不了太遠,那,偌大的城市裡,還可以去一家書店或圖書館,博爾赫斯說,那是天堂的模樣。在書裡,一樣可以環遊世界,冷靜地在腦海裡投入一場有思想的旅行,直到書店打烊,可以樂此不疲地用這樣的方式往復,當有一天有條件遠行的時候,眼前會是比從前更大的世界,也將陷入更深的無知。那是一件持續終生的好事。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虎嗅網
    2017年隨著形勢好轉,廖宇終於從一家以「咖啡為主,賣書為輔」的咖啡館正式轉型成「讀本屋」書店,做起了他真正喜歡又一直想做的事情——開一家理想的小書店。算起來,廖老師真正做書店也才3年的時間,但無論實體還是線上,都已處於穩定運轉的不錯狀態,讓人對這位1988年生的書店創立者更多了幾分好奇和佩服。
  • 沒有名字的書店
    書店:其實我覺得自己一直都是想開實體書店的,只是它是一個隱性的想法。開書店是一件感性的事情,但我的理性層面太重了,理性會一直拉著我,讓我知道這事是活不太下去的。像我之前逛到一些很小但有很多書的二手書店,會覺得「哇我這輩子絕對收不到這麼多的書!」但真正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可能兩三個月你就會收到那麼多了。這讓我在想法上會放鬆一點,但理性的顧慮還是存在。
  • 六線小城新華書店的完美「變身計」
    這個六線小城市,如今卻有一家做出了一線城市書店品質和風格的新華書店。奉新縣新華書店在2016年之前,業績長期在全省排名倒數十名。店內書架陳舊,圖書結構單一,缺乏有效的陳列;沒有設置文創、咖啡區、閱讀空間;在人員方面,面臨工作人員思維滯後,管理制度不夠有效,缺少行業交流的機會,管理層過於重視傳統的教材教輔,而忽視對門市中心店的投入等問題。
  • 《遇見一家書店》——揭秘故宮深處最美書店
    揭秘故宮深處最美書店作者 張鵬本文選自《遇見一家書店》每天一早,大批觀眾還沒進來,徐梅就「入宮」上班了。穿過600年的古老宮殿,沿途是黃色琉璃瓦頂的紅牆,就像走進一幅恢宏靜美的畫卷。它們分別是御花園的摛藻堂·故宮書店、景仁宮·故宮書店、文華殿·故宮書店、齋宮·故宮書店、珍寶館·故宮書店、箭亭·故宮書苑(暫未對外開放)。每一家故宮書店都因所在的位置和歷史淵源,有著不同的主題和特色,絕無重複之感。 清朝時摛藻堂曾主要用於貯藏《四庫全書薈要》,其中「摛」是傳揚、 鋪展的意思,「摛藻」意為弘揚文化。
  • 100 家書店為你挑選的 2017 書單,你看過幾本?
    一年終結,一年開啟,最是回顧與展望之時。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購書單:How to Find Old New York  英《周刊編集》 臺上環 · Mount Zero 見山書店
  • 不用羨慕百老匯、倫敦西區,一流戲劇書店就在上海
    蘭心大戲院隔壁是一家古玩商店,邊門可以通到戲院,這就成了我們的『寶地』。現在,這片『寶地』變成了這麼好的一家書店,是戲劇人和讀者之幸。」今天舉行的開幕論壇上,崑曲演員張軍由衷感慨道。書店一樓,「戲劇的時間線」書架以戲劇發展時間為脈絡,呈現從早期戲劇誕生到現當代戲劇的主要流派及重要作品;「人物館」挑選戲劇人的傳記和訪談;「小戲劇」書架可以找到市面上少見的戲劇類繪本,還有可以動手體驗的「紙上劇場」。「戲劇人書單」專架,讀者可以一窺濮存昕、陳薪伊、羅懷臻、楊揚、喻榮軍、毛時安、孟京輝、張軍、史依弘、唐穎等戲劇相關工作者的書單,從個性化的閱讀選擇中,感受戲劇人的創作、研究視野。
  • 河北省新華書店曬新年書單 來挑挑有沒有你的「菜」
    河北省新華書店曬新年書單 來挑挑有沒有你的「菜」  河北省新華書店曬新年書單 來挑挑有沒有你的「菜」  河北新聞網訊(趙娜娜)一年終了,很多名人和平臺都曬出2019年書單,推薦自己認可的好書。
  • 趕緊收藏河之洲書單4.23書店走起
    如果你還沒有明確的購書目標,那就趕緊收藏這份大河報河之洲書單,再去書店買買買!百餘本精心選定的「一本好書」,一定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穫!(「一本好書」書單附文末)(河之洲讀書會許淵衝新書分享會)4月23日上午10點,鄭州1000萬圖書類消費券就要重磅來襲!
  • 青島如是書店石老人店變身24小時書店 讓更多年輕人「刷夜」
    4月29日,如是書店石老人店舉行「一起來見證光的誕生」 24小時書店啟動儀式,並點亮一座燈塔,「圖書漂流」活動同步開啟。如是書店石老人店成為青島正式開啟第一家位於景區的24小時書店。100多個主題書單只為「治癒」如是書店創始人郝照明透露,如是石老人店作為一家開設在城市地標性景區的書店,致力於打造「讓青島人驕傲、讓遊客們喜愛的」城市文化客廳。當前情況下,很多人更需要閱讀的力量,青島這座時尚活力的城市也更需要更多載體。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想開一家奶茶店,需要哪些設備呢?
    想開一家奶茶店,需要哪些設備呢?隨著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沒有時間做飯、沒有時間回家吃飯,就只好選擇在外就餐,奶茶好喝又好拿,消費者可以邊走路邊享受奶茶帶來的甜蜜,節省了時間又享受到了美食。
  • 7本日本作家治癒系好書私藏書單 | 菠蘿書單
    【私藏書單】7本治癒系好書!生活其實很可愛只是有時候少了一些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日本作家書籍推薦】有時候平淡的生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那些讓生活充滿溫度的人是怎麼發現生活的可愛之處的?02《今日店休》作者:坂本健一一家開了70年的青空書房,每到店休時老闆會在門口貼上一張手繪海報,鼓勵大家多讀書。沒想到這竟讓他在90歲的年紀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和書店的故事。給妻子的每一封告白情書也是這麼真實。書中有句特別美的情話,「自從結婚之後,我就一直活在名為「和美」的空氣之中」(和美是妻子的名字)。